我最喜愛的一首詩作文8篇

【篇一:我最喜歡的一首詩作文

我最喜愛的一首詩作文8篇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這首詩出自於杜甫的筆下,詩名《春望》,是杜甫在安祿山的軍隊佔領長安後寫的。杜甫旅居長安,時當暮春三月,他看到便地戰火,便回想起了自己的家人,不由得見花流淚,見鳥悲痛。見到一封家中寄來家書,就像得到萬金一樣珍貴。漸漸地,自己越來越老,頭髮越來越稀,都快插不上簪子了。

杜甫一生坎坷,大部分都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當他看到國家敗破,城池殘破,城中雜草叢生的景象,心中不禁一酸,淚水奪眶而出。這首詩將杜甫當時悲痛的心情與思鄉的迫切刻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當我懷着一種崇高、敬佩的心情讀完這首詩後,心中的愛國之情油燃而生,看着已經敗破的國家,僅管山河仍在,可我卻絲毫感受不到一個國家所應有的歡樂,感受到的卻是一絲絲寒意與心酸。古今中外,有多少詩人棄筆從戎,他(她)們爲了祖國的興旺,戴上了頭盔,手持利劍向敵人衝去。有的詩人爲了國家,最後連自己的鮮血也滲入大地。又有多少詩人心願未達成,便含恨而去。雖然他(她)們已西去,但他(她)們卻留下了千首萬首愛國詩歌。

作者以《春望》作題,通過對春天城中景色的描寫,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深刻地表現了對國事、時局的關切,又再次散發了此詩所透露出的絲絲淒涼。

【篇二:我最喜歡的一首詩】

詩海茫茫,在我讀過的所有詩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諸葛孔明的:“非淡泊無以明智,非寧靜無以致遠”。

我喜歡這句詩的原因是它用寥寥十四個字把人生的所有成功之策一掃而淨。是啊,人生只有拋開名、利、財這類阻撓人心靈的陰霾,人生的光明大道纔會一覽無餘地向你打開,這時你就會發現成功之路並不曲折,實現夢想並不遙遠。

而寧靜也是人成功之路的另一個重比千金的理想價值觀。只有你內心平靜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會把塵世拋到九霄雲外,一個平靜清白的世界便展現在你眼前,你會覺得這個世界是需要你去創造,你就可以把自己的才華一展而盡。

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性情的修養,不是爲了別人,而是爲了自己築就新世紀的輝煌!

【篇三:我最喜歡的一首詩】

從小我就十分喜歡看書,什麼《愛的教育》、《茶花女》、四大名着,反正我就是什麼要都看,我那三個大書櫃裏面都被我塞的滿滿的。其中我最愛看的還是古詩,《山行》就是我最喜歡的一首。

秋天,滿山的紅葉掛滿枝頭,紅葉鋪滿田野,鋪滿山坡,到處都是。那楓樹的枝丫上一簇簇紅葉如一團團火。山路彎彎曲曲,一直綿延地伸向遠方。山上隱隱約約地能看到幾戶人家,它們立在那裏,家家都冒着炊煙。

“噹噹噹”遠處傳來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一會兒,只見一匹馬車向這裏駛來,車上坐着的原來是著名詩人杜牧。杜牧被這美不勝收的美景吸引住了,他走下車來,看到這一片生機的景象,心裏不禁地讚歎到:這景象太美了。杜牧看着入了迷,甚至已到了忘我的境界,在這時好像沒有時間,沒有任何人,是一個單人的世界。詩人終於忍不住,呤詩起來: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他終於抑制不住自己的心情,激動地走進楓樹林,詩人他穿着一身雪白的衣服,楓樹的紅剛好配上衣服的雪白,這美麗的紅葉簡直比二月時五彩繽紛的紅花更加美麗。

我喜歡詩,因爲詩能讓我們有美的享受。

【篇四:我最喜愛的一首詩】

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的歷史淵源流長,名家輩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華文明中蔚爲壯觀。詩,以它精練的語言,優美的文字抒發了作者的感受。

打開記憶閘門,我尋覓到了一首我最喜愛的詩。那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作品――《山行》。全詩共四句,是這樣寫的“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這首詩描寫詩人深秋時節在山中行走時所見到的美麗景色。詩人巧妙地捕捉了山行途中所見的幾副景觀:遠望一條山石鋪成的山路蜿蜒曲折,伸向高山之顛近看山間白雲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顯現出幾戶人家,四周楓葉如火般,更顯得紅豔嬌美,遠遠勝過早春二月的花。在這裏,有白雲、有紅葉,色彩明麗;山路、楓林、人家,和諧溫馨;還有因愛這楓林晚景而停車觀賞的詩人也在這幅畫中,使畫面更顯得有情有意。寫秋景,全詩卻無半點悲涼蕭瑟的氣氛。特別是最後一句,把楓葉與花相比,十分新穎。二月的鮮花固然美麗迷人,但春風一吹,春雨一淋,就零落成泥,隨流水而去。而楓葉卻是在同秋風、秋雨、秋霜的搏擊中,變成火紅,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這就是詩人之所以特別喜愛楓林的原因。也是這首詩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魅力之所在。

漫步在古詩苑中,我們可以欣賞到各式各樣的古詩。古詩中的離情別緒、春夏秋冬,古詩中的風花雪月、山水風光、名勝古蹟,這些都是古代詩人爲我們後代人留下的遺產,是中華民族的寶藏。

【篇五:我最喜歡的一首詩】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這就是被稱爲“戊戌六君子”的譚嗣同的愛國,這就是一個青年的壯志雄心,這就是他不敢屈服的決心!同時,這也表示着當時清政府的猖狂和腐敗……

每當望着我家那扇古色古香的木質門時,總有一絲淡淡的憂傷油然而生。一聲嘆息,包含着多少間隔的時空,包含着多少不爲人知的祕史?今天,又望着着一扇門嘆息着,恍然,想起了一部電視劇的劇情——《亮劍》。

“面對強大的敵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爲一座山,一道嶺。”回想着這句氣壯山河山河卻包含着辛酸的臺詞,這就是屬於軍人的執着,屬於軍人的氣魄。記得有一集,和尚被日軍作爲俘虜,被送進了一個日軍的祕密基地,成爲了日軍訓練的一個沙包。當一個軍官說出帶挑釁性質和侮辱的話是,那羣“中國軍人”的眼中充滿着怒火,充滿着愛國情。當一行三人明智不敵對手,還選擇捨身一搏時,我的心震動了,我望着電視中那張還帶着不屑的日本軍官的臉時,我恨不得把電視都砸了!結果是可想而知的,那三人被輕而易舉的擊倒了。“俘虜”(我不想稱他們爲軍人)羣中出現了一波不小的震動。而和尚看了,手不竟握得緊緊的。這就是一個屬於愛國者的氣魄。他站了出來,指着那個日本軍官的大佐,點名要挑戰他。那日本人還是那樣的不屑,眼神中還透露着對一個民族的鄙視。……和尚和一個“貌似”很強的日本人決鬥,呵呵,總是這樣“邪不勝正”。那日本人被擊倒了,顯得那樣不堪一擊。奮起反擊的時候到了,各個“中國軍人”(他們現在是英雄)拼命搶過守軍的槍,展開了一場戰爭……結果也是悲慘的,只有和尚一人逃了出來,但結果也是值得慶幸的,他碰到了新的獨立團政委——趙剛。趙剛幫他掃除了後面的敵軍。而和尚也是個知恩圖報的人,他又選擇了參軍。我想:如果是我遭遇過這樣的慘劇,肯定是打死我也不參軍了,一輩子在鄉下種田了,更悲慘一點或許要“叛國”了(別說我,實話)。但是,在那個血腥的年代,有一顆忠誠、愛國的心是多麼難能可貴啊!

隱約,萬里無雲的晴空中傳來幾陣悶雷。我擡頭望向天空,難道那就是歷史的長河的終點?難道那就是歷史的腳步?難道歷史想對我訴說那個年代的風起雲涌?

【篇六:我最喜歡的一首詩】

從上學起到現在我背過的詩詞大約有三百多首,但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春江花月夜》這首詩。因爲這首詩篇的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體現了人生中最美的景象。

《春江花月夜》是我所有背過詩中最長的一首,大約有二百七十多字,它是唐代詩人張若虛寫的。“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這首詩講的是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在夜空裏與大海連成一片,天和地的界線似乎並不那麼明顯了,只有一條線那便是天和地的界線。月光照耀着春江水,曲曲折折地繞着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開遍鮮花的樹林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遙看江上,一葉漁船打着燈火從遠處飄來。江水與天空成了一色,白的連沙灘上的沙子都看不見了,只有一輪明亮的孤月高掛在空中。哪家的遊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麼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

這是一首非常美的優秀長篇詩,是我所背過詩裏創造了幾項“第一”的詩,而且是我背過的詩裏面唯一一首描寫夜晚的江水的詩。其中我最喜歡裏面的“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這兩句。作者寫的很美,這幾項“第一”充分證明了江水的美與獨特。

這首詩不光美,而且還描寫了當時的天文水平。當時的唐朝人已經發現了月亮與潮水的關係。正是“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這句話給了我啓發。

《春江花月夜》既是一首長詩,也是一首歌曲,是唐朝宮廷裏跳舞的舞曲。

這幾年我雖然背了許多詩詞,但是我還是最喜歡這首。因爲這首詩長,背起來難度很大,給人一種壓力,但是這樣可以磨鍊自己的意志。它讓我想起了一句名言:天下事有難易乎?爲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爲,則易者亦難矣。我背的《春江花月夜》不正映證了這句話嗎?作文

【篇七:我最喜歡的一首詩】

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從古至今,我國涌現出無數偉大的是大詩人: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這些響亮的名字早已深深地刻在詩歌的歷史名碑上。他們的作品,更是被後人千古傳誦。我最喜愛的,是明代詩人于謙的《石灰吟》。

這首詩是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于謙之作。詩的`全文是這樣的: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碎骨粉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採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閒”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還象徵着志士仁人無論面臨着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閒。第三句“碎骨粉身全不怕”極形象地寫出了石灰石燒成石灰的過程,而“全不怕”又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而最後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這首詩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詩。句句都在寫石灰,而實際上卻句句在寫人。前兩句就石灰的特徵說人,“若等閒”三個字,抒發了作者在困難面前的大無畏精神。末句表現了丹心照汗青的高風亮節。作者用這寥寥數十字,就深刻地反映了忠心報國的高貴品質,爲人們樹立了一個榜樣。

當我第一次讀到這首詩時,心中熱血澎湃,被這種豪邁氣概所深深吸引。“千錘萬擊”、“烈火焚燒若等閒”、“碎骨粉身”這些詞彙語句映入我眼簾時,我心中感受到的是無所畏懼的精神和豪邁不已的氣概。

作者于謙身爲明代大臣,以身作則,精忠報國,清白做人。他以這首大氣的七言絕句比喻自身,其語言明白,內涵深刻,其人與詩,永垂不朽。這首詩表達的正是:做人要像石灰一樣堅貞不屈,即使“千錘萬擊”、“烈火焚燒”“碎骨粉身”都無所畏懼,只爲留下清白在人間。這也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的高估品質:要清白做人。

這就是我最喜愛的一首詩——《石灰吟》。

【篇八:我最喜歡的一首詩】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桃花溪在湖南桃源縣桃源山下。溪岸多桃林,暮春時節,落英繽紛,溪水流霞。相傳東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就是以這裏爲背景的。張旭描寫的桃花溪,雖然不一定是指這裏,但卻暗用其意境。此詩構思婉曲,情趣深遠,畫意甚濃。

“隱隱飛橋隔野煙”,起筆就引人入勝:深山野谷,雲煙繚繞;透過雲煙望去,那橫跨山溪之上的長橋,忽隱忽現,似有似無,恍若在虛空裏飛騰。這境界多麼幽深、神祕,令人朦朦朧朧,如入仙境。在這裏,靜止的橋和浮動的野煙相映成趣:野煙使橋化靜爲動,虛無飄渺,臨空而飛;橋使野煙化動爲靜,宛如垂掛一道輕紗幃幔。隔着這幃幔看橋,使人格外感到一種朦朧美。“隔”字,使這兩種景物交相映襯,溶成一個藝術整體;“隔”字還暗示出詩人是在遠觀,若是站在橋邊,就不會有“隔”的感覺了。

下面畫近景。近處,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島如嶼(石磯);那飄流着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漁船在輕搖,景色清幽明麗。“石磯西畔問漁船”,一個“問”字,詩人也自入畫圖之中了,使我們從這幅山水畫中,既見山水之容光,又見人物之情態。詩人佇立在古老的石磯旁,望着溪上飄流不盡的桃花瓣和漁船出神,恍惚間,他似乎把眼前的漁人當作當年曾經進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漁人。“問漁船”三字,逼真地表現出這種心馳神往的情態。他問得天真有趣:“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他似乎真的認爲這“隨流長”的桃花瓣是由桃花源流出來的,因而由桃花而聯想起進入桃源之洞。這洞究竟在桃花溪的什麼地方呢?這句問訊漁人的話,深深表達出詩人嚮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情。然而桃花源本是虛構的,詩人當然也知道漁人無可奉答,他是明知故問,這也隱約地透露出詩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難求的悵惘心情。詩到此戛然止筆,而末句提出的問題卻引起人們種種美妙的遐想。詩人的畫筆,玲瓏剔透,由遠而近,由實及虛,不斷地變換角度,展現景物;但又不作繁膩的描寫,淡淡幾筆,略露輪廓,情蓄景中,趣在墨外,就象一幅寫意畫,清遠含蓄,耐人尋味。

張長史,即張旭,唐吳郡(江蘇蘇州)人,生卒年月不詳。字伯高,官至金吾長史,故世稱張長史。喜飲酒,往往大醉後揮毫作書,或以頭髮濡墨作書,如醉如癡,世人稱之爲“張顛”,與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進、崔宗之、蘇晉、焦遂稱爲酒中八仙。他精工楷書、草書,尤以草書稱著。他的書法得於二王,而又獨創新意。楷書《郎官石柱記》,取歐陽詢、虞世南筆法,端莊嚴謹,不失規矩,展現出楷書的精妙。《宣和書譜》中評說:“其名本以顛草,而至於小楷行草又不減草字之妙,其草字雖然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無一點畫不該規矩者。”

他得書法得之於“二王”而又能獨創新意。他的楷書端正謹嚴。規矩至極,黃山谷譽爲“唐人正書無能出其右者”。若說他的楷書是繼承多於創造,那麼他的草書則是書法上了不起的創新與發展了。韓愈說:“旭善草書,不治他技故旭之書,變動如鬼神,不可端睨。”杜甫在《八仙歌》中寫道:“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他能把書法藝術昇華到,用抽象的點線去表現書法家思想情感高度的藝術境界。在書法藝術中,他的字貌似怪而不怪,關鍵在於點畫用筆完全符合傳統規矩。可以說,他是用傳統技法表現自己的個性,而在書法上成了有創造力的無愧於自己時代的書法家。博大清新,縱逸豪放之處,遠遠超過了前代書法家的作品,具有強烈的盛唐氣象。

張旭性格豪放,嗜好飲酒,常在大醉後手舞足蹈,然後回到桌前,提筆落墨,一揮而就。

有人說他粗魯,給他取了個張癲的雅號。其實他很細心,他認爲在日常生活中所觸到的事物,都能啓發寫字。偶有所獲,即熔冶於自己的書法中。

當時人們只要得到他的片紙支字,都視若珍品,世襲真藏。那時候,張旭有個鄰居,家境貧困,聽說張旭性情慷慨,就寫信給張旭,希望得到他的資助。張旭非常同情鄰人,便在信中說道:您只要說這信是張旭寫的,要價可上百金。鄰人將信照着他的話上街售賣,果然不到半日就被爭購一空。鄰人高興地回到家,並向張旭致萬分的感謝。當時人們把張旭的草書與李白的詩詞,斐旻的劍舞合稱三絕。

他的傳世書跡除楷書《郎官石柱記》外,草書有《肚痛帖》、《古詩四帖》等,較爲著名。

1、《肚痛帖》:單刻帖。無款。草書,6行30字。此帖用筆頓挫使轉,剛柔相趣濟,內撅外拓,千變萬化,神彩飄逸,極官情趣。

2、《古詩四帖》:墨跡本。無款明董其昌定爲張旭書。草書,此帖雄強奇偉,筆勢縱逸。董其昌評說:“有懸崖墜,急雨旋風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