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學期作文

堅持不懈的我(

三年級上學期作文

我是一個堅持不懈、勇敢、聰明又沉着冷靜的國小生,我的堅持不懈就是從一件事體現出來的。

在我七歲那年,我看到有些國小生滑滑板滑得很快,所以我決定要練會滑板。我仔細地看了看滑板,可是,怎麼才能上板呢?在媽媽的幫助下,終於上了滑板,可是我剛上板,就因爲身體不平衡而摔下來,我又不停地上來、下去,上來、下去。我突然想到了一個絕妙的辦法,用手扶着牆來練習,很快,我便學會了上板、下板、滑滑板了。我又決定挑戰更高的難度,比如說,從別人手中接過東西、邊吃東西邊滑滑板等。讓我最難忘的一次經歷,我在滑滑板的時候有一條下坡路,我直線滑了下去,因爲太快,我突然從滑板上摔了下來,滑板被一塊石頭擋住了,我的帽子也掉到地上了,腿也摔破了,停了好幾個星期都沒出去。腿剛好我就跑下樓,又開始滑我的滑板了,經過上次的教訓,我不敢在下坡時滑得太快了,但是我想感受極限速度,我便雙腿一抖,把速度加快了好幾倍,那真是太爽了,可是,又因爲速度過快,滑板飛快向前衝去,我跳下板來,滑板一直衝到沙坑才停了下來。又經過幾個星期,我又練會了一些有難度的動作,而我會堅持不懈地繼續練習。

我不但鍛鍊了身體,還從這件事上體現了我的堅持不懈。

三年級上學期作文教學反思

學生的作文是怎樣寫出來的?筆者認爲,寫作有這樣一個過程:在生活中有所發現——思考寫作對象——調動語言表達。這個過程是學生主體作用發揮的過程,教師的引導就是對這個過程的引導。

一、引導有意思的發現

寫作的慾望產生於寫作者對生活的發現。當代著名作家史鐵生認爲:文章不一定要寫有意義的東西,但一定要寫有意思的東西。作文起始於觀察,觀察的目的在於發現。發現有意思的東西。學生就有了寫作的興趣和慾望。因此,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發現生活,是作文教學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這個環節的目標是激發學生對生活的興趣,及時捕捉生活中的價值、有意思的東西,積累寫作素材,從而引發寫作的慾望。沒有這個環節,寫作便成了“無米之炊”,勉強完成寫作任務就難免“無病呻吟”。

爲了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我要求學生準備一個隨記本,每天至少記下一件事或一個人。記事不要求完整,也不要求挖掘事情的意義,只要把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和細節記上來;記人也只要把人物最顯著的`特徵交代清楚,可以選擇一個側面,如一句話、一個動作甚至一個眼神等。我時常提醒學生,有意思的東西就是生活那些讓你笑、讓你哭、讓你快樂、讓你憂傷、讓你憤怒、讓你迷惘、讓你思考、讓你忘不了丟不下的東西,我們把這些東西記下來,就是生活的有心人。

每個星期,我組織一節生活交流課,讓學生交流自己覺得有意思的人和事,以及觀察的心得感受。在交流課上,學生暢所欲言,相互評價,教師則注意傾聽,適度鼓勵,不拔高也不壓制,使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感情生活的樂趣,產生寫作的慾望。

二、引導有個性的思考

有了豐富的素材,不一定能寫出文章,或者雖可成文,但文章不一定有深度。作文有沒有深度,取決於作者的思想是否深刻,而思想深刻與否,在一定程度上受制於思維方式。

大多數國小生受閱歷和學識的侷限,都存在着一種思維惰性,如一提讚美老師就說:“像蠟燭照亮了別人,燃燒了自己”。這正是作文立意膚淺的原因。

要求學生進行個性的表達,就必須引導學生對寫作對象進行有個性的思考,而有個性的思考就必須打破思維惰性,更換思維角度,改變思維方式,不人云亦云。只有這樣,才能寫出思想深刻、讓人耳目一新的文章來。

在一次五年級的作文訓練中,一位曾經隨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過的學生寫了一篇《過馬路》的作文,大意是:有一次放學回家,看見馬路邊站着一位老大娘,身邊放着兩個大包,似乎要到對面的車站搭車。我看到他焦急的樣子,就想起了老師經常講的助人爲樂的事蹟,於是就幫老大娘提包,把她送到車站。這是一篇很平庸的作文,但我發現他寫幫老大娘提包之前的思想活動有點閃爍其辭,有一點想送但又不太願意的味道。於是,我問他:“這件事是真的嗎?如果確有其事,結果是不是你寫的那樣?”這樣一問,他說:“確有其事,只是那次過馬路時我不想給老大娘提包,藉口書忘在教室裏必須馬上回去拿,就躲開了。這條馬路是我回家的必經之路,躲了一會兒還是躲不開,只好去幫她提包。”我接着追問:“是什麼原因促使你最後終於幫老大娘提了包?”他馬上補充了一個細節,說:“當時我躲在離老大娘不遠的一棵大樹背後,看到有個男青年走過來想幫大娘提包,大娘卻說:‘有個小朋友說幫我提,我要是走了,他來了會找我的。’她還不時地朝我這邊望。我當時點感動了,跑去幫她提了包。”我問他:“你爲什麼不把這個細節寫進文章呢?”他說:“寫了這個細節,就不能表現助人爲樂這個中心了。”我告訴他:“你砍掉的是一個最有價值、最能引人深思的細節。”我要求他重寫這篇作文,把文章的重點放在“我”與大娘的對比上:“我”不想爲大娘提包,大娘卻信任“我”,認爲“我”一定會來。這樣一來,文章的主題深刻多了,連題目都改成了《在信任的驅使下》。通過這個例子的分析,全班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紛紛嘗試變換自己的思維角度,重新修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