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遇見古詩作文3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秀的古詩吧,古詩言簡意豐,具有凝鍊和跳躍的特點。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遇見古詩作文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遇見古詩作文3篇

遇見古詩作文 篇1

中華上下五千年,悠悠的歷史長河中,文化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唐詩、宋詞、元曲……古詩詞是文化的精髓,多少年,多少人爲其傾倒。李白的浪漫、蘇軾和辛棄疾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約、馬致遠的思鄉情懷……多少詩人,多少詞人,多少作曲家,聞名或隱逸,富足或落魄,都爲古詩詞的發展畫上不可磨滅的一筆。

對古詩詞的學習與理解,讓我沉醉其中。古詩詞中的一些詞句,可以讓人明白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感情。不少的送別詞仍讓人記億猶新,王勃的一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寫出真心朋友的真正定義,真正的朋友即使分隔兩地友情也不會改變,描寫了朋友間的深厚情誼也讓人看清世上酒肉之交,小人之交的醜惡。還有那句"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古人",又描寫了爲友人餞行時因即將分別心情不快而與友人暢飲,隱含着朋友離別的'思念與無奈。

同送別詩一般,詩人也喜歡以鄉愁爲主題,

李白的《靜夜思》即寫了景又寫了思,表現了遊子的思鄉之情。老樹上纏着枯萎的藤蔓,黃沙漫天的小小古道,一個漂泊在外的遊子牽着一匹瘦弱的老馬行走着。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中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一句,寫盡了在外漂泊的人辛酸與無奈和濃濃的鄉愁,讓人不由得融進詩中那個荒涼蕭瑟,令人心中覺得淒涼的場景,在外遊子,哪有不思鄉者?思鄉的詩詞,隨口都可以吟誦出來。還有親情和團圓。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我最熟知的詩詞。這首詞傳誦至今,中秋佳節,無法歸家與親人團聚的人都會想起它,可見它流傳之廣。

送別、思鄉、團圓,圍繞這它們的古詩詞都帶着那麼一絲淡淡憂愁,卻又包含着對未來的希望。

江山美景幾多愛,在景色的描寫上,也可以在詩詞中找到不少。李清照《如夢令》中的"綠肥紅瘦"用一個"肥"字突出了綠葉的飽滿,開創了詩詞中的先河。煙雨迷濛的江南,樓臺、行人都在雨幕之中被模糊了,《江南春》一句"多少樓臺煙雨中"令人身臨其境。泰山的高大雄偉,險峻綺麗,在杜甫表達自己志向的同時被展現出來。江山美景、在古人筆下是如此多嬌!

古詩詞中也有許多啓示人的句子。"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和"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告訴我們新舊總會交替,新事物總將取代舊事物,一昧守舊,是無法得到成功。這些句子被傳爲千古名句,其中的意義需要像品茶般細細品味。

世上優秀的古詩詞燦若繁星 ,星羅布,讓我們追尋古人的足跡,體會古詩詞的魅力。

遇見古詩作文 篇2

從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開始教我古詩了。

三歲的時候,媽媽就教我背李白的《靜夜思》。“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每當我吟起這首詩的時候,在我耳邊就會響起一陣又一陣親人雷鳴般的掌聲。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上國小低年級的時候,這首《詠柳》便是我們必需要會背的古詩了。

隨着年齡的增長上了中年級了,要背的詩也越來越複雜了。像什麼:“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這些古詩可都包着濃濃的情意啊!

我是越長越大的,古詩也是越長越大了。

高年級了,成爲了同校弟弟妹妹的大姐姐了,當然學的古詩要更上一層樓了,要不然,這個大姐姐不是白當了嗎?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就是課本上的一首對母親的關愛之情想報答的詩了。

古詩文,從小到大,你一直伴我成長,你是我的好夥伴啊!

我願意在古詩文的海洋裏成長。

遇見古詩作文 篇3

詞人馮延巳的一首小詞《玉樓春》裏面有一句,寫從殘冬進入早春時天空的變化:“雪雲乍變春雲簇,漸覺年華堪縱目。”我在上學時,聽葉嘉瑩先生講過這兩句詞,帶我們溫婉細膩地體會每一個字。“雪雲乍變春雲簇”。我們想一想冬天的雲是什麼樣的?是沉鬱的,堆積的,一塊一塊的,像石頭,層次不分明,光線不明朗。我們眼中的殘冬,還是一片沉沉暮氣。但是早春呢?我們會看見春天的雲像一朵一朵花,忽然爆出來,蓬勃爛漫地綻放着。所以這首詞裏面用了一個字,“簇擁”的“簇”,也是“花簇”的“簇”。不知什麼時候,某一個剎那,沉沉的雪雲“乍變”,一下子變成了春雲擁簇。就在天空雲朵變化的一瞬間,大地上的詞人開始感慨逝水流光,“漸覺年華堪縱目”。在這樣的早春,人眼中、心中的一切,是如此舒展,又帶着些許惆悵。

我們從小就讀熟了韓愈寫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一首七絕,寥寥四句,每一個字都耐人尋味: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韓愈的這句詩總讓我想起湯顯祖的《牡丹亭》,杜麗娘在遊園之前看春天,對春天的形容——“嫋晴絲吹來閒庭院,搖漾春如線。”蛛網般的絲線,被微風吹進閒到空曠的院落——在二八年華的少女杜麗娘眼前,春天恰如這些在風中飄浮的遊絲,在陽光下一根一根抽開,在春風中閃閃搖漾……詩人要有什麼樣的心,才能去發現潤如酥的小雨,還有這如絲嫋嫋襲來的春天呢?

韓愈接着說“草色遙看近卻無”。這個感受我們每個人都有過,只是不知道我們是不是還記得。遠遠看,連成片的草地似乎已經滿是濛濛綠色,但是近了去看,卻又好像沒有了!在遠方的淡淡的一抹,在眼前卻消失了。這一視覺偏差,對於尋春探春的詩人,是一個“謎”。“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現在真是春天最好的時光了,那種早春幾近透明的綠,是淺淺,淡淡的,朦朦朧朧的,只可遠觀不可褻玩,這一點嬌嫩撩人初初萌動的春色,還真勝過了滿城柳絲的濃春景色呢!

形容水面嫋嫋變化,有一個詞叫“煙波”;柳絲盪漾,依然如煙。人的心思如煙,世事歲月的變遷如煙。一個“煙”字裏面,嫋嫋涌蕩的那種氣息,那種光影斑駁,打動着我們的心。這纔是春天真正的意味啊。

再晚一些日子,春光再盛一些的時候,綠意分明,柳條飄蕩。我們小時候都背過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爸爸就教我背,帶着我去看什麼叫“細葉誰裁出”。等到我的孩子上幼兒園,又在我身邊奶聲奶氣地念這首詩。每個人的年華都曾經從早春經過,都曾經天真地用小手拈着柳葉,用小腦瓜去浪漫地想象什麼叫“二月春風似剪刀”——是春風一縷一縷地,像我們做手工剪綵紙那樣,把柳枝裁成了婀娜的模樣嗎?如今,感到疲憊的時候,我還是喜歡對着一盞春茶,在氤氳的香霧裏淡淡看見這些小時候念熟的景象,在默誦中,心漸漸柔軟鬆弛,被春雨滋潤,被煙柳感動,就輕盈起來,如同被春風託舉。還可以閉上眼睛問問內心,在如今忙得分不出一年四季的生活中,我們還有多少春光可以流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