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鄉音的作文2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鄉音的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鄉音的作文2篇

關於鄉音的作文1

上揚的嘴角怎能束縛得了頑皮的風,於是清風拂過,是故鄉的笑,樹影婆娑;沉重的心怎能再托起一滴滴淚,於是,雨偷偷滑落,是故鄉的淚,雨水滴答……

當一片土地,有了歡笑,有了哭泣,那麼它也就有了生命,就像一個嬰兒存哭泣中誕生,義在歡笑中成長。

鄉音,是遠在他鄉的遊子心中抹不去的記憶,它藏在他們心靈的深處,不曾被發現,卻又引導着無數家鄉的孩子,走上回家的路,使他們魂牽夢繞,苦苦思念。

艾青說:“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爲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種感情,很深沉,但他卻忘了,土地是有生命的,土地也會歡笑,也會哭泣。他是否忘了那哭泣與歡笑,忘了那鄉音?愛這土地,更不該忘卻那些鄉音,故鄉的風聲、雨聲、鳥鳴、蟲唱,這纔是其生命力所在啊!

故鄉的聲音是如此獨特。北方的聲音,雖豪放不羈,但少了些許韻味;西部的聲音,雖有幾絲異域風格,婉轉悅耳,卻略顯沙啞;東部的聲音,雖然柔和,但也會常顯焦躁;只有故鄉的聲音,一箇中部小鎮的歡聲笑語,充滿生氣,又不失內涵,嬌柔中略帶豪放,深沉中稍顯不羈。她糅合了各方風格,卻又與別人不盡相同,擁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我想,這就是鄉音的獨到之處吧!

其實,鄉音是看得見的。不需你用耳朵去傾聽,只要用你那雙慧眼,細心地去觀察每一個動作,觀察每一個事物的動態,然後再加上你那新奇的想象,聲音便能呈現在你眼前。你可以選擇站在高高的小山坡上,俯瞰山坡下每一片樹葉的舞動;仰望天空,看朵朵白雲飄過頭頂的藍天,感受鳥兒們翅膀的振動,然後輕閉雙眼,張開雙手,擁抱故鄉的柔和的風。風,是不會害羞的,它會歡快地鑽進你的懷裏,在你的懷中躍動,然後義悄悄溜走,如同一個頑皮的小孩兒。彼時,大膽去想象吧,樹葉舞動之音,白雲飄過的聲音,風兒躍動的聲音,鳥兒振翅的聲音,哦,還有那雨,一滴一滴地滑落,落在池塘裏,荷葉上,激起一圈圈漣漪,漂散,漂散……聽,滴答,滴答,多麼靈動,多麼美妙!

故鄉的聲音,飄蕩在故鄉廣袤的田野上,它不斷地遊蕩,遊蕩,飄過大山,飄過河水,飄過鋼筋水泥的森林,牽動着遠方遊子的心。

關於鄉音的作文2

我向來是不太愛講江山話的,倒不是覺得過時,或者說過時只是一個次要因素,主要還是因爲講不好,在外地待到八九歲纔回到老家重新拾起的這門語言對初學者甚是不友好,每次開口都像英語課上被老師叫起來念單詞一樣,磕磕巴巴,彆彆扭扭,可謂說者不適,聽者皺眉,長輩偶爾倒也會調笑着糾正,可這在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看來,簡直是在戲弄她的尊嚴了,越糾正越反感,久而久之,等真正想說時也只能徒勞地張張口,憋不出一星半點的語句了。

有時我覺得這也不單是我的個人原因,家鄉話在日常生活中被使用的太少了,學校裏更是白紙黑字地寫着“說普通話”,而且它似乎也不怎麼被重視,家住廣東的表哥,每每唱粵語歌唱得眉飛色舞,那是他人母語的溫婉之處,他人母語的價值所在,可這江山話卻似乎天生欠“柔”,講出來那叫一個“鏗鏘有力”——像吵架,不好聽,真不好聽。

可也到底難以忘記它的'好。那些夜裏,和父母躺在牀上準備入睡,聽他們用鄉音低聲交談,斷斷續續的聲音在空氣裏搖搖晃晃,抱着我的那個懷抱會因此顫動,那是說話時胸腔的振動吧,半夢半醒之間我這樣想到,又覺得意外的像一曲節奏獨特的搖籃曲,哄着一個或是三個遊子入睡。舅舅給兒子取名叫“毛俊哲”,與江山話的“眼睛”同音,每年回家少不了要被七大姑八大姨調侃,我們叫起小表弟的名字時也總忍俊不禁,箇中有趣,想必不足爲外人道也。國中時搞怪在早讀課將文言文用江山話大聲朗讀,意外的得勁,到高中後瞭解到江山話與古語千絲萬縷的聯繫,不由感嘆自己曾經玩笑般的舉動倒還真有幾分科學依據,像是無意間與古人來了場對話,說不清的緣分。

到了這些時候,語言已經不再僅僅是聲音的表現了吧,它更像是由記憶與情感堆砌成的一個“家”。所謂“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也不過如是——令我感動的不是面前的人,而是透過這人我隱約看到的那條河,那棵樹,那座屋子,那些人。

那麼又何必拘泥於發音本身呢?縱然我不能流暢的說出我的家鄉話,但我會在說“子曰:……”的時候給我的朋友得意洋洋地介紹,這個“曰”和我家鄉話同音呢。是,或許幾代之後,我們說不出正宗的家鄉話了,但我們可以用普通話鏗鏘有力地讀出文言文,在那更廣大的空間裏,寄放我們的鄉愁,這難道不也是另一種形式上的“鄉音”嗎?

方言正在消失……誰又說得清,這“消失”不是像水匯入海那樣,融於我們的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