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研學作文300字彙總五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研學作文300字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必備】研學作文300字彙總五篇

研學作文300字 篇1

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我們班級一起組織去歷史悠久的老舍故居研學。

到了那裏,我們先去的是老舍紀念館。放眼望去,就像回到了從前一般,古色古香的。有用堅硬的瓦片蓋的房子,有用粗糙的木頭做的大門,還有用沉重的磚石做的樓梯等,各式各樣我們平時沒有見過的房屋。進來後,你可以看到老舍謝了許多許多的書籍,老舍帶過的眼睛,甚至還有老舍先生的黑白照片。現場有小小解說員爲我們解說了老舍先生的簡介,還有老舍先生的作品,以及老舍先生與濟南的故事,小小解說員講的很詳細,我們聽的很入迷。

通過這次愉快而有意義的研學,我們知道了老舍是偉大的文學家、作家、藝術家,被人們稱爲文學巨匠,老舍先生才華橫溢,他的作品中外知名,有《茶館》、《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等。老舍先生還寫過一篇關於我們濟南的作品,那就是《濟南的冬天》,該文章描寫了濟南冬天的美景,美不勝收,讓無數讀者心神嚮往。

我非常敬佩老舍先生,我希望能像他一樣才華橫溢、知識淵博。所以,今後我更加要好好學習,長達後也能成爲一個博學多才的人。

研學作文300字 篇2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暮歸的老牛是我同伴……”哼着那首動聽的小曲兒,我的心情好極了。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聚龍小鎮進行專場研學。

秋天,是收穫甘蔗的季節。田間的甘蔗長得又高又壯,酷似利劍的蔗葉在風中揮舞。熟了的甘蔗非常香甜,輕輕咬上一口,就讓人讚不絕口。教官說,我們每個人可以帶一根回家。同學們立即迫不及待地朝自己中意的甘蔗走去,拿起刀就砍了下去。我也帶着我精挑細選的“戰利品”,雄赳赳氣昂昂地走出了甘蔗地。回家的路上我歸心似箭,恨不得插上翅膀立刻飛到家,好讓我的家人們嚐嚐我親手砍下的甘蔗。

今天雖然是勞累的一天,可是我很開心,我體會到了農民伯伯的辛苦和勞動的不易,也讓我感受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有辛勤播種灌溉,纔能有秋天甘甜的收穫。

明年秋天,我們不見不散。

研學作文300字 篇3

結束了期會考的緊張,我們終於可以去夢寐以求的聚龍小鎮,好好感受一下在農場裏的生活了!

一到目的地,天上的太陽火辣辣的,像一個熊熊燃燒的大火球。但這並沒有影響同學們參與活動的熱情。你瞧,好戲已經開始了!

“我們第一個遊戲就是運糧大作戰——玩獨輪車,讓你們好好感受一下古代人是如何搬運糧食的。”教官神祕地說道。

隨着比賽的開始,我們這才見識到獨輪車運糧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終於輪到我了,我衝過去,搬起糧袋就往目的地衝。可是我的糧食一直掉,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終於到達終點。這一折騰,把我的力氣都用光了。別說,這獨輪車還真的挺難推。

中午時分,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來了——教官讓我們親自下廚,還用上我見都沒見過的柴火竈。這下,我和小夥伴們可都來勁了。我負責燒火,其他小夥伴負責炒菜,當他們把那道西紅柿炒蛋擺在我們面前時,我們禁不住哈哈大笑,簡直是道“黑暗料理”。儘管顏色不怎麼樣,但味道嚐起來還是不錯的。三下五除二,盤子裏的食物被我們收拾得乾乾淨淨的'。

這就是我豐富多彩的一天,大家玩得其樂無窮,意猶未盡。

研學作文300字 篇4

今天,我們來到了第一個風景區,那裏鳥語花香,綠樹成蔭,各種各樣的花香撲鼻而來,時不時還可以聽到另人陶醉的小曲兒,雖然毒辣的太陽將大地烤得熾熱,很多人走到一半就累的氣喘吁吁,但強烈的好奇心然我忘記了炎熱。

不一會兒,導遊說:“馬上我們就可以看到中國歷史上第一本長篇小說儒林外史了。”

“儒林外史!”我不禁大叫起來。因爲儒林外史是我最愛看的小說了。

過了一會,我們來到了書房,導遊介紹了儒林外史的由來。我也隨身附和起來,儒林外史中國歷史上第一篇長篇小說,小說內容都帶有諷刺意義,比如《范進中舉》諷刺了科舉制度的害人,因熱衷功名而造成的端虛僞,惡劣社會風氣,儒林外史只是鋪墊,在清朝有誕生了第二篇長篇小說,《聊齋志異》。儒林外史和聊齋志異是四大名著之一,中國其實一共有六大名著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和這兩本,同學們聽的津津有味,連導遊都歎服叫絕,都說我講得好。

研學作文300字 篇5

今天,我們琅琊國小五年級來到了浩仁村研學,遠遠地,我們就看見浩仁村那一大片白牆紅瓦的新房子,村外是碧綠碧綠的田園莊稼,一看就知道這裏的人很勤勞。

進了村子,這裏的道路很乾淨,水渠清澈,雪白的牆上還有美麗的圖畫。走在村裏,景色宜人,空氣清新。

到了浩仁禮堂,我們聽取了浩仁村的滕老師給我們作的介紹。他說這裏有三個好:山好,水好,人好。浩仁村原來名字叫“皓塍”,但民風彪悍,經常和隔壁村村民吵架。後來村領導就因爲這件事把村名改爲了“浩仁”。說也奇怪,改名後,村民們就變得更通情達理了,和鄰村的糾紛也少了。“仁”文化自此開展起來了。

這個村原來是由寺堂山和橫塘山合起來的,現在有戶口216戶,628人。以前這裏有山有水。水,大家用來洗衣服、做飯、洗菜、滅火。山,山上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很美。以前同學們放假了經常爬山可熱鬧了。人方面,這個村現在是省級文化村,這裏的人相親相愛沒有人搞不團結,大家共同幸福生活着。更好地顯現了村子裏的“仁”文化。

我覺得我住的琅新村,大家也要共同努力,相親相愛,互幫互助。俗話說的好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嗎!我回家後要努力學習,將來讓自己的琅新村也成爲省級文化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