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作文合集14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作文合集14篇

端午節作文 篇1

每年端午節,大街小巷都飄着糉子的清香。今年我媽媽的手藝又長進了,她包的糉子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而是菱形的。糉子的形狀不同,品種也不同,有紅棗餡的,有肉餡的,又豆沙餡的,還有蜜棗餡的……。我最愛吃的要屬蜜棗糉了,剝開糉葉,雪白的糯米中夾着一顆圓圓的蜜棗,咬一口,甜而不膩,讓人回味無窮。

說起端五節,那還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呢!

端午節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傳說是爲了紀念大詩人屈原的。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位的大臣,名叫屈原。他不僅詩詞寫得好,還有相當的謀略;既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政治家。屈原出身於楚國的貴族,起初頗受楚懷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_,他主張改良內政,聯齊抗秦。但是,楚懷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由於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_,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並且進讒言使懷王疏遠了屈原。結果楚懷王被秦國誘去,囚死在秦國。頃襄王即位後,屈原繼續受到_,並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對前途感到絕望,就在農曆五月除五投汨羅江自盡。大家得知這個消息後,紛紛捕撈屈原的屍體,可是一無所獲,人們怕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就往河裏扔糉子,從此便有了端午節吃糉子的風俗。屈原寫了很多不朽詩篇,比如有:《離_》、《天問》等等……我非常喜歡端午節,因爲這其中寓含着很豐富的意義。

端午節最快樂的要屬我們小朋友了。來到大街上,我們胸口,有個香噴噴的掛件搖來晃去,它叫香袋,是用花布織成的,用五顏六色的線繡上了各種祝福的話。香袋形狀各異,有心形的,有星星形的……我有一個香袋呈“心”字香氣迷人……

端午節作文 篇2

今天,我興奮極了,因爲,我期盼已久的端午節到來了!小孩子們都說:“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一大早,媽媽帶着我去花店,買來了一束艾草,接着,又帶我去了菜市場,買來了包糉子的料,有:綠油油的棕葉,甜甜的棗子,粘粘的糯米和新鮮的豬肉。買來了包糉子的料,我和媽媽準備回家包糉子嘍!

到了家裏,媽媽拿來了一個包糉子的板,教我怎麼包糉子。首先,把一團糯米放到棕葉上,說着,拿出了一片綠油油的棕葉,把粘乎乎的糯米放了上去。接着,把棗子放進了糯米中,在把棕葉包起來,

用一根絲線在糉子上打了一個結,一個胖鼓鼓的糉子就完成了。我學得很認真,所以,不一會兒,滿滿一盤的糉子就包好啦!媽媽把糉子一個個放進鍋裏煮,過了70分鐘,糉子煮好了,當媽媽把糉子拿出來時,

一股清香撲鼻而來,當全家一起吃糉子時,我開心的笑了。

接着,媽媽帶着我去看了賽龍舟,賽龍舟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旁邊人山人海。只見,湖上有有四條龍舟,每條龍舟上的人都精神抖擻,只聽發令員一發令,頭上的人打鼓,尾部的人敲鑼,龍舟像

離玄的箭一樣衝了出去,第二條龍舟暫時領先,第一條龍舟的人不服氣,拼命的往前劃,最後,第一條龍舟獲勝了,圍觀的人歡呼起來,我喜歡端午節!希望明年的端午節快點到來,這樣,我又可以和媽媽一起

包糉子,看激動人心的賽龍舟了。

端午節作文 篇3

今天是端午節,以前學校都是包糉子,但考慮到一二年級的低齡小朋友,所以這次學校降低了難度改成“做香包”。

晚自習的時候,袁老師給我們介紹了香料,還分別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個香包,我領了一個繡着龍、鳳、花的粉色香包,我們領好了香包以後,袁老師便帶着我們上了德林山上去裝香包。

到了德林山上,袁老師安排我們找幾個夥伴,分組進行裝香包。終於輪到我們組了,我身邊的幾個同伴如狼似虎般地跑了上去,七手八腳地抓起香料就往香包裏塞。而我想:我一定要做一個淑女的代表,動作一定要優美,我用蘭花指撿了一點香料,放入箱袋裏。過了好一會兒,我才把香袋裝滿,仔細一看才發現的,有茉莉花、合歡花、艾草……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結打好,最後把裝香料的袋子放進香包裏,這樣香包就完成了。

回到教室,袁老師又給我們塗雄黃,我們都在袁老師面前排隊。到我的時候,袁老師先用棉籤在我的額頭上寫一個“王”字,再在我的耳朵後面也塗了一點雄黃,我雖然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但只要曉得是辟邪的就好了。不過,似乎男生們有點不懂這一系列的寓意,反而當成兒戲,有的要寫個“帥”字,有的要寫個“美”字,甚至還有人要寫個“渣”字。唉!我看我們班的男生真是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

“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這一次的端午節活動,我覺得既雅緻還很有趣呢!

端午節作文 篇4

農曆五月初五,大家會包糉子、做香包、划龍舟……對了這天就是端午節。

我們提前製做了香包。在這晴郎的一天,我們不緊不慢地走向長青書院。在此時,一陣微風吹過,似乎在對我們說:端午節快樂!

來到了長青書院,我們開始做香包了。其實,做香包非常簡單,只需要在一個白色小包中加入適當香料,拉緊,然後放入錦囊中,又把錦囊拉緊。

我記得,在去年的端午節,我們在教室裏包糉子,什麼形狀都有,比如骨頭樣、錘子樣、扁擔樣…。…只要能用糉葉包出的形狀,我們基本上都包了。

我們都希望自己快點做香包,那我也不例外,總想搶第一,可老天不允許,能怎麼辦?只好搶第二。其實當時就是隨便一坐,就搶了第二,這幸福來的太突然了!

開始做香包了。從袁老師介紹桂花時,我就對它心心念念,現在終於聞到了它的蜜香,看到了它玲瓏的面貌了。我的香包第一個香料就是桂花,可袁老師說材料少的就少放點,後面還有同學需要這些材料。我只好放了一些。接着就是那五顏六色的合歡花,又是那還未開放的茉莉花,最後就是我們的主角——艾草。

其實做香包的主要材料就是艾草,其它都是配角。所以在我的香包中就是艾草封頂,纔會有那濃濃的艾草香。我的錦囊就完成了!

在夕陽下,我與我的三位同學拍了合照。我也希望,我與我的錦囊上的寓意一樣——高潔淡雅。

端午節作文 篇5

“一個白胖子,裹着綠毯子,腰裏紮根細繩子。”大家猜猜這是什麼?告訴你吧,這是我們端午節吃的糉子。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大家可別忘了吃糉子哦!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產生的。相傳在春秋時期,屈原向楚懷王提了很多富國強兵的建議,他的這些建議損壞了貴族的利益,後來這些貴族在楚懷王面前說了許多屈原的壞話,於是,楚懷王就把屈原趕出都城,流放到汨羅江邊。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了楚國都城,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放棄自己的祖國,五月五日,寫下了絕筆作《懷沙》,然後抱石投汨羅江而死。楚國百姓爲了讓屈原屍體不受傷害,紛紛向江裏投下食物,端午節就這樣流傳至今。

端午節有很多習俗,有包糉子、掛艾草、划龍舟、鬥草等。

端午節這一天,媽媽早早地起了牀,準備包糉子。媽媽先準備好各種各樣的材料,有蘆葦葉,有各種口味的餡料,還有香噴噴的糯米。媽媽先把蘆葦葉放到鍋裏去煮,說這樣既能除蟲,又能讓蘆葦葉變得鬆軟。煮了大約半個小時的時間,媽媽把蘆葦葉拿了出來,我用手輕輕掰了一下,果然變得好軟。開始包糉子了,媽媽先把煮好的蘆葦葉裹成一個漏斗的形狀,然後把糯米放到“漏斗”裏,用手輕輕地按一按,接着把餡料塞到糯米里,最後用蘆葦葉把糯米蓋住,用細線在糉子周邊繞一圈,這樣,美味的糉子就完成了。糉子又大又肥,像佛爺一樣。最讓人興奮的是吃糉子,剝開糉葉,露出了油亮的糯米。咬一口又糯又香,讓人忍不住大口大口地吃起來。

賽龍舟、掛艾草、鬥草、包糉子……在這些傳統節日裏,都包含着小小的幸福。

端午節作文 篇6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糉香,飄香人間。

龍舟,波動漣漪。

悼念,楚國忠君。

品讀—

忠君《離騷》。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端午節這個日子人們一般都包糉子、賽龍舟、製作香囊……而今天我製作了一個仙氣飄飄的香囊。

上課了,疼愛我們的袁老師拿着一大包東西不緊不慢地走上了講臺。“今天我們做香囊”。我們齊聲高呼。終於在我們按耐不住心情的情況下我們去長青書苑做香囊啦!

我是第二組上去裝的。上面有合歡花、艾草、驅蟲草、茉莉花茶等。最具吸引我的是合歡花。合歡花,閤家歡樂名字就可以聽出一種吉祥的樣子。它的形狀就更是奇特了。顏色多彩,任何鮮豔的顏色都能在合歡花中找出來。外形很像花椒,有的連枝葉都與花椒相仿。按我的話說,就是染了色的花椒。就是因爲它的這兩個特點讓我眼前一亮,想讓我全部都裝它。

可是,我突然聽袁老師喊到:“少的少裝點,因爲後面還有其他好多人排隊等着呢”。於是本來拿了一大把的我,鬆了又鬆我的手,只拿了一小撮合歡花。作爲主料的還是那味道大大的艾草。其餘的只是當做輔料裝的少之又少。

下來後,我將繫好了的'香囊拿了起來,跟着幾位好朋友拍了一張美美的香囊照。

祝大家端午安康!

端午節作文 篇7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你猜猜這是我們的哪一個傳統節日?那當然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端午節有許許多多的習俗,比如:划龍舟、包糉子,用各種方式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包糉子。一大早,我就像條小尾巴似的跟着媽媽身後學習包糉子。媽媽先把材料拿出來:有白花花的糯米,有綠油油的糉葉,還有像一條條辮子似的糉繩。材料準備好了,我們可以開始包糉子了,媽媽先示範給我看。首先拿一片糉葉摺疊圍攏,做成一個“小漏斗”狀的小窩窩。然後,放一勺糯米,再放一點肉餡,接着用剩下的糉葉把它全部包起來,爲了以防它裂開,最後用糉繩,把它綁得嚴嚴實實的,一個糉子就包好了。

我心想:這不是挺簡單的嘛!該我親手開始包糉子了,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做。沒想到,到了第二個步驟,那些調皮的糯米娃娃一個接着一個的跳出來,害得我包都包不好,媽媽看見了,就走過來幫我。過了一會兒,我們的糉子包好了。看着包好的糉子,他們形狀不一:有的包成了圓形,有的包成了三角形,還有的包成了牛角尖。我趕緊小心翼翼地拿去煮,過了一小時,糉子煮好了,我聞着這糉子的香味,連口水都要“飛流直下三千尺”了。我們開始吃糉子了,姐姐看見我狼吞虎嚥地吃,嘴邊還沾着煮熟的糯米,情不自禁地笑了。

這個端午節過得真是與衆不同,因爲我吃到了自己親手包的糉子。

端午節作文 篇8

幽幽艾草香,又是端午日。

——題記

我們都知道端午節在五月初五。是一個傳統的節日,是爲了紀念屈原的日子。有一首詩寫到“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節是最雅緻的節日。

端午節第一項:包糉子。包糉子須用到糉葉,裏面包的是糯米、葡萄乾,紅棗等,聽父親說也有包肉的。去年我們在教室裏就包了好多個。還有兩位會包糉子的奶奶在指導我們。我本來不會包的,小邱就教我包,我比較笨,所以他就一遍又一遍的教我,最後我們包了好多,分給我們全帶回家了,那是我吃過最甜的糉子。

去年包糉子,今年第二項做香包。

今天上午袁老師突然抱了一大堆的東西走進教室,我們當時都覺得奇怪,猜測裏面是什麼,有些人說是吃的,有些人說是糉子,還有些人說是給我們的端午節禮物。直到打開我們才知道是做香包的料。袁老師先給我們發了一個白色的袋子,她說:“這個袋子是裝香料的。”然後她又給我們一一講解那些香料。香料有合歡花,茉莉花,枝子花,還有一個我最喜歡的紅色的花,聽說可以驅蟲,當然香包裏最重要的主要成份是艾草。

今天的端午過得算是我最有意義的一天。因爲去年把糉子吃了就沒有了,今年這個香包可以一真保存着。

去年端午包糉子,

今年端午做香包。

年年端午都有禮,

明年端午更有趣。

祝福所有人端午安好。

端午節作文 篇9

端午節是我的最愛,每當五月初五就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其中的最愛,是吃糉子,我吃到很多的餡,有蛋黃的有五香肉的,還有棗子味的,特別好吃,我最愛吃到是蛋黃味的。

每年過端午節,老師都要給我上一課,無非是端午節有多少個名字,它是這麼來的。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有二十多個,如:端午節、端陽節、糉子節、龍舟節、詩人節、地臘節、重五節、天中節、男兒節、浴蘭節、女兒節、菖蒲節......

端午節還有許多習俗,比如:吃糉子、賽龍舟。相傳這些習俗是爲了紀念2200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投江之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但卻再也沒有撈到屈原的屍體。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糉子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和吃糉子的習俗。

每到端午節,奶奶還會用五種顏色的絨線系在我手腕、腳腕、脖子上,說是爲我保安康。

端午節是我的最愛,不僅僅是因爲我可以吃到我最喜歡吃的糉子,還因爲通過過節,讓我受到了一場愛國主義教育。這就是觸景生情吧!

端午節作文 篇10

說起端午節,大家想到的便是吃糉子,是啊,那香噴噴的糉子,單單聞聞那種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況是大盤大盤地裝着,大口大口地吃呢。

糉子的歷史其實是很悠久的,傳說屈原在戰國時期,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作爲楚國的一份子,聽到這個消息後,悲憤難耐,跳入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的百姓乘舟打撈,爲了不讓河裏的魚蝦損壞他的軀體,便將糉子丟入江裏。自此,吃糉子的習俗便流傳下來了。

每到端午節,媽媽便在頭一天晚上泡好一大盆糯米,第二天一早,便開始包糉子了,糉子雖然小,但是卻有不同形狀,含有不同寓意的:你看,爸爸包的糉子是長方形的,兩半糉子合在一起的,稱爲夫妻糉;我包的是四角的,只有爸爸的六分之一大小;媽媽包的最好看了,小巧玲瓏。之後媽媽便把那一大盤糉子放在鍋中足足煮上3,4個小時,晾涼後,扒開那綠綠的葉子,露出來的是一個個白白胖胖的糯米糰,看起來就像是一個羞澀的小女孩,漂亮又可愛。至今再次回味起來,依舊是那麼香甜可口,耐人尋味。

每到端午節前夕,家家都要買一小撮艾草,插在家裏的房門上,因爲“艾”同音“愛”,這表示的是家中的每個人對幸福生活的熱愛和對家裏人的濃濃的愛。

晚上,一家人圍在桌前,望着那明亮無暇的月亮,品嚐着香糯可口的糉子,再談談家中的變化,幻想一下美好的未來,這真是快樂幸福的日子啊!

家鄉的端午節啊,你帶給了我們快樂和幸福,也爲我們的生活添彩,你別有那番韻味,讓人陶醉。

端午節作文 篇11

一年中的節日,我最喜歡的要數端午節了。

每到端午節,我總要起個大早,去感受一年中最香氣四溢的一個早晨。清晨的空氣格外的清新,滿街都是賣香草的農人,推車的、挑擔的……他們帶來了許多還沾着露水的香草:艾草、菖蒲、紫蘇、薄荷、燈心草、車輪葉……他們還帶來了一些香花:梔子花、石榴花、玫瑰花、月季花……大街小巷到處瀰漫着這些花草的香味,流連於其間,不光是嗅覺,幾乎所有的感官都興奮起來,讓人的心情不能不美好起來。

花上不足一元錢,買上幾把香草回來,插在門上,擱在窗臺上。再買幾枝香花,養在花瓶裏,一下子滿室清香,神清氣爽。家家都是這樣,你走在院子裏、樓道里,滿是濃濃的艾草味、菖蒲味,讓人聞不夠……

大街小巷賣香囊的小攤也常引人駐足。一個個香囊縫製精巧,造型奇特。你買一個小老鼠的,他買一個小兔子的,掛在孩子的身上,也送給孩子了許多美好的念想。家家糉子飄香。大大小小的糉子、各種口味的糉子一籠一籠出鍋,那種香味真是誘人。剝一個沾滿蜂蜜,滿口滿心都流動着甜蜜。

鼻子、耳朵、額頭抹上雄黃酒。因爲有着特別的意義,那雄黃、獨頭蒜泡成的酒在這個節日裏也不再令人討厭了,似乎也成了香醇美酒。一切一切,都因爲這個節日而美好起來。這是個飄香的節日,不僅僅空氣中流動着香氣,似乎連帶着人和各種事物都“香”了起來。

這是大詩人屈原帶給我們的節日。這是那個朝飲晨露、讚美香草、行潔志廉的屈原帶給我們的節日。這是一個拒絕邪毒,崇尚高潔的節日。這是一個飄香的節日!

端午節作文 篇12

農曆的五月初五,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爲紀念屈原的節日。

在我的家鄉,我們有包糉子的傳統。奶奶一大早從市場上買來蘆葦葉,然後買來糯米。將生糯米倒入鍋裏,再拿來準備好的蘆葦葉,將糯米包裹進蘆葦葉裏。捏成長條形狀,再用繩子綁起來,放進鍋裏,煮熟,一個既暖心又暖胃的糉子就做好了!

儘管太陽照射,也抵擋不住我的腳步。做完糉子之後,我又來到了觀海長廊。來到觀海長廊,只聽見大家吶喊的聲音和漿在水面滑動的聲音。他們在呼喚神明,希望神明能保佑屈原。天邊劃過一道彩霞,似乎他們的願望已經實現。

我回到家裏,翻動着屈原的資料,興奮的心情涌上心頭:他是一個多麼愛國的人啊!能爲了國家獻出自己的身軀,這種精神多值得我們學習啊!雖然跳江而死,但是他的精神永遠流傳在我們身邊。

夜晚,似乎平靜了不少。但是那糉葉的飄香和劃過龍舟的水面,都還留在人們的心裏。

原來,端午節可以過得這麼精彩呀!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自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它起源於春秋戰國,最早是爲了祭奠含恨死在汨羅江中的屈原。經歷多少春秋冬夏,風吹雨打,端午節在許多古節日中保留了下來。它流傳的不僅僅是一個節日,更是華夏民族的一種精神。

端午節作文 篇13

說起中國的傳統節日,人們往往都會想到春節和端午節!說起端午節的特色,人們往往都會想到糉子與龍舟!

佳節來臨,一家人團圓圍在一起,有說有笑地包起了美味的糉子,同樣是端午節同樣是包糉子,而今的端午節與曾經卻大有不同!永永遠遠少了她的背影,是我這一生中非常大的遺憾!我的外婆多年以前,因爲病痛的折磨而離開了我們去很遠的地方!開始了她的旅行,曾經的外婆在我們老家是出了名的包糉子高手!每逢端午節到來時,村民們總是來請教外婆如何包糉子,外婆耐心親切的教導他們如何包糉子是最美味的!因爲外婆糉子的美味,從小以來我一直不肯吃別人家裏包的糉子,也不願意吃街邊買,只願意吃外婆一心一意美味充滿愛的味道的糉子。

年年的端午節我都從城裏坐車回到鄉下,親切的外婆總是在每年的端午節前夕準備好了材料,我每當到外婆家時,便可以聞到糉香飄飄的味道!那些年的端午節,與外婆的悉心照顧,與我在鄉下過着樸素而快樂的生活都已是童年的回憶再也回不去了!外婆離開之前,雖然把如何包糉子祕方留給了我們!如今吃的糉子仍然還是往年的美味,如今的端午節,仍然還是往年的忙碌,但是永永遠遠少了外婆的味道與背影!我沒有忘記從小外婆陪伴我的時間是最久的未曾忘記外婆從小對我的養育之恩!外婆啊外婆,你悄然無息的離開了我們去向了遠方旅遊!您可曾知道我們對你的思念?但願在遠方的您可否看到如今的我已經漸漸長大,慢慢懂事,再也不會讓您操心了?

端午節和糉子雖然是非常平凡的美食但是它的美味承載了許許多多人的童年的味道與回憶!也突出了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所以每逢的端午節滿滿都是愛!

端午節作文 篇14

端午節,不像春節那樣喜氣洋洋,也不像清明節那樣失魂落魄,更不像勞動節那樣辛辛苦苦。它,有着自己特殊的含義。

端午節最有代表性的一個習俗就是包糉子。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我家也不例外。早上我打算找朋友們一起玩,看見媽媽忙東忙西,在準備包糉子的各種材料,我立馬來了興致,決定不出去玩兒了。桌子上已經擺好了紅豆、綠豆、臘肉、糯米、糉葉等,只見媽媽把糉葉疊成一個可愛的三角形,隨即放入紅豆,再放糯米和臘肉,最後用綠豆收尾,再用繩子一捆。一個漂亮的糉子,就這樣落落大方地展現在眼前。看着媽媽完成一個又一個糉子,我立刻拜師學藝。在師傅的教導下,失敗了5個,但最終還是流利地包了10個糉子呢!

望着這些“小可愛”,我已經迫不及待了。開始上鍋蒸,不一會兒,一陣陣香氣飄散在空氣中。我正準備揭開鍋蓋,手就被媽媽打回去了。“還沒熟,得再等一會兒呢。”香氣撲面而來,我的口水嚥了又咽。終於,熱氣騰騰的糉子出鍋啦!我抓起一個就開始解繩子,但媽媽立馬拿走了我手中的糉子,說道:“孩子,先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拿幾個嚐嚐。”我開始懂了……

看着他們吃得這麼高興,我也吃了起來。比起往年,今年的糉子格外好吃!

成長,或許就是從心懷自己到心懷他人,再到心懷天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