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讀書記作文(2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我的讀書記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讀書記作文(2篇)

我的讀書記作文1

“死人,有靈魂嗎?”

這句話出自哪本書?

祥林嫂死前問了魯迅一個問題,魯迅也不知道。但我知道,人死後是有靈魂的。有些人早已離我們遠去,但我們卻依然能感受到他們的靈魂所在。讀史鐵生的《我與地壇》《病隙碎筆》等書時,你就會發現一個不屈的靈魂;當你讀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時,你會發現一個頑強的靈魂;好的文學作品正如好茶,啜飲一口都會歷久彌香……

讀《宋詞300首》時,特別喜歡蘇東坡的詞。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蘇軾的代表作,倍受後人的讚譽和喜歡。1076年蘇軾貶官密州,時年四十一歲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時值中秋佳節,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內心頗感憂鬱,情緒低沉,有感而發寫了這首詞。這首詞彷彿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探討着人生的意義。既有理性,又有情趣,很是耐人尋味。它的意境光闊,胸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嚮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雲流水一般的語言,詞作讓我們感受到一個沉鬱而浪漫的靈魂。

其實,人活着時就是有靈魂的,你在孤獨時,就能發現你的靈魂所在。

因蘇東坡,想到他與好友佛印的故事。

一天,蘇東坡對佛印說:“以大師慧眼看來,吾乃何物?”佛印說:“貧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來金身。”蘇東坡聽朋友說自己是佛,自然很高興。可他見佛印胖胖堆堆,卻想打趣他一下,笑曰:“然以吾觀之,大師乃牛屎一堆。”佛印聽蘇東坡說自己是“牛屎一堆”,並未感到不快,只是說:“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見萬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見皆化爲牛屎。”

“心中是牛屎,所見皆化爲牛屎”,一個人自己心中不快,所見之人也不快,所見之事也不快,然而所有的不快只因自己心胸狹窄,不能容人而已。“心中有佛,所見是佛”。心中之佛,大概就是一顆仁義慈愛之心、善良誠懇之心、感恩憐憫之心、大度包容之心,用這樣的心,去看世界,看生活,看人生,大概纔會看到世界的美好,人間的真情。心中有快樂,所見皆快樂;心中有幸福,所見皆幸福。心中有佛,當受到他人的幫助時,我們會表示感謝。這樣,大家不都會生活在幸福與快樂之中嗎?這樣,咱們的人際關係不是會更溫馨、更和諧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強調: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國之富強離不開民之富強,國之和諧離不開民之和諧。新的一年開始了,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對話自己的心靈,擁有一個精彩的人生。

我的讀書記作文2

大自然中不可缺少金、木、水、火、土等元素,而在人類文明史上,絕對不可缺少書。人類想要進步,必須要有書。書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有着特殊的回憶。

我6歲開始讀人生中第一本書——一本父親的舊語文教科書。當時我也識得大概200多字了,但讀起來仍磕磕絆絆的。還好有那豐富的插圖,不然這本書早被我拋棄了。

記得當時讀完第一篇課文時,腦子暈暈的',而我卻興奮地滿臉通紅。我甚至心血來潮,要給媽媽念一段。那時我們一家在上海,媽媽沒去工作,因此有時間聽我念書。那一次的表演很是糟糕的,因爲我念錯了字。如“建”念成“延”,“射”念成了“身”,還分不清一些多音字,聽得媽媽一臉懵,愣是一句話沒聽進去。現在我再拿起那本書,聽媽媽講述我之前的故事,感覺怪不好意思的。

長大幾歲後,我便開始看漫畫書。我只看圖,不看字。看得乏味了,便丟下漫畫書不看了。上二年級了,我認識了一些字,也學會看帶字兒的書了,就再次拿起漫畫書,此時才覺得有趣。

現在,我早已學會了看無插圖的文學名著。但是,在選書的問題上,我常常與媽媽發生爭執。我認爲不能將讀書範圍侷限在國內,應當多看些國外名著,比如《獵人筆記》《海狼》《熱愛生命》,都是鼎鼎大名、並在學術界得到認可與肯定的書,多讀百益而無一害。而媽媽卻認爲我洋媚崇外,中國的歷史都弄不明白,還要去看外國的書?她要我先把中國的書搞明白,再去適當讀些外國的書。我和媽媽各執己見,越吵越兇,越鬧越大。最後沒辦法,我們各退一步——兩種書輪着看。

我又悟出了一個道理:好書是沒有標準的,別人說的再差的書也有它的價值,關鍵是我們以怎樣的態度來看。

記得三年級的一次期末考試,作爲學習常居班級前三的我發揮正常,覺得有十成把握拿全年級第一名。當我得知年級第一名被一個平時成績並不出衆的同學奪去了,便暗自神傷。

後來聽老師說,那次考試的題目是超綱的,一些題目都是需要平時多看書積累才能答出來。那位考第一的同學飽覽羣書,平時考不到課外知識,因此成績並不出衆。這次課外知識較多,自然就發揮了他的水平。我一想,平時看的書連他的一半都不如,怎麼跟他比?所以,我輸得我心服口服!

最後,我悟出一個道理:人與人的差距,不過只是幾本書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