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風味小吃作文十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風味小吃作文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風味小吃作文十篇

風味小吃作文 篇1

我的家鄉山有莫干山,水有下渚湖,偉大詩人孟郊的故鄉——浙江德清。山水孕育出德清樸實的民風,其風味小吃更是遠近聞名,小餛飩更是家鄉特有風味小吃。

說起小餛飩,只要你來到德清的大街小巷,無論是店鋪,還是小吃攤上都少不了它。不僅僅是因爲他味美,而且價格便宜,花上一元五角錢,可以讓你品嚐到其美味。

我們全家都喜歡吃小餛飩,一星期必兩次。當小餛飩端上來時,冒着熱氣,一股香氣撲鼻而來。小餛飩與湯圓一般大小,一個個晶瑩剔透,可以清清楚楚看到裏面的肉餡。再撒上一層松花,紫菜,真可謂是色香味俱全啊!這彷彿不是食物,而是一件精美的工藝品,讓人捨不得動口。小餛飩滑滑地,嫩嫩的用筷子是比較難夾的。所以小餛飩一般用勺食用。輕輕的把熱氣騰騰的小餛飩放在嘴中嚼一嚼。薄薄的麪皮加上鮮的陷。既有涼皮的細滑,有餃子的嚼勁。肉汁輕輕濺入口中。滑入喉嚨一瞬間。真是讓人回味無窮,再細細喝一口湯。淡淡的,鮮鮮的。既沒有雞湯的濃厚,也沒有魚湯腥味。不一會兒,一碗小餛飩就下肚了。嘴中還殘留淡淡的清香讓人回味無窮,彷彿這一刻把所有煩惱、不愉快都拋到九霄雲外。

小餛飩的做法更是簡單易學。皮是有面粉和勻然後加工而成的。大約2毫米厚,5釐米寬,把麪皮放在手上,手中的指紋依然清晰可見。餡是有鮮肉筍剁成末。一般在調製餡時,稍放些老酒,是爲了入味的。這樣吃會更加鮮嫩。接着把調製好的肉末一點一點放到麪皮裏,量不需要很多。隨意捏,只要在鍋中不散開即可。最後包好的小餛飩放到煮開的水煮,調料可按個人口味放置,須臾,便出鍋了。

風味小吃作文 篇2

“買臭乾子囉,三塊錢一小份,五塊錢一大份咯!”說起臭豆腐,那可是我們長沙的特產,如果你來長沙沒有吃到臭豆腐,也就等於沒來長沙。

臭豆腐外面有一層黑乎乎的外殼,邊長大約有5釐米左右,高度大約有1至2釐米,臭豆腐的外殼上冒着一個個小泡泡,中間是白色的,就像一塊白豆腐掉進了煤灰裏,再撈出來的樣子。

臭豆腐看着做起來容易,自己動手做可就難了,製作臭豆腐首先要把油倒進鍋裏,等油燒爛後,再把制好了的臭豆腐放進鍋裏煎炸,臭豆腐在鍋裏上下、左右的遊動,好像一條條小魚兒游來游去。不一會兒,鍋裏油麪上冒出一片泡泡,臭豆腐面上也炸開了花,隨後,將臭豆腐撈上來裝進碗裏,再在上面放點調料,放一些做好的湯汁,一碗香噴噴的臭豆腐就出爐了。

臭豆腐聞起來臭,可吃起來就又香又脆,臭豆腐吃進嘴裏,“燙”有時都捨不得吐出來呢!

臭豆腐雖然聞着臭,但吃起來卻是很鮮香的美味,現在,臭豆腐已不是長沙所特有,它已經傳至全國,甚至走向全世界,我越來越喜愛臭豆腐了。

風味小吃作文 篇3

我的家鄉臨澧縣有許多風味小吃:皮薄肉嫩的餛飩,爆辣綿柔的麻辣藕,香甜酥脆的米泡兒糖……今天我要向大家隆重介紹歷史悠久、白嫩甜軟的娃兒糕。

早在清朝初期,臨澧縣城就有了娃兒糕的家庭製造坊和專賣店。到現在爲止,它大約有兩百年的歷史了。縣城盛產稻米,人們就地取材,做成娃兒糕,替代包子和饅頭,成了家鄉人喜愛的食品。

娃兒糕一般現做現賣,方法簡單。先把大米加水,細磨成米漿,再把水瀝乾,加入紅糖或者白糖,舀到蒸籠的半扁圓型模子裏,蓋上蓋兒,放在竈上蒸熟即成。娃兒糕的整個製作過程中,沒有輔以任何食品添加劑,是最綠色、最天然的糕點。

娃兒糕倍受青睞,與它獨特的外形和味道是密不可分的。扁圓形的娃兒糕有點兒像放大鏡,中間厚四周薄。加白糖的潔白如雪,晶瑩剔透;加紅糖的則像巧克力,厚重質樸。正面光滑柔軟,好似嬰兒的皮膚。薄薄的表皮下隱隱約約有許多氣泡和小孔。湊到鼻子下嗅一嗅,一股米漿輕微發酵、淡淡的酸味撲鼻而來。一口咬下去,感覺嘴巴都快被它粘住了,口感鬆軟、甜糯,滿口留香,令人回味無窮。當然,娃兒糕也不能多吃,不然會作嘔,胃裏反酸。

“娃兒糕,又大又泡,娃兒吃了長高!”這陣陣叫賣聲中蘊藏着娃兒糕名字的來歷和絕佳的作用。的確,娃兒糕食用方便,隨買隨吃,冷熱皆宜。十來歲左右的小娃兒,不管是缺牙佬還是牙齒長全了的,都因爲娃兒糕好吃不貴,把它當成主食或零食來吃。特別是孕婦缺奶時,娃兒糕就成了嬰兒最好的食品,入口即化。老人牙齒鬆動、咬不動硬東西時,更是把它當作正餐享用。尤其是在今天這個食品添加劑氾濫的年代,傳統的自然風味讓人吃得放心,真可謂老少的最愛!

聽了介紹,你也想吃我們臨澧縣的娃兒糕了吧?那就來嚐嚐吧,我請客!

風味小吃作文 篇4

我的家在南京,那裏有非常美味的風味小吃,比如:臭豆腐,鴨血粉絲,煎餃,糯米藕......

其中,鴨血粉絲是許多人的喜愛,當然我也不例外。鴨血粉絲裏材料豐富,美味的粉絲更值得一提,透明的粉絲,咬在嘴裏滑滑的,好像要從嘴裏溜掉一樣。鴨血還是普通的鴨血,鴨腸也是普通的鴨腸啦!但是一起吃起來還是非常美味的。

下面我要介紹一下,南京特別的小吃:臭豆腐。在南京的夫子廟賣的特別的火,一天能賣出好多份呢,炸的金黃金黃的,擺在小盒裏一份份的賣出去,美味的臭豆腐沾着鮮紅鮮紅的辣椒醬,會讓人感覺到:臭豆腐聞着雖臭,吃來卻香。

南京的美味小吃真是美味至極呀!歡迎來南京玩的朋友們去品嚐。

風味小吃作文 篇5

誰家宰了豬,剩下脖頸周圍和豬頭上的肉,肥不肥,精不精的,不好新鮮加工來吃,於是把它製成麩子肉。

先把這些肉洗淨切成二指寬、一寸厚的肉片,摻上適量的食鹽,再用米粉一拌——可以先將米炒熟炒香再磨粉,這樣做出的麩子肉更誘人些。拌好後把肉放進一個陶罈裏,套上陶蓋,蓋周圍有一圈沿子,可以倒上清水,把陶蓋與陶罈的接口處密封好,這樣醃上一二個月,打開蓋子,裏面的麩子肉不溼不燥的,可以食用了。麩子肉有兩種吃法:清蒸或火煎。以前沒有高壓鍋,煮飯時煮到水開,揭開鍋蓋倒出些水後,把事先用碗盛好的麩子肉放進飯鍋裏,隨着小火慢慢蒸,直到碗底有了淺淺的一層油,於是把碗拿出來,這時飯早就蒸熟了,盛了飯,就着麩子肉吃,很是省時;還有一種方法就是把菜鍋燒熱燒紅,把麩子肉一塊一塊的貼到鍋裏煎,直煎得粉變黃,肉冒油,兩面都煎好後,直接就夾到碗裏拌飯吃。麩子肉主要是爲了長時間保存,不過經這樣一加工,肉裏就有了一股特有的醃製的酸香,吃起來別有風味。另一個優點就是,不管是清蒸還是火煎,肥肉吃起來都是油而不膩。麩子肉巴掌大一塊,擺在碗裏很是顯眼,如果你端了有麩子肉的飯碗到人多的地方去轉悠,會引來很多羨慕的目光,引來很多人咽口水,背後會有人咒你好"顯勢".有麩子肉吃該是很幸運的,有一句遊春人贊你的話爲證:春遊獅子扭幾扭,餐餐吃的麩子肉。

風味小吃作文 篇6

要說起我心中最美味的小吃那便是油茶了,他在我心中佔據了很高的地位,對於外地人,不過是圖一時新鮮罷了,對於我一是油茶是我故鄉特有的小吃,二是它的確十分美味。這油茶在四川的粉絲可多了,一說起它,大夥兒都知道,個個都是讚不絕口。

油茶的樣子十分有韻味,加入各種調料後的米糊糊是褐色的,也有棕黃色的,金黃脆香的饊子摻在褐色的米糊糊中,面上撒着翠綠的蔥花。平凡暗淡的米糊糊,加上顏色鮮豔美麗的饊子和蔥花,不由使人眼前一亮,多麼自然,和諧的搭配呀!可謂是“”平凡添上了貴氣”!

油茶是我們川菜系列中的佳餚,它適用於早餐,也是川渝地區特有的小吃,聽了我上一段的介紹,吃貨們都會想問:油茶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呢?好!就由我來爲大家解答疑難吧。油茶其實用料很簡單,做法也不復雜,先用麪粉、黃豆和雞蛋製成米糊糊,在這個過程中,水要適量,不能多也不能少,這樣才能使做好的米糊糊,不稀不幹,粘稠度剛好。米糊糊做好了,但它還沒有什麼味道,所以我們要加入調料,把花椒粉、辣子油、鹽等日常調料適當加入米糊糊中。接着是把金黃色的,香香脆脆的'饊子撒到米糊糊中攪拌均勻(不過要切記想着不能完全搗碎,否則就沒了那種讓人回味無窮的效果了)。最後是將擁有如翡翠般溫潤的綠色的蔥花撒在面上做最後的裝飾。

油茶是名副其實的色香味俱全,米糊糊軟軟黏黏,饊子香香脆脆的,兩種極端的口感搭配在一起卻是驚人之感,米糊糊使一些散子微微軟化,讓人不覺得太硬,油茶入口,脆脆的,剛開始稍微讓人感到有點麻麻的,辣辣的,到了後來,四川的辣就體現出來了,那種辣很過癮,卻又不會讓嘴辣的直痛,只讓人感到嘴脣上,酥酥麻麻的,一種很奇妙的感覺。

油茶,承載着我小時候的記憶。那是剛來杭州的時候,懵懂無知,迷茫的感覺時刻圍繞着我,那段時間,媽媽常常做油茶給我和弟弟當早餐,吃着油茶,感受着家鄉的味道,我會有安全感。

油茶,是中華的美食造詣上的藝術,它深受川渝地區人民的喜愛,它屬於民間,人們,一定會把油茶的手藝發揚光大。

風味小吃作文 篇7

“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味小吃,當然,那是因爲風俗不同。

在我的家鄉,有許多特色小吃。比如:衝菜,香腸,雞蛋糕等等一些,但我最愛的是香腸。當然,我享受的也是做香腸時的樂趣。

今年過節時,我又重溫了一次當時的快樂。我先幫母親切得,卻搞得自己的臉快成了肉餅。我兩手持刀,心想着要快刀斬爛麻,便無規無矩的亂切,不想肉粒不聽話,喜歡我這張胖乎乎的臉,紛紛跳上來親我,弄得我捱了罵,但心裏甜滋滋的。

然後放上不同的調料與肉混合,就好了。又將豬場洗乾淨,還要用手給豬場洗澡,我當然不願意。

終於要開始做真正的香腸了。奶奶與媽媽用一個口杯套在小腸一頭,然後將肉一點點塞進去,中途要用針戳幾下腸子,還要隔一段距離打一個結並用繩子紮起來,形成一節一節的-香腸可不是一長根,而是一小節的哦!

現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薰香腸。田爺爺搭一個密封帳篷,加上一些溼柴,將香腸掛在正上方。幾個星期後,美味可口的風味小吃大功告成了。

奶奶端上桌來,四周立刻散發出濃郁的香,又加上表面那層又油又膩,並且微微泛金黃色的一層皮,就算只是看見便使人垂涎三尺。

輕輕咬上一口,美味的汁液立即流入你的舌尖。口腔上,讓你有無盡的回味。

霎時,我的耳邊回想起了嘖嘖的讚歎聲,擡頭一看,大家都還沉浸在無窮無盡的回憶中呢!

現代社會中,肯德基等東西接揰上市,但在我看來卻沒有香腸等民間等風味小吃可口了呢。

民間風味小吃豐富了我的農家生活。

風味小吃作文 篇8

好些時候都沒有回老家了,上次媽媽帶我回了一趟老家,家鄉的變化令我欣喜若狂。就如老家的文二路,穿上新衣,舊貌換新顏。

過去的文二路。只有一條泥濘不堪的土路,颳風時風沙漫天,下雨時土路就變成爛泥潭,令人無法通行,兩旁的商店破爛不堪,裏面的商品也是極其簡陋。

這就是發展的魔力,也是促進它們不斷髮展的動力,現在的文二路完全變了一個樣,公路四通八達,汽車在上面川流不息。公路兩旁栽滿了花草樹木,夏天,綠樹成蔭,就像一位位漂亮的姑娘拉着手在歡歌笑舞。

路旁一家家商店如雨後的春筍,煥然一新,晚上商店的招牌霓紅燈,五彩繽紛,它象徵着新世紀最好變化,進入商店琳琅滿目的貨物讓人眼花瞭亂。

街上人們的衣服各式各樣,女的賽天仙,男的勝紳士,街邊的風味小吃五花八門,令人垂涎欲滴,廣場上一位位兒童似天使不是傳來銀鈴般的笑聲,一個個老人如仙翁享受着晚年幸福的生活。

如今的文二路是人間天堂,它的變化怎不令人欣喜呢。

風味小吃作文 篇9

今天,媽媽帶我和表哥去吃玉溪風味小吃。雖然不像婚宴上那樣大魚大肉,但是它仍有一番獨特的風味。到了一個叫胡九小吃的地方我們點了一些特色風味,有涼米線、酸辣粉、牛肉雞湯米線、玫瑰涼糕和冰稀飯。小吃被一一的端上來了。

只見冰稀飯裏的米粒晶瑩剔透好像瑪瑙一般,並且周圍都被淋上了紅糖汁,還有像鑽石一樣的碎冰把稀飯和紅糖汁攪拌均勻,舀一勺放進嘴裏。嗯···甜絲絲的,滑滑的。不時還有冰粒和銀耳會連同稀飯一起送入嘴裏。

涼米線的佐料多的數也數不清,不只是韭菜、小蔥、大蒜、雜醬,還有花生、芝麻。媽媽說:“因爲他們放了自己的獨家醬料,所以吃涼米線的人才會這麼多。”酸辣粉又酸又辣,味道還不錯。牛肉雞湯米線比起來算很普通的了,是雞湯煮的,裏面的米線就像一些嫩白色的蟲子,在湯裏游泳,放上蔥、姜、蒜,加上一勺牛肉就成了。

玫瑰涼糕是我最喜歡吃的小吃了。涼糕表面撒滿了芝麻,還有幾顆枸杞飄在紅糖水裏。白白的涼糕有兩層,在夾層的中間有一些紫紅紫紅的玫瑰豆沙醬。聞一聞,嗯···還帶有一股糯米、玫瑰和豆沙的清香。夾一塊放入嘴中,冰冰涼涼的,再嚼一嚼,糯糯的,既像是在嚼玫瑰豆沙味的口香糖又像是在嚼快要化了的麥芽糖。媽媽說:“吃的時候要蘸一點紅糖水,這樣味道纔會更好。”

還有白中帶紅的銀耳大棗、像果凍一樣的木瓜水、黃白相間的洋芋燜飯、圓溜溜的豆末湯圓······都具有獨特的玉溪風味,怎麼樣足以讓你垂延三尺了吧?

風味小吃作文 篇10

溫嶺有一傳統早點,那就是手打糕,當地人一般稱之爲“嵌糕”。就是在鮮蒸年糕中放入自己喜歡的菜餚,是家鄉人傳統的快餐,比漢堡包好吃幾百倍哉!

一大早,在小區門口或者背街小巷中,經常可以看見一大堆人圍着一個小攤,這就是糕攤。糕攤一般都有一張長桌,桌上一字排開若干個盤子,分別盛着綠豆芽、洋芋頭絲、醃菜、辣包菜、油條等料作。賣糕人站在桌前,一手從棉褥下的糕團中抓出一團熱氣騰騰的白糕,然後像搓衣服一樣地在桌板上一揉、一攤,就做成了一個敞篷船外形的兜,然後根據顧客的不同需要,從桌前臉盆中以手代筷各撮一點料作排在兜裏,像包餃子一樣地把底部和兩邊合攏,一筒嵌糕就成了,再用湯匙舀點湯澆在糕裏,使糕吃起來更有味道,也不會口乾。

桌子的一旁還擺着一個煤爐,上面放一口鍋,鍋裏煮的是豬肉,喜歡在糕里加點肉的人們,就用筷子夾出一塊肉來放在砧板上,賣糕人一陣亂刀就砍成了肉末,再包進糕裏。當然,加肉是要另外付錢的。糕攤在溫嶺街頭十分常見,但是有名的卻只有幾處,比如尚書坊、貪吃街的石板屋、文化橋、繁昌小區門前、五角場這些糕攤,在城區是頗有名聲的。酒香不怕巷子深,人們往往不惜套遠路,也要趕來,因此,這些糕攤都是生意興隆、人滿爲患,買糕的人往往圍着長桌擠成幾圈爭在溫嶺,相當於漢堡包在西方,方便快捷,經濟實惠,很受人們的歡迎。

很多在外經商辦企業、求學打工的溫嶺人,都十分懷念家鄉的嵌糕,有機會回到家,一定要去糕攤打打牙祭,沒有機會經常返鄉的,還會叫親戚朋友捎帶幾筒去以解饞。真可謂“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糕攤前,嵌糕品嚐未?”溫嶺人喜歡嵌糕的情節幾乎已經成了一種文化,滲透在人們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