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作文集錦15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清明節的作文集錦15篇

清明節的作文1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爲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要談清明節,須從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

寒食節,又稱熟食節、禁菸節,冷節。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就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節相傳是源於春秋時代的晉國,是爲了紀念晉國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外國19年,介子推護駕跟隨,立下大功,重耳返國即位,即晉文公。介子推便揹着老母,躲入綿山。晉文公前往尋找,卻怎麼也找不到。於是他放火燒山,想把介於推逼出來。不料介子推卻和母親抱着一株大樹,寧願燒死,也不出山。晉文公傷心地下令把綿山改稱介山(即山西介休縣境內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燒死的那一天定爲寒食節,以後年年歲歲,每逢寒食節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飯,以示追懷之意。

其實,寒食節的真正起源,是源於古代的鑽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鑽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後,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是當時的一件大事。《周禮·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可見當時是搖着木鋒,在街上走,下令禁火。這司煊氏,也就是專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時,人們就準備一些冷食,以供食用,這樣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風俗了。以後,才與介子推的傳說相聯繫,成了寒食節,日期長達一個月。這畢竟不利於健康,以後便縮短日期,從七天、三天逐漸改爲一天,唐之後便融合在清明節中了。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效遊、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墳必有墓祭,後來因與三月上已招魂續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漸定在寒食上祭了。《唐書》記雲:“開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爲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的作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冥錢飛起白蝴蝶,人聲啼哭似杜鳥。

又到了清明時節,又到了紛紛細雨,又到了面對黃土荒丘或冰冷墓碑而黯然灑淚的時刻。一代代人都在問自己:我從哪裏來,我到哪裏去?儘管我們每一個人從孩童時起就這樣問父母,也這樣問別人,直到長大後問自己,可誰也無法清醒地回答自己。因爲避諱,也因爲禁忌,還因爲難以表述的窘迫心境。所以,佛教的禪宗就有了一個很著名的偈語:從你來的地方來,到你去的地方去。

其實,回答這個問題如同提出這個問題一樣,不需要什麼思考。當我們在清明細雨中緬懷逝去的親人或先祖,每一個人都明白自己仍然如同他們一樣,從虛無間由父母將自己帶到了這個人世,又從這個世界回到了一抔黃土中。而在這個世界走過一遭後,給這個永世永存的時空留下的最珍貴的東西,除了一段爲時不會太長的名聲,讓親友和後輩存念懷想,再就是這“一抔黃土掩風流”的墳塋,讓同樣不會延續太久時間的後人們來祭奠。

但是,就是這種總會被淡忘的祭奠,卻以不出三代的親情懷念和環環相扣的鏈接方式,在血緣親情的懷念與哀思中,讓中華民族子孫的血親世代相傳,併產生了巨大的認祖歸宗的情感凝聚力——這就是中華血統與炎黃子孫的後裔,這就是百家姓賦予每個姓氏的族羣意識或家譜情緣。而這種認祖歸宗的親情意識和情緣,在清明時節便得到最極致的張揚與宣泄。

清明節,它是一個屬於中華民族祭奠逝去親人的日子,屬於懷想先輩恩德與功績的節日。當飄飄灑灑的細雨淋溼了原野青草,灑落在冰涼無言的墓碑,潤澤着祖先的黃土墳塋之時,這片在平時並不會進入我們的生活視野,並不會左右我們的苦樂情感的清寂之地,頓時就被淅瀝淅瀝的如絲細雨牽進了我們的生活,綿延在我們哀惋悱惻的心靈,並且讓我們再一次回想逝去的親人或先祖,重新警醒一回自己別忘記了不該忘記的,也別太在意了那些不應該太在意的。清清醒醒地活好自己的每一天,感受幸福在人間的愉悅,也珍惜生命對於塵世的依戀。

佇立在清明細雨中,沉思在逝去親人的墳塋前,讓純潔得只剩下親情與生命意識的哀思伴隨清淚,淡淡地和着雨珠輕輕流淌。也許,它能清洗沉積太久的紅塵世俗的紛雜無奈,給自己一份清新和明白,給遠去的親人或先祖一份醒悟清朗的告慰。相信自己能活出清清爽爽的生活,擁有自己清清白白的人生。那麼,我們民族的清明節就在面對親人在天之靈的懺悔中,真正成爲了人生的清醒站了!

清明雨在飄灑,人生思緒在輕揚。對冥冥之中的祖先或親人的景仰與懷念,重溫自己從哪裏來、到哪裏去的天問,也許我們能再次從心靈深處感受一種人生的超越,體會一份血緣親情的真純,在祖先血脈依存的凝聚力與感染力中,夢尋一段嬌花照水、楊柳臨風的美好境界……

清明節的作文3

清明的懷戀

今天,就是清明節,按照習俗今天我們這些晚輩要去拜祭祖先,我一直都不喜歡清明節,因爲我很怕鬼。我一直都對墳墓這些東西很有成見,今天我幾乎是被爸爸又拖又拉的求着去的,我的心中有着說不出的懷戀和感動。

在路上,我問爸爸我們今天去拜祭誰?爸爸說他幾乎全都想去,但他的姥姥他不想去。我十分的疑惑,問爸爸爲什麼不去拜祭爸爸的姥姥呢?爸爸說在它小時候,爸爸的姥姥經常打他,還趕他出去,不過爸爸成才他姥姥也有一份功勞吧!此時,我的心思緒萬千:世間的是也許就是如此吧,古代的不打不成才應在了爸爸身上。這時風猛猛的吹,好像它們也被着帶着淡淡憂傷的節日感染了。我們首先來到我爸爸的爺爺的祖墳,風吹着樹葉的颯颯聲,像是一場懷戀親人的音樂會,小鳥的伴奏聲也成了獨特的聲線。大人們在慢慢的除草,眼中佈滿了對死去的親人的懷戀之情。草慢慢的除着,但我知道他們是用一種簡單的方式來表達對親人的思戀,開始上香了。空氣中迷漫着一種混濁的氣息,氣息中還有一種難聞的酸酸的味道。我又在思索:這味道是香的味道還是思戀的味道?開始燒紙錢、倒白酒了。表面上看上去是一種儀式,但我認爲這是一種特別的尊敬,這是一種對靈魂的特殊紀念儀式。看來,思戀的情緒是會傳染人的,連我那不是怎麼會動手的爸爸也動腦動手做了幾個花圈和幾個花束。

瀟瀟灑灑清明風,紛紛揚揚親人情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我們拜祭是還時不時有一家人來到旁邊,跪下。紙錢在燒着,只見得有一個人在磕頭,嘴裏唸叨着:“爸,給您送些錢,在那邊多買些好吃的。在這邊吃了一輩子苦,現在可以享享福了……”風兒在吹着,那些人帶着憂傷,在風中離去。

風還在猛猛的吹着,風中依然帶着一絲絲憂傷,不知我是否是被着憂傷的氣息感染了,感覺鼻子酸酸的,又一種想哭的衝動。我想對那些已經死去的祖先說:祖先們,你們走好,我們一家人很好,你們呢?一定在天堂過着幸福簡單的生活吧!我一定會努力,儘量是“賴”着個姓式名揚全天下。你們也在九泉之下安心了。

這次的清明拜祭結束了,但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心中還不時涌起“千層浪”,我保證,這“千層浪”一定在我的“記憶海”中留下美麗的浪花。我們靜靜的輕輕的離開了,似乎怕擾亂祖先的清夢。明年我還要來,我下次要用自己的成績來給祖先“拜祭”。清明的懷戀,把大家都感染了,清明的懷戀,是一副無聲,無色的美麗相片。清明進行時,你又在懷戀誰?誰又在懷戀你呢?憂傷的氣息再次瀰漫起來!

清明節的作文4

今天是4月2日,離清明節4月5日還有2天的時間,但奶奶就和父親母親說:乾脆今天去掃掃掉吧!父親母親都答應了,並說吃完午飯去。

吃了午飯,奶奶準備好了要用的東西。我一看,準備得可真周到呀:除了天地銀行的錢和金銀財寶,連衣服、褲子、襪子、鞋子都考慮到了。我就和父親母親、奶奶、小姑媽乘上了父親的車出發了。在車上,奶奶告訴我: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清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爲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談清明節,須從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奶奶便向我說起了寒食節的故事。

來到了我們永康的花街那兒的一座山上,那裏樹木成羣,山路歪七扭八,偶爾也能聽見幾聲清脆的鳥鳴聲,因爲今天早上剛剛下過雨,所以地上的泥土有些變得泥濘起來了。

我們找到了太公、太婆的合墓,我便開始幫起忙來了。奶奶把準備好的飯菜擺在了墓前,敬上了酒,點上蠟燭。接着,就讓父親母親把清明紙標起來,母親告訴我:用清明紙插起來或者放在上面用石頭壓上,就表示這家人已經來過了。標好了以後,奶奶讓小姑媽拿出12支香給她,奶奶點燃了香,只見往上一衝,火就滅了。

奶奶把12支香分別發給我們4個人每人3支,便讓大家拜起來。當時,我在心中默默地說道:太公、太婆,今天我們來看你們,給你們帶來了好吃的、好穿的、好花的,你也要給我們一點嗎!我希望全家人身體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每一家人都生意興隆,讓家裏的孩子都學習優秀,特別是今年就要考大學的表哥,讓他一次性就考上重點線,上一所 課件下載好學校。你們能答應我嗎?太公、太婆?我相信你們一定會答應我的。給你們的東西你們儘管用吧!說完,奶奶收了香,把它插在一邊,讓我去敬一次酒,還囑咐父親把帶來的鞭炮放起來,父親便聽了奶奶的話,乖乖地把鞭炮放了起來。放完了鞭炮,母親有敬起了酒來。除了父親,我們就燒起了帶來的東西,燒了差不多有一半了,奶奶嘴中便說道:東西太多了,拿個帶子給他們裝一下吧!說罷,便把手中的塑料帶丟進了火堆中。幹完了,奶奶把把一個托盤拿了回來,其餘的就放在了那兒。快要走了,我對太公、太婆說:太公、太婆,再見了,明年的今天,也就是明年的清明節,我們還會來看你們的。

說完,我們就走了,在回去的路上,我還在想着太公、太婆。太公、太婆,你們安息吧!

清明節的作文5

春姑娘帶着生命和希望,邁着輕盈的步伐來到了人間。她越過山峯,飛過河流,一刻也沒有停息,便迫不及待地活躍在了高山平原。她所到之處,無不蘊含着自己的容顏。就在這美麗的春天裏,一個特殊的日子來到了——清明節。

初升的太陽籠罩着大地,一切都顯得靜謐與美好。而此時我在溫暖的被窩裏呼呼的睡着大覺。突然,我感覺被什麼東西給打了一下,睜眼一看,呀!媽媽正在牀邊叫我起牀呢!只聽媽媽說:“懶熊,起牀了,太陽公公都照你屁股了!”太陽公公也太敬業了吧?連節假日也不休息?我在心裏憤憤地想。“想什麼呢?還不趕快起牀!問你一個問題,你猜今天是是什麼日子?”媽媽一臉神祕地說。“是六一兒童節還是中秋節?……莫非是我的生日嗎?不對啊,我的生日是10月,現在才四月呀!到底是什麼節日啊?”我丈二的和尚——摸不着頭腦般的問道。媽媽見我答不上來,就故意賣起了關子。我心想:看來只有激將法這招才能讓媽媽說出來了……於是我故意抱有懷疑的語氣問媽媽“切,你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不會你也不知道吧?”媽媽聽後果然上了我的“魚鉤”,便不屑一顧地說:“我當然知道了今天是清明節!”“哦,是清明節啊!”媽媽見上了我的當,便不再說什麼,只說了一句:“快起牀!等會有與往日不同的早飯哦!”我聽見了“往日不同”這四個大字,便已每秒10000000000000000000000萬億倍的速度起牀來到了餐桌,期待着“與往日不同的早飯”,心裏想着“龍蝦、燕窩、海蔘、鮑魚等美味的食物。可媽媽將早飯拿上桌的那一瞬間讓我傻了眼,桌上只有:雞蛋、大蔥和醬。媽媽又向我提問題了:“你知道清明節早飯爲什麼要吃雞蛋嗎?”哼!這可難不倒我,因爲老師以前和我們講過,於是我便用老師的答案來回答媽媽剛剛所提出的問題:“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爲一了,而寒食既成爲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爲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不動煙火,只吃涼的東西,所以清明節就吃雞蛋了!”媽媽見我回答流利,便說要帶我去踏青,聽了這個消息,我高興的一蹦三尺高。

我們來到田野,真是“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田野上長得茂盛的野草,

每年一度枯榮,又一度繁榮,春風吹來,它們生機勃勃地生長着,充滿了生氣。“天蒼蒼,

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田野無邊無際,一陣清風吹過,草兒低伏下去,顯現出成羣

的牛羊,給靜寂的田野增添了無限樂趣!

這次過清明節告訴我:我們時刻不應忘記先烈,沒有先烈,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我們今天這幸福的生活!所以,我們應緬懷先烈,向那些爲新中國的獻身的戰士致敬!

清明節的作文6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爲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爲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爲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爲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大門緊閉。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着一棵燒焦的大柳樹死了。晉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着個柳樹樹洞,洞裏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將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爲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爲“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爲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着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着羣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着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爲“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爲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書袖在身邊,作爲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麪粉和着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爲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清明節的作文7

今天,就是清明節,按照習俗今天我們這些晚輩要去拜祭祖先,我一直都不喜歡清明節,因爲我很怕鬼。我一直都對墳墓這些東西很有成見,今天我幾乎是被我的爸爸又拖又拉的求着去的,我的心中有着說不出的懷戀和感動。

在路上,我問我的爸爸我們今天去拜祭誰?我的爸爸說他幾乎全都想去,但他的姥姥他不想去。我十分的疑惑,問我的爸爸爲什麼不去拜祭我的爸爸的姥姥呢?我的爸爸說在它小時候,我的爸爸的姥姥經常打他,還趕他出去,不過我的爸爸成才他姥姥也有一份功勞吧!此時,我的心思緒萬千:世間的是也許就是如此吧,古代的不打不成才應在了我的爸爸身上。這時風猛猛的吹,好像它們也被着帶着淡淡憂傷的節日感染了。我們首先來到我我的爸爸的我的爺爺的祖墳,風吹着樹葉的颯颯聲,像是一場懷戀親人的音樂會,小鳥的伴奏聲也成了獨特的聲線。大人們在慢慢的除草,眼中佈滿了對死去的親人的懷戀之情。草慢慢的除着,但我知道他們是用一種簡單的方式來表達對親人的思戀,開始上香了。空氣中迷漫着一種混濁的氣息,氣息中還有一種難聞的酸酸的味道。我又在思索:這味道是香的味道還是思戀的味道?開始燒紙錢、倒白酒了。表面上看上去是一種儀式,但我認爲這是一種特別的尊敬,這是一種對靈魂的特殊紀念儀式。看來,思戀的情緒是會傳染人的,連我那不是怎麼會動手的我的爸爸也動腦動手做了幾個花圈和幾個花束。

瀟瀟灑灑清明風,紛紛揚揚親人情,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我們拜祭是還時不時有一家人來到旁邊,跪下。紙錢在燒着,只見得有一個人在磕頭,嘴裏唸叨着:“爸,給您送些錢,在那邊多買些好吃的。在這邊吃了一輩子苦,現在可以享享福了……”風兒在吹着,那些人帶着憂傷,在風中離去

風還在猛猛的吹着,風中依然帶着一絲絲憂傷,不知我是否是被着憂傷的氣息感染了,感覺鼻子酸酸的,又一種想哭的衝動。我想對那些已經死去的祖先說:祖先們,你們走好,我們一家人很好,你們呢?一定在天堂過着幸福簡單的生活吧!我一定會努力,儘量是“賴”着個姓式名揚全天下。你們也在九泉之下安心了。

這次的清明拜祭結束了,但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心中還不時涌起“千層浪”,我保證,這“千層浪”一定在我的“記憶海”中留下美麗的浪花。我們靜靜的輕輕的離開了,似乎怕擾亂祖先的清夢。明年我還要來,我下次要用自己的成績來給祖先“拜祭”。清明的懷戀,把大家都感染了,清明的懷戀,是一副無聲,無色的美麗相片。清明進行時,你又在懷戀誰?誰又在懷戀你呢?憂傷的氣息再次瀰漫起來!

清明節的作文8

我家在河邊,房子邊上長在三棵鬱鬱蔥蔥的大樹--楓楊樹,聽鄰居老人說,最大的一棵有幾十歲了!

三棵風楊樹是機靈的小松鼠長期的安樂窩,它們在樹上開心快樂的生活,由於長期相處,和我們成了好鄰居,和我們一點也不生,我們在樹旁泡茶聊天,它們就坐在樹上瞪着眼睛看着人們,就如仔細聆聽的小精靈!

樹上住着各種各樣的鳥,可愛的小麻雀,漂亮的長尾鳥,嘰嘰喳喳的小喜鵲,時刻警惕着樹下河面動靜的綵衣翠鳥......清晨,我們都是在鳥兒的脆鳴聲中醒來,唧唧喳喳,各種聲調,一點也不覺的吵,那是大自然最美妙的樂章啊!入夜,柔柔的和風,是萬物的催眠曲,夜闌聲寂,鳥兒和我們共同進入美麗夢鄉.....

春天時大樹開始抽枝長葉,細嫩葉芽就像一個個頑皮的小孩,探着稚嫩的小腦袋在枝頭!夏天,茂盛的樹冠就像三把鬱鬱蔥蔥的大翠傘,鳴蟬歌唱,鳥兒納涼!秋天到了,大樹結出了籽,翠綠的子兒結成串,一串串一串串,垂滿枝頭!入冬了,氣候漸漸冷了,籽兒慢慢變幹,成了小松鼠們入冬的乾糧!

楓楊樹樹冠廣展,枝葉茂密,生長快速,根系發達,爲河牀兩岸低窪溼地的良好綠化樹種。汛期,有了這三棵樹在陪伴,無論發多大的洪水,我們房子旁河牀一小山丘的黃泥土,從未出現流失!很好的保護了河牀!

20xx年3月31日,一場厄運降臨在了這三棵可愛的風楊樹身上!那天放學回來,從橋頭往家的方向看,一種奇怪的感覺油然而生,我家的五層樓房孤零零的立在河邊,終日相伴房子身邊的一道綠色不見了!再往河裏一看,三棵風楊樹並排躺在河面,就如三座橋,橫跨在水面!

“樹怎麼倒啦?”我趕快衝到家門口。大樹不僅倒了,而且連根被挖起!周圍鄰居七嘴八舌,我終於知道了!隔壁要佔用河牀蓋房子!所以把樹鋸了!我憤怒地大聲喊:“你們怎麼能這樣啊?怎麼能隨便砍樹?”隔壁肥頭大耳的女人開口了:“這是我家的樹,我愛砍就砍。”周圍鄰居一片唏噓聲:“這是野生的樹,怎麼變你們家的啊?”肥頭大耳口沫橫飛:“樹在我房子旁邊,當然是我的了。”.......

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只是看着躺在水面上的大樹,和那飄在水上小松鼠的屍體,放聲大哭......

清明節,小雨紛飛,無家可歸的鳥兒們,滿天亂飛,鳴聲不斷,那如泣如訴的叫喚,怎不叫人肝腸寸斷?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流着淚寫下了這篇文,懷念美麗的楓楊,懷念可愛的小松鼠,懷念鳥兒們快樂的歌唱,懷念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時光!

這是一篇隨筆,作者飽含情感的敘述了家門口三棵楓楊樹帶給我的快樂與憂傷。用生動的語言描繪了綠樹成蔭,百鳥齊鳴的美妙生活,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結尾樹的無情被砍,小作者對昔日生活的懷念令人深思。

清明節的作文9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爲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爲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傷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特別的日子。

清明節,讓人思念,讓人悲嘆,令人振奮,這裏蘊含着許多先輩們的事蹟,可是,他們卻入土爲安,給人們留下來的卻全是思念。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一年的清明節到了,你現在在思念着誰呢?

燕子飛到南方了,可有再飛回來的時候;楊柳枯萎了,可有再發青的時候。可是,我親愛的姥爺,您一去不復返了。您在冰冷的墓地裏已經長眠很久很久了。孫女和您近有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麼會不讓您的孫女在思念中一天天的痛苦,一天天的悲傷,而又惆悵滿懷呢。

記憶中的清明節會讓我想起,我和姥爺,大姐的快樂早已蕩然無存了。記得在清明節的時候,姥爺經常會陪我和大姐一起去盪鞦韆,而且姥爺經常會給我們講:"鞦韆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做千秋,後爲了避忌諱,才改之秋千。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爲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爲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爲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爺的話使我和大姐感到振奮,所以,從此以後我和大姐便每天去培養精神。可是,現在沒有姥爺的清明節,看見那熟悉的景象,我和大姐便思念了起來,便心痛起來。有時,我真的想大聲的喊出來,有誰能告訴我,那樣愛孫女的姥爺怎麼就再也回不來了。

透過蒙蒙的雨絲,我又看見了那很熟悉的小山坡,滿山長的都是草,還有五顏六色的花朵。是啊,那一棵棵的樹,讓我感到了無比的親切。是的,小樹就是姥爺帶着我和大姐去小山坡上栽的。因爲姥爺說過:"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節植樹的習慣了。有人還把清明節叫做"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到現在。所以,每到清明節人們就會提着一棵棵小樹苗去栽。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景物依舊,姥爺卻早已不在,畫面再次出現,一個小女孩和大姐在前面擡着小樹苗歡快地跑着,那個緊隨其後的老人不正是自己親愛的姥爺嗎?

小女孩和大姐聽着姥爺的嘮叨,知道了清明節的習俗僅此而已。可是,粗心的大姐和小女孩卻不知道姥爺眼中的憂傷,姥爺是延長自己的生命在給小女孩和大姐最後的快樂。

姥爺走了,在思念和悲傷中,我一天天的長大了。也如此明白,燕子能再回來,楊柳有發青的時候,可姥爺卻不再回來,陪我和大姐度過的是長長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

清明節的作文1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遇斷魂。這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清明詩句,據說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爲一了,而寒食既成爲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爲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於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爲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爲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爲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爲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着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着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着個柳樹樹洞,洞裏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爲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爲“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爲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

清明節又叫食寒節在唐朝的時候很是重視,對於介子推典故,更成爲清明節的重要內涵。“它告訴後人,爲人做官應如介子推一樣清正廉明,每到清明節,人們也應在緬懷故人的同時多反省自己。”

清明節的作文11

細數門前落葉,傾聽窗外雨聲,深圳這城市裏,單調而沉悶的空氣窒息着我幼小的心靈。清明己至,卻因爲父母工作原因而不能回家祭祖,徘徊在窗邊,望向西北方的天際,那是我的故鄉。

心碎無聲,淚雨無痕,我想到了某些事,某些人。如流星剎那間劃過天際,深深地刻在我心裏。

兒時,爺爺是我的好玩伴,一到春天,爺爺就拉着我的手去山上踏青,走過山頂上的小鐵路。爺爺捉螞蚱給他的畫眉鳥吃,又挖些土回去種他心愛的蘭花。而我則是鍾情于山頂上的小柏樹林,在林子的盡處,樹綠,葉兒尖上的露珠閃着太陽的光芒,我跑着跳着去追逐那若隱若現的夢想;草綠,草葉兒一直鋪滿原野,小野花兒和着小蘑菇的香味,迎面撒(撲)過來,我跑呀、跳呀,蹲下來揀香香甜甜的蘑菇呀、挑出的一個,放在鼻子下嗅一嗅,哇,好香!又直起身子頑皮地轉過來對着爺爺,展示自己的寶貝。那時的爺爺只管看着我樂呵呵地笑,又招呼着:“孩子,別跑遠嘍!”春日的陽光溫和的照在爺爺佈滿是皺紋的臉上,他微笑着,眼睛卻深陷下去。

後來,便去了父母工作地上學了,來到這座城市裏,世界變得五彩繽紛,我不能再沉迷於幼時的“綠”色了,只有在夢中想想爺爺的蘭花兒開,想想爺爺的畫眉來來往往跳上跳下,偶爾爺爺來電話我慢慢變得也只是應付一下,卻不覺得電話那頭的聲音變得越來越蒼老。

去年清明回故鄉了,環境是什麼都變了,一座座高樓大廈鱗次櫛比,條條街道車水馬龍------而沒變的依舊是人們的熱情、樸實,那片柏樹林還是那樣的挺立。一陣風掠過,樹葉就會隨着風兒翩翩搖曳翻飛,然後落到地上。這一次我沒有跑、沒有跳,也沒有揀樹葉,因爲爺爺不在了。我悄悄撿起一片枯葉,嗅嗅,上邊彷彿還留着兒時的記憶,還有蘑菇的香味兒,乃至還有爺爺的菸草味兒。

天下着小雨,我們來到墓地,看到爺爺的畫像,我的眼淚忍不住往下掉,我想對他說,爺爺你一個人在這裏會不會寂寞,是不是常常會想起我,你還養着畫眉鳥嗎?這次我給你帶來了蘭花。我們把爺爺墳地打掃得乾乾淨淨,我親手爲他栽上了蘭花。我獨自一人撐着傘,來到那片曾經給我和爺爺留下美好回憶的山林,天空陰沉沉的,沒有太陽。眼淚迷朦中,好像還有一個小姑娘掙脫爺爺的手,跑到林子盡頭,轉身對爺爺微笑。

苦吟一句《蝶戀花》,“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又是一個清明,我見不到自己的爺爺,也見不到充滿了我童年歡聲笑語的故鄉,這個清明沒有雨,只願風,帶着我的祝福,伴你,永遠,永遠!

清明節的作文12

今天是四月四日,學校放清明節假。我回到了家鄉與親人們一起過清明節。

早上的時候,媽媽與奶奶早早就起牀了,要做許多的事情,到市場買菜、肉,其中有蔥、荷蘭豆、豬腸子、豆腐、豬肉、豬肚。媽媽買完各種東西后,就回家當場與爸爸一起殺雞、炒菜、買鞭炮……做清明掃墓前的準備。媽媽叮囑我們說:飯後不要亂跑,上午準備出發去掃墓。

媽媽、爸爸、奶奶、二伯、二伯母等一直在做準備工作,從早上忙到中午。差不多11點的時候,我們帶着汽水與啤酒,還有雞鴨、米、水果、鞭炮等供品,帶着裝滿黃草紙,冥幣等祭祀品的麻袋就出發了。哥哥是負責扛所有的汽水與啤酒,雖然很重但卻堅持扛到目的地,因爲媽媽相信他的實力。相對來說,我拿的東西是很輕的,但責任重大:一不小心可能引起大爆炸,我拿的是鞭炮。

我們走了很長的一段路,終於到達目的地了,哥哥累的氣喘吁吁,而我也累的心臟怦怦直跳。我與哥哥最先到達墓地,後面的一羣慢慢纔跟上來了。

二伯一上來就二話不說,拿起鋤頭就把太公的墓碑前後的野草與爛泥清理起來,清理乾淨後,就叫爸爸到附近的泥地裏,拿起鋤頭挖了幾塊大的泥塊。我、哥哥還有表哥一同去搬石塊。我們把石塊搬到墓前,接着大家把帶來的紙錢統統交給二伯,二伯把疊得整整齊齊的紙錢分別放在石碑的東西南北方向,用石頭壓着。此後,奶奶把盛了兩碗乾飯用兩雙筷子插在飯的中央,再在墓碑前擺上各種供品。然後奶奶就拿出一大*袋的黃紙與冥錢,讓我們分別把它們搓得均勻。哥哥搓得最搞笑,他使盡力氣地搓,像打沙包一樣用力地打着,使冥錢都均勻散開而他的拳頭的皮搓破了。紙錢搓好以後,表哥就把火點着了,點燃了香燭,紙錢一疊一疊地燒,在燒紙錢的過程中,由於風勢很大,使得周圍的乾草燃起來了,我們趕緊拿起樹枝撲打火焰,撲滅火焰後,又鋤了一條防火隔離帶。接着把還沒有燒完的紙錢再燒起來。這時候,天上下起了小雨,表哥說:“糟糕,下雨了。“小姑與媽媽卻不慌張,她們異口同聲地說:“下錢羅,下錢羅,祖宗在保佑我們今年賺大錢了!”。幾位表哥們點燃了“浪漫禮花”,隨着“呼--啪啪啪”響了三聲,那禮炮就像離弓的箭一樣,在空中跳舞幾圈後爆炸了,顯得絢麗多彩。小雨此時也停了,天空又出現了太陽。

我們全體成員在鋪了氈子的墓碑前齊齊地跪下來,隨着二伯的叫聲又跪又拜,我們在默默祝願祖宗在九泉下安息,祈禱祖宗保佑我們下一代興旺發達。

最後,我們打開了帶來的東西,午飯就在墓前吃,含義是邀請祖宗與我們一起吃飯。我覺得這頓飯很好吃,也覺得清明節掃墓是一件有趣的有意義的事情。

  清明節的作文13

清明,給人的印象總是一片溼雨。彷彿有了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雨,更是這雨襯托了清明。望着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這雨或是風狂雨恣,或是和風細雨,從清晨開始,至黃昏之際,在煙雨瀰漫的山野中,在泥濘難行的小路上,總有頂風冒雨,點綴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掃墓人;或三五成羣,扶老攜幼,或一二個孤影,跚跚獨行。遠山隱在雲霧裏,近樹籠在孤煙前,小橋流水,愁鴉悲啼,雨洗清秋,風吹哀愁,唯見煙雨一片蒼茫,不見人家與炊煙。好一個傷感寂寥的行旅,好一個悽迷彷徨的畫面。擡頭偶望,墓地黯然見:百墳拱起,千碑林立;煙雨朦朦,青草何離離。一片荒涼,一片悽迷,一片死寂!山孤煙霧薄,樹小雨聲稀!風飄飄,雨瀟瀟,哀思悠悠,悲情渺渺,莫道不銷魂,何處暗香盈袖?拔淨一片亂草,擺下幾杯冷酒,燒上一把紙錢,風雨愁煞人,杯土帶愁,雜草含煙,竟無言以對,唯有心底彌滿幽幽的愁緒和淡淡的哀愁!死者長已矣,存者永懷悲!音容笑貌,歷歷在目,昔日種種,猶言在耳,但客心逐流水,隨緣到天涯,念千里孤墳何處話淒涼?

回味少年時,清明節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優美的畫卷。隨風飄灑的細雨中,一位騎着馬趕路的清貧詩人,俯身向着一個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着鞭子,一手遙遙指着間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紅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細雨中時隱時現。這大概是源於《清明》這首詩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爲什麼斷魂?因爲古墓花影白楊樹,盡是生死離別處。我無憂的歲月裏,這首詩所給予我的就是這樣一種恬美的意境。少年無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隻風箏,掙斷了線,便消失的無影無蹤,到處也尋覓不到了。這首詩,今天讀來仍然那麼哀怨,那麼親切。古往今來,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感情,四海相通,古今相通。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生者總是會不斷地成爲逝者。有人說,對別人的思念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我想,或許對於至愛親人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即使過了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他們音容笑貌時,我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吧。哪怕是十年、幾十年,這種感覺也不會減弱、消失,反而會變的更加強烈。正因如此,清明節纔會成爲一個流傳千年的日子;清明時節的細雨,纔會綿綿不絕地紛紛而至,這大概是對於人們心中哀愁的感應吧。又是清明瞭。男兒有淚不輕彈,我不能流淚。但對親人綣綣的思念,灑下所有的淚,回憶就不僅僅再是生活的負擔。我們再次體會人世間的愛心與溫暖,拼合破碎的心,微笑着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我們感慨世事無常人生苦短,曾經真正愛過,生命便不存在遺憾。援手於他人危難,自己在挫折中保持樂觀,只要心中有愛,愛就會沒有遺憾,人生永遠是美麗的春天。有拜託清明的細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慾流而難流的淚吧!

清明節的作文14

今天是清明節,說好了今天要上山去掃墓祭拜先輩,所以我早早就起牀洗漱了,做好掃墓準備。

爸爸媽媽比我起牀得更早,他們早就將要去祭拜東西放在一個大籮筐裏。“酒,有;蛋糕,有;香,也有;紙,還有;香蕉,準備好了,蘋果,也準備好了;蠟燭……”我故意在一樣一樣大聲地數,媽媽也樂得在旁邊看我數。“好,準備齊了,我們向山裏出發了!”我叫道。我在前邊引路,爸爸挑祭品跟在後頭,媽媽也一併隨行。

剛出門,就覺得不大對頭,滿天烏雲,那一朵朵黑沉沉雲彷彿是吸滿水大海綿,飽脹得就要滴下來似,難道老天爺也是有靈性,要祭拜了也非常傷感?我也不禁擔心起來,對媽媽說:“看來,天要下雨了,真是麻煩。”媽媽說:“是啊,不過東邊天還好,比較亮。我看了天氣預報,說今天只是雷陣雨,應該不會那麼早下吧。走,快點,我們去叫上你奶奶。”奶奶今天也要一起去祭拜,她自己一個人住在村子東頭。我們走向奶奶家。進了奶奶房子。咦?怎麼奶奶不在家呢?我叫了起來:“奶奶,您在哪裏?”從後面菜園傳來了奶奶聲音,原來,奶奶在田裏種菜啊!媽媽也趕緊走去幫忙。真是清明前後,種瓜點豆啊!三下五除二,奶奶媽媽匆匆忙完,我們就去墓地掃墓了。

我們來到墓地。啊,這裏景色真美啊!羣山起伏,連綿不斷,那遠處山峯上還繚繞淡淡雲霧呢,峯頂若隱若現,彷彿是天上仙境。山上樹木茂盛,滿眼蔥綠,像是給山上穿了一件綠色連衣裙。山腳邊那不知名野花,不正是給裙腳鑲上了花邊嗎?再看看近處小草,草尖上掛滿了晶瑩水珠,是不是昨晚做了個美夢流下羞澀眼淚啊。聽,還有清脆鳥鳴聲,一唱一與,是不是在歌頌這裏美景。我情不自禁張開雙臂,做擁抱狀,大喊:真美啊!惹得一旁爸爸媽媽都哈哈大笑。

我們結隊走到爺爺墓地,放下祭品。媽媽對我說:“熙熙,你與妹妹先到那邊去玩,讓媽媽與爸爸好好除掉這些雜草。”說完,媽媽與爸爸就開始動手拔草。爸爸將較大樹木砍倒。我問爸爸:“爲什麼要砍倒呢?這不是濫砍亂伐嗎?”爸爸笑說:“這不算是濫砍亂伐,在墓邊樹要砍掉,就像家裏打掃衛生一樣。要不砍掉,到時連墓在哪裏都找不到了。”我點點頭,閃到一旁,與妹妹一起坐在木板上玩手機。過了一會兒,墓地清掃乾淨了,奶奶把東西擺好,插上香,點火,又手合一放在胸前,嘴裏唸唸有詞,也不知在說什麼。我見了忙把手中手機放下,問爸爸,奶奶在念什麼。爸爸微微一笑,擺擺手,意思是叫我這時候不要說話。五分鐘左右,奶奶唸完了就叫爸爸去放炮燒紙,然後也招呼我也去拜四拜,說是許許心願,那些列祖列宗會保佑我。我聽了,半信半疑地照做了。我是希望我們全家幸福如意,我成績像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

我們許完願,就開始放爆竹了。那劈啪劈啪聲音在山裏顯得格外響亮,連小鳥聲音也停止了,樹木也站立不動了。

天,又下起雨了,我們不得不趕緊收拾東西回家。一路上,我們還看見了很多人也來掃墓呢,真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啊!

清明節的作文15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爲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爲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傷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特別的日子。

清明節,讓人思念,讓人悲嘆,令人振奮,這裏蘊含着許多先輩們的事蹟,可是,他們卻入土爲安,給人們留下來的卻全是思念。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一年的清明節到了,你現在在思念着誰呢?

燕子飛到南方了,可有再飛回來的時候;楊柳枯萎了,可有再發青的時候。可是,我親愛的爺爺,您一去不復返了。您在冰冷的墓地裏已經長眠很久很久了。孫女與您近有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千呼萬喚也無法與您相見。這怎麼會不讓您的孫女在思念中一天天的痛苦,一天天的悲傷,而又惆悵滿懷呢。

記憶中的清明節會讓我想起,我與爺爺,姐姐的快樂早已蕩然無存了。記得在清明節的時候,爺爺經常會陪我與姐姐一起去盪鞦韆,而且爺爺經常會給我們講:"鞦韆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做千秋,後爲了避忌諱,才改之秋千。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爲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爲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爲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爺的話使我與姐姐感到振奮,所以,從此以後我與姐姐便每天去培養精神。可是,現在沒有爺爺的清明節,看見那熟悉的景象,我與姐姐便思念了起來,便心痛起來。有時,我真的想大聲的喊出來,有誰能告訴我,那樣愛孫女的爺爺怎麼就再也回不來了。

透過蒙蒙的雨絲,我又看見了那很熟悉的小山坡,滿山長的都是草,還有五顏六色的花朵。是啊,那一棵棵的樹,讓我感到了無比的親切。是的,小樹就是爺爺帶着我與姐姐去小山坡上栽的。因爲爺爺說過:"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節植樹的習慣了。有人還將清明節叫做"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到現在。所以,每到清明節人們就會提着一棵棵小樹苗去栽。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景物依舊,爺爺卻早已不在,畫面再次出現,一個小女孩與姐姐在前面擡着小樹苗歡快地跑着,那個緊隨其後的老人不正是自己親愛的爺爺嗎?

小女孩與姐姐聽着爺爺的嘮叨,知道了清明節的習俗僅此而已。可是,粗心的姐姐與小女孩卻不知道爺爺眼中的憂傷,爺爺是延長自己的生命在給小女孩與姐姐最後的快樂。

爺爺走了,在思念與悲傷中,我一天天的長大了。也如此明白,燕子能再回來,楊柳有發青的時候,可爺爺卻不再回來,陪我與姐姐度過的是長長的思念與一年一度的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