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月的國中作文

  篇一、關於月的國中作文

適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說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雲,如煙似霧,彌矇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雲的紅娘,牽於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

關於月的國中作文

有人說,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爲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雲遮月”之說。雲生月隱,神祕、迷離。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我願隨月在雲中漫步,聽她講古老的傳說;也願站在靜處悄悄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化爲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纔是真實的接觸,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願意在屋中歡飲度過這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謐的夜晚,在高高的陽臺或戶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清露點朝夜”。我曾讀過唐人曹鬆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對,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些難得的佳作中曹鬆的詩抒發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發對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發哀愁。他們均寫月,寫月的無私公平普照大地,寫月的淡淡月光給人的安慰,縱然其中並非都是中秋圓月。月亮從古至今都是思念、溫柔、恬靜的象徵。尤其是中秋圓月,多少詩人睹物生情,寫下傳世之作;又有多少離別之人的惆悵。而我卻沒有這樣的哀愁,我記起臺灣的地震,它牽動着我也牽動着億萬炎黃赤子的心,一片片溫暖跨海傳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爲此感人之舉默默流淚。她,繁忙的信差,祖國人民的安慰由她傳達。那麼,原來思念、溫柔、美好、恬靜的象徵中,更應添上一筆關愛和幫助,使無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這月光雖不及太陽熾熱的光芒,但卻更能喚起聯想——在困難之時,定有人伸出無私的手,給你幫助和溫暖。這聯想不是對世俗的乞求,而是我們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類年輕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納百川,這中秋圓月彷彿是平靜的大海吸收這每個人的思索,在她的溫柔恬靜中,思索的波濤也在緩緩地釋放,化成雲霧環繞其周。

這是意境,注入新象徵的意境。願這意境盪滌我陳舊的思想,沖刷掉世間的不平。或許你對這圓月還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請開啓你思維的閘門,暢想明天,暢想屬於自己的“心月”吧!

  篇二、關於月的國中作文

這幾天的夜空格外晴朗。每天夜晚,都能看見皎潔的明月高掛在天邊,彎彎的,似女子的細眉。到了今天,那月亮還是隻成了個近似的半圓,離月圓應該還有一些時日吧。我站在窗邊,擡頭望着窗外的這半個月亮,覺得心曠神怡,產生無盡的遐想。

一朵薄得像輕紗一樣的浮雲飄過來,慢慢地把月亮給遮住了,可在浮雲的後面,月亮美輪美奐的輪廓和迷迷濛濛的月光依然楚楚動人,彷彿是一位“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女子。呀,月亮一定是知道了我在看她,有點兒害羞了,於是用紗巾遮住了自己的面容。這真是童話般的夜晚,真是童話般的月亮!

雲漸漸散去了,月光又如同水一般的清澈而透明。我聽到院子裏傳來的一陣天真而爽朗的笑聲,我知道,是鄰居家四、五歲的小孩子們又出來遊戲了。月光下,他們笑得那麼真,那麼甜,月亮彷彿也跟着他們一起笑了。我一直認爲,月亮就是孩子們的守護神――她是那麼純潔,就如同孩子纖塵不染的心一樣。我恍惚憶起,自己小的時候也是那麼的喜歡月亮。我的腦海裏浮現出這樣一幅熟悉而又陌生的'畫面――一個孩子在月光

下歡快地飛奔着,邊跑邊指着天上的月亮,大聲地喊着:“快看啊,月亮在跟着我們一起跑呢!”那個孩子是我。那時的我,也許會問一些現在這些孩子也會問的古怪的問題――當月亮變成一個彎彎的鉤時,嫦娥仙子的房子還夠住嗎?玉兔是怎麼飛到月亮上去的呢?而童年也在我的笑聲中,隨着月亮慢慢跑遠。

每當想到這些,“成長”對我來說就變成了一個可怕的詞語。隨着成長,我越來越相信月亮上是一片荒涼、貧瘠、寸草不生的土地,而不是一座粉妝玉砌的廣寒宮裏住着一爲美麗的嫦娥仙子;我越來越相信科學所解釋的“月食現象”,而不是從前讓我既興奮又恐懼的“天狗吃月亮”。小時候那些稚氣的想法已從我的思想中不知不覺地慢慢褪去,隨着成長,我逐漸拋棄了夢幻,我更加屈從於接受現實的冰冷,於是,我的生活中,再也沒有童話,再也沒有夢,再也沒有關於月亮的幻想。而那個早已逝去的童年,對於我也永遠成爲一個遙遠的過去了。

我深深地凝望着這羣孩子,明白我已經不再屬於那個世界,童年的回憶,已被埋葬在心底的角落。那個月亮同樣也不再屬於我了,無論她有多美,她還是那麼遙不可及。童年的那個月亮,我丟失了,而且再也找不回來了。

  篇三、關於月的國中作文

月亮既是偉大的,也是悲傷的,更是溫馨的。唐代詩人李白曾經寫出過不朽的詩篇:“今人不識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正像李白所說,無論是今人還是古人,都對月亮產生了一份獨特的感情。

晚霞消退,太陽漸漸褪去了明亮的光輝,留給大地的是暗紅中的憂傷,也許是一份恐懼,把人間帶進了黑暗之中。忽然一種莫名的銀白灑在了大地上,我擡頭一看,好不驚喜,啊,月亮,原來是月亮!月亮用她那皎潔的光輝撫摸着大地,大地更有了一些嫵媚和神祕,我們也就少了一些恐懼,多了一些夢幻。

看一看,想一想,深感月亮是偉大的。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月亮反射着太陽的光輝,當一個二傳手,把光明在人們最需要的時候奉獻給人們。有了夜晚的光明,人們就特別喜愛月亮,月亮代替了路燈,這黑暗裏的光明啊,是多麼的真貴呀,使人們的心裏也亮了起來。夜空中的月亮,不僅照亮了天空和山川自然,照亮了大地,更照亮了人類的心靈。月亮,心靈之夜的明燈。

月亮又是悲傷的。她的苦楚只有她自己才知道。寂靜的夜裏,她是孤單的,沒有任何知己陪伴,也沒有任何一點點人聲的熱鬧,有的只是如水的空冥,無邊的寂寥。她還有什麼法子呢?也只好把自己微弱的光灑在了環宇,自己爲自己解悶,製造一些陽陽的感覺,這也許就是她最殷實的欣慰了。

月亮更是溫馨的。她陪伴了散步的人們,陪伴了旅途勞累的遊子,更安撫了遠在他鄉的親人。正如李白詩中寫到的“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亮充滿了人文關懷,他不嫌棄任何一個人,當你高興的時候,憂傷的時候,不知所措的時候,她都是你的好朋友,與你娓娓道來。

在中秋節,月亮是最圓的,那時,她才得意洋洋地放出她那明亮的光輝,也許這天晚上是月亮最得意的時光。

月亮並不總是順心如意,有時瘦瘦的,可憐兮兮,彎彎的,像是有什麼勞役累彎了她的腰,像一隻孤零零的小船,怎經得起曠宇中的海嘯巨浪呢,也似一把總在勞作的鐮刀,夠累的。看到了彎月,宋朝詞人就發出了“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的感慨。

月亮的美,在於她美若天仙的氣質,更在於她幽幽怨怨的靈魂。月亮,我們靈魂的家園。

  篇四、關於月的國中作文

不知是什麼時候起,也不什麼緣由,我開始對黑夜有了期盼。在我清醒的時候,我存在於這個世界,太陽高掛在天空,眼前一片明媚。耀眼的陽光把一切都照耀得如流水般清澈透明,連原本灰暗的角落也開始有了一絲生氣。我就這樣被赤裸裸地暴露在這世上,沒有絲毫遮掩,也沒有些許粉飾。被人看得透透的,連心也變成了清透的水晶般紅爍,顯而可見它在頑強地起搏。我開始討厭這樣的自我,開始學着抵抗和逃避。躲在暗淡的臥室裏,拉上窗簾,不讓陽光滲透進來,那種漠漠的灰色調有一種沉穩的氣息。在這裏很安全,我想。周圍一片安靜,我可以試着把自己的心放下來,倚在牀邊,幽雅古典的琴聲在耳畔迴旋,讓自己沉溺在一種解脫的寧靜之中。

漆黑的夜,天空便沒有了繁星的嫵媚,讓人感到丟失了些什麼。這夜黑得怕人,黑得那麼凝重,好像要吞噬一切。我躲避這樣恐懼的夜晚,就像一隻受驚的小鹿,睜大眼睛,偎在角落。

然而,我有權利選擇,選擇月夜。

月光在夜空總是那麼遙遠,那麼深邃,她生來就像蒙着一層如霧如煙如水般輕柔細嫩的面紗,不讓我看透她皎暇嬌美的面容。她如仙女般步履輕盈,在不知不覺中來到我身邊;她是唯美的女子,若即若離,卻讓我始終都感受到她的擁抱;她像微風般親吻我在月夜中的黯影,又像陰柔的女巫扼住我的喉嚨,讓我不能自己,愛上她

朦朦朧朧的夜晚,總會讓人產生朦朧的幻覺。宇宙中的星星都在看着我啊,我知道它們認得我,也喜歡我。我知道每一顆星星的名字,我清楚它們都在思念誰。我愛它們,一如既往。

蒼穹的畫面是一道唯美神祕的風景,它爲我營造了一個靜謐的世界,一張舒心的暖牀,清清爽爽,超脫世塵。對着黑夜,呆呆地坐上一晚,只有這時我纔會把心扉敞開,追念前前後後的感傷與失意,歡樂與幸福。往事如浮雲般飄過藍天,讓我懂得什麼是愛,什麼是痛。用真心去愛身邊的每一個人,我想。包括我身邊一直陪伴我的小蟲――偶爾兩聲蟲鳴告訴我:你不是孤獨的。

世界很大,而我太渺小,在黑夜裏,一切都變得空曠了,我站在高樓頂層,月亮就在身邊,星星就在身邊,它們載着我自由自在地翱翔。沒有人注意到我,我也看不到任何人,偌大的天地都是我的,是我的! 幸福,安閒。

愛上月夜。

  篇五、關於月的國中作文

即使從早到晚竟沒有一件事令你覺得順心,即使這世界好像有人成心和你作對,即使你怎麼想也想不出生活的色彩和理由何在,然而只要你不經意地推開窗子,看到那像是專程來安慰你的、聖母面龐一樣溫柔而仁慈的月亮,你的心頃刻間就會被一種深情融化,會帶着歉疚檢討自己爲什麼忽略了天上這一輪無法言說的美的所在。

看月亮,其實是在看自己。人世間,沒有一面鏡子能把你照得這樣透明,並把你的心思猜得這樣透徹,叫你心甘情願地向她傾訴,沒有一點顧忌和保留。咄咄逼人、眩人眼目的太陽決然做不到這一點。太陽可以使冰山消融、江河奔騰、田園吐翠、百鳥齊鳴,但它絕對不可能讓你在它刺眼的注視下,掏出心來說話。

太陽做不到,太過詭祕的星星們也做不到,我們往往喜歡猜測星星們在想什麼,卻不太願意把自己心裏的祕密輕易告訴一個看上去不太可靠的人。在嗓音大得嚇人、動不動就發脾氣的雷霆面前,我們除了臉色刷白、渾身戰慄以外,恐怕什麼都想不起來。彩虹的確會讓我們覺得它美豔無瑕,但是那種美,老實說,和孔雀開屏效果差不多,我們最多隻是個觀賞者。

不管時光逝去了多少,我看月亮時的恬靜和幸福感,非但沒有失去,反而與日俱增。月亮哺育着我們的心靈,使我們不至於蛻變爲冷血動物,不至於不懂得愛與思念。

說到思念,並不是人人都有的素質,人性的厚薄、氣質的高貴程度,取決於思念的深度。“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吟誦的是月亮,吟誦的也是思念。月亮就是思念的同義詞。貝多芬的名曲《獻給艾麗絲》浸透着月光,也浸透着思念。思念是月光的代名詞。看到月光想家人、想親人,是古往今來都避免不了的。而杜甫的《月夜》不可不讀。“今夜麒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不讀不知中國人之重情。

學會審美的眼光看世界,看萬事萬物,是從領悟月色之美開始的。月色之美,使人間所有對着調色板作畫的人,都顯得滑稽可笑。筆和顏料是無論如何也也畫不出月亮之神韻的,還有月亮那堪憐的悽迷和醉人的婀娜。但看月色色調的變化,就令你目不暇接,乳白的、蝦青的、幽藍的、絳紫的、明黃的、橘紅的,每一款顏色都使人流連,並有一種微妙的情緒與之暗合。再看月亮的形態之變異。有時她瘦成飛燕似的月牙;有時她又豐潤得如同玉環。而無論環肥燕瘦都顯露出無與倫比的美。

月亮的美是找不到替代物的。我常想,一定是月亮刺激並激活了我們的美感神經和美感意識。有人說,人類是從學會使用火種纔開始進化的,而我卻認爲,我們的祖先是因爲發現了美,才慢慢走出矇昧和野蠻的。

我相信,月亮是我們人類細膩的美感和幽雅情致的締造者。美的境界有很多,月亮的可觀可賞之處不可勝數。看吧!她蒙着薄薄的面紗,款款地在天庭踱步,儀態萬方,風情萬種,有嫵媚纏綿之致,有

玲瓏剔透之感,有半嬌半嗔之趣,有距人千里之態。有時朦朧得叫你無法把握,有時明朗得叫你稱奇。若小鳥依人則含情脈脈,若頤指氣使則自恃甚高,真有令你哀也不是,憐也不是,喜也不是,惱也不是,手足無措的尷尬無可名狀。

最後,我要說的是月亮包容萬物、體恤生靈、超越時空的敦厚與仁愛。古代哲人有言:“明月無私照”。她無盡的如水清輝,盡灑人間的每一角落,不分軒輊,不計親疏,沒有一絲的猶豫,也不做一點點的保留。“月華如水”的比喻是這樣的貼切!水的靈性是任何物體都相形見絀的,水的透明使所有的物質因混而汗顏,水的潤澤是隻有在乾涸中生活過的人才能體味的。

想這皇皇宇宙、浩浩乾坤,誰能施與我們慈愛並激發我們摯愛?誰能像月亮一樣,給予我們美感並昇華我們美感?誰能像月亮一樣,使我們立於斗室而靈系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