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鄉情作文(通用26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我的鄉情作文(通用26篇),歡迎大家分享。

我的鄉情作文(通用26篇)

我的鄉情作文 篇1

我的家鄉是個美麗的地方,從小我就在這兒長大,這個地方就是金鄉——這裏雖然不大,(在地圖上你來看也看不見呢!)但是我在這裏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你想不想聽聽呀?想聽的話,請靜下心來讓我慢慢爲你訴說!

1、小時候的家

在我的小時候,我的家鄉沒現在的繁榮、當然,說不上繁榮,不過比從前好多了!科技沒現在發達,當時我記得家附近有一顆高大的榕樹,榕樹上有一個鳥窠,窩裏有幾隻毛絨絨的小鳥,和一隻鳥媽媽,看起來很和諧。有時候啊~我常跑到榕樹下玩耍,時常發“瘋”,如果嚴重的話我還從地下撿起一根樹枝,用樹枝的尖頭對準鳥窠桶一捅,鳥媽媽和鳥兒就撲着翅膀飛了出來,剛學會飛翔的鳥寶寶手法不是那麼嫺熟,忽高忽低像似小丑給觀衆表演,可笑極了!我看着小鳥笨着的樣子,自己也忍不住哈哈笑了起來,用一個詞語形容就是“兵荒馬亂”有時候安靜時我還會拿着幾本書,坐在榕樹上看起來,一邊看一邊涼着從面前微微吹來的風;真是徘徊在天堂與地獄之間!(爲何這麼說,因爲微風中襄着太陽,不爽。)看着看着,困了我就躺在榕樹旁邊睡了——夢是那麼甜!

2、現在·繁榮·家

現在的家比以前繁榮多了!但是,曾經那麼美好時光也隨之而去了!那棵大榕樹好像消瘦了許多,總是那麼無精打采,在榕樹看書也沒了曾經美好的容顏了。難道,真的是因時間流逝和時代發展的原因嗎?哎——不過,雖然榕樹下那些美好的時光已經不在了,但這也證明了時代的發展!你瞧見了嗎?曾經這塊小小的不起眼的土地現在也成爲了科技的領土,我真爲現在的發展而感到自豪。現在我的家鄉傳遞信息的方式也像大城市那樣發達了!用手機發送一條消息,對方只須幾秒鐘就能收到消息!好方便的呢,在這樣好的地方我們一起奮鬥,真好——我愛我的家鄉,愛家鄉的一切。

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我愛我的家鄉!我愛家鄉的大榕樹。我愛家鄉的獅子山,我愛家鄉的一切!

我的鄉情作文 篇2

故鄉的天很藍,少了城市尾氣的污染,也少了高樓森林。一下子,天是那麼廣闊,我彷彿清朗了許多,連雲朵也不那麼妖嬈的炫麗多姿,變得純樸起來,還有那屬於陽光的風,風中總有一絲讓人不易察覺的甜味,倘若你中午時分在野外休息,那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清涼的風吹得你人清氣爽;陽光也最溫暖,照得你全身暖融融的,這是鄉村的風景。就算是下雨,故鄉的天空也會散發一種惆悵的灰色,雨聲彷彿也是優美的旋律,或許在窗邊聽聽雨也是一種不錯的享受。

故鄉的水很清,是一種特有的清。蜿蜒曲折的小河彷彿把鄉村環抱起來。記憶中,我常與表叔到河邊釣魚,河底有許多五彩繽紛的鵝卵石,小魚小蝦常躲在其中。它們很滑,用手是抓不到的,所以只好用蚯蚓來釣魚。我坐在河邊,看着魚兒在水中盡情的舞蹈,可它們就是不上鉤。表叔早就沒耐性了,下河涼快去了。不會游泳的我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清澈的河水環抱着他。太陽將最後的一抹餘輝撒向大地,我收起魚杆回去了。我沒有釣到幾條魚,卻釣回滿滿的一桶家鄉的晚霞。

故鄉的油菜花很美。立春過後,地裏的油菜花全開了,黃豔豔的,一大片一大片地燦爛着,把整塊田野佈滿不留一點空隙。撲面而來的清香,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最喜歡輕風拂過,那些花兒宛如盪漾在海岸的細細的波紋、滾動着、跳躍着,仿若掬不住的水,仿若閃爍着陽光色彩的細緞,每一朵花彷彿在對我微笑,我經不住誘惑,倒在一片花海里。

故鄉的人很純樸。在家中,每一個親人的臉上都寫滿了親切,在飯桌上,他們時不時的給我夾菜,問我有什麼需要,他們少了那種客套,卻多了一份溫馨,鄰里之間的關係也很融洽,你來我往,現在都市生活就是缺乏這種情感,或許,這就是難以割捨的一份鄉情。

現在我已經不常回去了,但心中卻常常飄蕩起那份濃濃的鄉情……

我的鄉情作文 篇3

今夜寒氣襲人,未眠。

倚坐在窗前,享受這肅肅的風聲。時時有黃葉飄落,也許今夜過後,小徑便鋪滿了黃花。

昏暗的月光懶懶地躺在地上,沒有故鄉月光的清澈晶瑩。轉眼,離鄉又多日了。靜靜的宿舍中,孤身一人,勾起了我的故鄉情結。

也曾在故鄉的晴夜中漫步。皓月當空,蟬蛙互鳴,微風縷縷,花香瀰漫,一種清新,一種自在,吸引着我,讓我不敢將故鄉遺忘。

故鄉的車站依舊喧囂,卻飽含着真情。那裏有爸爸的背影,有媽媽的眼淚,更有我的多次徘徊留下的腳印。想起當日離別,第一次看見爸爸落淚,第一次感覺離家是種罪。當我們互相揮手,直到眼淚迷濛了茫茫前程時,才感受到鄉那裏值得留戀的東西太多太多。而今又望見遠處的燈塔,不知是誰的眼淚在飛……

也許離開故鄉之後,才懂得什麼是鄉情。如今離鄉半年之久,只聽得見一回鄉音。

感受到了什麼纔是幸福,什麼纔是親密。當落寞的心隨黃葉飄飛,當無奈的腳步在枯黃的草地上徘徊,突然,盼望已久的鄉音,將你心靈的空間無限擴大,擴展到飄雨的江南,擴展到那如水的春天。

似乎家鄉的夢的甜的,家鄉的點點滴滴都是可愛的,值得回味。

曾走過那片楓葉林,那裏記錄下無暇與純真;曾劃過那葉孤獨舟,那裏記錄下清淡與自然;曾採過那些紫羅蘭,那裏記錄下浪漫與可愛……珍藏故鄉的一草一木,似乎成了我的僻好,遙望故鄉的縷縷炊煙,似乎成了我的一種寄託,思念的寄託。

多希望擁抱一下那樸實的雙親,多希望再次感受鄰里的歡聲笑語,多麼希望啊……

夜依舊寒冷,思緒仍在飄飛。未眠……

我的鄉情作文 篇4

這兒並不熱鬧,也不太時尚潮流。僅有峯巒雄偉的高山青翠欲滴,這兒是秦嶺山。

美麗的家鄉便在秦嶺山脈的山下。這裏有上山採農貨的人。有漢江上浦魚的人,有打魚的人,有在原野裏耕地的人,有在外面打工賺錢的人。這兒十分質樸,沒有車輛的裝點,沒有高樓大廈的撥出來。這兒,卻有正宗的山蘑,各種各樣新鮮的食物,清理的河流,散逸的日常生活。這兒,錢好像算不得什麼,開心最重要!市集上的物品大部分因地制宜,價錢十分划算,真的是世外桃源。旅遊業發展是這裏的關鍵收益來源於。你能上山捉雞,下牀摘蔬菜水果,還能夠到木船上垂釣,到桃源裏看桃花運。春季,風雷喚起了春筍,在竹海斑駁陸離的黑影下,筍,悄悄地地伸出了頭。山上的人已算好啦時日,身上小揹簍。擔起小鋤頭,挖春筍去,好運氣,乃至能夠撿到松茸,將它與春筍煲湯,味道分外美味,沁人肺腑。老樹下的菌類頂着花傘在枯木下伸出頭,性命在這兒反映的酣暢淋漓。

木船上,漁民戴着竹笠,船檐旁邊站着幾個魚鷹。放魚鷹撒小網,一會兒,幾個肥嫩的鯿魚便心懷不軌。

這兒,有金黃色的油萊花,整潔的水,富饒的土,清新的空氣……油萊花三月初便統統綻開了。夜裏,皎白的月光撒向金黃色的油萊花。如同一片夢幻仙境,

大山中的夏季,總免不了起霧,並不是霾。由於它是避開工業園區的大山,因此。這兒的氧氣含量較爲高。而夏季,總是會結局暴雨,來清爽一下地面熾熱的軀體。在故鄉,總有人擁有不凡的手藝,她們懂這股歷史悠久的榫卯結構和油傘。“關關雎鳩,雎鳩。在河之洲。苗條淑女。君子好逑。”是的,古色古香水鄉古鎮人,多麼的美。老家人自洗,這兒從沒有打劫,綁票。等違法的事兒。最壞不過是左鄰右舍的鬥嘴。小河邊的楊柳樹,枝幹輕拂水面。

故鄉是那麼幸福。不辭辛勞的人們。守衛者這一片淨土。聽,那鄉味在山中縈繞……

我的鄉情作文 篇5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親。”“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每當我聽到這些表達了思鄉情感的詩句時,我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家鄉,一個一點也不富裕卻有着獨特風景的小村莊。

還記得我小時候。當春天悄然到來時,村子裏的小樹上和草地上冒出了新生的綠芽和嫩嫩的小草,在微風之下慢慢搖曳着,幾個孩子在草地上跑來跑去,手裏拿着自己做的風箏。

漸漸的,天氣變熱了,園子裏的西瓜也熟了起來,每天都能看到一羣滿頭大汗的孩子們在村裏轉悠,當蟬的鳴叫聲迴響在村子裏的時候,哥哥就帶我們幾個孩子去捉蟬,我們來到小樹林,這裏的蟬叫聲最響亮,每次捉蟬回來,都會把蟬分給大家玩,我在蟬的前腿上繫了一根繩,提着蟬跑來跑去。突然,覺得手裏變輕了,提起繩子一看,上面只綁着兩條前腿了。夜晚,我睡不着覺時,就坐到院子來,打着哈欠數天上的星星。

當整個村子瀰漫着果香的時候,大家也都忙碌起來,摘水果,採蔬菜,收玉米……總之要做很多事情,我那時也不知道爲什麼要勞動,只知道在家裏啃熟透的水果。

空氣漸漸變冷,許多動物開始冬眠的時侯,我是最歡快的,因爲我最喜歡冬天了!我一直盼望着下一場大雪,好讓我堆雪人、打雪仗,村子裏的孩子也都是這樣想的,終於,一場大雪下了起來,全村的孩子都大聲呼喊着,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村子到處都是白皚皚的一片,村子都被這場大雪覆蓋了,雪也使空氣更加清新了。

現在我上學了,每年只有幾次機會可以回去,每次也只能待幾天而已,我總是突然想起家鄉,想起那個不是很富裕卻有着獨特風景的小村莊。

我的鄉情作文 篇6

“長安自古帝王都”。此話不是憑空說出,自古以來在長安建都的王朝多達十三個。長安是名副其實的帝王之都,關中平原也是名副其實的帝王之鄉。

我的家鄉,便位於這廣闊坦蕩的關中平原。

關中平原的地理位置,十分險要,也十分富饒。它位於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南面,綿延雄偉的秦嶺以北。

關中平原的歷史文化也十分豐富,這裏長眠着幾百位先代帝王們。比如:昭陵是唐太宗之陵墓。陽陵是漢景帝之陵墓等。這裏有許多著名的古都如西安咸陽等。這裏也有不少著名關隘:蕭關、金鎖關、大散關、潼關、函谷關、武關等等。其中很多關隘還出現在詩人的千古名作中。比如說:“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峯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等。

雖然關中不再是繁華富庶,不再是風流之都,但我們尚能從歷史留下來的碎片中尋找並領略到當年關中天府之國的榮景。

我的老家是咸陽眭村,這個村名很奇怪,但這卻是當年秦二世起的名字。據說秦二世在咸陽附近巡遊,經過了這個村子。於是,秦二世看這個村如此之小,便取名“眭”,是小的意思。一個普通的村莊,卻融進了歷史的遺蹟。

作爲一個老秦人,不可能沒有受過渭河的哺育與滋養。

渭河之水雖然又黃又濁,但卻滋潤了秦川大地千百年之久。它就是我們秦人的母親河!沒有了渭河,怎會有關中這樣富饒又美麗的原野?怎會有周秦漢唐這樣輝煌的歷史?怎會有長安這樣繁榮又宏偉的千古帝王都?

除了渭河,還有一個地方,存留了太多歷史的遺蹟。

西安城。如果在空中俯瞰它的話,你會發現,它的一切都是方方正正、規整劃一的。那鐘鼓樓、那大小雁塔、那古城牆都無不鐫刻着歷史的痕跡。

讓我們再看一次西安吧!它有太多值得我們去銘記的東西……

我的鄉情作文 篇7

我的家鄉就是我腳下的這片土地,我的祖輩都生活在這片秦川庇護的黃土地上。雖然我幾乎不曾離開過這片土地,但我同樣對它有着超越鄉愁的熾熱之情。

五千年前炎黃始祖的五色土撒在廟宇裏,這裏的人民延續着炎黃子孫的靈魂;四千年前商君昏庸,生靈塗炭,拯救蒼生的周武將旗幟插在黃土之上,宣告一個新的朝代的到來,周武不在,但心懷蒼生的心卻保留了下來;三千年前秦朝統一中原,那是爲和平而戰鬥的秦人在歷史上印下的痕跡,至今那在落魄中尋找希望的英雄之氣人流淌於血液;兩千年前大漢再立,苟延殘喘的大漢帝國用盡餘力將往日的光芒再照大地,至今那不屈的精神仍驅使着我們不向命運低頭;一千年前大唐盛世,萬國來朝,詩歌樂曲登峯造極,朱雀大街盡展李唐風采,那輝煌盛世的光芒仍指引着中華民族復興之路。

如今我站在這片經歷五千年興衰榮辱的土地上,我的靈魂是民族的熱情,我的心是善懷蒼生的仁義,我的血液是迎難而上的英氣,我的精神是不甘折服的勇氣,我的希望正是這片土地千年來沉澱的風霜,是它的賜予使我的鄉情如黃河之水滾滾流淌。

家鄉是我的母親,我自怨自艾時,是大雁塔的晨鐘讓我大夢初醒,我煩悶不堪時是鐘鼓樓琉璃瓦上的雨聲讓我平靜;我焦躁不安時是西市的風安撫我的心;我想放棄迷茫時,是這黃土地帶來的安全感,使我拾起勇氣堅定地向前進……

我的家鄉啊!我在您的臂彎裏生活了十三年,我能做的僅僅是拾起路邊的垃圾、關愛同在這片土地上的父老鄉親、代表着您的尊嚴去世界各地展現十三朝文明古城的禮節。我能做得太少太少、太小太小!你的美麗,縱然是我的雙手只能點起微弱的光,也要照亮你的容貌使世界都感到你的魅力!我的家鄉,這是我對你的一份熾熱的鄉情。

我的鄉情作文 篇8

六年前我隨父母來到了廣州。其實我的第一故鄉在福建。每年春節我都要回去看看,我的出身地位於福建省中部,素有“閩中明珠”之美稱。始建於唐開元29年也就是公元741年,有着悠久的歷史,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朱熹的誕生地,《觀書有感》是朱熹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詩的內容是“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表面是寫景其中蘊含了深厚的哲理.

氣候、地理條件的優越,使得福建成爲了茶鄉、花鄉、果鄉,福建飲食獨具特色,特產豐富。以福州菜和閩南菜爲代表的閩菜,是全國八大名菜之一。福建臨海,所以有令人不能忘懷的鼓浪嶼、湄洲島,有海上絲路名城--泉州。我們福建多山,有武夷山的丹山碧水,秀甲東南;太姥山、清源山的勝境引人入勝;福建不但有山川之勝,還有寺、塔、橋、土樓等古代建築,福建永定土樓,成爲我國古鎮古民居的一枝奇葩。閩南古剎開元寺,金碧輝煌,氣勢恢宏;媽祖廟也聲名遠播,福建在歷史上是“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等重要文化發源地,體現了福建航海文化和多種宗教遺存豐富的事實。

福建至今保留了不少古代傳統文化:福建木偶戲頗負盛名,以漳州“布袋木偶戲”和泉州“提線木偶戲”爲最;福建南音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被海外同胞稱爲“鄉音”;閩劇、梨園戲、高甲戲是福建傳統的戲劇;同時著名的崇武惠安女,更是閩南獨特風俗的代表。

聽了我的介紹,你動心了嗎?來吧,請到我的家鄉來,我和家鄉會張開雙臂歡迎您的到來!

我的鄉情作文 篇9

一條樸實的石板路,直直從小村莊口一座佇立的大石門向前延伸出去,往前,往前,路過一架架木製的手推車,路過鄉人們一張張憨厚老實的笑臉,路過“回”字形清婉美好的蓮花池,又延伸出許多小路來向着熱鬧非凡的小巷子裏,直到石板路漸漸模糊在地平線。這就是我的家鄉,一座有悠久歷史,古色古香的連城培田古居。

青瓦白磚,家家都分外珍惜自己的房子的外貌,小心翼翼地呵護使得這裏的白牆每一面都乾淨清明,給人端莊心靜的感覺,清一色的瓦片,層層疊疊,整整齊齊,偶爾幾隻俏皮的小麻雀的駐足,使得青瓦又多了幾分生氣,在陽光下鍍上了一層金芒。這般美好,我甚是喜愛。

紅蓮翠葉,村莊中最引人注目,惹得遊人嘖嘖讚美的莫不過於那一池紅蓮。純天然的景觀加上修建的木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加上村民們的勤勞智慧碰撞在一起纔有了今朝這一番景象,一潭清澈的池水不時被幾片落葉,幾隻蜻蜓,盪漾起一圈又一圈漣漪。寬大的荷葉襯得紅蓮分外妖豔。一陣微風吹來,湖邊楊柳依依,荷花也以她娉婷的體態柔柔隨風擺動,不是有句詩這這樣寫嗎?“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我認爲再合適這般景象不過了。這般柔美,我甚是心動。

高粱黑土,村民們勤勞能幹,石板路一邊是居住的房子,另一邊則隔着一條淺淺的河流有着一大片田地。“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不錯的,天還沒破曉,人們便紛紛來到自己耕種的那塊田耕作,每天早晨伴隨着公雞的啼鳴聲,還有鋤頭掘着泥土的聲音,有這樣一羣勤勞的人兒生活在我身邊是很幸福的。這般樸實,我甚是感動。

家鄉是我童年的搖籃,承載了太多太多我的歡聲笑語,它是我魂牽夢繞的故土,它是我心頭埋藏最深的一片柔軟,它是守護我最後一片童真的天使,它永遠會被我銘記在腦海裏。

它是我愛的故鄉!

我的鄉情作文 篇10

嘉定,有始於南宋的悠久歷史;有發達的古代農業經濟;有先進的現代工業文明;有聞名全國的名勝古蹟;還有古今傳頌的傑出人物,我的嘉定家鄉情。

嘉定始建於宋朝,縣史已有一千多年。經過歷史的洗禮,嘉定憑藉着頑強的生命力堅定地發展着。改革開放以來,嘉定抓住機遇,趁勢而上,迅速發展,在上海西部閃耀着璀璨的光芒。

嘉定人民有着光榮的革命傳統,在反抗外來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的鬥爭中,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蹟。無數仁人志士爲了保家衛國和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拋頭顱、灑熱血,鬥列強、戰羣魔。嘉定博物館中至今還保存着抗擊外來侵略者的兵器,雖然已經鏽跡斑斑,但是從飄動的紅纓中我們似乎仍然可以聽到金戈鐵馬,激烈廝殺的叫喊聲。

嘉定的工藝品和土特產就像嘉定的名片,被嘉定人自豪地遞向遠方。名片上的內容從白蒜、王鴿、白蠶豆,到南翔小籠、嘉定竹刻、徐行草編、馬路葡萄,都享譽四方,承載着嘉定人的智慧和勤勞,傳遞着嘉定人的驕傲。

一九九三年六月,我降生於嘉定區華亭鎮。從小奔跑在鄉間小道的我對家鄉更是有一層特殊的情感。如果有人對我談起嘉定,我的言語就好似滔滔江水,延綿不絕。而如果問我到底喜歡嘉定的哪一點好,我就答不上來了。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歡,更是一種依賴。

記得嘉定區教育局長毛長紅曾說:“昨日嘉定雲蒸霞蔚,今日嘉定生機盎然,明日嘉定必將屹立於民族之林!”

嘉定,是孕育我的搖籃;嘉定,是放飛我的天空;嘉定,是呵護我的港灣;嘉定,是我永恆的家鄉!

我的鄉情作文 篇11

我的家鄉在一個江南的小鎮,四周有青山環繞,門前有小溪流淌,是個頗有詩情畫意的地方。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如今我已是一名中學生了,雖離開了故鄉,但故鄉的樣子我卻不曾遺忘。

兒時是與外婆一起度過的。外婆是個很慈祥的人,把我的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條。記憶中外婆做的飯菜是很美味的,那時的我剛從幼兒園回來,一踏進院子,就聞到撲鼻的香,還沒來得及嘗一口,外婆就讓我去屋裏看書,書還沒翻幾頁,思緒早已飄到很遠的地方去了,等到開飯了,才迫不及待爬上餐桌大吃一頓,別提多美味了。

記得那時家門前有棵很大的桂花樹,一到花季時,便是滿園的香,那時的我還很調皮,經常爬樹,但因爲太矮又爬不上去,還是外婆把我抱到稍矮的樹枝上玩耍。每當桂花樹開花,外婆會做桂花餅,桂花糕,吃起來有些澀,有些甜,甜了心頭,甜了回憶。就是這樣,外婆用她粗糙的雙手,撐起了兒時我的一片天。外婆的去世是措不及防的,自那以後,我便搬去與父母住,外公也搬離了家鄉。但直到現在,也沒回去過,再回去時,已是物是人非了。

而對故鄉的記憶,便是外婆了吧。記得她在初春,帶我去採野花,在盛夏,搖着蒲扇哄我入睡,在深秋,陪我踏遍金黃,在嚴冬,爲我織厚厚的毛衣。而鄉情又是什麼呢?我不清楚,大概是一種眷戀吧。眷戀外婆燒的飯菜,眷戀外婆手心的溫度,眷戀外婆唱的歌謠。因爲眷戀外婆,所以眷戀故鄉。故鄉的一切都勾勒出我對外婆的回憶,那一幀幀的畫面都同我兒時的回憶一起銘記心頭,永不遺忘。

既然“逝者已逝”那便“逝者則安”。只希望故鄉一直是我心中的模樣。我曾經做過一場夢,夢裏我站在上帝的視角,外婆牽着扎着羊角辮的我,一直走,如同多年前一樣,走回故鄉。

我的鄉情作文 篇12

我出生在瀘沽湖畔古老的摩梭山寨裏。這裏的青山秀水是祖祖輩輩的驕傲,但有時也成了我們面前的屏障與天塹。我們走出大山的人,比別人更早、更深地認識到一個人成長曆程中奮鬥的重要意義。

我的作品是我人生的一面鏡子,在這面“鏡子”裏,故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美好而神聖的。那裏有像孩子眼睛一樣清澈的瀘沽湖,有保留至今且引起世界衆多人類學家關注的奇特的婚俗,有根植於歷史深處的無以計數的故事和傳說。隨着鄉情在心中不斷“發酵”和知識水平的日益攀升,我對故鄉的情感早已不再停留在熱愛和讚美的表層上,而是在對故鄉人情物感的點點滴滴的回憶中探尋着“文化”因子。故鄉人們代代相傳的堅定樂觀的生活態度、與勞動相伴相隨的生動優美的民間歌舞、不經意間創下的豐富多彩的民俗,以及人們與生俱來的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秉性,在我的心中都打上了“文化”的烙印。

我注意到,我的家鄉一次次成爲旅遊者的目的地。他們或帶着對這片山水的好奇,或帶着對“文化 ”的關注,從一座座城市出發越山過嶺,來到瀘沽湖畔。有關專家稱此類現象爲 “文化的返璞”、“心靈的迴歸”。年少時,生活在大山褶皺裏的我曾把目光投向遙不可知的山外。而現在,幾十年軍旅生活之後,我又與那些“遊子”一樣,一次次把目光投向故鄉的大山裏———懷着一位摩梭之子對母親的熱愛,帶着一位軍人對故鄉的依戀。再回首故鄉時,便在對鄉情鄉戀鄉思鄉愁的梳理、沉思、審視和開掘中不斷接近文化的根鬚,找到了作爲軍人對故鄉的真性情。

故鄉的輪廓是大山,奮鬥的歷程也是大山,我把茂盛的鄉情移植到了奉獻青春和熱血的地方,並在軍營寫下了摩梭人的驕傲和自豪。今天我依然能夠感觸到跳蕩在自己雄健脈搏中的故鄉情節。

我的鄉情作文 篇13

在一個落葉繽紛的季節,傍晚,路過花園,停車駐足。林中的紛紛落葉,讓我想起了記憶深處那片風景。

生在鄉村,早已不記得何時便開始那片片綠色,只是總有些隱隱約約的記憶,如青青小苗般在腦海中閃爍。

也許那時我還不過四歲吧,山野里長大的孩子,觸目青山綠水,眸子清明如水晶。夜裏醒得早,悄悄地讓外婆跟我講述大山裏的傳說。外婆一邊拍撫着我,一邊講古老而神祕的故事。

那邊牀上的外公醒了,摸索着,扣了衣襟開門出去。風灌進屋來。家鄉的風是甜的,涼涼的夾着甜味的風灌了進來,我彷彿聞到了樹牙尖兒的嫩綠的香氣。風輕得像山雀落在杜鵑的枝頭。站起身,望着山野森林碧色的波浪,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一場春雨停了,門外紫紅紫紅的天空中看見一溜烏亮的山影。門把手上生了鏽的鐵環“咣噹咣噹”地響着。

我也睡不着了,外公一招手,我便乖乖地坐到他身旁的小竹凳上,和他一起喝茶。飲的是再普通不過的粗茶,茶水色澤濁黃,味道苦澀,可年幼的我卻每天都和外公悠然閒適地喝幾杯。外公喝了一輩子的茶,味道早已不重要,家鄉的土,家鄉的水,孕育出的哪怕是一壺粗茶,也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稚嫩的我戀上了那入口的清甜和滴滴回甘。

隨着年齡的增長,沉重的學習壓力使我沒有時間去看望家鄉的林海與外公外婆。但是,那份溫暖的親情和童年的記憶一直陪伴着我,溫暖着我。我願成爲家鄉的一片樹葉,陶然地想象着在香甜的家鄉風中怎樣地飛舞而過。

我的鄉情作文 篇14

這是一個小城。

金黃的油菜花灑滿田間,漢江如一條明亮的帶子緩緩向東流。即便是城市,也是並不寬的馬路和並不熙熙攘攘的車與行人從小城間穿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紅磚瓦樓隨處可見,老人們坐在路邊。曬着太陽,三三兩兩嘮家常,這是老太太的事,老頭子們則坐在一起,端着散發仙毫特有香氣的紅陶杯,口裏叫着:“我這個‘車’吃你的‘卒’。”眼睛盯着那方桌上的“楚河漢界”,贏了的“哈哈”大笑兩聲,調侃着;輸了的,也“哈哈”笑兩聲。這裏的節奏是慢而輕的。

最喜歡坐着“3路”公交車,輕晃着,輕搖着,聽報站員帶着軟軟的南方口音歡愉念出“下一站,漢中手錶廠,有下車的沒有?”車上寥寥無幾的幾個乘客,或沉思、或低頭玩着手機、或和旁邊的友人輕聲低語…不知不覺中已晃過了午後的驕陽、香樟樹投下的陰影、拜將壇前的亭臺、漢臺望江樓皁角淡淡的清香…

這裏的“城市地圖”少,在城裏轉悠,全靠問路。操一口略帶四川口音的漢中話:“到風景路,吃麪皮怎麼走?”得到的也是輕輕軟軟陝南味道的回答。

當然,對這裏的愛,不只是小城風景,更是小城故事。

論輩分得喚她一聲“太祖祖”。個子小小,僅及我肩上一點,齊耳銀髮每天早上都會用梳子蘸水一絲不苟梳得整整齊齊,方臉,薄脣,深眼窩,能看出年輕時是個美人。一笑,臉上的每一條溝壑就漾起來,深深淺淺,每一痕中都藏滿笑意慈祥,她的笑總是很天真。我和妹妹回去的時候,她總是站在樓梯口迎接,“回來了喲,回來了喲。”姥爺指着母親和小姨,“這是波波,這是媛媛。”她笑了,笑意那麼深。“都長這麼大了!我還一直以爲她們才這麼大。”她比劃了一下。她是看着母親和小姨長大的,如今連重孫都這麼大了,怎能不感慨?

小時候過年,我都會回去看她,陪她下棋。有時我趁她眼神不好,將她的棋子往回下,她全然不知,只是將輸之際,她笑了,“我真也是技不如人嘍!”母親送客人下樓,再返回家裏,太祖祖一臉茫然,指着母親,:“是誰啊?”姥爺忙解釋:“波波啊!”“哦,哦,對對,都長這麼大了,我老了,腦袋不中用了,記不住嘍!”她露出小女孩般天真的笑容。她患的是老年癡呆,而且越來越嚴重了,甚至一個小時前剛吃過的飯她都會不記得,可年輕的事,她卻記得比誰都清楚。自己是如何與太祖爺認識的,姥爺又是怎樣小時候淘氣,波波愛吃魚,媛媛愛吃雞…瑣碎的不能再瑣碎的小事,她都如數家珍,一件一件、一遍一遍抖落出來。

太祖爺六年前去世了,從此諾大的家裏僅剩她一人,姥爺兄弟姊妹三個輪流照顧着。太祖祖嘴裏經常唸叨着一句話:“老頭子呢?怎麼不見他啊?”“出遠門了,過兩天就回來了。”“不帶上我,這死老頭子。”她呀,常常是站在門前,從貓眼裏望向空無一人的樓梯,等着,等着。耳邊30寸老式電視機還在吱呀作響…窗外故鄉的驕陽照的正好。

不論是那個小時候我生活過的地方,亦或是那個讓我掛念的人。每當我一閉眼,故鄉的驕陽,金色的油菜花,緩緩流淌的漢江,老舊的廢棄廠房,那幢幢紅磚瓦樓,她的笑容,都在夢中迴盪。

漢中,我想你了。

我的鄉情作文 篇15

我的家鄉是美麗的冰城哈爾濱。在我的家鄉有一條母親河叫松花江。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令人難以忘懷的地方。美麗的松花江畔有一顆璀璨的明珠---太陽島。那裏江水碧綠,鳥語花香,綠樹成蔭。是我們遊玩,休閒的理想去處。

哈爾濱是一座具有百年曆史的城市。素有“東方小巴黎”的美譽。夕陽西下,當我們漫步在中央大街上,街道兩旁那充滿異國情調的歐式建築讓人流連忘返。

哈爾濱還是一座充滿濃郁革命氣息的城市。莊嚴肅穆的烈士陵園園內共安葬着206位烈士。現已被國家命名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的清明節,我們都戴着鮮紅的紅領巾來到這裏祭掃,向英勇的烈士們致敬。

哈爾濱更是一座冰雪世界的城市。每年的一月五日是我們哈爾濱人特有的節日---冰雪節。它吸引了世界各個國家的客人來這裏旅遊觀光,把哈爾濱的魅力展現給全世界。

我漸漸地發現,我的家鄉變得越來越美了,越來越繁榮了。她已經變成了一個現代化的大都市。

我身爲哈爾濱人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我的鄉情作文 篇16

姑開,這個字眼在中國地圖中要找好久好久才找到。高山,這個詞語在許多人的眼中那只是一個名詞。

打開谷歌衛星地圖,把貴州省納雍縣姑開鄉輸進去搜索,衛星要跑好久好久才跑到姑開苗族彝族鄉的上空。在這裏,你會看到那彎彎曲曲的路;在這裏,你會看到那山間綿延的河;我告訴你這彎彎曲曲的路那是我家鄉通往外地的公路,那一條綿延在山間的河叫沙子河。那長長的山脈下有許多許多人家,這山脈很長也很獨特,這長長的山脈間有一座巖叫老鷹巖,你把衛星地圖導平,在巖的的對面看,你會發現這一座巖真的很像老鷹,她張開翅膀,像是在飛翔。這山從石人大菁開始,經過大海子的背後,路過大水溝的上頭,越過發豬寨,跨過機米田壩的後邊,在高山田那裏就完美的收工了。在這裏,也許你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你沒有看見小尖山,小尖山不是徒有虛名的,她的山頂真的很尖,最多十來個人就站滿了山頂,這山下是我們鄉的街上。在這裏雖然你沒有看見高樓大廈,但是在這裏住着的都是很隨和的人們。

高山,在我童年的記憶中他不是一個名詞,他是一個地名。他是我家戶口本地名上最後的三個字,當然高山後面還有一個“組”字。在許多人的意識中那裏一定有很多很多的山,或者那裏是一座大大的山。是的,那裏有許多許多的 山,但是他都不是很陡峭。在我童年的時候我就基本把他們征服了。

在高山這個很小的地名中還有很多很小的地名,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只知道高山是姓朱的人在的地方,我們那裏有幾姓人住,姓汪的人住的那裏我們就管他叫汪家那頭,還有一個地方就是洞門家,至於說我家住的那裏叫什麼地方,在我的童年記憶中我真的一直沒有聽說過。

我很小的時候我家門前是竹林,竹林裏的竹子很多很多,那時候每當我幺叔出遠門回來,他都要去竹林裏找一棵竹子來做蕭或者做笛,要是不忙的時候就坐在家中或者竹林邊吹。那聲音悠長悠長的,常常我就坐在我幺叔的旁邊纏着他要他教我吹笛子。我特別的喜歡夜深人靜時的那種笛音。我家門前是甘家溝,雖然叫溝但是現在我覺得應該叫峽谷或者什麼的,他很深,裏面還住估計六七十戶人家。幾邊都是大山。在我家竹林邊吹笛子,那笛音迴盪在山谷之間,夜間聽着感覺好是舒服。那時不說能醉倒萬人,但是至今還能讓我的心沉醉。

我家門前的竹林裏有幾棵李子樹,每到秋天,我和我三姐他們都經常去竹林裏撿落下來的李子,我爸他們是不准我們爬樹的,要是被逮着爬樹了,那竹條子落在背上是夠疼的了。竹林的地上堆滿竹葉,李子落在地上,就躺在竹葉中,乾乾淨淨的。我們通常不用拿去洗直接就吃,今天想起那種味道,都還覺到香。記得有一次大人他們都去趕場去了,就只有我們几子妹在家,我三姐就爬去樹上摘李子給我們吃,不知道她是怎麼搞的,腳站的那棵樹丫斷了,她雙手吊着頭頂上的樹丫,雙腳在空中四處亂蹦。我們站在樹下笑個不停,她在樹上哭個不停。她哭了很久,我們也笑了很久,後來我們叫她一隻手一隻手的移動,才慢慢的移動到樹幹上下來。

遺憾的是那竹林裏的竹子在我讀三年級的時候,那年會突然開花,一棵棵粗大的竹子就死了,我爸他們說水竹在他們的印象中是從來不會開花的,讓人更納悶的是每年春天也不會從地下冒出竹筍。至從讀高中後我就一直在外讀書,只有放假了纔回家。讀大學了就好幾年都不回家,直到去年我回家過年,我家門前已經被填平和我家院壩一樣平。讓我欣喜的是那地埂上稀稀疏疏的有了幾棵竹子,但是很細很細,和原來比起天差地別。我爸說最近幾年這水竹一年纔出幾棵竹筍。

隔我家不遠的有一座山,她叫茅草山。那是我大伯家的山林,雖然她叫茅草山,但是山裏面沒有茅草,那裏是一片樺樹林。小時候,我和我三姐他們都愛放牛在那樹山中去。在炎熱的夏天,牛隻要進樹林,就不亂跑了。我們就可以四處的玩。六月,在這座山中生長着一種菌子,她叫青崗菌。青崗菌出的時候正是忙挖洋芋的時候,我們都得不到放牛在這山中。那青崗菌的味道特別的香,饞嘴的我們在大人還沒有起牀之前我們就跑來這山中找菌子,通常我們來的時候天都還沒有亮,我三姐和我弟經常都從我的前到這山中,我在山下的時候就聽見他們兩子妹在樹林中說話。那時候,我家出了我爸媽外就只有我,所以就只有我一個人在去找菌子,一個人走在山間,天才微微發亮,鳥兒在樹林中飛來飛去的叫個不停。那時我在想稱好有我三姐他們的聲音沖淡了一個人的恐懼,不然我會害怕的。到了山中就隨着那灌木植物下找菌子,菌子都是長在灌木植物下面,雖然是我一個人,那時候我跑得特別的快,找到的菌子都和三姐他們兩子妹找的差不多。等我們把菌子找回家來的時候有時候我爸才起牀。我媽把菌子裏的泥巴或者樹葉之類的清理乾淨了,舀一點油來打點油水,把菌子在鍋裏面煮。一家人就高高興興地圍着這一鍋菌子吃,菌湯特別的好喝,那時候我爸媽對我都特別的好,要等我喝夠了香噴噴的菌湯了他們才喝 .

說起家鄉的野果,真的很多,葡萄啊,八月瓜啊,還有地瓜啊……,但是我現在最懷戀的是秤砣,這種野果可能就只有我們那裏有,走到別的地方,只要提起這種野果,別人都不知道是什麼,其實她是長在山中的,它是藤類植物。她順着樹枝牽爬,她和樹枝就像一對戀人,相依相偎,永不分離。這秤砣藤,樹有多高,她就要爬多高,那一陀一陀的秤砣在成熟的時候就掛在樹枝上,秤砣成熟的時候外形像玉米,只是她是紅色的,遠遠的看去好叫人喜歡。秤砣成熟的時候也是玉米成熟的時候,我們把牛放進大山中,就滿山的去找秤砣。她實在是太香了,酸甜酸甜的。

說起放牛,在我很小的時候,四五月間,我和我三姐他們都喜歡把牛放在我家背後樹林腳的荒地裏,那是我幺伯家的荒地,從來都不會種植什麼,當禾苗在地中正在生長的時候我們是很少有好草的地方放牛,這地肥沃,所以放一次要不了多少天就可以再來放了。我們把牛放在這裏,我們和我三姐他們都愛辦家家,我們會找來一些很平的石板擺放在我們事先選好的地方,要麼把它當作牀,要麼把它當作桌子……有的時候我們會從那巖上砍來樹杆依靠着地埂搭一個棚子,那就代表我們的家,砍樹葉蓋在棚子上,太陽曬不着我們,要是有一張塑料薄膜,把它蓋在上面,雨來了也淋不着我們。辦家家的時候,我們可以做商店,也可以只做普通的人家。記得有一次,我去摘了許多野葡萄,我三姐叫我做商家,她給我買東西,我們拿木葉做錢,她拿了許多錢給我買,可是她竟然把我辛辛苦苦摘來的葡萄給吃光,害得我哭笑不得。有時他們帶洋芋來,我也喜歡用我們所謂的錢給他們買 ,但是我通常都不吃他們的洋芋,除非他們說餓了,叫我也吃一個,我纔會吃。

我們那裏別的都好像不是很出名,但是我們那裏的茶葉,在我們縣內還是滿有名氣的。

每年的二三月間,正是採茶的時候,我們都習慣叫摘茶。家鄉的許多人都去茶山摘茶。摘茶可是夠熱鬧的了,他們很早的就來到茶山上,上面男男女女都有。小時候聽我們那裏二十多歲的青年說,他們特別的盼望摘茶的時候,因爲摘茶了,那裏會有大姐姐她們茶山上,他們約上幾個哥們兒去茶山上,他們可以去找那些大姐姐唱山歌,茶摘了可能一小袋,但是山歌唱了一大堆,但是唱的值得,要是唱得情投意合,那他們就會有可能愛上對方,那他們就可以牽着手回家了。我知道這件事情後,我常常找人教我唱山歌,也希望我長大了,我去茶山上唱山歌,唱得一個媳婦回家。可是等我漸漸的長大了,這種風俗就淡了甚至消失了。現在想起還挺搞笑的。我很少去摘茶,清楚的記得我唯一的一次去摘茶,那是我一個人去,頂着火辣辣的太陽,摘了一個早上的茶葉,拿去茶廠買,在那裏賣茶的人特別的多,好不容易纔輪到我稱茶,可是那熱熱的天啊,茶葉在我的小袋子裏熱壞了,那個稱茶的人不要我的茶就算了,他還狠狠的給我把我辛辛苦苦摘來的茶葉倒在那垃圾堆中,那時候我特別的傷心。至那以後我都沒有去摘過茶。

我的家鄉,當你用谷歌地圖在空中慢慢的欣賞,你發現那一道道波浪形的地貌,如一位富有閱歷之人手背上的青經。但是這位富有閱歷之人給我的是一段深深的童年鄉情,根深蒂固,經久不變!

我的鄉情作文 篇17

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個家鄉。有的人認爲自已出生哪裏,家鄉就在哪裏;還有的人認爲自己的房子住在哪兒,哪兒就是家鄉。我的家鄉是一座擁有兩百多年曆史的南宋古都,它的名字叫一一杭州。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提起杭州就不得不說到桂花了。在滿覺隴的一條小道兩旁,全都種滿了掛花,一到秋天,桂花就盛開了。那香味濃得就好像將你浸在桂花裏了,花香中還散着一股甜甜的味道,就好像花香裏還放了點蜂蜜。滿覺隴有一種非常獨特的小吃,只有在滿覺隴才能見到,這種小吃的名字叫桂花栗子羹,它是用曬乾了的桂花和煮得酥軟的板栗泥和在一起做成的一種透明的糊狀食物。羹用青瓷小碗裝着,碗上畫着幾朵桂花。每到秋天,我都會想起這種用青瓷人碗裝着的透明糊狀食物。

說完桂花,就不得不提起西湖了。宋代大詩人蘇軾在《飲湖上初晴雨後》中寫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湖在冬天來觀賞是最漂亮、美好的。下雪的時候湖面上會有一層白白的,湖邊椅子上會有一層厚厚的白雪,就連湖邊草叢也給自已坡了一件銀白色的大衣,頓時,西湖就像熟睡的仙子,十分安靜。

這就是我的家鄉杭州。一座歷史悠久的南宋古都,有美景,有美食,有我濃濃的鄉情。

我的鄉情作文 篇18

“滿城燈火列星案,一曲旬水繞太極。”這就是我的家鄉——旬陽太極城。這裏是一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好地方。

春天的旬城是美麗的。宋家嶺更是無與倫比,走在密林小道上,你能看見各種次第開放的花,紅的像火一般的桃花,粉的像霞一般的杏花,白的像雪一樣的梨花。樹下有蝴蝶與蜜蜂在嬉戲,讓樹們變得更有生機了。站在樹下,擡頭向上,一陣風吹來,花瓣從樹上輕悠悠地飄了下來,在花香的襯托下,變得更加美麗了,就像是花仙子下凡一般。走在大路上,你總能看到一些賞花的人羣。一個個拿着攝像機拍攝各種花,美女們都紛紛與花合影。

河邊的柳樹早就耐不住性子了,在這個時候慢慢舒展開來。河水清清,楊柳依依。柳樹那優雅的身軀和那修長的長髮倒映在河水中那顯得多麼的美,多麼的清閒自在。

夏天的旬城的是沸騰的。氣溫曾創過全國之最。每天早上人們天剛亮就起牀鍛鍊,濱河大道上擠滿了鍛鍊的人,走路還要繞着走,不小心還會達到別人的手。

但到了中午街上立刻安靜了許多。太陽炙烤着大地不給大地留一絲生機樹葉,蜷縮着身子,顯得十分無精打采;小貓小狗呆在窩裏,不願踏入太陽地一步。以前中午的院子總能聽到陣陣的歡笑聲,可是高溫天的中午院子顯得格外死寂,“足不下樓”幾乎成了每個家庭的一種習慣。

可是一到晚上那就顯得截然不同了,大約六七點後,人們從家裏陸陸續續趕往濱河公園下面的旬河邊納涼。這裏河面寬闊,游泳的人也很多,成了這裏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老人們坐在濱河公園的椅子上,一邊扇着扇子,一邊拉着家常。小孩子們在沙灘上奔跑着,玩耍着。廣場上放着歌曲一些阿姨在那裏跳廣場舞。也有下象棋,打牌的……應有盡有。

秋天的旬城是富饒的。處處瓜果飄香,旬陽的特產獅頭柑上市了,扒開外皮咬一口果肉,豐滿多汁,酸甜酸甜的。火紅的柿子掛在樹上像紅燈籠似的掛滿了枝頭。秋姑娘把大樹染成了金黃色,讓人感覺如神來之筆一般。

冬天的旬城是熱鬧的。快過年了,在外地工作的人都回來了。市場上,商鋪擠滿了人,賣糖的,賣花生的,賣瓜子的,各種年貨應有盡有;燈籠,對聯,年畫各式各樣。街上的叫賣聲討價聲匯成一片,好不熱鬧!

旬城的冬天也會下雪的。高山上有時還會積一些小雪,小雪覆蓋着大地。小孩子們攏起地上的雪,堆成一個雪人或揉成一團做一個雪球打雪仗。形成了一幅冬季飛雪圖。

太陽升起來了,新的一天,新的變化,旬河的水在我的心裏潺潺地流淌着,而那唯一不變的是我的鄉情,是旬河,是小山城。

我的鄉情作文 篇19

“聞起來臭,吃起來香。”一聽到這句話,你們肯定會想到紹興臭豆腐吧!而我今天要介紹的,卻是寧波的特色小吃——醃冬瓜。

醃冬瓜晶瑩剔透,但它卻是“笑裏藏刀”。在晶瑩剔透的外表下,卻有一顆臭飄十里的心。你吃下它,輕輕咬上一口,會感到一股清爽的滋味在你嘴裏滑來滑去,那感覺,在炎炎夏日裏絕對是很好的消暑食品。不可否認醃冬瓜會帶給你味覺上的享受,但看醃冬瓜的做法更是你視覺上的一大享受。

我奶奶是個醃冬瓜“專業戶”。這不,星期天她又打電話告訴我們要醃冬瓜了。我立馬三步並作兩步跑到奶奶家。奶奶已經把冬瓜洗淨,並用玄鐵菜刀將其骨肉分離後,再做調料。奶奶先把姜切成絲,放進小盆,再放水和醬油,然後加入兩勺鹽,攪拌兩分鐘,再把冬瓜切成大小均勻的塊並一層層地放在事先準備好的大罈子裏,最後在壇口放上幾張報紙,再撒鹽,蓋壇蓋,倒過來放置。奶奶輕輕吁了口氣,笑着對我說:“又有醃冬瓜吃了。”

醃冬瓜在家鄉傳承許多年了,家鄉人也特別喜歡吃這特色菜,色,香,味會隨着時代的變化而變,但唯一不變的是那份濃濃的思鄉情。

我的鄉情作文 篇20

季夏,我隨父親回家鄉,梓江河畔小鎮——天仙,探望奶奶。

小鎮,受連日高溫的'瀰漫,一切都變得焦躁和煩悶。

酉時,一場陣雨,讓煩躁的小鎮得到些許清涼和寧靜。

雨後飯畢,我陪父親百步於暑氣微涼的小鎮。走過樓宇間鋼筋水泥鋪就的新街林蔭小道,步入黛瓦青磚的幽靜小巷,踏着青石板間夾着鵝卵石斜鋪的曲折小道,來到梓江邊黃果樹下,父親停下腳步,指着樹下近300平米的荒廢碼頭,動情地向我講述。

昔日,小鎮兩岸十里八鄉的往來渡船,主要依賴這碼頭。那時,碼頭停泊着往返兩岸各地的渡船,每到趕集或逢年過節時,岸邊滿是人頭攢動等候的過渡人,他們或蹲、或站、或席地而坐,或默默盯着河水,或開懷交流,或拿出剛買的種子說明閱讀……。

夏日,黃果樹下,老嫗穩座竹製小方凳, 護住木製揹包式小冰箱,拖着長長的叫賣聲,“冰棍,買冰棍,白糖冰棍”;中年挑夫,將肩上的竹挑放在地上,從中拿起一個梨兒,吆喝起來“梨兒,油寨溝梨哈,水分多、入口即化,清肺化痰”;旁邊,揹着小孩的大嫂,正樂呵呵地一邊收錢,一邊將擺放石板桌上的一杯杯冰涼的醪糟水、薄荷茶,客氣地遞送到過渡人的手裏;坐在三角小凳上的補鞋匠,忙碌着打磨一隻斜邊鞋跟,嫺熟地往上塗上膠水,將一塊橡膠補丁往上一貼,…… 。

如今,昔日碼頭那繁榮景象已不復存在,因爲不遠處梓江河上橫跨了一座大橋。但是,梓江水哺育成長的黃果樹,還守護在碼頭身邊,而且愈加高大遒勁、枝繁葉茂,那張開的婆娑肢臂,頂着狂風烈日、化解空中廢氣;那撒開的粗壯根系,將碼頭水土涵養、沙石固定,最終以福音回饋小鎮。

末了,父親說,這裏夏日黃昏後的景色更迷人。

戌時,落日餘輝,輕風徐來。帶着好奇,我獨自再來梓江邊黃果樹下舊碼頭。

此時,樹上熱鬧起來。覓食的鳥兒紛飛歸巢,有孩子的,匆匆將捕獲的小蟲、小魚,送入嗷嗷待食的雛鳥嘴裏;建新居的,忙着用叼回的樹枝、枯草等,費勁心思構建棲身的家園;家事少的,有的或站在枝頭上、或跳躍在綠葉間,唧唧喳喳交流着一日的收穫和快樂;還有那些會唱歌的,則不知疲倦地站在樹尖,躲在樹上的某處,或高歌、或低唱、或對吟,不亦樂乎、自由選擇。

梓江河面,動感起來。波光粼粼的江面,一層淡淡的薄霧升起,遠處一葉漁舟順向碼頭飄來,河灣一角蘆葦叢中,小鎮人家放養的一羣潛伏鵝鴨,從江河中冒出,逐波向碼頭游來,登陸岸上,回眸江水,抖落勞頓的疲憊,揚揚脖子、梳理容顏,列隊沿着小道,嘎嘎嘎、哦哦哦,歡歌在回家的路途。

梓江兩岸,夜降暮歸。肩扛垂竿的老者,牽着水牛走出河灘草地的牧童,剛纔還光着腚兒嬉鬧江邊淺灘的頑童,挑着鮮綠蔬菜走出農田的菜農……,伴隨農家裊裊炊煙,朦朧在歸途。

隨着蟬聲沉落,蛙聲開啓,月亮悄悄從山澗升起,穿越淡淡的雲霧,將柔和的月光灑向大地。沐浴其間,不願離去。

起身下江邊,尋一石灘,將雙腳融入江水,頓覺一股涼意倏地從腳心傳至頭頂,心中的煩躁瞬間被江水洗滌,一身舒爽。敞開心扉,遙望星河燦爛的夜空,守候明眸輕盈的馨月,靜聽小溪匯入江水的潺潺聲,彷彿兒時躺在母親懷裏,翹望夏夜明月,聆聽母親教唱的童謠;靜受河心縷縷江風輕拂,彷彿兒時坐在父親膝頭,數着夏夜星星,享受父親搖蒲扇的輕風;任心靈吟詠,任靈魂飄蕩。 突然,小溪柳林,一席私語。“出去大半年,遇到個說好每月2300元,結果纔給1600元的老闆,天天辛苦,可這次掙回來的錢僅夠娃兒開學用,給媽買空調又落空,還說攢錢買新房。”“孩子他爸,我和孩子都不怨你。掙錢多少無所謂,身體好纔要緊。遇到這樣的事,我們沒辦法,但今後可不遇這樣的人。另找一家講信用的,興許遇到好人。現在江魚、蔬菜又漲價,實在不行,就在咱家,撒點網、捕點魚、種點莊稼,照樣過開心日子。咱媽是通情達理,給老人說明一下,準行。房子嘛,咱們還有住的,慢慢來。” 側身望去,月光下,一男一女相依走出溪邊柳林。

亥時,浩渺夜空,澄藍深邃,不時撥開雲霧的星月高懸天宇,星光和月輝瀉浴人間大地,江面泛起微微銀光閃爍的漣漪,江心升一股股柔潤爽風,撫慰偎依懷抱的小鎮,在暑氣消退中悄然安睡。

此景,不禁感老子“吾所以有大患者,爲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之境,不禁悟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界。

子初,深巷中幾聲雞鳴犬吠,披着星月,起身回家,靜謐中,在親人身邊安然入睡。

我的鄉情作文 篇21

鄉情起初是個模糊的概念,現今對我而言,卻已如同蠶絲,將我捆了個徹底。

我曾生活在一個小城市裏。那裏是湛藍的天空,猶記得夏日裏樹上斷斷續續的蟬鳴,每一寸土壤都承載過我的回憶,每一片樹葉都曾滿載過我的愁思。這成了我的執念吧。

我想念着那寶石藍的天空,記得我的笑聲,記得我曾做過的每一件事,記得家鄉的味道,記得我幼時留下的每個塗鴉……這是呼喚我的源頭,她對我發出了生命的召喚,她要我回去。沒沒午夜夢迴,我分不清虛實之時,心底不免是悵然若失。

在現代的城市裏,沒有土地的痕跡,沒有動物的戶籍。這裏有的只是冰冷的儀器,無情的買賣和無休止的奔波。每個人爲自己,爲家庭而疲於奔命。這裏不純粹,失去了生活原本的意義。我也深陷其中無法逃離了。

去年,我的家鄉拆遷了。那裏從今以後是高樓大廈,那裏以後是一座新的工業化城市,我從此成了沒有家的人。我和家就此失散了。

人說“最是好物不牢靠,彩雲易碎琉璃散。”現在的我是一所漂泊的旅館。另一個家在哪?我還在找尋。

我的鄉情作文 篇22

“誰不說俺家鄉好 ”,聽到悠揚悅耳的歌聲,不由得想念起家鄉,聽到家鄉的故事,更讓人牽掛家鄉;家鄉水好山美,人更美,鄉音更親。

故鄉但凡有人問起:你是哪裏人?我就會這樣用驕傲的口吻說:我是劉胡蘭故鄉的。再後補充說,山西文水縣。只要一提起劉胡蘭,別人無不豔羨,心存敬意。借來的榮光也壓抑不住,那份高興勁竟然溢於言表。

流傳於七十年代時郭蘭英唱的一曲:交城的山來,交城的水,不澆那個交城澆了文水……就是膾炙人口,人人都學着唱,大街小巷,田間地頭,尤其是文水人民那是恩澤萬年。不知全國要出多少個女高音歌唱家。

文水自古以農業爲主,文風久遠,勤於稼穡。聊聊幾句,就說出文水人勤勞的本質。在這塊汾河流域的土地養育着四十五萬人,這裏經過時事變遷,走到今天真不容易。文水四十五萬同胞,沐浴了鄧大人智慧的抉擇,乘坐改革的春風,披荊斬棘 ,一路向前。

七十年代初,舊城牆還只圍繞着城中的東西南北街,推陳出新,就要改天換地,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把那些老城老街老屋,舊人舊事舊貌通通改天換地。從八十年代伊始,幾次擴道幾次修築,每一次換新顏,每回都感嘆不已,從原來的一行道,變成了六行道還外加行人道。每次進城,就感受城市與鄉村的區別,各種小車越來越靚,臨街的商鋪裏各放着各的,優雅抒情的也好;豪邁悲壯的也行;搖滾流行的也成。反正,一進城立馬就融入了城市的喧囂,不由的就把自己當了城裏人,走路的腳步也不自覺地隨着此起彼伏的節奏輕盈而舞。假如這個當兒,一個車把式趕着馬車在大街上‘得得得’地奔着,高頭大馬蹄子踏地會是什麼景象?最可能的是,馬會受驚在大街上狂跑。這不是原來的青石板路,這是水泥路。現在是二十一世紀,樓房越建越高,二十幾層的有好幾棟,人都到天上住去了,現代的人可享福了。可以說迄今爲止,亙古自有人類以來,這樣的好日子絕無僅有的。有古詩“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住在天上的人,你們和神仙說話了嗎?

說到名人,還有一個女皇帝,武則天,她是一個敢於顛覆男尊女卑法則的第一人,先不說她其他的事,就是在當今這個社會,放眼到全世界,不也是寥寥數人,由此可見,世界是我們男女共同的,偉大的導師毛主席說過:女人是半邊天。半邊天們要頂起你的那片天。

各行各業到處是女同胞,女教師,女護士,你數都數不過來,現在的女性朋友很給力,就是我們農村的姑娘,媳婦也一樣爲你們的付出感到殊榮。爲了改革的經濟大潮添磚加瓦。

文水還有一個叫孫謙的作家,我是隻聞其名,他的作品膾炙人口,因爲有他,全國著名的作家,文水文壇的文曲星,引導着渴慕文學的新人,指引着他們一個個步入正軌,穿越瓶頸的束縛。

離不開的家鄉水,離不開的家鄉人。如今,文水外出打工的也不少,全國各地都有文水的老鄉。八十年代文水私平製作加工的各式各樣帽子,不是有人在北京商鋪買回來,一時還是街頭巷尾的新聞。文水方圓的大蔥每到收穫季節,各地的車輛陸續來收購,文水武午的瑪鋼鐵藝更是在全國開花,外出務工的人光打工都能掙三四千。以前人們老說文水人是膠泥得腦,膠泥得腦是不開竅,死犟死犟。如今膠泥得腦是文水人的執著,敢於拼搏的精神。是與生俱來的優點。爲我是文水人感到驕傲。

我愛我的家鄉,更愛我的家園,爲你介紹我的可愛的故鄉。

我的鄉情作文 篇23

“我的家鄉在日喀則,那裏有條美麗的河……”每當這首熟悉的旋律縈繞在耳際,我心中一股濃厚的鄉情便油然而生。

我的家鄉——建寧,用“可愛”和“美麗”這兩個詞彙來形容恰如其分。她是一塊風水寶地,坐落在武夷山脈中麓,像一顆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輝,點綴着八閩大地。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淳樸而熱情的蓮鄉兒女……

家鄉的風景別有一番趣味,藍天、白雲、青山、碧水,無不散發出一股股獨特的山野魅力。在幼年的記憶裏,家鄉的四季都充滿了生機。春日裏撲蝶,夏日裏採荷,秋日裏拾落葉,冬日裏賞雪。這裏蘊藏着許多豐富的寶藏,她的一草一木,都是我所鍾愛的:飛流直下的雌雄雙瀑奏出一首首扣人心絃的交響曲;蜿蜒曲折的高峯古道,儼如一位歷經滄桑的世紀老人;跌宕起伏的紅河峽谷,向人們話說歷史的變遷;孤樹一幟的白石頂,正是大然鬼斧神工的結晶……

我鍾情於家鄉的山。被譽爲“秀起東南第一巔”的巍巍金饒山,像一列驍勇的軍隊,橫亙三百里,守衛着這一方兒女。那屹立的白石頂便是一位盛氣凌人的將軍了。站在山頂上俯瞰整個建寧的風光盡收眼底,頗有一番“一覽衆山小”的情趣。

我依戀着家鄉的水。綿亙千里,環繞着建寧,滋潤着善良憨厚的建寧人民。那閩江源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兒女,滋養了一羣又一羣的蓮鄉人民。家鄉的水是風情萬種的,但偶爾也會變得粗暴不安,她像一位嚴父鞭策着自己的兒女,使其成功成材,更像一位慈母,激勵我奮發向前。

我更愛家鄉的人。勤勞樸實的人們啊!你們用雙手開闢了一條條致富的新道路,你們的努力使家鄉從一個落後的小城鎮日益蓬勃起來,用勤勞和智慧換來了她嶄新的面貌,使她不再沉默。莘莘學子們終於走出了山區,邁向光明和理想。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你們用汗水和心血換來的啊,我可敬可愛的人們!

這就是我的家鄉,令我念念不忘的地方。我狂熱地愛着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這裏的一山一水,都牽動着我的情思,我爲她驕傲,爲她自豪。建寧——令我魂牽夢縈的土地啊!無論我身在何方,都難忘這處士片故土!

我的鄉情作文 篇24

家鄉,一個可愛的詞語,不知道此生有多少人爲了這個詞彙而奔波此生,魂牽夢縈。而當我想念家鄉的時候,作爲一個吃貨,我最先想到的當然是小吃了。說實話,天津是一個孕育了不少能人與美食的地方,而讓我想起家鄉的,卻是不怎麼出名的“煎餅果子”。

這個小吃算是古老小吃了吧。據一些消息,我發現煎餅果子並不那麼簡單。在民國或更久之前的時候,煎餅果子這種小吃是很講究的。用綠豆磨得面,用羊湯活在一起,再攤,佐料也有很多,當然雞蛋是必不可少,除此之外,切碎的羊肉,火腿,辣椒醬……

應有盡有,據不完全統計,正宗的煎餅果子有二十多種輔料, 光是這個數目就讓人吃驚了吧。還有一個必然的規律,在一個煎餅果子的小攤旁邊,必然有一個油條攤。爲什麼呢?油條一定要現炸的,出來要棗紅色,還要夠尺寸才行。

但很顯然,現在卻粗糙了很多,不僅輔料僅剩下一小點,甚至油條與薄脆很多都不是現炸的,相聲中開玩笑說:“來套煎餅果子,拿剪刀剪碎了,拿水往下嚥。”捧腹之餘,我也總會嘆息,什麼纔是真正的家鄉味呢?

“那些年的那些事,都不叫個事,可現在永遠找不回來那些年的味兒。”家鄉情結,魂牽夢縈之餘,不禁有些惆悵與傷感。

我的鄉情作文 篇25

“靜夜思”這首詩是我最熟悉的一首詩,這首詩說的是坐在井牀上看天上明月灑在地上的月光,宛如層層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下頭來沉思,愈加想念自我的故鄉。

這首詩是首千古傳誦的名篇。平實樸素的語言,生動地表現出遊子的思鄉之情,全詩僅20個字,已從時光、環境、氣氛及對人物的細微動作的描繪,寫出了遊子對故鄉的深切思念。語言明白,音韻流利自然,似信手拈來,毫不費力,但卻含蓄深沉,引人深思。

又一次讀到這首詩,讓我不禁想起了年邁的姥姥,回憶起了在姥姥家所度過的快樂的田園生活。古樸的山村,清澈的小河,善良的人們……每次去姥姥家,都會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在那裏的人們沒有勾心鬥角,有的單單是純樸善良的心。有時飄過溪邊,還會聽到孩子們在背誦唐詩宋詞,讓人有一種不想離開的衝動。

在這時我最後讀懂了這首詩所含的真義,讓我真正理解了當時詩人的心境,瞭解了當時詩人的感受……

我的鄉情作文 篇26

說到自己的家鄉,可能每個人都會有不一樣的感覺。記得高中的時候,語文老師帶領同學們去湖邊採風,要求回來每人寫一篇作文。我當時還埋怨自己的家鄉爲什麼沒有人家杭州西湖、安徽黃山那樣如詩如畫的景色,只是那麼簡單的幾棵樹,那麼樸素的田野,實在沒什麼可以作爲作文的素材。

隨着自己離開家鄉的時間越來越久,對家鄉的感情卻越來越深厚。那天看關兄拍的山西,也就是秋日的荒草、幾棵沒有樹葉的樹,以及藍天白雲,看着看着就有了淚滴......

想想是什麼原因呢?一是感受到自己和別人的區別很大部分來自於家鄉的影響,也就是地方文化的影響。記得剛上大學時,一個宿舍有各個省份的同學,在一起就有比較,不同地方的人在一起有不同的價值觀和爲人處事的方法。那麼我和同學不同的地方是怎樣形成的?是地方文化的影響。每個人的價值觀都是受自己生長的地方以及家庭背景的影響而形成的。因此你會對自己成長的地方深深懷念和感恩。

二是離開家鄉後對家鄉有了更多的瞭解。瞭解了家鄉的歷史、人文,知道了每一個普通的村莊都有着久遠的故事和傳說。比如一個熟悉的開柵村,竟然是樑思成和林徽因考察中國古代建築流連過的地方。那是讓樑林和村人一起驕傲的地方。一個普通的上賢村,是孔子學生子夏到山西后在隱唐洞中講學的地方,開設了子夏書院。由於這裏的人接受了他的教育,紛紛以“賢”命名自己的村子。上賢則是子夏來後取的名字。

三是不管家鄉是貧窮還是富裕,你的親人、老師、同學、朋友都依然生活在那個地方,依然在那個地方生活着、奔波着。那是你的血脈、你的根。抗日戰爭期間,山西汾陽的銘義中學南遷至詩人流沙河的老家四川金堂縣,流沙河對這一批山西老師印象很好。教物理的,教化學的,都是一派民國範兒。循循善誘,春風化雨。多會兒問問題,就沒有不耐煩的時候。中學時代遇上一個好老師,往往終身受益。流沙河時常感念少年求學的好運道。只是不理解,四川那麼好的地方,怎麼留不住山西人。一次說起故鄉山水阻隔,老師禁不住背過臉流淚。那一刻,流沙河理解了山西人的戀家。再窮再遠的老家,山西人都有無盡的牽掛。

所以無論我看到家鄉的照片,還是聽到那一聲聲山西民歌,都會讓我想起在那片土地上生活的那羣人,就會潸然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