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的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墨菲定律》的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墨菲定律》的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墨菲定律》的讀後感1

李嘉圖曾經說過:“學問是苦根上長出來的甜果”。這句話可以簡單的理解爲:學問是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做千萬件事,慢慢積累而成的。爲了用實際行動來踐行這句話,我經常在空餘時間來讀一些書,以此來充實自己。其中令我受益匪淺的是《墨菲定律:收益一生的生活法則》這本書。

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從自我認知、經濟管理等方面入手,作者引出了數十條對現代人工作和生活有諸多影響的心理學、管理學定律、法則。將一個個看似艱深晦澀的定律和法則闡述的透徹明瞭,對人們正確理解人性、理解社會有着十分有益的啓示。本書語言流暢,案例豐富,對於讀者拓展認知心理,改善思維方法,提升生活、工作格局有着深遠的指導意義。

在也沒有讀這本書的時候,我認爲“墨菲定律”是荒謬的。任何事件都有一定的概率,絕對事件是絕對會發生的。而可能事件是可能會發生,也不一定會發生。一件低概率事件,本來發生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恰巧發生在了我們的身上,所以人們把這個概率無限的誇大了。

但是在我讀了這本書後,我發現我的認爲是錯誤的。一些極小概率的事件,最終是真真實實的發生了,它確實是有一定的依據的。看似偶然的錯誤,其中卻包含着某種必然。而且我們探討和研究“墨菲定律”是爲了揭示表面現象背後的規律,並且希望能夠從中得到一些啓示,讓它成爲我們人生中的良師益友,指導我們一步一步朝成功邁進。

我們身爲學生職責就是要學習,學習中作業必然是少不了的。本來週六日有兩天時間可以完成,於是從週六開始拖延,直到週日晚上不得不做時纔開始行動。但是真正到了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有很多突發的情況。比如,要寫作業的時候發現作業本找不到了,或者忽然發現筆芯沒了,最終導致我們沒有按時完成作業。一個小概率事件,就這樣的發生了,這時我們就會感受到“墨菲定律”發生了。事實上,我們仔細想一下,其實就是因爲我們的拖延才導致了作業沒有完成,這是必然的情況。

通過這件事,我們就可以明白,其實問題並沒有出在“墨菲定律”上。我們應該從自身反省,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於我們自身抱有了太多的僥倖心理。通過這本書,我們要明白很多事情,我們需要腳踏實地的去完成,心中不要存在一絲絲的僥倖,本來概率很小的事件,可能因爲我們心中的僥倖卻實實在在的發生了。所以我們一定要踏踏實實做人,在生活中,在學習中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接近成功,一步一步成就自己。

  《墨菲定律》的讀後感2

爲什麼越是擔心的事越是會發生?墨菲定律告訴我們:如果有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第一章談到:你以爲自己很重要,其實並非如此。越是平凡的人,越容易把自己當回事。有時候我們太在意別人的看法,當你爲了穿着糾結別人怎麼看你時,其實根本沒幾個人會真正關注你。

書中提到一個小故事,托爾斯泰有一次在車站被人當作搬運工,一位女士請他幫拿行李,還給了他一枚硬幣當作小費。當女士知道他是托爾斯泰的時候非常惶恐,請他還回硬幣,並請求托爾斯泰原諒自己。而托爾斯泰卻說:“太太,您又沒做壞事,這小費是我掙來的,我得收下。”他雖然是名人,又出生貴族,卻有一顆平常心,這是一種多麼磊落而豁達的情懷!

想起了一句俗語:上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氣,下等人沒本事脾氣大。一個人的胸懷境界決定了人生的高度。

書中的觀點說:當你慢慢變老,時間也會跟着加速。想想也確實如此,年少的時候每天無所事事,覺得當大人很好,可以隨心所欲。就盼着快點長大,而年齡漸長後才發現時光的飛逝。

記得一個小故事說的是人的壽命。前二十年是活的自己的壽命,所以快樂幸福無憂無慮。二十歲到四十歲是人類向馬要來的壽命,所以就馬不停蹄一個字“忙”。四十歲到六十歲是向牛要來的壽命,所以只能是勤勤懇懇默默付出。六十歲到八十歲是向豬要來的壽命,所以就是吃完睡,睡完吃,無事可幹。八十歲以後是向狗要來的壽命,所以哪也不能去,只能吃完飯在門口傻傻的曬曬太陽。所以變老的時光會變得很快,因爲它本來就是人類向其他動物要來的壽命。

書中提到了處世智慧:越想要發火的時候越要保持微笑。因爲發怒無濟於事只會讓事情更加糟糕。這讓我想起蔡康永的情商一書中提到的,想冰塊的情節。當心中升起怒火的時候,立刻想到自己身處冰塊其間,就不怎麼容易發火了。

康德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在人生遭遇挫折與不公的時候,與其憤怒不如微笑。抱怨和憤怒都是於事無補的,還不如用這個時間好好沉澱自己,經營自己,以待厚積薄發。

書中的最後一個章節:只要你願意,總有一件事可以逗笑你。世界就像一面鏡子,只有你笑,它纔會笑。想到了吸引力法則中正能量的磁場,我們現實的生活都是自己吸引來的,你有一個怎樣的心態,就會有一個怎樣的人生。

書中寫道:人活在這個世上,每天都要面對一些複雜事務,終日輾轉在各種人際關係間,難免會產生煩惱,但憂愁和開心實際上卻取決定於你的內心,一天時光的長短是固定的,開心也是過,不開心也是過,縱然有萬般不順利,你還是可以把自己逗笑。

墨菲定律是科學也是一種不可迴避的現實,學會了,就會在生活中見怪不怪,理智生活,開啓智慧的人生。

  《墨菲定律》的讀後感3

世界上有許多神奇的人生定律、法則,這些理論讓我們洞悉世事,解釋人生的諸多現象,更重要的是指導我們如何去做。

這本書籍墨菲定律是一個叫愛德華。墨菲的人命名的。他是美國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上尉工程師,而且是以一個玩笑的形式產生了這個定律。墨菲定律是一種心理學效應,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法去做某件事,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這句話表明了,如果事情有可能變壞,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墨菲法則道出了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公開闡述了失敗的可能,但每一個成功都是不可複製的,它的背後都是自帶生態系統。容易犯錯也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弱點。

天生的弱點靠着自我的強大也是可以改變的。這種有可能的失敗,也讓我們認識到,每一項事物,前期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儘可能的完善。在出現錯誤時更重要的是正視錯誤,從中汲取經驗教訓。

這就好比我們平常工作,在有規律和標準的前提下,還是會發生各類問題,就好比內審的閉環過程,就是在問題面前找到根本,徹底解決。我們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中,要不斷尋找新的思路、新的方法。

繞過不可逾越的高山,曲徑通幽,方能柳暗花明。

  《墨菲定律》的讀後感4

好久沒能完整的讀完一本書,拿到這本書看到目錄部分就深深被吸引,這本書寫的很接地氣。在我們的一生中,不管是工作、人際交往、家庭關係以及子女教育碰到問題,都可以從本書中找到答案。現從以下四方面談一下看完這本書對孩子教育方面的啓發。

  一、期望

羅森塔爾效應說:寄予什麼樣的期望,就會培養什麼樣的人,但是如果所寄予的希望過大,甚至超過對方的承受範圍,就會給對方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進而使對方自暴自棄,反而會事與願違。“望子成龍”估計是大多數父母的期望,以至於很多家長從小就開始給孩子報很多的興趣班、補習班。關於培優,湖南省大學聯考文科狀元何潤琪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比上興趣班更重要的是給予孩子及時正確的引導。瓦拉赫效應同樣告訴我們:應該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最擅長的領域,這樣才能獲得最高的投入產出比。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是想讓孩子完成自己人生未完成的心願,或者說讓孩子活成自己理想中的樣子,殊不知,改變一個人本身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正如新精英創始人古典老師在《拆掉思維的牆》一書中所寫的:打開鳥籠,鳥兒飛走了,籠子自由了道理一樣。讀完這兩個理論明白了孩子的成長過程應該順其自然,違背事物的發展規律往往適得其反。

  二、目標

俗語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通過登門檻效應更清晰的明白瞭如何教孩子制定目標,此原理告訴我們:在制定目標的時候可以把一個大的、較難實現的目標分解成一些小的、容易實現的階段性目標,通過這些小目標的達成,最終實現大目標。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先生講過一個自己的故事:他小時候家裏非常窮,父親靠做木工維持家庭開支,父親每次外出給別人做房子回來的時候都會撿一些別人不要的磚頭回來,時間長了家裏堆了好多磚頭,一天父親用這些磚頭做了一個小房子,將家裏飼養的豬牛羊全部趕到小房子裏面,院子裏頓時乾淨很多,也引來鄰居羨慕的眼光;這件事給俞敏洪啓發很大,以後每做一件重要的事情都會問自己兩個問題:一、做這件事情的目標是什麼,因爲盲目的做事情就像撿了一堆磚頭不知道幹什麼一樣,會浪費自己的生命;二、目標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完成,也就是需要多少磚頭才能把房子建好。通過這個理論更深刻的明白了教育孩子做任何事,首先明確自己的目標,然後以“撿磚頭”的道理給自己做出規劃,也即是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說的“繟然而善謀”。

  三、選擇

人在一生中會遇到很多十字路口,布里丹毛驢效應(因爲反覆權衡利弊而猶豫不定,遲疑不決的現象)也會經常上演,此理論裏面有兩句話可以借用:

1、人在面臨選擇而又無法取捨的時候,應該選擇自己尚未經歷過的;

2、選擇之前不猶豫,選擇之後不後悔。路徑依賴法則對於人生的第一份工作選擇同樣給出了很好的建議: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一定要兼顧自己的興趣、個性、能力以及專業知識,爲自己量身定製一個既具有挑戰性又不失客觀、實際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按照規劃一步步走下去。我個人認爲大學聯考選擇專業和第一份工作至關重要,這兩個理論像茫茫大海中的一盞明燈,幫我們指引了方向。

  四、捨得

狄德羅效應教會了我:現代人之所以活的累,是因爲不懂得放棄那些生命中無用的東西,並讓心靈承受過多的慾望和枷鎖。只有懂得放棄,才能制止慾望的無限膨脹。舍是爲了得,捨棄一些對自身而言並不是十分重要的東西又有何妨?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我們總要捨棄一些東西,但同時會收穫更多有用的東西。鴻門宴劉邦放棄了關中,不僅化解了項羽的'戾氣,同時也保全了自己的性命,最終得到整個天下。正如老子所說“有之以爲利,無之以爲用”。

最後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順着自己的天性發展,不負青春,未來可期;以夢爲馬,不負韶華!

  《墨菲定律》的讀後感5

這個暑假裏,媽媽給我買了一套發看的書,其中有一本《墨菲定律》是我最喜歡的,一拿到書我就迫不及待地拆開看了起來。

《墨菲定律》是一本20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之一的書,其中的內容可以讓你掌握有趣、有用的心理學效應。

剛翻開書讀,我就發現《墨菲定律》裏面講的東西都十分的深奧,不仔細地閱讀根本無法理解其中的奧祕,光是目錄我就有點看不懂,仔細看了幾遍才勉強看懂。

書裏有一些比較簡單的內容,像棘輪效應、羊羣效應等,但是更多的是比較難以理解的。就比如邊際效用遞減和不利條件原因。其中,不利條件原因比較難理解。比如在非洲大草原,羚羊爲了躲避獵豹的捕食而做出的逃命時跳躍,這個動作儘管是比較浪費體力的危險行爲,但是他們仍然會冒這個險,因爲他們等於是在告訴獵豹,休想獵殺它這麼強健的羚羊。

數據表明,非洲獵狗和獵豹的確不會去追戀那些會跳躍的動物。因爲不跳躍者比較容易獵到手。書上還說,一些時候破帽遮顏並非由於貧窮,而是爲了安全。錦衣寶馬也不一定就是愛慕虛榮,只是不得不營造場面。經濟學家凡勃倫在《有閒階級論》一書中就專門用一章來討論有閒階級是如何把服裝作爲金錢、文化的表達,他認爲人們在服裝上的花費,考慮更多的是如何使自己的外貌更可敬而不是遮體。服裝是顯示人的財富、閒暇和地位的,每一件凡勃倫所謂的有錢階級,與所謂的潮人大有交集。

墨菲定律是一種科學定律,也是讓我們關注概率,拋棄恐懼,逃避,僥倖的心理,專注於改變自己能改變的事情,讓事情的走向在大概率上能夠變的更好。時刻警惕客觀上存在的危險,善於做好危機管理,防患於未然的書,十分不錯,建議小夥伴們有時間都可以多看看。

  《墨菲定律》的讀後感6

公司爲我們發了《墨菲定律》,利用休息期間通過認真拜讀我發現這本書是主要是針對心理學中最有代表性的潛在心理效應進行闡述。作者愛德華·墨菲通過生活和工作中的自我認知、經濟管理等方面着手,引出諸多對現代人工作、生活有影響的心得,將一個個看似高深、晦澀的定律、法則闡釋得透徹明瞭。對讀者正確理解《墨菲定律》有着十分有益的啓示。下面就我閱讀之後的一些感想,與大家共分享:

生活中爲什麼總是產生一些疑問,這就意味着我們已經逃脫不掉《墨菲定律》了。

1、實現個人夢想的歷程,比你想象的要艱苦漫長。

《墨菲定律》告訴我們任何事情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容易,其實真正實現起來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有多難,我們都要堅持,不要低估自己的潛在能力。

2、自己以爲的銷售工作,根本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

對於我們做銷售的,需要的是積累一定的社會經驗,理性的看待自己的產品、優勢、劣勢和自己的能力等問題後,能夠根據客戶需求制定出一套適合客戶的方案,這樣才能贏得客戶的信任。

3、工作越是小心翼翼,越是出錯。

如果擔心某種情況發生,它就更有可能發生,因此,要對我們的工作進行一定的規劃,將重要的事情和次要的事情分開,然後按照規劃把重要的事情先完成,之後去完善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儘可能做到盡善盡美。但也不要苛求完美主義。我們要善於總結不足是一件利於自己日後發展的好事情,我們要做到不逃避自己犯下的錯誤,端正自己的工作態度,虛心向同事、領導請教,使自己的工作更進一步。

類似的例子很多,我們只要做到任何事情坦然面對,用完美的結果要求自己,凡事分出來高低輕重,我們做事先重後輕,把重要的事情能夠做好。那麼相對於簡單的事情,我們就能輕鬆應對了,現實中我們無法逃避掉各種定律和法則,只要我們有了一顆敢於應對的決心,就沒有我們做不成的事情。

  《墨菲定律》的讀後感7

最近看了《墨菲定律》這本書,有些感受分享給大家。“墨菲法則”產生於美國,一位叫墨菲的空軍上尉工程師,1949年,他和他的上司斯塔普少校在一次實驗過程中,因儀器失靈發生了事故。墨菲發現,測量儀器反裝了,由此,他得出一個結論,如果有兩種選擇,其中一種將導致災難,則必有人會做出這個選擇。

墨菲發現,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墨菲法則幾乎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而且人們普遍認爲,如果不如意的事會發生,那麼就一定會發生。正如任何一個事物都要經歷誕生、發展、壯大、衰敗,直到消亡的歷程。墨菲法則無外乎道出了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雖然它公開的闡述了失敗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給我們帶來了心理陰影。但是,對於樂觀、自信心極強的一部分人來講,它自然是無效的。走向好、走向壞之所以被分開,是因爲大家的心態不同。

墨菲告訴了我們成功的方法,不同的領域,但是有普遍的真理。我們做任何一件事都會有技術風險,這個風險有大有小,絕對安全只是一種幻想,足夠安全也是相對的。墨菲法則告訴我們,誰都可能犯下錯誤,你必須學會接受錯誤是人生的一部分這一事實。我們都渴望成功、渴望成功的喜悅。但是,我們必須先要學會失敗,去研究失敗,這樣,我們纔可以在人才濟濟的今天有驚人的收穫。人的一生可以失敗很多次,但是成功一次就足夠了。我們要認真分析失敗,分析我們失利的地方,讓劣勢轉化爲優勢,這樣,我們纔會成功。

墨菲還告訴了我們面對生活、面對失敗的態度,他告訴我們,環境可以很惡劣。但是,我們的心態一定要陽光。事業取得成功的過程實質是不斷戰勝失敗的過程。因爲任何一事業,要取得相當的成就都會遇到困難,難免要犯錯誤、遭受挫折和失敗。因此,我們要有一顆樂觀積極的心、一顆理性看待問題的心、一顆奔騰的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舞臺,我們只要在自己的舞臺演好,那麼你就是成功的。

墨菲最後教給了我們怎麼做,人生偉業的建立,不在知識乃在行。我們每做一件事都要遵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不做盲人摸象,若是我們時時刻刻積累、時時刻刻反省,並時時刻刻地以今日爲出發點做修改矯正工作,那麼我們必定可以一步步接近成功。其實我們每個人的起點都是一樣的。但是,當我們開始跑的那一刻就註定了每個人的不平凡。在做每一件事的時候,有50%的把握就行動,不要等到萬事俱備以後才做。永遠沒有絕對的完美,凡事要主動出擊,只要一點把握就不應該選擇放棄。學會使用謀略,要用陽謀而不是陰謀,陰謀或許讓你一時得勢,但是,終有一天你會徹底失敗。不僅這樣,墨菲還要求我們去抓住機遇,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在這本書的最後一章,講述了一個永恆不變的道理,就是在錯誤失敗該發生的時候總會發生,進而幫助人們進一步認識本質,以保證一個良好積極地態度去面對生活中的無常變化,1次成功勝過99次的失敗,進一步說,帶來99次絕望的失敗,可以通過某種巧妙的利用,使它成爲知識、經驗的源泉。這是對待失敗的基本態度。

這本書幫助我們更爲深刻地認識了墨菲法則,我們的目地是爲了能夠洞悉事物發展的正確軌跡來引導我們成功,失敗只是暫時的,我們要有一顆時刻準備成功的心、一顆理性看待問題的心、一顆奔騰的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舞臺,我們只要在自己的舞臺演好,那麼你就是成功的。

  《墨菲定律》的讀後感8

人活着的意義是什麼?就是爲了達到自己的目標,不管目標是什麼,總會彰顯着我們生命的價值。目標,是賽跑的終點線,是跳高的最高點,是籃圈,是球門,是一個人要做一件事所要達成的自己,是奮鬥的方向。沒有目標,人就會變成沒頭的蒼蠅,盲目而不知所措。沒有目標,你終會因碌碌無爲而悔恨;沒有目標,你就很難與成功相見。

中國共產黨的目標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的目標是踐行自主教育,打造魅力教育品牌,走出一條適合五中乃至騰衝、滇西的魅力教育之路,爲邊疆孩子打造世界級的教育理念。你的目標呢?其實目標不分高低大小,只在乎有和無,人要有一個奮鬥目標,這樣活起來纔有精神,有奔頭。作爲教師的我們,我們在畢業之時是否想過自己的目標是什麼,是否想過自己要搞什麼樣的教育。簡而言之就是,畢業之時就要定下我將成爲什麼樣的教師,要培養出什麼樣的學生,並追隨着目標往前行。如果一個教師沒有規劃好,那教育之路會是坎坷的、失敗的。因此我們就必須設定好走上講臺的第一年達到什麼目標,第二年又怎樣,以此類推,設計好自己三年要成爲什麼樣的老師,六年、九年……又要達到什麼高度,只有在目標的引領下才能走向成功,一位哲人曾經說過,“除非你清楚自己要到哪裏去,否則你永遠也到不了自己想去的地方。”

如果從走上講臺的開始就糊里糊塗,對自己的人生不負責任,沒有目標沒有方向,那這一生也難有作爲。爲什麼有很多身邊的老師短短几年就深得學生、家長的喜愛,就能打造出屬於自己的教育領地。究其原因就是弄清了自己要去的方向,而這樣的人是精神抖擻的。美國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項關於“目標”的跟蹤調查,調查的對象是一羣智力、學歷和環境等都差不多的年輕人。調查結果顯示:90%的人沒有目標,6%的人有目標,但目標模糊,只有4%的人有非常清晰明確的目標。20年後,研究人員回訪發現,那4%有明確目標的人,生活、工作、事業都遠遠超過了另外96%的人。更不可思議的是,4%的人擁有的財富,超過了96%的人所擁有財富的總和。由此可見目標的重要性。

目標是燈塔,可以指引你走向成功。有了目標,就會有動力;有了目標,就會有方向;有了目標,就會有屬於自己的未來。

當我們備一節課時,要根據課程目標、考試大綱和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置教學目標,而一旦設置好就必須要落實到底,直至達成目標爲止;當我們面對一羣學生之時,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優缺點,然後來設置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並且在變化中堅持,直到把每位學生塑造成功爲止;當我們帶領一個班前行之時,事先必須設定好我的班級要發展成爲什麼樣的班級,從而以此打造班級理念、創設班級文化,帶領全體學生一起努力向着目標前行,不到大學聯考結束就不放棄對目標的追求;當我們帶領一個學校走在教育之路上的開始,就要明白學校的靈魂是什麼,學校未來的發展又在哪裏,最後要團結所有教職員工辦什麼樣的教育,當春暖花開、夏秋收穫之時方能會心一笑。有明確、具體的目標的人就好像有羅盤的船隻一樣就有了航行的方向。在茫茫大海上,沒有方向的船隻能跟隨着有方向的船走。有目標未必能夠成功,但沒有目標的人一定不能成功。

也許,沒有目標的人會嘲笑帶着目標奔跑的人,自卑、寂寥的人才會有嘲笑別人的精力,而逐夢之人是心無旁騖的,眼裏只有陽光,心中只有方向的。還會有人問,你這樣負重前行,累嗎?累啊,只有死人才不會累,可因爲我有目標,累也是幸福的、有希望的,正如馬雲說的,“我不敢早睡,是因爲擔心這一天還有很多事沒做完;我必須要早起,因爲這一天會有很多事等着我去做。”簡單的語言,深刻的意義。舒服是給死人準備的,活着就應該在苦難中實現一個又一個目標,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

無論從事任何職業,站在任何崗位,只有明確的目標,方能在人生之路上輕鬆邁進,反之則只能做一個碌碌無爲之輩。一個碌碌之輩每天擁有的就是無盡的抱怨,哀怨人生有何等的不公平,哀怨周圍的一切如此不順眼。陽光明媚時他會抱怨天氣怎如此炎熱;雨水充沛帶來涼爽之時,他又會哀怨雨中辦事皆不便;面對工作時,總在抱怨爲什麼老是有那麼多備不完的課、批不完的作業、講不完的題;當面對可塑造的學生時,又總在抱怨學生反應爲什麼如此之差,態度爲什麼如此之消極;當看到自己所教成績落後於別人時,又總在抱怨自己所教班級學生是如何之差;當看到奔跑的人因達到目標而獲得掌聲之時,他會覺得是那麼的刺眼,以致抱怨世道。殊不知,所有的抱怨都是源於自己沒有一個堅持的目標,更沒有爲目標而奮鬥的狼性,喜歡抱怨的人其實是一種懦弱的表現,而自己的懦弱只會帶給自己無盡的負能量,以致形成惡性循環。那這樣的人生纔是真正悲哀的人生。

規劃人生,預設目標,盡展人生正能量。用我們的目標去點亮行動的航燈,明天的你一定會感謝今天努力的自己。加油!

  《墨菲定律》的讀後感9

1、別人爲什麼要接近你?

說起來也怪,總有網友給我寄亂七八糟的東西。有時候我一度懷疑自己是收破爛兒的。有一個女生因爲失戀把一個鐲子寄給了我。我也不知道是銅的還是鐵的,就隨隨便便處理掉了。還有一個女生,好像是開什麼服裝店的,在微信聊了聊,之後就寄給我這本《墨菲定律》。因此我讀的這邊墨菲定律不是自己買的這套叢書裏的墨菲定律,而是別人寄給我的。那個寄給我書的人,曾經一日三餐般的問候我上午好下午好晚上好,我不知道她的用意何在,之後也用這種方式回敬她了。結果,什麼鬼?居然沒有迴音了。這隻能說明她玩的是小號抑或純屬是個無聊的女人。或許她發現我是個十足的窮鬼,所以不再理我。

在這裏我們不免產生這樣的疑問,別人爲什麼要接近你?或者說你爲什麼要接近別人?

根據人類趨利避害的天性,別人接近你是爲了獲得好處,你接近別人的目的也不外乎此。所以永遠不要把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點,那樣容易注孤生。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有時候被金句所束縛並不是什麼好事。

2、不在人羣裏成功的事蹟沒法顯擺

人是羣居性的動物。不在人羣裏,成功的事蹟就無法顯擺,同樣也就不必爲了自己的糗事而感到羞愧。所以想要成功必須擁有自己的團隊必須有自己的一大幫朋友。即使是百獸之王的獅子,在非洲大草原上都會成羣結隊以便抵抗鬣狗的入侵。除非你是天才或者是能力十分強悍的人什麼事情都能自己解決掉。當然淡薄名利的人,最好自己離羣索居,否則就會被這個現實的社會傷害到心靈。

3、盡信書不如無書

有的人讀了很讀書都沒有成功,有的人學歷很低卻已經身價不菲。這大概就是死讀書和活學活用的區別吧。有的人讀過多少遍三國卻沒有學會丁點計謀,有的人讀了多少遍水滸卻沒有半點義氣,有的人讀過了多少遍西遊記卻仍然沒有冒險精神,有的人讀過多少遍紅樓,卻仍舊是個低情商的人。有的人會對你說讀書無用,這句話明顯是錯的。讀書可以使愚昧的人眼睛近視,讀書可以使一個盲人看見精彩的世界。讀書可以使瘸子遨遊世界,讀書可以使孩童天馬行空。讀書可以使你擁有徵服世界的信心,讀書可以使你的精神日漸剛毅。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書讀來都有益處,因爲每一個人的特質使得每一個人只有少數祕籍是適合他本人來讀的。

4、什麼書對你而言是一本好書?

那種使你恍然大悟的書籍,你一定要反覆研讀。就像優秀的詩集總能刺激新手作家的靈感一樣,好的書籍可以使你茅塞頓開,可以使你醍醐灌頂。有的書你讀完以後雖然裏面的內容你什麼都沒記得,但是每當你回憶起自己讀這本書的時候總是滿臉笑容,這說明你在潛意識裏喜歡這本書。有的書比如說高中的課文,雖然你當時背的滾瓜爛熟,甚至你現在還能背誦,但是你回憶起來是痛苦的,這說明這本書使你深惡的。我在從上海到廣州的火車上讀完了這本《墨菲定律》,其中的內容多半已經忘記,但是我知道了成功大概的模樣。我知道了怎樣改進自己的缺點,怎樣繼續堅持自己的理想。我想這就夠了。

  《墨菲定律》的讀後感10

瞭解自我,認識自我,相信自我,方能收穫成功。讀了《墨菲定律》之後,我受益匪淺,裏面講如何做好自己、駕馭人生、掌控人生、馬太效應、權威效應等,其中馬太效應讓我至今記憶猶新。

馬太效應意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好的越好,壞的越壞;多的越多;少的越少,這是種兩極分化極其嚴重的現象。這個名詞出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

然而,這個效應彷彿已被現實證明是事實。曾經看過一個故事,講的是一位著名的成功學演講師應邀去一家培訓中心演講,雙方談定酬金爲300美元,在當時這可不是一筆小錢。這場演講規模盛大,參與的成功人士不少。這位演講師從未有過這樣盛大的演講,但他信心十足,這場演講十分成功,很受大家歡迎。與此同時,這位演講師還在本次演講當中結識了一羣成功人士,自己也感覺受益匪淺,於是演講師拒收了報酬。

培訓中心的領導得知之後很受感動,不僅給了他應有的酬金,還將此事告訴了自己的學員,把他的事蹟編寫在網絡上,很多人因此買了他的書和錄影帶等產品。後來,出版社還將他的書再版了幾次。幾年之後,他書的銷售量就突破了百萬冊,這樣,僅僅在售書方面就有了很大一筆收入。

演講師的成功,我們不難領悟了馬太效應,也懂得運用馬太效應,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成功。

在現實生活中,人人都希望自己能達到成功的彼岸,因此而變得富裕,可是,要實現名利雙收,我們可不能僅僅限於眼前的利益,要把目光放長遠,猶如一張白紙對摺79次方能到達月球一般,前面總是輕鬆的,而愈到後面每折一次都很艱難。

由此,我想到了人微則言輕,人貴則言重。這句話一點也不假,人卑微說出來的話也就沒有什麼影響力,人高貴說出來的話也就會有影響力。

卑微與高貴似乎僅一牆之隔,可穿透這面牆的惟有自信,它是突破權威效應的利器;只有自信,方能達到屬於自己的巔峯,而達到巔峯的時刻自然能也躍過權威,打破權威效應;當然,我們還要有足夠的實力才能去證明自己。這裏,我還想到了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真實故事。

有一位老師,他每天晚飯後都要去散步,散步前他都會抽取一位同學留一道難題。這天,一位同學發現老師所留的難題,他很快就寫完了。

後來,他又在老師的書上發現了一道連老師都不會解的題目:如何用一個圓規以及一個沒有刻度的尺子畫出一個正十七邊形?他苦思冥想了一夜,最後,他終於解出了那道難題。第二天,老師得到答案時十分驚訝,因爲這個答案太完美了,這位學生將所有的解法都一一列了出來,解出這道難題的同學名字叫高斯,他就是德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幾何學家,大地測量學家。

試想,如果高斯知道這個題目是數學界的一道難題,假使他就因此半途而廢,甚或直接放棄,那麼,他也就解決不了這道難題,更別說什麼什麼家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權威面前不能低頭,要相信自己,堅持自己的想法,不能因爲出現國家級、數學界、世界級這麼幾個類似的詞語而變得懦弱、膽怯,因此望而卻步。

是的,生活中我們就是要正確認識自己,要相信自己,挺起胸膛;其實更多時候,權威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畏懼權威。可見,只有不畏懼權威,相信自己,你纔會迎難而上,直至到達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