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起責任作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拾起責任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拾起責任作文

拾起責任作文1

伸出手,拉他一把,只會更好。

——題記

最美司機吳斌,雖然付出了寶貴的生命,但換來了稱讚與敬意。用生命印證了什麼是社會責任感;用行動實現了生命的價值。

“媽媽,咱給他幾塊錢吧! 她太可憐了。”“不給,你以爲我和你爸賺錢容易呀?還得供你和你妹上學呢。”

“爸爸,咱給他點錢吧,要不把這麪包給他吧,他還是個孩子,我猜他應該沒有父母。”“不行,他只是個乞丐,你又何必管他呢!”爸爸拉着我的手要走。我……唉!

“爲什麼都這樣啊。”我自言自語。

今天,剛從超市一出來,就看到一個十來歲的小男孩,他穿着一件破破爛爛的黑色的大的不行的黑色短袖。我注視着他,忽然我們的眼神交會,清晰可見,他那悲傷的眼神裏透露出渴求,對於得到幫助的渴求;還有感激,對那些幫助他的好心人的感激。我的人爲之顫動,於是我再三央求爸媽,可是……唉。

回到家,打開網頁,一行醒目的字映入眼簾:據調查,一些被拐賣的兒童都在街上成了乞丐,如有發現,請聯繫警方。

我拿起自己的零用錢衝了出去,我飛快地跑到超市門口,小男孩還在,我急忙去超市買了些麪包和水,給了小男孩,然後我找了個公共電話亭,撥通了110,不一會兒,警方來了,“小姑娘,很棒啊,這有這麼多的人,只有你肯聯繫我們,這種崇高的社會責任感真是可喜可賀啊。”因爲做了好事,所以得到了表揚,我很高興。警察叔叔把我送回了家,還表揚我爸媽呢:“你們女兒是好樣的,你們教導有方啊。”爸媽羞愧地低下了頭。

我打開QQ,把今天的個性簽名改爲了:拾起責任你不虧!

拾起責任作文2

日前,一則周杰倫怒斥安保人員“滾出去”的新聞引發了熱議,事發原因是保安在維護秩序時不慎扔了歌迷的燈牌。不久,周杰倫也出面道歉,爲自己的不當行爲致歉。 也許,周杰倫護粉心切的初衷並無過錯,但他的行爲確實有失妥當。作爲公衆人物,即使是用三言兩語的怒意表達一時的衝動,也會帶來極大的社會不良影響。好在他及時意識到了責任的重大,勇敢的爲自己的過失負責。 不難發現,在更多諸如此類的事件中,人們維護規則的意識一次次被沖淡。不僅僅是公衆人物的一時衝動,普通人更是對各類規則熟視無睹。於是一次次導致了悲劇的發生。從忽視交通規則闖紅燈而導致的車禍到無視法律威嚴犯下彌天大禍,我們因爲自己的不負責任而造成了多麼嚴重的後果。

劉愉在《素什麼質》一文中曾談及國人的素質問題。她指出,素質的一個重要機制便是“規則意識”,當人們一致認爲某一方是正確無比時,相對的另一方則在大衆眼裏成了規則破壞者。人們陷入一個被情感矇蔽的世界裏無法自拔。在這種奇怪的自我認知影響下,“責任”二字早已消失,“規則”從來都不是種束縛。於是,只有等災難對我們造成最無情最無法挽回的傷痛記憶時,我們才幡然醒悟,責任,規則,多麼重要。 而造成此類情況的另一大因素則是失去道德準繩的集體對某一方的無限度寬恕。

魯迅在《論費厄潑頓》中寫到“假使以後光明和黑暗還不能徹底決裂,則混沌狀態是可以無窮無盡的。”此言誠哉,直到現在,人們依舊會因爲犯錯主體的特殊地位而任其恣意妄爲,區別對待的縱容,自以爲是的寬恕,卻只會帶來我們價值觀無限度的崩塌。最終,成爲不辨是非的愚人。而這樣的愚昧的.力量,也在集體中不斷壯大,正如勒龐在《烏合之衆》中所述“在這裏,羣體的理性已被暫時閒置”數萬粉絲誇張而愚頑的情緒波及集體,每個人都在肆無忌憚的釋放着對保安的怒意,卻無視責任,規則,這些名詞。何時,我們可以將閒置的理性重新啓用?

所以,我們要學會負責,認識規則,審視自我,絕不再縱容與逃避。

拾起責任作文3

一張餐巾紙安靜地躺在面談的必經之路上。一上午,232人無視,忽略了它,僅僅8人注意到並撿起了它。當240名考生忙於考試面試時,誰曾料到一張毫不起眼的餐巾紙纔是真正的考題。

百分之三的通過率,個性鮮明的出題方式不免讓我們疑惑到:這考題真的有意義麼?誠然,這考試的結果包含了各種意外的情況,偶然性無法排除,我們也能以此來說明考生的最終的素質,道德水平。但,答案依然是肯定的,這一張紙不僅僅是一道考題,它代表的更是生活,社會中點點滴滴的細節,而拾起它則體現了一個人是否有着良好的習慣,是否會承擔着看似他人實則自己的責任,相同的,“拾起”不僅僅是地上的紙,也代表着“扶起”“幫助”“愛護”“關心”等諸多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和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另類卻不失主題的考題表達了校方對學生責任感的注重,百分之三的通過率也爲責任教育敲響了警鐘。

“你會撿起那張紙麼?”不止對那240名學生,這確乎是擺在所有人面前的問題。選擇拾起,便是選擇了承擔,選擇了責任。然而大多數人卻在實際行動中忽略或放棄了這份既輕又重的責任。或許那232人只是沒有注意到那張紙,或許那232人只是沒想到要撿起,但“沒注意”和“沒想到”既不能成爲拒絕“答題”的藉口,更不能成爲拒絕責任的理由。

不可否認,放棄甚至拒絕責任能夠給人們帶來一種“事不關己”的輕鬆,然而放棄責任所帶來的輕鬆正是一種生命不能承受之輕。正如米蘭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中所描繪的“自由生活”:不需要付出感情,不需要承擔親情、愛情的責任,彷彿空氣中都充滿了自由的芳香。可這種自由自在的生活使主人公托馬斯遭受了來自同情等情感的折磨,而令他飽受折磨,被這份逃避責任的輕巧所擊敗。同樣,對於我們,各方面的責任——包括“拾起紙張”的社會責任都是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生命之重”,唯有接受這份重量才能貼着地面行走,擺脫在“自由高空”中的搖擺和無助。

當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的怒火如烈火灼燒人們膽怯懦弱的神經;當週恩來“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抱負如標杆振奮了一代又一代的學子;當龍應臺“中國人,你爲什麼不生氣?”的質問如驚雷喚醒人們麻木的心靈,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去拒絕舉手之勞的責任?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爲集體、民族、國家做出一份貢獻?

拾起細節,拾起責任,願一張紙的重量,能夠成爲你的生命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