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讀後有感作文彙編7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後有感作文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讀後有感作文彙編7篇

讀後有感作文 篇1

這本書真實地再現了19世紀在美國南方的奴隸主壓迫和折磨下的黑奴們的悲慘生活。故事中烈格雷(湯姆的第三個主人)是個兇狠毒辣、專橫跋扈,肆意踐踏奴隸的尊嚴的人。湯姆叔叔爲了讓同伴成功逃亡,寧死不出賣她們,就被烈格雷的暴打下死了!不過烈格雷最終也沒有好下場,真是應了一句話“好人有好報,壞人有壞報”啊!

湯姆叔叔的前兩個主人對湯姆很好,可是都不幸去世了!我從這本書中認識了幾個人物有:可愛的伊娃,聖克萊爾先生等人。其中郝利(奴隸販子)是個拆散家庭的人,真是罪不可涉。

我很同情書中的一些奴隸們如:露西的孩子被人賣掉,使她絕望的跳了河;愛米琳不得不離開母親,忍受了各種恥辱;可憐的露西被迫離開丈夫,給烈格雷當奴隸,常常受到烈格雷的鞭打和責罵……其中湯姆叔叔說了一句話令我記憶深刻,這句話是“我的身體屬於你,可我的靈魂不是你的,金錢根本買不到,因爲它只屬於有能量保護它的主人”。

這篇文章令我受益非淺,這使我知道了:做人要向湯姆叔叔學習,學習他的誠信、忠厚的精神,如果也遇到了困難的人,我們要平等對待他人,讓世界充滿愛。

讀後有感作文 篇2

《海底兩萬裏》是法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家凡爾納的著作。這本書是一部集科幻性、人文性於一體的優秀科幻小說。翻開這本書,我就被它散發出的無窮魅力吸引了。

在這本書中,作者帶領我們走進了海底世界,進行了一次驚心動魄,而又驚喜不斷的探險活動。巴黎自然博物館的教授阿龍納斯與他的僕人康塞爾,以及加拿大人尼德蘭,因爲“鸚鵡螺號”的主人尼摩船長襲擊了搜捕他的船隻,被抓進了“鸚鵡螺號”中。隨後,尼摩船長便帶着他們開始環遊諸個海域,每經一處海域作者都會對其進行詳細的介紹。後來阿龍納斯教授等三人逃出了囚禁着他們的“鸚鵡螺號”,故事也就此收尾了。作者在傳播海洋知識的同時,也根據環境特點設計情節。比如:海底森林、海底煤礦、海底葬禮、與大章魚搏鬥和大戰抹香鯨等。

這本書也塑造了一個謎一樣的人物——尼摩船長,他說他可以償還法國幾百億國債,他會送給可憐的採珠人滿口袋珍珠,他憎恨陸地上的人,對其實行報復……越往後讀,你會發現,尼摩船長一定經歷了什麼,他一定有一個悲慘的身世,他內心一定十分痛苦!但是,他還是有善良的一面,即使仇恨覆蓋了他。

在小說中,凡爾納加入了自己的科學預測,如潛水艇是他當時寫作時尚未出現的事物,又如他設置的阿龍納斯教授和尼摩船長一起來到南極點的情節,在當時,人類還未到達南極極點,而這些預測在今天,已經成爲了現實,這部小說除了想象外,還表達了作者的環保主義思想。凡爾納通過阿龍納斯教授和尼摩船長,一再譴責了濫捕濫殺海洋動物的愚蠢行爲。

快讓我們乘上這科學的快艇,一起去探索海洋中的奧祕吧!

讀後有感作文 篇3

我用了四天讀完了這本名著。

因爲閱讀的是未刪減版,所以裏面的內容要更加豐富繁多。文章大概講的是一個英國青年魯濱孫從小喜歡航海,曾離家到各地航海旅行,在驚心動魄的航海中經歷無數險情。後來一次航海中,整條船在太平洋不幸罹難,船上的人都葬身海底,唯有他一人得以奇蹟般地活了下來,並隻身來到一座荒無人煙的島上。魯濱孫從絕望的縫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啓示,性格堅強的魯濱孫在島上獨立生活了28年。他在孤島上勞作生息,開拓荒地,圈養牲畜,生產水稻和小麥,年復一年與孤獨作伴,克服了種種常人難以接受的困難。

令我印象猶深的是,文章以第一人稱敘述,這樣的好處是可以生動仔細地描寫出人物的心裏活動,讓讀者能更加深刻的體會到魯濱孫在遭遇險難,孤島求生的艱苦生活和其內心的堅毅勇敢。

整本書通讀下來,更多的'是驚訝。在荒島上居住35年,沒有食物、衣服、居所,只能靠自己的生存能力去維持生活。更重要的是還要有一個良好樂觀的心態,去看到生活的曙光。

在第一次閱讀前,我大概瞭解了主要內容,又翻看了一下目錄,挑選了一章自己感興趣的情節提前閱讀——這是我的閱讀習慣。我比較感興趣的是第七章“勞動創造”,因爲好奇在遭遇災難後魯濱孫爲什麼還能看到希望,去自力更生。

故事進行到這裏,魯濱孫確信被搭救的可能性已經幾乎渺茫了,他在思索一番後決定利用身邊的資源讓自己存活下去。他在勘察完島上的情況後,先是爲自己找來了食材;緊接着又利用地形建好了住處,製作了麪包等食物;還用槍打來了許多野味;並馴養了捕捉的小野山羊。在接下來的幾年裏,魯濱孫開拓了一片荒地,種上了谷作物。還砍下了一棵大樹,造出了自己的獨木舟。

這是他在孤島上的勞動所得,在最艱難的情況下。

在遭遇不幸時,他並沒有被困難擊倒,反而把那渺小的希望逐漸擴大,充分利用自身能力,維持生命。我認爲他度過了兩道難關,心理上的難關。一是在身無分文時,沒有絕望的念頭,而是決定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二是在自己尋找製作生活用品時,不管環境資源多惡劣,總是在積極思考解決這些難題。這兩關魯濱孫過得都特別漂亮!這也許就是人物身上最大的特點了吧:不放棄,不絕望!

等我把整本書看完時,看到了魯濱孫身上的很多特點,但我依舊確信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最初的那一章裏看出來的:堅毅勇敢,永不言敗。魯濱孫是在航海時遭遇災難堅強克服,但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應該是這樣的。當遇到棘手的難題時,不是放棄撒手,而應該是勇敢去面對,用上自己的有利條件,靠着雙手和大腦去解決問題,不是嗎?

謝謝魯濱孫,你的神奇經歷,給了我遇到難題的啓發。

讀後有感作文 篇4

最近,自己用了兩天的時間看完了《點燃理想的日子》這部紀錄片,看後感觸頗多,用孫玉勝的話來說,就是這不僅僅是一個欄目,更是一羣人、一種精神、一個時代。一羣志同道合的年輕人,爲了追求一種不平凡的生活,爲了給自己的青春和理想一個有分量的交代,義無反顧的走進了一個他們認爲最能夠放置自己生命中最好年華的地方。

這些年輕人是偉大的,他們的勇敢值得現在所有的傳媒行業從業者去學習,他們“叛逆”了過去的電視形式,藉助央視體制內的條件呼應央視體制外的因素,從而在那個年代的央視內部掀起了一股變革——把宣傳變爲傳播。

這部片子記錄了《東方時空》欄目創辦初期的艱辛以及主創人員們在做這個欄目時難忘的經歷和感人的故事。在那個年代,很多年輕人都感覺創新的條件就是時代給的,然而卻有一大批更有理想的年輕人,他們要找一個地方來發揮他們自身的獨特才能,更要在那個年代的媒體領域中樹立一種能說真話,能夠表達自我以及把媒體人的理想傳達給公衆而不受很多約束的創新精神,他們要用新媒體創造出新的傳播方式,從而把自己的理想和時代結合在一起,於是便譜寫了《東方時空》的傳奇。

《點燃理想的日子》不僅向我們講述了《東方時空》欄目組的經歷,更向受衆深度接受了《東方時空》欄目,它不僅僅是一個欄目,更是一種精神。其實在現今,有很多新創造出的新聞樣式在滿足今天的受衆訴求,而作爲滿足那個年代受衆訴求的《東方時空》已然伴隨着互聯網等新媒體的崛起而逐漸沒落了,但是它的情懷依然滲透在中國的電視媒體中,它所代表的精神依然樹立在中國的傳媒領域裏。

那是一段互相溫暖的時光,那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真誠希望當今所有的媒體人都有並保持着同樣的底色——關於創新、關於開拓、關於理想與激情、關於自由和平等。

讀後有感作文 篇5

他在幼年時,父親就永遠地離開了他,於是他隨着母親和外祖母來到外祖父家,這一切只是阿廖沙艱苦命運的開始。外祖父家,與其說是家,不如說是人間地獄。外祖父掌管着家裏的一切,脾氣非常暴躁、視財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時常因爲犯錯而被痛打;兩個舅舅常爲了分家而爭吵、大打出手;兩個舅媽更是沒有地位,任舅舅打罵,發泄。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只有善良、和藹,富有感情的外祖母讓他生活在這種環境下有一絲絲的安慰,使阿廖沙充滿了堅強的力量以面對這困苦的生活。外祖母的善良、熱愛生活影響了了他的一生。正如書中所寫:在她沒來以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帶領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斷的線把我周圍的一切連結起來,織成五光十色的花邊,她馬上成爲我終身的朋友,成爲最知心的人,成爲我最瞭解、最珍貴的人——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而面對外祖父毫無人情的打罵,她也是一忍再忍。

之後,阿廖沙離開了外祖父家,獨自一人踏上社會。他曾在許多地方打過雜,在這期間阿廖沙飽受欺辱,但他還是熬了過來。因爲他被自己堅強、不屈服於困難的精神與信念一直支撐着。

“體驗”了阿廖沙的悲慘生活,阿廖沙童年時一幕幕悲慘的遭遇在我的腦海了放映着,他令我深深的同情,但他勇敢面對挫折,擁有執着信念的精神令我深深地誠服。希望他今後的生活更加美好幸福。同時,也希望如今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爲祖國的明天增添一絲光彩。

讀後有感作文 篇6

母愛,父愛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愛.而我們要珍惜這種愛,要知道這種來之不易的愛,對於生活在單親家庭裏的孩子,他們只能享受到一種愛.因此,我們要更加珍惜這種愛,

在前幾天,我閱讀了一本<<愛的教育>>-中國孩子情感日記,

裏面讓我最感動的一篇是<<"學校午餐有肉嗎?">>裏面主要寫的是一位名叫趙朗的小孩子,他爸爸在一次礦難中,永遠的離開了他們, 他媽媽收入有限,勉強可以填飽一家人的肚子.

趙朗是個懂事的孩子,知道家裏困難,每當他媽媽問他午餐時,他都說學校午餐每天都有肉 ,營養都快過剩了.他媽媽擔心他不說實話,所以每天都來問老師.

這一篇文章主要歌頌了一位貧窮母親對孩子的關愛,我們也要學習這位趙朗同學,他是一位懂事的孩子.

最後,我想對天底下的孩子們說:"我們要珍惜父母親辛苦掙來的每一分錢,更要做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

讀後有感作文 篇7

這是一部有關愛情和成長的故事,牽涉到友情和親情倫理。作者用一種毫不花哨但卻清澈明晰的文筆一路娓娓而來,慢慢地向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如同發生在你我身上的感人肺腑的愛情故事。

故事情節在層層鋪墊中徐徐展開,每個情節設置的恰到好處,處處柳暗花明,總是會讓人感到意想不到的糾葛,作者實在是獨具匠心。從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一種動人心魄的力量,讓人爲之心悸,爲之淚下。

林小溪是一位爲愛情可以不顧一切的女人,若被她愛上,即使被辜負,也會一追到底。好女人總是需要經受磨練,然後終於等到了許諾,生命裏其實最適合她的男人。在林小溪和許諾的分分合合中,我們和主人公一起成長,體會人生和愛的悲喜炎涼。

時光在手指裏轉動,在愛恨交織裏,每一個人,就是這樣經歷着相似有截然不同的人生。

除了情節外,作者的文字功底也相當的好,叢中的一些片段就可看出:

在愛情的離別中,剩下的人永遠比離去的人難過。一個是離開,一個是固守。離開的那個,遠離舊的環境去尋找新的生活、新的目標,激昂的鬥志已經將離愁沖淡。剩下的人,到處課觸摸到的只有回憶。

愛情,它不同於親情的深遠,友情的敦厚,積聚時波濤洶涌,爆發式天崩地裂,失去是有痛徹心扉。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看不見、摸不着的情愫每時每刻不知要踢中多少人的軟肋,明知既是蜜糖,也是砒霜,卻無從逃避,無力抗拒。

不愛一個人,一生一世的相對,都是無疾而終的平淡;愛上一個人,只需一分一秒,便是一生一世的糾纏。

這些良言金句令人滿口留香。

請坐下,慢慢地沏上一杯淡淡的綠茶,把逐日奔忙的身體放鬆下來,等待落在後面的心靈慢慢的趕上來。然後,翻開書,繼續讀下去,你就會沉浸到那浪漫純真的愛情之旅之中去,就會親自揭開所有的謎底。

作者就像是傳教士,將我們對生活對愛情的感悟,傳遞於世,傳遞給熱愛他們的讀者,求取共鳴。

生活即使像愛情一樣充滿艱辛和磨練,卻也繁花盛開。我們流連於世,感受着悲喜,見慣起落,可是我們依然跋涉,爲此不屈不撓,爲夢想和信念去奉獻畢生。

若你能在這本書裏不時發現自己的足跡,請別訝異,這是一部走進了你內心世界的故事,有你的感傷,有你的淚水,有你的過去,或許也有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