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讀後感1000字左右【精選6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1000字左右【精選6篇】,歡迎大家分享。

傅雷家書讀後感1000字左右【精選6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1000字左右【精選6篇】1

每個人都有着自己偉大的父親,無論這個父親是知識淵博的或只是一個只會下地耕作的農民,他們一樣的偉大。在讀傅雷家書的時候,字裏行間都洋溢着濃濃的親情,讀着讀着就讓人對這麼一份父子情欽佩。他們雖身隔萬里,但父親卻通過兒子的信,深入地瞭解兒子,寫下感人的信。信中有對兒子學業的指導,更多的是對兒子人生的指引。信中的話充滿着父愛,蘊涵着真理。

現在很多人都學會了隱藏自己,與其在陽光下赤裸裸地奔跑還不如在陰暗的隧道里奔跑,你從不曾理解我,我也從不需要去解釋,還有多少人可以像傅雷家書裏面把自己的情感細細地表達出來?每個人都怕別人把自己看穿、都怕別人知道自己的每點每滴,因爲我們很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間,擁有一個誰也闖不進來的地方。回想着自己從識字開始,到跌跌撞撞地步入大學,知識更是增長不少,即使自己的文筆多好,卻吝嗇得從不給父親寫一封信,小時候經常見面,大了就只靠這電話來溝通,幾乎都不用寫信,就連朋友都只是發發E—mail,很少抓筆寫字。現在即使情感是多麼地氾濫,最多就是在自己的日誌了通通宣泄完了之後就把那篇剛剛寫好的日誌刪除,在生活裏很多時候都在隱藏着自己的情感,從不敢輕易地讓別人把自己的所有都看透。是現代的世態炎涼比以前嚴重了嗎?還是人的意識發展得太快,社會跟不上步伐?

傅雷先生在信上不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於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並耐心分析、糾正。我們又何曾如此跟家裏的長輩提及過這些問題?在學校的生活,父母不知道,也不想讓父母知道,更別說戀愛。不否認,我們曾經都是乖乖孩子,也曾認認真真地聽着媽媽的話,按照着父親的指導去做事去學習,但是越長大越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有時候總覺得父輩們都是老一代的思想,不能理解我們的想法,說了也白說或着遭到批評,或許也是我們太任性。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按着自己的意思與心情去做事,儘管每次都會撞得一鼻子灰甚至是遍體鱗傷,但是不論我們是多麼的任性,不論我們曾經是多麼地傷害了父親,他總是一如既往地關心着我們,從不因我們的一時不懂事而丟棄我們,這種感情也叫父愛。無論我們走得多遠,總有那麼一根線,牽着我們,一頭系在家的門前,另一頭系在我們的心上,無論我們在外面生活得多累、多疲倦,總有那麼一個港灣,讓我們的發動機有着驅動的能量,這是家的力量,也是因爲家裏的那一根頂樑柱——父親!

家書,顧名思義,是指家人、親人之間往來的書信,每一封家書都是文化遺產。雖然我們沒有家書,沒有像傅雷那樣知識淵博,是著名文藝評論家又是文學翻譯家。我們的父親很普通,但是我們擁有的父愛卻是不能用這些社會上的名銜來衡量,每一個父親都是他們孩子的力量支撐。我們沒有家書,但是我們有的是對父親的惦念,對家的依戀,那是我們精神的最終去處,也是一樣的永恆!

傅雷家書讀後感1000字左右【精選6篇】2

“一個人的思想,不動筆就不大會有系統。”

於是,在看完《傅雷家書》後,一種想要將傅雷先生筆下給予的感悟梳理於心的急迫促使我寫下這篇文字,希望能夠化出所得,了明心間。

先生萬里傳書的思緒,跨越十幾年光陰,遠隔萬水千山,不僅僅是對愛子的叮囑愛撫,字裏行間的感情,還昇華出了愛祖國,愛民族的赤子情懷,以及凝聚其中的人格魅力,皆爲人深深所動容。

於現在而言,先生所屬的那個時代早已飄遠出人們的思想範疇,時間拉開的距離已模糊了對那時代的客觀判斷。然而我們依稀可感受到,那年歲傷痛的火花仍舊星星點點地挑撥着我們的神經,即使久遠,那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所帶來的精神刑罰跟身心疼痛的深刻烙印依舊時隱時現地浮出時代的水面。於是,對於一位愛真理,愛生活,愛藝術,剛正不阿,真摯率直的先生而言,最終選擇淨身出世的方式,表明真心,尋求思想解脫,我抱以理解和深深的感喟。

生活變形的魔爪不斷壓榨他的才思,摧殘他的身心,而先生卻一直在妥協與堅持中盼望能看到他所企盼國度的崛起,他一生都在堅持,即使別人認爲是偏執的狂熱,他從未放棄。對人生哲思的深透,對音樂藝術的獨到與進取,對傳統優秀文化的化解滲透,思想的矍鑠敦促着他永遠秉承一顆澄澈的赤子之心,樂觀向上地化解時代的傷痛,拓寬着生命的寬度。

雖然先生自命過於偏執的缺點爲生活添堵不少困擾,但丁點塵垢卻掩不住金子的滌亮。他擁有太多讓人稱頌的品格,再融入先生自個雅緻的生活感悟,以至於覺得那些形容詞像枝柳般地脆弱貧乏。在道不盡的人格美麗中,於我最感動的便是先生對藝術獨特高雅的見解以及謙卑樂觀,孜孜不倦的生活態度,讓一個美學初識者跟對生活迷惘的人在恍恍惚惚中,抓住了可以令她堅定的自信。

在對藝術的品味中,先生主張嵌入生活與自然,調衡感性的流動跟理性的堅持,在東方的超脫、恬靜、中庸跟西方的熱情、活潑、開明中取得恰當的平衡。然而最主要的是爲生命的藝術注入純真的心跟情,“藝術表現的動人,一定是從心靈的純潔來的。”

在很多令現代人困惑的問題上,先生的見解都爲我們解說了答案。對名利的取捨,艱苦的磨難,生活的哲理,藝術的本質,性情的錘鍊上,都如高明的火炬一樣,爲我們驅趕黑暗,重現星月。

所以,對於這麼一位在時代濁流中越發澄亮透徹的精神偉人,除了深深的追思,我還有深深的敬佩。

傅雷家書讀後感1000字左右【精選6篇】3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令我受益匪淺的書——《傅雷家書》。

它不僅讓我們懂得怎樣做一個好孩子,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懂得怎樣做人;怎樣對待人生,也讓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麼,這讓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溝通。同時也應該是作子女的瞭解父母的一本好書。子女可以通過這本書瞭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過這本書瞭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寫的每字每句已經成爲經典,永垂不朽的經典。

從書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個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甚至是比較刻薄的人,這正是他的身世所決定的傅雷在幼年喪父,童年母親的嚴厲家教。在細節上修煉自己的品德,雖然家書中是許多教育兒子的話。

但實際傅雷自身都做到了,這也就是儒家文化中在品德修養身教勝於言傳吧。當然這和他所受到的既有儒家底蘊的.儒家文化,又有從頭到尾的接受唯物主義的思想是分不開的。

傅雷作爲父親,對子女的情感是十分豐富的。其實,我們身邊的父母也跟傅雷一樣的平凡與偉大。我們的父親也是經常爲我們的生計,爲了我們的學習,爲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爲了我們能擁有好的成績,使得他們的頭髮都白了,費盡了心血,這是真正的偉大,這纔是真正的父親!

傅雷可以說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傑出的代表,他的對子女的充滿愛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長。

從這裏邊我想到了現在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確實令人擔憂,許多孩子的自主能力越來越低,以致於現在的孩子不能適應社會,不能自己照顧自己和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正是中國父母的悲哀,所以培養一個孩子,要在他小的時候,該給予自由就給予,該讓他自己去冒險,就讓他去……不要過分溺愛,讓他自己去承受一些事情。

告訴他,他所在的世界,所在的國家,所在的社會,以及這個家庭等一切一切他應該瞭解的東西。永遠不要說:“等你長大了你就明白了。”之類的話。那樣他會不珍惜童年。沒有。只有更好。

再說人自己一輩子都活不明白,有時候只能順其自然。你給予了他生命,有責任。每一位父母,每一個家庭,都只是暫時的避風港,要出海的船,是終究要出海的,要經歷的風浪,是終究無法避免的。

人生的許多路,許多暗夜,只能獨自去面對,孩子的人生,父母無法去替代,去承擔。清華大學曾辭退了一個學生,原因是該生在學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繫鞋帶。另有報道說,曾有一女生在校不知如何煮雞蛋,只好哭着握着兩個雞蛋回家,這樣可笑的事情居然是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奇怪嗎?不奇怪!有這樣的教育,就會有這樣的孩子。

溫室裏的花朵是弱不禁風的,大自然中的樹木才能經受狂風暴雨。

傅雷家書讀後感1000字左右【精選6篇】4

《傅雷家書》是由普通書信融合而成的一本經典名著。這信裏藏着的是沉默,是溫柔的聲音,是父親對兒子深厚的情感。

這本書到我手裏是被老師逼迫的,我好幾次因它的書名而對這本書進行處處的嫌棄。直到偶然翻閱,我也是後來才知道自己做了錯誤判斷,這確實一本讓人深思的好書。

《傅雷家書》看似與其他家書無異,但是裏面卻藏着獨特的愛與教育。洋洋萬言,是一篇又一篇。最讓我感動的是傅雷和傅聰成爲了朋友。在我心目中,傅雷是一個偉大的父親,親切而不失嚴肅,噓寒問暖的同時也有蘊含深刻的教育。那真是一個朋友式的父親形象,在與孩子討論學習,藝術,人生,愛情等互相交流的過程中,總能和兒子達到情感共鳴。他們平等和諧,無話不說,意趣相投。

論起傅雷,善於寫作和翻譯,謙虛而又嚴格,但有時也會有一絲溫存。在兒子的教育中沒有絲毫馬虎。讀到他的每一封家書,那一幕總會自主的浮現在我的眼前:傅雷坐在書桌前,佝僂着腰,黑髮中夾雜着白髮,半夜提筆,傾瀉着思念。

“我高興的是我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了朋友,世界上可以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長的。”這句話我工整地抄在了本子上。亦父亦友,這就是傅雷。一筆一劃寫的是對兒子的希冀,是對兒子未來的信心,是深不見底的父愛。父親成爲了兒子的那面忠實的鏡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傅聰成爲了有名的鋼琴家。這光鮮成績的背後是傅雷半夜提筆的鼓勵,是字裏行間的父愛。

或許在這個信息科技發達,時刻可以與父母聯絡的時代,卻也怎麼也體會不到那份家書的快樂了。當作爲父母在提筆書信,將自己對孩子所有的愛毫無保留地寫出來時,信的另一旁是滿滿的感動,是在挫折前一蹶不振,困境中越跌越低時送來的及時的鼓勵。書信讓兩人雖身隔萬里,卻彷彿感覺彼此近在咫尺。

起初我對傅聰能有如此一個能給他全方面教育的父親表示羨慕極了。

而在讀完了整本書之後,我意識到或許我們的父母也許不能和傅雷相比,但是父母對子女的心總是相平的。即使他們沒有淵博的知識,不會教授我們如何演奏成名,不懂得教我們如何愛國。如果說傅雷把愛寫成了一本使後人爲之驚歎的精神財富的話,我們的父母亦是在書寫着自己的“豐功偉績。”是愛,是責任,是把畢生所學都授予我們。世人皆愛其子,父親這個角色,好像一直都是一個角落,卻不知他在幕後也會期待着我的綻放。

每一次我和父親坐在車上總會莫名的尷尬,車上載着的好像只有我們的體重和冰冷的空氣。其實又想到他會在生活中處處滿足我,偷偷地關心着我的學習和生活,我就會感到十分溫暖。他是一盞不滅的光,雖然不是用言語點亮的,但是我知道他愛我,我也愛他。

再好的言辭也不及自己的親身體會,很高興遇見它,一位真實的朋友。讀着別人的故事,我終於一步步理解父愛,傅雷的愛也如太陽光一般照徹天空。

傅雷家書讀後感1000字左右【精選6篇】5

聞此書名,初,竟覺得得不過如此,甚至感覺無聊。《傅雷家書》這個名字一聽,便知是家信編成,而別人的家信又有什麼好看的呢?無非家長裏短,信筆閒談,再言便是其中的寫作技法,寫信的人,是要談事情的。不會似散文家雕段琢詞,不會如小說家咬文嚼字,這種簡單的文章,豈不是浪費時間?

明顯,我當初不知道的是“傅雷”這個名字背後多麼深厚的含義與重量,我更不理解這一封封家書所含的情,所示的意,所藏的識。萬里筆墨,觸處皆至心,傅雷做爲偉大的一名學者,翻譯家,爲自己的兒子創造了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成長環境,再把兒子送去遠洋留學後的這一封封家信來往,淋漓盡致地表達他對兒子的關心與期待。字裏行間,親情的味道是處處可尋的,讀《傅雷家書》,光用理智去看是不行的,更多要用心去品。

首先從看完全書的感受談起,從整本書的篇幅就能看出,傅雷的家書還真不少,一頁頁紙,一段段話,都是間斷的信件內容,是用字句藉以時間堆成的大山。山裏的岩石多種多樣,有關切的噓寒問暖,有耐心的教誨訓誡,有細緻的提醒鼓勵。有人說文字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時代的痕跡,那麼傅雷家信裏字字句句,都濃濃醞釀父子情深,這給人的感受是尤爲深刻的。

再來說說內容,傅雷的兒子傅聰是一位在國際上十分有名的鋼琴家,他與朗朗一樣,也是從小練鋼琴。從本書序言瞭解到,傅聰從小練琴也是由父親極爲嚴厲地在監督和教導,而從信件中可以看到的是,各種如“我愛你”“相信你”“希望你”……毫不吝嗇表達愛意的話,絲毫不見各種嚴責苛打的話。在我看來,正像是傅老先生打小就培養的植株,終於一日參天,那種欣慰與喜悅無以言表。傅雷是深愛着他那孩子的,所以纔會爲他的成長處處擔心。一片海,一塊洋,隔着千里萬里,絲絲情脈靠筆墨傳遞。傅雷自然,欣然放了手,從此他的信裏,不會再說“鋼琴某某音不要總彈錯”,而是講“要天天堅持練”。他沒再多去過問兒子音樂的手法,而是一筆一劃寫下他所覺得重要的做人道理。他相信他的兒子,他把他與兒子的地位端平,誠懇地爲兒子出謀劃策,讓其自己做着選擇,而不至於淪落的像大多空有學識而無主見的人一般,正如他說的,他相信啊。而且,也正是這種教育,才讓傅聰黑白健上跳動的指尖如此成功。

從全書帶給人的啓發,就是我們每個人,在平凡的生活裏前行,註定有幾個人對我們的生活不平凡,可能是父母,朋友,甚至是陌生人,我們不僅要珍惜他們,更要儘自己所能而努力,以求不辜負,以求相伴無悔。

傅雷家書讀後感1000字左右【精選6篇】6

《傅雷家書》文藝評論家以及美術評論家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字裏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愛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對兒子的愛卻沒有成爲那種普通的溫情脈脈,而是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把舐犢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對兒子童年嚴格的管教,雖然不爲常人所認同,但確乎出自他對兒子更爲深沉的愛。

該書由於是父親寫給兒子的家書,是寫在紙上的家常話,感情純真、質樸,令人動容。

這本小書裏,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說:“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在書中我也讀懂了自己面對以後的生活不是手忙腳亂地去過。而是控制好每一件小事,讓自己的生活秩序有條不紊,不去因爲瑣事而放寬自己的事業要求。不因爲自己要做一些額外的工作而影響了自己分內的學習任務。做好自己,老師的作業認真完成,同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和父母多溝通。分享自己的想法,讓他們理解你,懂你。

通過這些書信,不僅兒子和親人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通過這一條紐帶,也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後來的事實證明不管國內家庭所受到的殘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不受祖國敵對者多方的威脅利誘,沒有說過或做過有損祖國尊嚴的言行,這就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薰陶,這與父親在數萬裏外,給兒子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時間,距離都不是問題,有心的父母,你那顆不眠的愛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書,人生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