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國小作文8篇

導語: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下面由小編爲您整理出的端午節國小作文8篇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國小作文8篇

  端午節國小作文1

我國有許多傳統文化,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端午節。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要包糉子,吃糉子,划龍舟,而且這天也要紀念屈原。

聽媽媽說,屈原是楚國的臣子,但是他的報復得不到君王的認可。只能跳江,人們爲了紀念屈原,就把糉子投到江裏,認爲魚吃飽了,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因此端午節就這樣來的。所以這天要包糉子,划龍舟。

今天媽媽說要教我包糉子,只見媽媽把棕葉包成漏斗形,接着把米到一半進去,把蜜棗或醬肉放進去,再把米倒滿,接着把糉葉蓋上,最後用繩子把糉子綁好。把包好的糉子放到鍋裏煮,過了一會香噴噴的糉子就好了

我國還有許多傳統節日,但我還是最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國小作文2

我們老家的端午節是要全家一起包糉子吃糉子的。因爲以前古代是要考狀元的,所以要全家一起吃糉子包糉子,代表了“全家中”。

我們老家是這樣包糉了的:先把兩片葉子疊在一起,接着在上面放一層拌好的糯米,再放一層綠豆仁,接着放一層醃過的肥豬肉,最後再各放一層綠豆仁和糯米,把葉子捲起來,綁上繩子。一個大大的糉子就包好了!

我們老家還會划龍舟。一陣鼓聲傳來,“龍舟來了!”我興奮地對媽媽說。人們也歡呼起來,“加油,加油。”這樣的場面可真熱鬧啊!

這就是我們老家的端午節。有機會你也來看看吧,我們歡迎你哦!

  端午節國小作文3

今年的6月8日是端午節,是我們國家第一次在端午節放假。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而設立的,屈原是在汨羅江投河的。在端午節這一天,有很多的民俗。大家爲了保護屈原,不讓河裏的魚類去攻擊他,就把糉子扔到河裏給魚兒吃。在這一天,還要進行划龍舟比賽呢!

我在端午節的早晨去打了羽毛球,接着和我的好朋友們一起去濱江大道野餐,做遊戲,比賽騎自行車,還跳了橡皮筋呢!玩的高興極了!

媽媽還帶我去坐了擺渡船,擺渡船可大了,很多自行車、摩托車都通過擺渡船過黃浦江。我看了船長伯伯的駕駛室,裏面有很多按鈕,看的我眼花繚亂;還看到開船前和靠岸前,有一個伯伯用很粗的繩子綁在碼頭的樁子上,幫助輪船停靠在岸邊。這次坐擺渡船,我興奮極了!

今年的端午節,真高興啊!

  端午節國小作文4

‘端午節“到了,”端午節“到了,我最喜歡在端午節的時候吃食餅筒了。今天,媽媽答應我和我一起包食餅筒,我和媽媽先到菜市場買我最喜歡吃的土豆、雞蛋、還有蝦仁,再去買面和蔬菜。我們回到了家以後,我看見了姑姑、叔叔和表姐他們都來我家了,我媽媽把菜都炒好了。我先拿一張皮來包,再夾一些炒麪、土豆、雞蛋放在皮的上面,媽媽又買了洋蔥和胡蘿蔔。

等了好久好久媽媽才把那兩樣菜燒好,接着把它們加進去,最後捲成筒狀,兩手一上一下握緊就可以吃了。我伸手拿了一個, 咬上一口,食餅筒裏的捲心菜、又香又甜、又嫩有脆,特別是放到油鍋裏炸一炸,就更好吃了,甚至會吃三四個。食餅筒不但豐富、吃起來也很方便,它長長的外形代表着一家人和 睦相處 、團團圓圓 。可是,裏面的油都會流出來的,媽媽把食餅筒的皮上弄得都是油膩膩的茄子湯,太噁心了,弄得我都不想吃了。我的叔叔包得食物餅筒非常地大,差不多比我們的食餅筒都大呢。

端午節全家人圍在一起吃着香噴噴的食餅筒,欣賞着各自包的形狀,其樂融融!真開心幸福啊!

  端午節國小作文5

今天是端午節,全國各地都在慶祝端午,紀念屈原!

一大早,奶奶就迫不及待的往菜市場趕去,回來的時候手上提着大袋小袋。我問奶奶這是準備做什麼,奶奶不假思索的回答:“當然是食餅筒啦!”出於好奇,我就站在旁邊觀看起了奶奶做食餅筒的過程。 奶奶先把粉和上水,接着不停的攪均勻,三五分鐘就成了一個麪糰。揪出一小團的麪糰糊在平底鍋上,就成了一張薄薄的餅皮。餅皮好了之後,接下來當然是做餅筒的餡料了。首先,奶奶從籃子裏拿出了好幾個雞蛋打在一起,接着就像做餅皮一樣把蛋糊成圓形的,接着放在案板上把蛋切成了長細的條。接下來就是炒麪和土豆絲了。奶奶的手藝特別好,在炒麪的時候我都忍不住流口水。媽媽看見我這麼喜歡,把每個菜都留了一點出來,我吃了個飽肚。就這樣, 奶奶做完這個菜後又開始忙活別的菜,直到中午才吵完所有的菜。

11點半的時候,奶奶終於開始做食餅筒了,從每一盆菜裏都拿出了一點菜來放在餅皮上,把餅皮撐得飽脹飽脹的。奶奶做了很多個,我和爸爸媽媽都很喜歡吃,一下子就解決掉了四五個。

我最喜歡過節日了,既能放假還能吃到美味的食物。我很喜歡吃食餅筒,央求奶奶晚上還繼續做給我吃,奶奶說晚上還有糉子等着大家一起吃呢。 今天不但嚐到了美味的食餅筒,還知道了食餅筒的製作方法。真是一個有意義的端午節。

  端午節國小作文6

今天是端午節。今天是紀念屈原的日子,一定要吃糉子呦!我現在已經聞到糉子的香味了!

我衝進廚房,到鍋旁一看:鍋中熱氣嫋嫋,幾個被棕葉包得牢牢的糉子浸泡在水裏。“哇!好多糉子啊!”我叫到。“刷好牙再來吃吧。”媽媽對我說。我以風(不對!應該是光)的速度刷好牙,坐在餐桌旁,等待着美味的大餐。

沒過幾分鐘,一碗香噴噴的糉子立即出現在我的眼前。這些糉子的'口味樣樣齊全:有肉餡的、赤豆餡的、蛋黃餡的等等。我最愛吃的當然是大肉糉啦,我選起一個,急忙扯下外面包着的糉葉趕緊吃。

當我咬下第一口時,我又一次品嚐到了那鮮美的味道。美味的糯米再加上好吃的肉,簡直勝過山珍海味。在品嚐美味糉子的同時,我想到糉子的由來。

公元前340年,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入汩羅江。爲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把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爲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竹筒裝米,投入祭奠,代代相傳。現在,我一邊吃着糉子,一邊問着媽媽關於屈原的故事,過着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國小作文7

星期三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我起了牀,今天的早飯是糉子。糉子是用糉葉把糯米和各式餡料包起來,再用繩子繫緊。在糉子裏,我最愛吃肉餡的。因爲裏面的肉是在各種調料中浸泡過的,所以蒸過之後特別好吃。

早飯吃好後,我們出了門。我看到門上掛了幾根艾草,聽說那是辟邪除病用的。在路上,我從老奶奶那買到一個漂亮的香袋。這香袋上有彩色的條紋,上面繫着一條長長的,漂亮的掛繩。我拿在手上聞了聞,有一股中藥的味道。後來我才知道里面放着艾草粉。

聽媽媽說,端午節還有一個習俗是賽龍舟。一條條龍舟,好似水龍一樣,在湖面上翻騰起伏。龍舟上的人用力地划着槳,還有人敲着鼓,好像在催龍遊得快些。大家你追我趕,奮力向終點劃去。

端午節是用來紀念屈原的節日。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重視它。

  端午節國小作文8

在我非常小的時候就很期待過端午節。誘人的糉子讓人垂涎三尺,長長的米粒煮得泛黃,裏面包了豆沙或棗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紅的顏色,四角倔強的翹着,可愛極了。包糉子的葉子上沾滿了水,也沁入一點米的香味。一口在糉子上咬下去,滿嘴便充滿了米香,再咬一口,便會看到暗紅色的餡兒。餡兒甜甜的,有了米,這種甜也不膩了;米中融入了棗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我時常是吃得滿嘴“小鬍子”,媽媽見了笑我是隻“大臉貓”。我卻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頭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外婆會笑着看着我,慢慢挪動步子於牀前,從枕邊的針線筐中取出幾個香囊。那時外婆還只有我一個孫輩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會有五六個外婆做的香包。這些香包各式各樣,在我記憶中,似乎沒有重樣兒的。外婆那時手還很巧,會做很多種圖樣。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陽、月亮、星星的;還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他無論做什麼,就像什麼,雖說沒達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是絕不比路邊買的那些差。

即使我並不怎麼喜歡香包的那種味道,但是那無疑是我那時的最好飾品。猶如天花亂墜。小姨看着我,笑我臭美。我纔不管她說什麼,依然“孤芳自賞”,跑去媽媽面前玩了。

現在物是人非,我穿過了金色的童年,慢慢長大了,表弟已經七歲,外婆也去世很久了。我們家端午節的習俗只剩下了“吃糉子”。沒有外婆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長着,一天又一天。但有時心裏卻十分空洞,越臨近端午,越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