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流水人家國小作文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每次念這首著名的散曲,除了一絲淡淡的哀愁之外,我總能感受到其中綿綿不盡的江南韻味。自從跟隨學校小記者團去了趟楊橋之後,我對這首散曲所傳達的江南意蘊有了更深刻的瞭解。

江南的流水人家國小作文

人們印象中的江南應該滿是水鄉澤國、粉牆黛瓦、吳儂軟語,可如今時代飛速發展,江南的`許多城市都變成了鋼筋水泥的世界,少了柔和之美,多了強硬之姿。而楊橋卻始終保持着原本的姿態,樸實而又美麗

走進楊橋,首先看到的是一條繞村而過的小河。岸邊的房屋在河面上投下了斑駁的倒影。微風吹過,河面上泛起了層層漣漪,房屋的影子便被調皮的風給弄碎了。河水向前流淌,從竹林裏穿過,從大柳樹旁繞過,它順手摘下幾片竹葉、牽扯幾縷柳絲,將它們作爲美麗又清新的小裝飾品,鋪在自己亮晶晶的衣服上。

河上的小橋是楊橋的名片。小橋名爲南楊橋,建在常州、宜興兩座城市的分界線上。站在橋中央,你便一隻腳踏在宜興地界,一隻腳踏在常州地界了。南楊橋歷史悠久,建於清道光八年,屈指算來,它可是一位近200歲的“老人”啦!走上南楊橋,一種歷史的厚重感便涌上心頭。撫摸着橋上的磚石,我彷彿一下子就“穿越”到了200年前。我想,南楊橋不僅僅是一座橋,它更是一個歷史的見證者。

楊橋的建築大多沒有經過大規模的整修,有的看起來甚至有些破敗。一些房屋牆面上的白石灰已經脫落了,露出一塊塊的青磚,青磚上佈滿青苔,縫隙裏還長出了小草;但就是這樣的牆,看着卻很真實,一點都不像那些刻意修建出來的“古建築”。

楊橋人家的門口通常都曬着一些長豆,擺着幾把手工掃帚。在小巷子裏,七八十歲、滿頭銀髮的老人們閒坐着,手裏拿着一把蒲扇,悠然地聊着天。我看到一個老奶奶抱着她的孫子——或許是重孫了吧,那小孩子不過兩三歲,正是牙牙學語的時候,看見我們一行人浩浩蕩蕩地走過來,用一種好奇的眼神打量着我們。看着他可愛的樣子,我想,在這樣一個古樸的老街長大,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江南除了秀麗的風景之外,還有平靜滋潤的生活裏的黃酒、綠茶、烏篷船、老氈帽……怎能不讓人憶江南?楊橋的每一間房,每一座橋,每一條河都透着江南的靈氣。漫步楊橋老街,你一定會如同許多文人墨客一般,詩興大發,忍不住吟誦:“小橋流水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