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孩子作文

幾天,我 又一 次讀了 《孟母三遷》這篇文章,深深地 被孟子的 母親這種偉大的 母愛所感動!

爲了孩子作文

孟母的 家原來在墳地旁的村莊居住,她認爲這種環境對孩子的 成長有 不良影響,就搬到了 十里以外的 鎮上,但她很快發現集市的的 生活環境對 孩子的 成長也 不 好!所以又一 次搬了 家,這 一次 孟母把家 搬到學宮府的 附近,這裏 的環境對孟子有很好的 教育作用!

孟子的 母親爲 了 給 孩子營造一 個良好的 成長環境,一次又一次的 搬家,這種偉大的母愛 ,是 很值得我們去學習的,相比之下,我們現在的 環境是多麼的 優越,父母給我們的 實在太多太多!所以我們應當好好的'努力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回報我們的 父母,做一個對社會有 用 的 人!

宋慶齡先生說過:“一切爲了孩子、爲了孩子的一切、爲了一切孩子。” 這句話有三個意思:教育內容中所涉及到的一切都應該是以孩子爲出發點。教育是爲了使孩子全面的發展,要關注孩子成長的全部。教育是公平、平等的,是面對全體孩子,不再是少數階級的特權。

我聽說盤縣紅果鎮鎮屬紅巖國小正是把宋慶齡先生的諄諄教導作爲辦學理念的,便抱着懷疑的心態想去實地考察一番,決定是否把女兒從異地老家接到這兒來讀書。

上午,我託了個縣教育局的熟人聯繫了該校陳校長。忙完公務,我去了位於乾溝橋迎旭社區紅巖國小。

駛入320國道,大貨車、大客車、麪包車、小轎車穿流不息。我心想,這麼大的車流量安全不?

踏着臺階,我走到紅巖國小校門前。大鐵門緊鎖着。一位五十來歲的男同志從右手邊的值班室走了出來,問我:“同志!請問你找誰?” 我回答找陳校長。男同志又問:“事先聯繫過沒有?” 我說聯繫好的。男同志說:“請稍等。” 轉身離去。

我東張西望着。忽然,校門右側的牆壁上一行字將我的目光吸引過去:一切爲了孩子。他們果然是把宋慶齡先生的諄諄教導作爲辦學理念啊!

男同志帶着一個年輕人走到大鐵門前,介紹道:“這是我們陳校長。” 我估計,他也就三十四五歲。

走進校園,我發現,右面是簡易教室,左面正在施工。我掃了一眼校園,沒有一點建築工地髒亂的樣子,心裏暗暗佩服,跟着陳校長走進辦公室。

辦公室十分的擁擠。四周,牆壁前擱着鐵架子、書櫃,堆滿了各種教學實驗器材。中間,十幾張辦公桌拼湊在一起,十幾個老師正在伏案工作。陳校長說:“目前學校正在進行改擴建,辦公室擠了點。……” 正說着,下課鈴聲響起,十幾個老師走進辦公室來,側着身子往裏走。剛纔伏案的十幾個老師很自覺的站了起來,把位子讓給了他們。

據陳校長介紹,紅巖服務的重點主要爲留守兒童和進城農民工流動適齡兒童。近幾年,學校學生綜合成績年年排名全鎮第一,全縣前五名。我瞥了一眼伏案的老師們,其中有一個正擡頭看我,目光中透着自豪。我問教師的教學水平怎麼樣?陳校長驕傲地說在第十屆盤縣教師論文大賽中他們學校老師撰寫的教學論文有三篇獲得一等獎。我問安全問題。陳校長說:“我們建立了一套平安、和諧校園機制。比如,家校通訊制度。每個班主任都有學生及學生家庭通訊錄;每天早讀,下午第一節課都要清點學生人數。發現有未到學生馬上與家長聯繫,聯繫不上的午間或傍晚班主任必須登門詢問。另外,上學放學設安全值日老師,負責在路邊迎接護送學生過馬路。……總而言之,一句話,一切爲了孩子。”我凝視着他的臉,看到了這張臉的背後有着一羣忠誠於教育事業的優秀教師。

走出紅巖國小,我沒有馬上離開,而是站在臺階下的320國道一側。

十二點剛過,學生娃們戴着鮮豔的紅領巾,排着隊嘰嘰喳喳從臺階下走下來,有幾個老師走在隊列旁。

到了國道邊上,一多半孩子在兩個老師的帶領下分向馬路兩個方向,一小部分原地站着。

片時,見車流量稍稍小了點兒,一個女教師叫了聲:“走!” 一邊向車輛打着停車的手勢一邊招呼孩子們快速通過馬路。我環顧四周,沒見有接孩子的家長,想起城市裏國小放學時校門前那上至古稀之年老人,下至青春年華保姆的壯觀場面。我就是不放心年邁的父母接送女兒纔想把她接到這裏讀書。我想,我們家附近的國小要是能像紅巖國小這樣,還用得着我把女兒接來嗎?看來,關鍵還在於是不是有一個好的辦學理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