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竹說優秀作文5篇

篇一:愛竹說

愛竹說優秀作文5篇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宋周敦頤獨愛蓮,而李唐世人則盛愛牡丹。

有道是“蓮爲淨友,梅爲清友,蘭爲芳友,菊爲佳友。”仔細思量,自己對這4爲朋友同樣的愛。或許,並不喜歡這樣帶着香氣的花兒,所以,更偏愛竹。“寧可直中取,不可屈中求。”竹的一生就這樣默默地履行着這個誓言,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屈服於外勢力。或許這也正是對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最高評價的完美詮釋。

看吧,當暴風雨來臨的時候,那便是竹最獨具一格的時候,蔚藍色的天空,驟然變得渾濁,似乎是一個可怕的徵兆......

就這樣,在風雨交加的時間裏,小草慌忙的低下了頭,怕自己被連根拔出;花兒趕忙尋找保護,怕雨水擊落了自己妖豔的花瓣。此時,惟有竹,惟有竹在狂風暴雨中不失尊嚴地站立着,狂風吹過,竹葉動搖了幾下,也只有那麼幾下。然後,依舊毫無畏懼的佇立......

暴風雨過後,彩虹當空照,花兒、草兒趕緊梳理自己凌亂不堪的面貌,隨即嘲笑着竹,不知道知難而退。在遠方,有這樣一棵竹子,纖細的枝幹被攔腰截斷,可是,剩餘的一半依舊昂首挺胸,它不後悔自己在挫折面前選擇前進,不在乎自己爲此所付出的代價。這,就是尊嚴。自強不息,不畏艱難,高風亮節!它的精神,它的身姿,它的性格,無一不讓人敬佩,我就這樣被它所深深折服。

竹,偉大者也!

篇二:愛竹說

青山不可無綠水,古木不可無藤蘿,野花不可無蜂蝶,江南不可無竹。

若說梅令人結,蘭令人幽,菊令人淡,蓮令人清,若說鬆令人傲,柳令人柔,楓令人豪爽,梧桐令人高遠。那麼,竹便是集山川巖骨精英秀氣於一身,他是植物中的另類,非花非草非木,但不媚不俗,不卑不亢,不慕名利,渾身勁節。

其實,對他來說名利、金錢、權勢,如同陽光雨露的垂受,蜜蜂花蝶的青睞,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彎下腰,要費心機——要將每一條根變成利爪,團結泥土,虛僞地讚美污濁的空氣,要與昆蟲講和,與風霜妥協,要對蒼蠅漠視,對強加在身上的種種不公委曲求全……這樣才能安身立命,纔能有飛黃騰達的可能。

可是,他的節生來就是直的,他不能彎腰。他的心生來就是空的,他不願費盡心機。真的是空的嗎?不,那一節節空裏,早已成就一個美妙的小宇宙——有與生俱來的堅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達智慧,有對土地的感恩,有對另一棵竹的愛,與筍的親,與周圍無數青光綠影的促膝長談,開懷暢飲,有鳥兒駐足的呢喃,有清風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祿,荒蕪繁雜的每一秒時光都格外靜謐而美好。

那一節節空裏,是永遠的滿盈。

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風,成蔭,死可以爲成最土最實用的曬竿、竹蓆、竹椅、竹籃。死的魂魄隨天籟之音往來天地之間,優雅散淡而雋永。當然,這不表示他逆來順受,他會和壓在頭上的積雪抗爭,他不許荒草佔領腳下的領地,他搖曳着枝竿向毒蛇威脅,他告訴所有的竹要獨善其身兼愛天下。

他是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他是瘋瘋癲癲的釋道濟公,“數枝淡竹翠生光,一點無塵自有香。”

他是岳飛、辛棄疾,他是中國儒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斬而爲箭,射而則達。”

他是我們身邊那些還堅守着什麼的人。他們懂得,濃墨重彩是一輩子,雲淡風輕也是一輩子,坦蕩瀟灑也是一輩子。他們選擇了後者,等於選擇了物質上的清瘦,心靈上的豐衣足食。

這些自由快樂的心靈,在一個孤寂的.陣營裏,成爲人世間越來越彌足珍貴的另類,風雨過處,仰天長嘯。

篇三:愛竹說

竹在清風中簌簌的聲響,在夜月下疏朗的影子,都讓詩人深深地感動。而竹於風霜凌厲中蒼翠挺拔的品格,更讓詩人引爲同道,難怪中國文人的居室住宅中大多植有竹子。

冬天來臨,樹木都落下變黃的葉子,變成光禿禿的,而你-翠竹,卻在寒幾中伸開傲雪的雙臂,迎接冬神的到來。

竹、梅、鬆被人們稱爲歲寒三友,它們在冬天,依舊是翠綠如常,幽香襲人,然而三友中的竹,卻更具有不平凡的氣質。

它和松樹一樣碧綠常青,和梅花一樣挺雪傲霜,和蘭花一樣翠色長存,它還具有中通外直,不屈不撓的氣概。

我見過斑斑淚痕的湘妃竹,高大挺拔的楠竹,婆娑起舞,婀娜多姿的風層竹,還有引人注目的小毛竹,它們不管是大是小,無論是在貧瘠還是肥沃的土地上,都那麼堅定,挺拔。

我讚美竹,是啊,“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竹就是這樣,牢牢紮根在山坡上,小道旁,它具有那麼頑強的生命力,當地上冒出小筍子,不論壓在身上的東西有多大,多重,它都不肯屈服,難怪人們用“雨後春筍”來形容新事物發展極快,生機勃勃。

我愛翠竹,歌頌翠竹:愛它不畏風霜的性格和頑強的生命力,愛它像老黃牛一樣把全部身心獻給人們的高尚情操,我還愛它的端莊、清秀、挺拔!

啊!我愛竹!

篇四:愛竹說

竹,不象牡丹那樣雍容華貴,也沒有百合那樣淡雅不凡。它沒有惹人喜愛的身姿,更沒有崢嶸虯枝,它四季只穿着一件綠衣服,瀟灑自如。無論是驕陽似火的夏天,還是寒風刺骨的冬天,它都傲然挺立着,給人一種向上的希望。

一場春雨過後,一片片健壯的竹葉洗得乾乾淨淨,沒有一絲灰塵,直覺得分外的綠。她鬆鬆的皺纈間,像婦女拖動的圍裙;她輕輕的擺弄着,像初戀的少女那跳動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塗了“明油”一般,十分嬌嫩。她又不雜那些沉渣,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

竹還具有自我犧牲的精神:它默默地將自己的青春獻予旅客,老了任人看下來當柴燒,做涼蓆,涼鞋……沒有絲毫怨言,難道這種精神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竹不僅具有自我犧牲的品質,而且還有許多優點呢!

竹樸實無華,給人一種清爽的感覺,而且,竹內心美。你知道嗎?竹身有多高,竹根就有多長,枝葉有多少,根就有多少。竹根長,才扎得深,竹根多,才扎得牢。竹的生長壯大是這樣的,人的成功,事業更應該像竹子那樣有個堅實的基礎。

自古以來,有多少有多少文人對竹子而揮筆,那是因爲它們有頑強的生命力。它們無論在山頂的石縫裏,還是在肥沃的土地裏,都能生機勃勃地生長着。人們要是把它的身軀砍下來,它還有竹鞭;把竹鞭拉起來,還有深藏在地下的竹根。它們不僅能鑽過泥土,而且還能堅強地長在石縫裏。竹子有那麼頑強的生命力,是因爲它堅忍不拔。何嘗那些5.12大地震中那些受災的生命不是這樣呢?他們被埋在了巨石裏,有的腿斷了,有的不能動了,還有的全身都是血淋淋的......但是,他們懷着一絲希望,懷着多生活的希望,懷着多親人的,對生活的愛,他們發出一聲聲驚天地泣鬼神的吶喊;“我們要活下去!”看着一個個生命被救了出來,我知道這是最好的結果。

這就是竹的風格,這就是竹的內在美。我愛竹,愛竹虛心不驕,默默無聞的精神品質。

篇五:愛竹說

文人雅士多愛竹。愛竹的疏影婆娑,搖曳生姿,“宜煙宜雨亦宜風”;愛竹的綠陰清韻,不染俗塵,“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愛竹的中空虛心,謙謙有禮,“雨洗娟娟淨,風......”

世間花草樹木,可人的非常多。世人所愛,也各不相同。從古至今詩人多以花自比,故留下許多千古絕句。陶淵明所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林和靖所愛“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陸龜蒙所愛“素花多蒙別豔欺,此花真合在瑤池,”劉禎所愛“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劉禹錫所愛“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其餘如月季,杜鵑,桂花等等之愛,不勝枚舉。至於我,卻是無一不喜愛的,只不過仔細思量一番,覺得似乎喜愛竹子更多一點。

蘇東坡曾有詩曰:“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鄭板橋也有詩云:“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至於嵇康,阮籍等作“竹林遊”,彷彿昨日之事,尤在眼前。既有如此多的名人大家爲竹傾倒,我愛竹子的理由,也似乎能更有勇氣地道來。

在我看來,竹的可愛無非兩字:風骨。

“風骨”也非竹獨有,然縱觀世間花木,卻只有竹能將其體現的淋漓盡致。竹修長靜肅,有剛正之形,若隨風動,也是“巖巖若玉山之將崩”。平日裏,竹在月白風清下低斟淺唱,與小草,鮮花,秋菊,梧桐共友。可真正能考驗竹的,卻是危難之時。

風雨一來,那些柔順的小草暗忖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紛紛低下了貧賤的頭顱,彎下了也許從沒直起過的脊樑,嬌豔的花朵頓時失色,只知躲在某個角落裏戰慄着哭泣。也有奮鬥者,紛紛迎風吶喊。不過風雨有些惱火,瘋狂的撕咬着,寒秋之菊便作了碎片,風雨又加大了力量,猛烈地捶擊數下,高大的梧桐便枝折葉落。惟有竹,不聲不響地獨居一處,冷冷看着,風雨令他們搖晃了幾下身子--也只止於搖幾下身子,它們的脊樑,天地的脊樑,卻依舊直立。彷彿嘲笑風雨的無能。

終於,竹便受了更瘋狂的雷霆萬均,天地間一片黑暗,然後……

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風雨過後,只留下被攔腰截斷的竹。竹葉飄飛。草扭了扭身子,開始向人們宣傳“以柔避禍”,自然,竹的屍體是最好的反面教材。花兒們在太陽下打扮起自己,以吸引遊人的目光,梧桐則在心疼自己折斷的枝節。

沒人注意,竹未被折斷的半段身體,依然緊咬着巖壁,任傷口汩汩地流出鮮血,卻努力地在天地間畫出一個筆直的“1”

“天下無道,以身殉道”。竹可以彎腰,他的信仰卻不允許它彎腰,即使不能勝,也不可虧了氣節。

竹對自己說:“堅持自己的選擇,即使風雨捶打你,撕扯你,摧毀你,就算劍刺穿你的胸膛,你的心臟再也無法跳動,手中的旗幟也不能倒下。對那些苟且偷生者來說,這是他們畢生不曾會有的經歷,也是永遠得不到的榮譽。而這是我的勳章,凝着我的正氣的勳章,我永不會跪着死去。”

幾遭流放都不曾心灰意冷的蘇軾,就是竹。受盡世俗非議卻堅持自我的鄭板橋,也是竹。終身不與惡勢力合污而結身自好的阮籍,還是竹。不願屈服於司馬家族而入獄受戮的嵇康,更是竹。

所以我愛竹。昔周敦頤作《愛蓮說》,今在下作《愛竹說》。只因那半截殘竹,也是緊咬着我的骨頭,長在我的心裏,成了我的脊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