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先生傳讀後感3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差不多先生傳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差不多先生傳讀後感3篇

差不多先生傳讀後感1

“你知道中國最有名的人是誰?提及此人,人人皆曉,處處聞名。”看到這裏,我頓時眼前一亮,心中納悶着:“究竟是誰有如此大的名氣,令全中國人民家喻戶曉。”眼球便情不自禁往下文轉着,才知此人姓差名不多,有一雙眼睛,兩隻耳朵,一個鼻子,一張嘴,只不過看得不很清楚,聽得不很分明,對於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罷了!我差點笑出來,這差不多先生有五官和沒五官根本就差不多,不愧爲大文豪胡適筆下的人物形象。

差不多人如其名,常常把“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作爲自己的座右銘。自他小時侯就如此,把紅塘買成白糖,還理直氣壯地辯論道:“紅塘和白糖不就差不多嗎?”我想既然買白糖,爲啥不反買食鹽呢?反正看上去不都差不多。他在學堂的時候,常常把陝西認爲是山西,那麼按他這樣想莫斯科還不得成了墨西哥?還別說,或許他還真是這樣認爲的。長大後差不多先生在一個錢鋪做夥計,可他常常把“十”寫成“千”,“千”寫成“十”,掌櫃爲此狠狠罵他,誰料,他還義正言辭地說道:“‘千’字比‘十’字就多一撇,不是差不多嗎?”既然他這樣說,我想試問,難道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只有五十年嗎,或是說一箇中年人有三千歲。如果真是這樣,那世界還不得亂了套?其實在差不多先生的生活中,還有許多類似的事,就連臨死也不例外:

一次,差不多先生得了急症,他的家人便去找醫生,誰料招徠一個牛醫,差不多先生心裏想:“醫牛的和醫人的差不多,都是醫生,讓他試試吧!”於是,這位牛醫用醫牛的方法給他治玻不一會兒,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嗚呼了,他臨死時,用一口氣斷斷續續說:“活人與死人也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差不多就……就好了,何……何必太認真呢?”

在我看來,差不多先生最終的悲慘命運絕非偶然。即使他沒有喪命於牛醫的手術刀下,將來也會死在他的“差不多”中。他的一生凡事追求差不多,殊不知事情往往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的,兩件差不多的事情常常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所以可以說差不多先生一生都是失敗的,而他敗就敗在這個“差不多”中,可人們……

他死後大家都稱讚他樣樣事情看得透,對事事都不計較,是一個有德行的人,於是大家尊稱死去的他爲圓通大師,他的名譽越傳越遠,無數人都以他爲榜樣。於是人人都成了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國從此成了一個懶人國了。

讀到這裏,我頓時愣住了,原來差不多先生只是萬千中國人的一個縮影而已,而胡適也只不過是用放大鏡去寫照中國人民的一言一行罷了。而我,剛開始竟可笑地認爲差不多先生僅僅是胡適豐富的想象所締造出來的一個虛擬的搞笑人物。我不爲差不多先生的悲慘命運而感到可悲,反而爲文中那愚昧的人們感到可悲,差不多先生的思想明明是負面的,可人們還去讚賞,效仿……然而令人可悲的是……

“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這句話又迴盪在我的耳邊,而它是那麼的熟悉。

差不多先生傳讀後感2

“差不多”風氣盛行

差不多先生說:“紅糖和白糖差不多,陝西和山西差不多,十和千差不多,晚兩分鐘差不多,牛醫和大夫也差不多。”最後差不多先生死在了他差不多的信念中,卻又固執認爲活人和死人差不多,讀來覺得甚是好笑,更可怕的是他死後,周邊的人視他爲榜樣,一股‘差不多’風氣盛行。

對“差不多”說“不”

生活中,倘若醫生寫錯一味藥,銀行櫃員少寫一個小數點,火車隨意發車,科技人員錯用計算公式,都以差不多的姿態來對待,這個世界豈不是要打破規則,動盪不安嗎?在企業裏,一個企業要想長久不衰,需要拒絕差不多先生,一個員工要想作出自己的事業,需要學會說“差不多先生,我們不約!

精益生產做精鋼鐵

在工作中,我們始終貫徹馬鋼精神:文明生產,精益製造,創新超越,以精益製造作爲生產中的標語,鋼行業作爲國家基建的重要支柱,是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鋼鐵以高科技,高精密,高質量著稱,失之毫釐,謬以千里,生產環節中每一個細小的'瑕疵,都能導致重大事故,例如軋線孔型衆多參數,一個微小的`變動都能導致重大質量損失。我們要杜絕差不多,做到零瑕疵,零失誤,做精鋼鐵,創造綠色企業,美好家園。

精益求精一絲不苟

進入新時代,我們只有弘揚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秉持把工作做到極致的態度,才能做強馬鋼品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工作是一種修行,世間只有必然性沒有偶然性,縱觀那些長久不衰的企業,都在傳承一種工匠精神,樹立一份對工作的執着、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把任何事情做到極致,就是成功。每個人都有不同於別人的智慧,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在馬鋼中,不論你是操作工,行車師傅,維修工、技術人員,雖然處於平凡的崗位上,但只要在自身領域足夠優秀,在極致中追求“人無我有,人有我優”,都是一種成功。

與時俱進創新超越

與時俱進,創新超越是我們軋鋼分廠的目標,我們的創新與否決定着企業的明天,正如特鋼公司20xx工作主題:加速提升創新競爭力,昂首闊步邁上新徵程,爲實現新時代馬鋼特鋼新跨越而努力奮鬥,更加明確了創新的重要性。如何創新呢?創新是實踐中的點點滴滴的積累,是工作中一絲不苟的沉澱,杜絕差不多,才能創新,才能超越。

作爲軋鋼分廠的領頭羊,更是需要一種認真細緻的態度做好每一件事情,不可以差不多的態度來完成,努力學習,多思多想,充實自己,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千里之堤,毀於蟻穴,認真細緻的做好當下事,明白細節決定成敗,態度決定一切。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狹路相逢勇者勝,馬鋼要在激烈而又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取勝,離不開每一位馬鋼人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需要我們從自身做起,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極致,嚴於律己,爲實現馬鋼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而奮鬥!

差不多先生傳讀後感3

這天,我讀了胡適寫的《差不多先生傳》,覺得差不多先生實在可笑:白糖與紅糖差不多,山西與陝西差不多,就連自己得了重病,家裏找錯了醫生,請來了牛醫,也認爲牛醫與人醫差不多,死前還說:“活人與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不好太精確。”哪有這麼傻的人呢?我忍不住笑了。真的差不多嗎?表面上差不多,實際上可差太多了!但我冷靜下來又一想,還笑別人呢,我自己還不是這樣嗎?考試時把休息寫成了“體息”,白白丟了一分。卷子發下來了,我還認爲差不多,不就應減分。文章最後寫:“無數無數的人都學習他的榜樣,於是人人都成了一個差不多先生。”“天哪!”我忍不住要驚呼,這怎樣成?打仗時部隊潛伏在敵人後方,準備發動襲擊,如果有一個人動一下,如咳嗽一聲或綣曲一下腿,就可能會造成全軍覆沒;發射衛星,如果科學家計算時小數點點錯一位又認爲差不多而不糾正,結果衛星掉下來,那會造成多大的損失啊!———看來,我們做事情就是要處處求精,越精越好,不能象差不多先生那樣。大到國家,小到個人都是這樣。雙休日,在書店尋找辯論賽書籍時,無意中翻看到胡適文集中的一篇《差不多先生傳》,好奇心驅使我看完了整篇文章。

差不多先生是誰?他是著名文學家胡適在《差不多先生傳》中虛構的一個人物。文中寫道“你知道中國最有名的人是誰?提起此人可謂無人不知。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縣各村人氏。你必須見過他,也必須聽別人說起過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掛在大家的口頭上。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雙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兩隻耳朵,但聽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對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憶卻不很精明,思想也不很縝密。他常常說:“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文中的差不多先生直到死,都還是會自圓其說:“活人同死人也差不多”。

他就是這樣一個對樣樣事情都看得破,想得開,不計較的“老好人”。但這種“老好人”,我們真的需要嗎?凡事差不多就好,後果將不堪設想。人生價值觀

美國總統麥金萊在一所學校演講時,對學生說:“比其他事件更重要的,是你們需要把一件事情做得儘可能完美。”

每個人都擁有難以估量的潛能,萬事“差不多就行”,等於辜負了自己的潛能。換句話說,只有以“完美主義”的態度投入工作,才能把自己潛在的聰明才智最大限度發揮出來。

工作上也是如此,有些人本來就有出色的潛質,卻正因不具備盡職盡責的工作精神,在工作中經常出現疏漏,結果讓自己逐漸平庸下去。而另外一些人,剛開始在工作中表現得並不出色,但他們盡職盡責地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想盡一切辦法把自己的工作做到自認爲完美,反而在事業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只有對自己要求嚴格,才能夠避免自己也成爲工作中的“差不多先生”。好聽的家族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