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花開了作文六篇

花開了,花香四溢了,隔得很遠都可以聞得到。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什麼花開了作文六篇,歡迎閱讀!

什麼花開了作文六篇

  【篇一:桂花開了】

古人云:“一枝獨放不是春……”而一朵花的盛開卻也不能將香氣沁入人心。

5·12的地震,四川汶川的人民,今凡是提及此事,仍是令人的內心一震,那不斷累計的數字,那流出的鮮血,能匯聚成多少條長江、黃河。大地的這一震,震毀了人們的家園。桂樹如同那樣多的人民,茂密的枝葉,如今卻如枯枝枯葉般,綻放不出香氣撲鼻的花兒,別說是一樹,就是一朵都無法看到。

所有人不爲此震撼,桂樹上的新生哪兒去了,那無數條生命又何處去了。不,應該從中醒悟過來,現在需要做的是重建家園,還給桂樹那以往的芬芳。

那樣一個如此小的地方,就連名字也不很熟悉,卻因爲一次意外讓人們醒了過來。物資、金錢,每天每天,源源不斷地匯入那兒。根死死地紮在地上,就不怕會倒下去。根、莖的配合,使桂樹開始繁茂了。汶川縣也得到衆多的幫助:爲他們捐款,爲他們治療,爲他們重建家園。甚至得到外國救援隊的幫助。

天下雨了,他們哭了。桂樹汲取的養分啊,漸漸使它開出了花。一朵小小的花,卻是人們看到的希望。凋謝的花兒,飄落下來,掉進泥土裏,輕輕地用土埋起來,卻飄來陣陣泥土的芳香。剛長出的花兒,不管是風吹日曬,都有桂樹撐着,葉子爲它遮擋陽光,爲它遮擋狂風。即使是天塌下來,也有這一棵粗壯有力的枝幹。獲救的人羣越來越多,人們看到了那一樹的桂花盛開,聞到了那陣陣飄來的芳香。

這是中國人匯聚的力量,這是所有人的堅定信念與永不放棄的信心,開出的這一樹金燦燦的花兒。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桂花開了,花香四溢了,人們又獲得了一次生的機會。

  【篇二:幸福的花開了】

一直以來,都不明白幸福是什麼。有人說,幸福就是爸爸媽媽在身邊,幸福就是能在學堂裏吮吸“甘露”……關於幸福的說法,實在太多,我既想懂,又怕懂,怕等我真正明白它的含義時,幸福的花兒,已經敗了。

在一次大掃除中,我偶然發現了一本渾身散發着古色古香的《論語》,《論語》不新,更是蓋滿了灰塵。依稀記得,這本《論語》是哥哥出國之前送我的最後一份禮物,封面上,還殘留着一些幼時我稚嫩的筆跡——吳愫蓓。原本平靜的心不禁泛起了一絲漣漪……

翻開《論語》,發現了梔子花的花瓣,這是何時放進去的,我已經忘了,只是書本里不斷散發的芳香在不斷刺激着我的嗅覺,零碎的記憶,在腦海裏不停拼湊着,終於出現了一幅畫面。哥哥的臉已經看不清了,可能是時間太久了吧。只記得那天哥哥摘了朵梔子花,不懂事的我也吵着要,哥哥只好撕下一片給我。只不過那時的我,在低頭擺弄花瓣時,沒看見哥哥眼中的無奈與失落。第二天,他便走了。當我和爸爸媽媽趕到機場時,留給我們的,只是空無一人的大廳,哥哥他,連背影都沒有留給我。一架飛機從頭頂劃過,留下了一道長長的痕跡:“哥哥,你在那架飛機上嗎?”

直至現在,我和哥哥也沒有聯繫,也不知他還是否記得我這個曾經住在他家旁邊的小女生。

不由自主地,書翻到了第二頁,一張照片落到了地上。拾起它,看到的是我坐在旋轉木馬上,扎着兩條辮子,含着棒棒糖,開心地笑着的我。幼時的。我也不知道爲什麼我會加上“幼時的”這三個字,只是筆在寫完話後,又加上了這一句。或許,現在的我,從來沒有真正地開心過吧,整天活在書本里,又哪來的時間讓我笑呢?可是,當我寫完這段話時,卻又有一種衝動先把這句話劃掉。人生,總有太多的無可解釋。

寫了這麼多,思索了這麼久只知道幸福不一定如棉花糖般“甜”,也有可能像苦丁茶一樣“苦”。當幸福的花兒落下時,我已經不會猶豫,我知道,我一定會勇敢地跑去接住它。手心裏的芬芳,我明白,那是幸福的味道……

  【篇三:向日葵花開了作文】

天氣晴朗,太陽懶洋洋地將陽光灑向大地,於是,這溫暖的陽光,喚醒了向日葵。

向日葵,醒了。但她並不急着見太陽。他要先打扮地美美的,再去見他的太陽偶像,她要在偶像的心中留下個最完美的她。

是的,向日葵是崇拜太陽的。當從她第一眼看見太陽時,她就發現她們是做麼的相似,只除了她不能發出與太陽相似的光。但是,她一直在努力着,她總是在每個清晨,仰起頭,以微笑迎接她。默默地吸取着她的溫暖,只希望有朝一日,她能和太陽一樣耀眼。

我也是一株向日葵,而他,李煜,便是我心中的偶像!

我知道,他是一位失敗的君王,但最起碼他已經盡力,他不是軟弱無能,不敢帶兵打仗,而是他擔心呀,他擔心戰爭會摧毀去那一個個幸福的家園啊!可是有誰能懂,他們除了的嘲笑他無能,他們有誰能理解他呢?

我最喜歡他的詞,從他的詞中,我能感覺到他的喜怒哀樂。他的詞溫柔婉約卻不顯做作,華麗富貴卻不顯庸俗。他的詞就如他的人一般。

我常常在想,如果他不生長帝王家,那他是否可以一直快樂、逍遙呢?他有着那麼一腔詩詞才賦,可以舞文弄墨,那時的他,應該很快樂吧!可是在讀了他的詩詞後,我明白了,他的快樂中登上龍椅那刻,已經漸漸消逝了。儘管他表面上春風依舊,但有誰懂得,此時的他與往日已不同了!他多了一份巨大的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

於是,他終於下筆寫了一句千古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就是他內心的苦的抒發吧!

喜歡他,並不是好無緣由的!只因對他有種似曾相識之感,我可以感覺到,我與他都有着一副種壓力。我很希望自己能有他那麼一手文筆,抒發出自己的內心的情感。可似乎我並沒有他的細膩,這大概就是我們之間的差距吧!

不過,沒關係。我是一朵向日葵,我會在每個時候努力汲取他的光。我相信,終有一天,在我這朵向日葵,再次開放之際,我能射出屬於我自己的光,大聲地對世界宣佈:花開了!

  【篇四:曇花開了】

不知爲什麼,曇花總在夜裏開放。出於好奇,我在家裏種上了幾株曇花。

曇花的開放,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種享受。夜裏,我拿着蠟燭去體驗那種享受。

微弱的燭光下,曇花始終是含苞待放。花瓣像一個羞澀的少女,不肯露面。又似乎在等待時機。幾多花瓣收攏在一起,心中不禁有些着急。

夜,靜下來了,死一般的寂靜。屋外的風雖比不上狂風,但冷得刺骨。燭光因風兒隱隱約約,若有若無。這時,曇花的花萼先已舒展,蓓蕾昂然翹揚。花瓣的尖頂似乎支撐不了,以多花瓣優哉遊哉爬出一道弧線,另一朵乳白的花瓣也禁不住誘惑,脫離了大衆,又似乎捨不得,打開一點便停住了。另外幾朵花有了集體觀念,大夥一起緩緩地打開……

綠色的花萼漸漸地努力打開,嫩嫩的綠,我的心爲之震驚。稍大的花瓣爭先恐後地要打開,在柔和的燭光中“墜落”,其它的花瓣也不約而同地“躺”下身子,在微風中享受燭光的溫暖。那花瓣有大有小,有些稍彎曲。潔白的花猶如嬰兒的嘴脣般柔滑。裏面一點的花瓣還是粉色呢!由裏到外,以此爲粉色、淡粉色、粉白色、淡粉白色、白色、黃白色。這奇妙的顏色變化實在是罕見。

花瓣終於完全打開,花蕊終於露面。桔紅色的株頭迷人又可愛。細膩的花朵把花蕊小心翼翼的包圍住了。

曇花開了。但我的心又有些失落。因爲夜即將過去,曇花即將收斂,枯萎……

總有人用曇花形容生命的短促和事物的容易幻滅。而如今,我雖感受到它生命的匆促,但我已明白,曇花在短短的時間中,已顯示了生命的璀璨。

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它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在於把有限的生命變成有限的價值。

曇花開了,生命在瞬間顯示出了它的真諦。生命的長度又有何用呢?

  【篇五:彼岸花開了】

廈門島上的“一國兩制、統一中國”和金門島上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遙遙相對……春天一到,島上便開出了彼岸花——那小小的、藍色的精靈,看起來柔弱,卻能在鹽鹼地上獨自生存。

望着那一灣海峽,歲月如水,濤濤而去,轉眼已是60年,臺灣的國軍還在,大陸的共軍還在,但只能隔着海峽遙遙相對,彼岸的親人,你們可安好?

遙想60年前,國共會戰,國軍經徐蚌會戰後,八十萬精銳損失殆盡,國軍被迫敗走臺灣,都爲一顆報國的紅心,卻因政見不同,而禍起蕭牆。熱血男兒血灑沙場,壯士一去不復返!本是同根生,相逢卻要炮火相迎!本爲黃埔師生,親如手足,戰場上卻刀兵相見。每每讀到近代史,看到中國人手足相殘,便痛心疾首,既而淚如雨下,心中如同塞滿了砂石,沉痛不已,戰場上的英雄,立於炮火之中,見到對手,皆有“惺惺惜惺惺”的感受。

“逢敵亮劍,血濺三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此乃中國軍魂也”,一番話,壯志凌雲。我的心卻沉重了下來,這句話的背後有着深深的`無奈;國共合作,槍口一致對外,趕跑了侵略者,卻把槍口對準了親人,奈何!奈何啊!

看着大陸教科書上寫着“國x黨反動派”好臺灣書上的“我軍重創共x”的字樣,爲何要將這仇恨延續,仍舊讓槍口對準自己的親人?兩黨之爭,爲何還要抱着“成王敗寇”的觀念?這個世界文明的發展,不是一場戰爭就可以決定的。對此,我仍舊只有四個字:“痛心疾首”!

風拂過兩岸的彼岸花,花朵隨風搖擺,遠望對岸,這深無底的海峽,隔開了兩岸的人民,卻隔不開親人的心。

彼岸的親人,你們可安好?

臺灣何日歸?我等翹首望。

一國兩制之大計若能施與臺灣乃是中華之幸,民族之幸也。春天到了,彼岸花開了。

  【篇六:蓮花開了】

純白色的蓮花,輕輕綻放在平靜的池塘中,猶如莫奈的池塘,綠色、淡雅、清新。昨夜剛下了一場雨,一點污泥沿着它的花瓣滑落到了水中,啪嗒——清澈的池水裏,一塊褐色蔓延開來,那純白的花瓣卻依然光潔如初。

我靜靜地站在池塘邊,沒有說話。有一種奇怪的滋味涌上心頭,把我帶回了一千多年前的楚國。汨羅江邊,一位兩鬢斑白的老人用他已顯蒼老的眼神凝望着奔騰而去的江水。眼中的憤慨與無奈分明正在傾訴着官場的污濁與狡詐。屈原,這位民胞物與的老人,潔身自好的他沒有選擇被官場的污穢所迷惑,帶着對奸臣的憤怒與對他深深摯愛的百姓的無奈和歉意,投入了汨羅江中。

蓮花開了,那純潔的花瓣訴說着屈原的堅貞,歌頌着他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好品德

蓮花,不僅在往昔盛開,也在今朝綻放。

國小六年級的一個很平常的日子,班主任陳老師突然把我叫到辦公事。給我看了兩張圖片,一張是蓮花,即使在圖片中,它依然不改往日的潔淨。一張則是一片花的海洋,萬紫千紅的花兒開得正豔。

陳老師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發現了嗎?蓮花的顏色雖然單一,但卻讓人感覺如此地純潔與美好,而這些花兒,顏色雖然鮮豔,但如果都湊在一起顯得多而雜,反而扎眼。”老師放下手中的圖片,頓了頓,說:“伊姍啊!,你是個單純的孩子,而我們班的一些女生沒有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平時追星、拉幫結派,我知道你在班級裏很寂寞,想千方百計地進入她們的圈子裏去。但你和她們不一樣,我希望你能做一朵蓮花。”

聽了老師的話,我的鼻子酸酸的,是啊,我曾經想和同學打成一片,曾經因爲自己與同學缺少共同的語言而苦惱,爲了迎合別人的喜好,差一點迷失了自我,想到這,我如釋重負地點了點頭。

從此,我再也沒有試圖去涉足她們的圈子。當她們嬉笑着談論明星時,我坐在位子上靜靜看書;當她們暗地裏說着某個同學的壞話時,我卻淡然面對,不輕信,不好奇……

蓮花開了,在池塘裏亭亭玉立。我的眼眶溼潤了,我們的先人,在污穢的官場裏仍能保持着一顆潔淨的心,而長在新時代的我,是否也應該用一顆堅定的心來面對生活中的誘惑呢?我望向池中的蓮花,堅定地點了點頭。蓮花,我將會象你一樣,永遠保持一顆純淨如藍天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