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牆爲話題的作文3篇

牆是一個漢字詞語,拼音是qiáng,釋義爲牆本意是房屋或園場周圍的障壁。出處《說文》牆,垣蔽也。會意兼形聲。從土或爿,嗇聲。“嗇”有節儉收藏的意思。壘土爲牆,意在收藏。下面是以牆爲話題的作文3篇,請參考!

以牆爲話題的作文3篇

  以牆爲話題的作文1

記得幼兒園的時候,住在半開發區裏的一棟公寓裏,一樓。之所以是半開發區,是因爲它不像鄉村,也不像城市,而是正在建設的當頭,是個成天可以聽到機械轟鳴的地方。父親常出差,母親常加班,就請了個保姆照顧我。她也許是鄉下人——那麼黑;也許是城裏人——那麼機靈,快六十歲的老人了,卻仍是把家裏的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條。

她告訴過我,每天晚上我都會蹬被子,還說我“不知哪兒來的這麼多力氣”,說這話的時候她並不氣惱,我後來才知道是她每天半夜都要來給我扯被子,我才能睡得那麼安穩。那時我還小,要不是她反覆說得我都煩了,一定不會記得這段話。

一個夏天的晚上,我從冰冷的夢中醒來,緊緊裹着被子跑到窗臺邊——一種低啞的聲音引起了我的注意——它從一柄顫抖的電鑽裏傳出來,驚得我眼皮顫抖。我氣惱地看着這一切,半晌,又笨拙地爬回牀上,卻看到了一個人。她站在門口,可能因爲我醒着而大爲驚訝,趕忙趔趔趄趄地跑過來給我理好被子,那驚悔的眼神盯得我渾身不自在,自然是睡意全無。我好半天不閉眼,可能她意識到了自己的失常,匆匆忙忙地跑回了自己的房間。

第二天早上上學,以爲保姆會像往常一樣拼了命似地催我,這次她卻在跟我的父母討論什麼。我只記得父親的一句話:“現在手上沒錢,有錢哪能花在這種地方?”母親一直保持沉默,保姆卻像是打了興奮似的。以前的經驗告訴我打攪父親說話是要吃苦頭的,就一直在門口等着,自然是誤了上學的時間,父母卻是我不敢恨的,於是便一個勁兒地恨保姆,以至於和她冷淡了好些時日。

那天以後,我們家和工地間就多了垛牆基,但是幼小的我發現,只要我不去盯着它,它就會偷偷“長高”,雖然每次只是一塊兩塊磚的高度。於是就經常故意跑到朋友家玩,因爲我被這堵好像有生命的牆勾起了興趣。那面牆也就真的噌噌地“長”,很快就“長”得超過了一樓,窄窄的,正好擋住了我的房間。我直開心了一個星期,因爲少了許多噪音。後來我注意到保姆手上有大塊淤青,問她時,她只說是被椅子角擠了,我也就不再關心。

城管來了,奇怪這裏爲何多了一面牆,就從工地喚來兩個壯漢,叫他們把它砸毀。我站在窗玻璃後面,不禁放聲大哭,可又畏懼那兩個壯漢而不敢出去。哭聲引起了保姆的注意,她從廚房裏飛快地跑出來,又飛快地跑出去阻止,可沒有人理會這位老媼的大叫。

我的第一堵牆,沒了。

過了半個月,那堵高高窄窄的牆居然死而復生了。可這次我的興奮卻不及上次,不會特地爲此老往朋友家跑了。又過了一個半月,牆才緩緩拱到原來的一半高。

城管又來了,牆倒後,我沒有像上次一樣嚎啕,保姆卻好像一下子老了幾歲。

還有第三次,牆還沒有我那時的個頭高時,對面工地卻停止了吵鬧,一個蔥蔥的公園出現了,牆也就停止了“長高”,只留下那一個小小的牆基。

再後來,我上了國小,搬進了大城市,不再需要保姆,我的親奶奶代替了她。她離開的那一天,跟我講了好久的話。即使是知道她要離開了,不懂事的我也還是有些不耐煩。好在她發覺自己話太多,訕訕地笑着走了。走了,就再也沒回來。

一年後父母想起去探訪時,提着禮物,卻只看到了一座墳。墳的三面有三堵牆,新刷的漆,很漂亮。父親卻在這時說了句話,現在仍覺得好像是在昨天聽到的:“三堵牆啊!”父親長長的嘆息驚醒了我,猛地躥起關於牆的記憶。從父親的口中我得知:地下這位老人獨自過完了一生,沒子沒孫,也收養不起孤兒院的孩子,才做了保姆。

她的姓在墳頭,陰文的“牛”字,名字卻模糊不清了。不用父親提醒,我當即跪下,磕了三個響頭,懷着愧怍。再後來,我做了一件很大人的事:我和父親商量,用自己的零花錢,買了磚,將那最後一面牆壘了起來。

我想,即使沒有水泥砌縫,它也不會倒,永遠不會!

  以牆爲話題的作文2

那遠方築起的一面面高牆呀,牆面上充滿着時間的脈搏,彷彿只要有了它,就可以時時刻刻生活在這片樂土上……

第一道牆,殘破的屹立在那裏。牆壁上的青苔,風蝕過的痕跡,告訴世人在在這片土地上堅守了多久。兩千多年前,中原以北,那片荒蕪,到處充滿着野蠻氣息的土地上生存着尚未開化的人,他們蠻橫的衝向中原大地,衝向那片安靜祥和的土地。他們搶奪人們的糧食,燒燬人們的村莊……人們與這羣強盜展開了廝殺,一次次兵刃與血肉的碰撞,人們將他們趕到了黃河的北邊。或許如史書上所說,是秦始皇的旨意,或許是傳說中的一種祭祀的活動,而我更相信的,是他們爲了守護自己的這片家園所自發的,只是這種“自發”的行動持續了上千年。

這便是長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軍事防禦工程,人們讚歎它雄偉的氣勢,精巧的設計,源遠的歷史,卻不曾想起,這綿延5000公里的長龍,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

第二道牆,飄在風中,埋在沙裏,沉在海底。留給我們的是各地的紀念館,清明節時的白花和口中所講的故事,這面消失的大牆今天依舊無比頑強的駐紮在人們的心中。自1840年,英國的戰艦轟開中國的大門起,這面牆便逐漸形成了。無論是八公里抗英的百姓,還是除洋寇的義和團,亦或是爲國捐軀的致遠艦管帶鄧世昌,他們都毅然決然與侵略分子鬥爭。

想八年抗戰,八千萬同胞將自己的鮮血揮灑在故國的土地上,他們的鮮血染紅大地,染紅江嗨,染紅鮮豔的五星國旗。他們用血肉之軀築起了一面牆,一堵堅不可摧的牆。

第三面牆,用鋼鐵鑄成卻比鋼鐵更堅固。它佇立在中國兩萬多千米的陸地上,無論是寒冷的喜馬拉雅山脈,還是荒蕪的戈壁沙漠;佇立在一萬八千米的.江海上,無論是寒冷的漠河,還是洶涌的東海海域。到哪裏,都有一個個身着綠色迷彩服的解放官兵,筆直的身板,堅毅的眼神,他們是現代中國的軍魂。

閱兵大典上,一隊隊身着白,綠,藍的中國官兵,威武的踏着整齊的步伐步入天安門廣場,誰有曾想到威武的背後,是日日天空上的巡邏,是夜夜崗位上的堅守,是月月大海上的漂泊。他們的付出,讓960萬平方公里的華夏兒女安心的入眠。

從古代的金戈鐵馬,到近代的小米加步槍,再到今天的洲際導彈、巡航艦,裝備的升級象徵着中國的騰飛,時間的遷移又象徵着不變的愛國之心。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只因有了他們,才能傲然屹立在世界之巔。

長城邊上,有成千上萬個靈魂在呼喊:“保家衛國!”,烈士陵園中,有成千上萬個烈士在呼喊:“保家衛國!”,國防線上,有億萬軍人在在呼喊:“保家衛國!”

聲音飄過遠方一面面高牆,飄向牆身後的安詳、寧靜的樂土……

  以牆爲話題的作文3

我們每天都生活在牆裏牆外,被高樓大廈包圍,麻木地行走在路上。今天,窗外雨聲潺潺,我沏上一杯香茗,任清香繚繞着思緒。走近窗臺,放眼一望,目光不覺停留在鄰居家。鄰居家的窗臺很簡單,沒有一花一草的裝飾,只有清一色的護欄。我想:也許下一秒,我可以乘坐一輛公交車,環遊整個城市;也許下一秒,我可以隨着一個旅行團,遊遍五湖四海;也許下一秒,我可以搭上一個航班,飛到天涯海角。但是,下一秒,我卻沒法到達鄰居家裏與他小敘一會兒,雖然我們兩家只隔了一堵牆。

我住在這裏已有13年了,鄰居也曾換過一次。我們家與先前的鄰居還頗有來往,因爲他是父親的同事。後來,他們夫妻感情破裂,很少回來住;之後不知何時,他們搬走,分別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生活了。變化是那樣悄無聲息,他們似乎從未來過,一切似乎從未發生過。

一位新鄰居搬進來了,同樣是那樣悄無聲息。直到有一天,物業的工作人員來我家查水電錶,臨走時詢問我,鄰居何時回來。我才發現,鄰居已換了一個陌生的名字。我吃驚了許久,回過神時才知失態,尷尬地回覆“不知”後,便開始觀察這位新鄰居。說來也怪,這位新鄰居每個月只回來幾趟,一般是週末,來得很急,去得也很匆忙。我甚至連他的外表都不曾看清過,只知是一名中年男子。每次聽到隔着牆傳來重重的關門聲,也不敢舉起手去敲一敲門和他打聲招呼,邀請他到我家來坐一坐,生怕我的唐突會打擾他的生活,他那令人望而生畏、令人幾乎窒息的快節奏生活。

想起來,我自己又何嘗不是與紅日一同起牀,伴明月一起入睡,過着重複而又忙碌的日子。這種快節奏讓我們無暇顧及身邊的人,並在我們身邊逐漸形成一道隔閡、一堵牆,即使住得再近,也形同陌路,在路上遇見也只不過是擦肩而過,熟視無睹,渾然不覺。當我們身邊築起一堵又一堵牆時,驀然回首,會發現當初的夢想,不知被封閉在哪堵牆之後,不知被壓在哪一堵牆之下,那夢想早已成爲夢幻。這一堵堵牆也如一道道屏障,阻擋了人們的交流,擋住了歡聲笑語,讓冷寂瀰漫在身邊。如今回想,原來那對鄰居夫婦若能早點拆除隔在他們之間的牆,又何至於分道揚鑣呢?倘若沒有了心中那堵牆,我想下一秒我能環遊世界,也定能與鄰居坐在一起暢談天下事。有句話這樣說: “築一堵牆,可以多一分約束與安全;拆一堵牆,可以少一分封閉與隔膜。”的確如此,若沒了心牆,我想我們與父母、老師之間或許不會再有矛盾、爭吵、怨恨;若沒有了心牆,我們或許可以收穫更多陽光……

“砰——”來自隔壁重重的關門聲,把我的思緒拉回。忙碌的鄰居又回來了。雨依舊淅淅瀝瀝,蒼穹之中只見一片陰霾。我放下手中還冒着一圈圈熱氣的香茗,指尖不經意間碰到了杯中的溫暖。我不知道他的過往,也不知他的如今,我也許只是他人生中一個匆匆而過的身影,但在這大幹世界、茫茫人海里,我們能夠成爲只有一牆之隔的鄰居也是一種緣分。

再次來到鄰居家門前,舉起手。這次,敲不開這扇門我就不會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