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作文【實用7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書的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書的作文【實用7篇】

讀書的作文1

知識來自於書本,這是我們所瞭解的;知識來自於生活,這是我們所知道的;知識來自於吸取教訓中的優秀思想,這是我們熟悉的;知識來自於未來的也就是我們所想象的,這是我們所向往的。那麼,閱讀中又可以收穫多少知識呢?這就看我們是怎樣閱讀的。難道有錯說嘛!

閱讀其實有不同的方法。比如說:細品細讀,深閱讀,淺閱讀。

如今社會高速發展,經濟持續升溫,人們只顧着把錢裝進口袋,卻忘了也把知識裝進口袋。只要我們每天多吸取一些知識,也許那些裝進口袋的金錢可以自動增值。

深閱讀是什麼呢?這個問題也許只有語文老師知曉,也許只有讀書人知道,更也許我們就知道。

深閱讀就是我們用心作文,就是我們有趣的一個玩笑,就是我們平日裏的一次邂逅,甚至可以認識爲我們講話的嬉笑聲。

那麼淺閱讀有是嘛東西呢?在常人看來這也許是正確到不行的閱讀方法。其實這是錯誤的說法。淺閱讀真的那麼對嗎!我看不是。

淺閱讀是一次美麗的邂逅,是一個美麗的戀情,是一次可惡的錯誤。

只有我們深刻的閱讀,纔可以收穫更多的知識。更加的是,它也許是一個美麗的蝴蝶滑翔時留下的美力。再說來,淺閱讀又可以留下多少認識。淺閱讀和深閱讀之間的差別是多少呢?淺閱讀是件簡單單的認識,是沒完沒了的基礎認識。它又會給我們帶來多少知識呢!它又會給我們交來多少稅收,多少金錢,多少美麗。而深閱讀卻可以帶來我們想要的認識,正確的認識,難道不是嗎!而深閱讀卻可以給我們交來許多我們意想不到的稅收。是可觀的稅收。這難道有錯嗎?

手與腳的`區別,兩者的區別不過是做事與走在路上走路的區別。可是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就是深與淺的區別。手的努力使手不用每日和石子、土親密接觸;而腳的不努力使腳要每日和臭鞋、和臭襪子交流。這手和腳可以看爲我們所熟習的深閱讀和淺閱讀。

深閱讀會給我們帶來許多美好,而淺閱讀可以給我們帶來許多負面產品。

閱讀的深與淺直接關係着我們對知識的吸取,對知識的認識,包括深認識,也包括淺認識。

哈哈……把淺閱讀拋的遠遠的,從深閱讀中吸取知識吧!

讀書的作文2

很多人都認爲,書本里的知識就一定是真理,神聖不可侵犯,所以他們在學問面前甘拜下風,只是一眛地追求更多的精華,把知識背得滾瓜爛熟,卻忽略了去思考,科學實踐。因此往往張冠李戴,適得其反。由此看來,掌握一門讀書技巧是很重要的。那麼,怎樣讀書纔是正確的呢?我覺得我們可以用“盡信書,不如無書”來作爲我們的指南針。

“盡信書,不如無書”是千年前孟子提出來的,其本意正是告誡我們讀書時要加以分析,以求真的態度去探索,科學正確的認識事物本身,懂得“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而不應該盲目地迷信於課本,拘泥於書本。

回顧歷史,我們看到了“紙上談兵”的悲劇。趙括從小熟讀兵書,理論知識深厚,連他父親也要遜色幾分,但是在與秦軍作戰時,卻因爲不能很好地運用學過的知識,結果輸得一敗塗地,不僅自己戰死,手下四十多萬趙國軍兵也慘遭活埋。

但是歷史的警鐘不能長鳴,學習上像這種“高分低能”的事例比比皆是。著名物理家丁肇中就曾講過關於他的經歷。原來丁肇中教授最先是受中國的傳統教育長大的,後來到美國留學時還是照傳統方法念書,以爲只要很用功,什麼都遵照老師的`指導,就一定可以一帆風順。但是卻總是事與願違。在理論上,他算是佼佼者,但對於實際的運用,卻總是摸不着頭腦,學業受到嚴重的阻礙。爲此他總結說,以埋頭讀書應付一切,對於實際的需要是毫無幫助的。這也就是陸游說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了。

除此之外,丁肇中教授還說:“我們不能盲目地接受過去認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學術權威’的指示,我們要自己有判斷力。”這讓我想到了愛因斯坦和他的相對論。

在相對論還沒問世前,大家都對牛頓的經典力學體系深信不疑,一致認爲時間和空間是永遠不變的。但是經過200多年後,愛因斯坦求真的科學態度,超脫世俗,衝破了2世紀來人們對科學狹隘的認識,揭開了時間和空間並非不變的真理,也進一步引領了世界的發展。

所以,前人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讀書不能只爲了讀書而讀書,更要理論聯繫實際,“行萬里路”,在實踐中得出真正的道理,在真理面前作出科學的判斷,而不是一昧地迷信於過去認定的真理。“盡信書,不如無書”,我們祖先早在千年前就認識到這一點,對於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我們更應該做到這一點。

讀書的作文3

如果沒有書,就沒古印度文化,如果沒有書,就沒有華夏燦爛的五千年文明,如果沒有書,人類也就失去了支柱,沒有了靈魂。

從竹簡到白紙,經過了幾千年的演變,纔有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書!一本本知識豐富的書,包含着無限美麗的文字,敘寫了無數壯麗的詩篇。

大多數人都會說,我們讀書是爲了增長學問,提高修養,爲自己的將來做好準備。但是多少人在讀書過程中意識到讀書的根本目的是要認識自己,完善自己。我們往往能從書中看到和得到存在自己身上的東西,但似乎在平時並沒有發現書雖客觀,但來源於生活,書中的內容再怎麼離奇再怎麼變化,它都脫不了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

培根說過:歷史使人聰明,詩歌使人富於想象,數學使人精確,自然哲學使人深刻,總之,讀書能陶冶個性。 高爾基說過:人的知識愈廣,人的本身也就愈接近完美。 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天空中沒有陽光一樣。讀書可以使我們增長見識,不出門,便可知天下事。提高我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使我們變的.有修養。使我們找到好工作。使我們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立於不敗之地……

在書中,我領略了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體會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在書中,我參與了重大決策的謀劃,目擊了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在書中,我參悟了佛學禪機,感受人生的哲學;在書中,我興奮過,怨恨過,憤怒過,暢想過。書的內涵,絕非薄厚不一的幾頁或幾十頁的紙張所能包含。

讀書是爲了充實人生,豐富人生,使人生變的有意義,有意義的人生是在不斷認識自己,完善自己的過程中實現的,因此,我們可以說,讀書就是爲了瞭解自己,修正自己。

在漫長的瀏覽中可以將書中的神奇自然化,又可以將書中的平淡神奇化。總之,書中的世界奧妙無窮,它以其“魔力”創造着神話,傳播着知識,另人神往,使人癡迷。我情願做一個書癡,用畢生去破譯那永遠也解不開的謎。

同學們,讀書吧!因爲生活需要一些感動;心絃,需要愛與智慧的手指來撥動。被打動的心會柔軟起來,品格也就在柔軟的心田裏得以塑造!同學們,讀書吧!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同學們,讀書吧!讓我們一起與書爲伴,擁抱明天。

讀書的作文4

一談到讀書,我的話就多了!

我會認字後不到一年就開始讀書,倒不是六歲時爸爸讓我讀的《格林童話》,而是我八歲時自己讀“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小孩兒,叫許仙……”的《白蛇傳》。

那時每晚臨睡前,我的爸爸每天都會給我講一個小故事,我聽得津津有味,什麼白雪公主、灰姑娘、皇帝的新衣……有時我都困得睜不開眼了,可那些有趣的故事情節深深吸引着我,結果就是我越聽越清醒了,一點兒都不想睡覺了,最後只好在媽媽的.催促下,懷着對下一個故事的美好期待,無奈地閉上眼睛。

此後我決定自己讀《白蛇傳》,雖然當時有好多字都不認識,需要我查字典,我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慢慢地我從一知半解到越來越明白書中的意思了,當我讀到白娘子和小青找到了許仙,我高興地笑了,再往下讀到法海把許仙抓了起來,我氣憤地都要把書扔了。

因爲看了《白蛇傳》,引起了我對中國歷史傳說故事的興趣,所以後來我對《八仙》的傳說特別喜歡。這篇文章中着力描寫的人物,如張國老、藍采和、何仙姑、曹國舅等八位神仙都有極其鮮明生動的性格特徵,作者把他們幫助了哪些人,發生了什麼事,又是怎麼變爲神仙的,都做了細緻入微的描述。《孟姜女哭長城》是我在三年級時看的,起初我對它的興趣並不大,皇帝的苦苦哀求,孟姜女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厭煩,於是我看到一半就放下了,直到我上五年級後再看,才體會到當時孟姜女的傷心難過和她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

雖然到現在我讀的書還不是很多,但我始終覺得讀書是我最大的快樂!通過讀書使我學到了許多課本之外的知識,也讓我明白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自從上了五年級,我的學習任務重了,“行萬里路”可能做不到,但“讀萬卷書”是我唯一的愛好。每天只要我一有時間就會拿起書來讀,同時我也會挑選、比較着讀,碰到那些用華麗詞語堆砌的、無病呻吟的文字,我就不看,相反,那些帶着作者真情實感、平淡質樸的文章,有時哪怕就只有幾百上千個字,也會讓我讀起來心動神移、不能自已。

書看得多了,我也從中得到一個體會,物怕比,人怕比,書也怕比。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通過比較我明白了,我們要多讀好書,讀精品書。我永遠都會記得冰心老奶奶在一篇文章裏寫得這九個字: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讀書的作文5

書籍,承載歷史,思索時代,映照未來;書籍,是文化傳承的源泉,是民族立身的根本,是國家強盛的基石,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對於思想的窮人,踐行的囚徒,讀書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書籍中那些我們所未曾歷練過的神祕,未曾涉及到的領域,都給閱讀構成了一種前所未有挑戰和滿足感,作者在顛峯冒險,讀者在迷宮探險。如果說已知是種存在,是事實,那麼未知則不斷地校正讀者認識的偏差,豐富文化生成的差異,構建世界物質的取捨,引領人類文明的走向。立身以立學爲先,立學以讀書爲本。面對荏苒變遷,於我們,不管何時何地,唯有讀書。

讀書,有若攜先哲共遊,與大家相交,思接千載,神達八方。可與孔孟談禮,同老莊論道,與韓非議法,同孫武講兵;也可與王顏賞字,同齊徐品畫,與李杜吟詩,同蘇王賦對。讀書,使人任你紅塵滾滾,我自風輕雲淡。正像靜水流深,波瀾不驚,胸懷定力,心納平靜;也似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歸於寧靜,超然物外。讀書,是一種精神的攀巖,達到“一覽衆山小,天高我爲峯”的境界;讀書是一種靈魂的`逆水,成就“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風景。多讀書的人,情懷開闊,境界高遠,心無掛礙,思無羈絆;多讀書的人,談吐風趣,舉止得體,情趣高雅,自成品位。讀書是與高尚溝通,與優雅對話;能讓思想有餘香,情緒多繾綣;能增長生活智慧,啓迪人生思索。

胸無江海心難闊,腹有詩書氣自華。陋室常餘書卷在,清心自有墨香來。讀書是一種品質,是一種職責,是一種情懷,是一種境界。讀書,能使平凡簡單的人生歸於靈動厚重,能讓浮躁喧囂的塵世趨向沉靜溫和。讀書不能取巧,沒有捷徑,不可“取二三詩文務求滾瓜,銘三五散句惟求爛熟,生吞活剝,斷章取義”。囊螢映雪,偷光刺股;牛角掛書,手不釋卷;廢寢忘食,韋編三絕。凡有大成者,必是刻苦人。

書籍,能使我們擺脫愚昧,洗盡塵埃;賦予我們信念與力量,通向成功和快樂,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來懈怠自我,疏遠讀書之心呢?因爲讀書,我們會眼界開闊,內心強大;因爲讀書,時間會賜予我們更爲博大的空間和舞臺。從今時起,讓我們用簡單易行的方式去親身體會,加入到誦讀經典及詩文的行列中,去感受讀書的無窮樂趣;讓我們靜心、誠心、用心讀書,戒浮棄躁,內斂含蓄,淡泊名利,泰然寵辱,使心靈更純,使世界更美!

讀書的作文6

人與書,就像鳥的翅膀與羽毛;有了豐滿的羽翼,鳥兒就能在廣闊的天空中自由自在的翱翔,它可以去追逐流雲,也可以在高空裏臨風高唱;羽毛光禿的鳥兒,只能在地上艱難的拔涉,活動的空間小的可憐,當別的鳥兒在枝頭跳躍的時候,它只能在草叢中哀嘆……

人與書,就如琴與弦;不管是多麼漂亮或珍貴的琴,如果缺少了琴絃,便奏不出美妙的旋律與迷人的和絃,那麼這琴也只能是一個沒有靈魂的空殼;只有琴絃完整的琴,才能音域寬闊,音色飽滿,奏的流暢,聽的'舒展……

人不讀書,猶如農夫經營貧瘠的田地,看似一生忙忙碌碌,但卻總是看不到收穫的希望;投入不少,但卻得不到什麼回報;而在一片肥沃的田野裏,那遍地的花朵就是農夫的快樂和期待,那豐碩的果實就是他的幸福和自豪。

人不讀書,便如一艘精美的航船卻沒有羅盤,儘管它每天都行駛在歲月的蒼茫之海上,但卻沒有方向,找不到自己真正想去的目標,當然,也無法確定自己的位置之所在。

常讀書的人,心裏總是充滿被感動的快樂和禪悟般的輕鬆,他們像一個個不需花錢便能走遍天下的旅行者,常常被驟然間展現於眼前的美景妙境勾起胸中綿綿不盡的詩意。

常讀書的人,猶如爲自己的靈魂修建了一個智慧之園,那裏繁花似錦,果實飄香,林木森森,百草豐茂;在這裏漫步,心情自然舒暢,因爲那每一片樹葉、每一朵鮮花、每一個果實、每一棵小草……,都飄着靈悟的馨香,閃着智趣的光芒。

常讀書的人,心境常常平靜而悠遠,因爲那每一本書都像他的靈魂之腳所踏上的一個臺階,他雖然置身於凡俗的生活之中,但他的心卻站到了高處,看到了更廣闊、更博大的場景,能夠感悟到比生活本身更高一個層次的東西,所以,他們遇事更坦然,處世更從容;難怪世人會從內心深處發出:“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感慨!

常出入於幽蘭之室,身上自有一種芬芳;常與書爲伴,靈魂裏自會透着一股才氣。

茶有人生的滋味,酒有心情的體會,

過去與末來交替,迷失是歲月的相會,

上是沒有人陪,下有孤獨一人。

讀書的作文7

昔日周總理留學西洋發出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其浩然正氣至今仍令人振奮;近期深圳校園一句“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媽快樂,我媽快樂,全家快樂”的口號走紅網絡。“爲媽讀書”引起廣泛的討論,有人感慨一代不如一代,有人擔憂國家和社會的未來。而我不禁在心裏默默問自己,寒窗12載,你又是爲了什麼讀書呢?

深圳的口號之所以廣傳,正因爲它真實的反映了現今學生學習的困境。一邊是教室外的花花世界,一邊是家長老師迫切的灌輸和焦急的期待。在“讀書”這一曾經的特權變成普及的義務,讀書的目標從大衆的福祉變成個人的功利之後,“努力學習”好像真的變得無奈而被迫起來。所以有人課堂心不在焉,作業潦草敷衍,考試失敗時候對家長責罵的.恐懼遠遠大於對知識的欠缺的擔憂。畢竟溫飽不愁,生活波瀾不興的環境中,讀書竟成了唯一的苦。

這麼說,難道周總理的話就淪爲歷史,難道我們真的是“幸福又怠惰”的一代,只是因爲媽媽的嘮叨才被迫讀書?

我想不是的,“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精神永不過時。國家飄搖凋落之際,沒有革命者的犧牲,哪來的新中國?百廢待興之時,沒有建設者的奮鬥,哪來富中國?同樣,享受着蔭涼,又怎能就這樣心安理得的享受?這鏗鏘誓言中的擔當與奮鬥,永遠不會隨時光黯淡,而一定會是我們民族前路上不竭的源泉,代代從中汲取力量。

聖雄甘地說過,一個發展的民族,每一代人都有其使命,而正處於中華民族新的關鍵節點的我們,也要明白自己的責任和擔當,豐富知識儲備,進而勇擔使命。的確,五色使人盲,安逸的生活給我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使我們具有了不同於父輩的氣象。但幸福於我們絕對不是迷茫和享樂的溫牀,而是供我們更加茁壯成長的沃壤;也的確,和平的日子裏大學聯考是唯一的“戰場”,我們得到了來自長輩們不少的關注和要求,重擔之下也有無奈和壓抑。“學習使我媽快樂”是一句苦笑着的調侃,反映了我們的心境,但絕不代表我們忘記了初心和目標。

我想“我愛學習”纔是我們的心聲。讀書是爲了長輩們的期待,但更是爲了不潦草虛度此生。幸福的生活裏,苦難不曾教給我的,學習可以教給我。銘記歷史,心懷理想,幸福就沒有使我們迷茫和怠惰。也許讀書並不快樂,但它使我媽快樂,且使我快樂我媽的快樂;我們也在學習中尋找到使命,肩負起責任,追求生命的價值。我選擇讀書,爲的是不辜負歷史給我的厚重,爲一個主動進取,奮發而清醒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