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媒體微信公衆賬號如何運營

微信公衆平臺在傳播的廣泛性、即時性、互動性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小編下面爲你整理了關於廣播媒體微信公衆賬號的運營策略,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廣播媒體微信公衆賬號如何運營

  一、明確定位微信賬號承擔的功能

微信能使用語音發送信息,與廣播的媒介屬性有着天然的聯繫。但在實際操作中,出於播出安全等方面的考慮,真正把微信接入直播信號、讓微信粉絲“發聲”的少之又少。縱觀北京廣播媒體,一般都只把微信作爲節目之外的輔助工具。即使在節目中使用聽衆的反饋,也只是像短信、微博互動那樣,由主持人把信息內容讀出來,使微信互動真實、生動、有強烈現場感的特性大打折扣。在這方面,國內其他省市的電臺同行已經走在了前列。浙江省杭州電臺西湖之聲從2011年起就開始在早晚高峯時段利用微信進行節目互動,在節目中播出從微信接收到的關於道路交通的生動描述,藉以表現源於生活的城市衆生相,真正改變了節目的樣態,豐富了節目內容。

一般來說,不同層級的微信賬號承擔不同的功能,如頻率的公共賬號側重在微信平臺上推介本頻率節目、建立形象和維護關係;而節目層面的微信更有針對性,可利用微信拓展節目內容、吸引忠實聽衆。從廣播媒體已有賬號的運營經驗來看,微信主要有如下功能:一是節目預告,爲節目爭取潛在聽衆;二是內容推廣,將節目的核心內容進行深度挖掘或在微信上進行二次傳播;三是溝通互動,獲取聽衆提供的線索、實時反饋信息或意見建議;四是活動或產品推廣,發佈活動信息或節目附屬產品的相關內容。廣播頻率和節目可根據自身實際,有重點地選擇一個或多個功能。

  二、精心策劃所推送的信息

微信公衆賬號推送的信息包括內容和形式兩方面。媒體使用微信公衆平臺的目的和定位不同,發送的內容會有差異。在推送信息的表現形式上,不僅與內容本身有關,也與公衆賬號運營人員使用微信的技巧有關。

新聞類廣播頻率的.微信常使用“圖文報摘”型。這種圖文報摘消息的頭條使用圖片和大標題,點擊可查閱正文,其他內容以標題鏈接的形式附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央廣新聞熱線”、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環球資訊廣播”等賬號就是如此,它們依託母媒體強大的信息資源,把微信平臺打造成免費的手機報。專業型的廣播頻率或節目往往把微信平臺做成信息速遞工具。中央電臺經濟之聲將節目中的核心內容分時段提煉出來,在節目播出前以文字或圖片的形式發送,既提綱挈領,又起到節目預告的作用。另外一些專題類的節目,喜歡把微信做成雜誌類的閱讀物,每天推送一篇較有深度的內容,形式上類似圖文報摘的頭條,包括標題、圖片、內容預覽及閱讀全文的鏈接。如北京電臺的“照亮新聞深處”每天發一篇與前一天節目話題相關的文章,“1039旅途”每天介紹一個特色旅遊景點,中央電臺都市之聲則是結合頻率的定位,每天發一篇優美散文。

總之,微信公衆賬號的內容應具備實用性、貼近性、可讀性,在形式上要綜合運用微信提供的各種功能和排版方式,形成自己的發佈模式,儘可能地貼近和滿足聽衆的需求。

  三、打造令人印象深刻的獨特風格

微信的最大特點是還原人際傳播的基本特徵,因此,廣播媒體在利用微信公衆平臺的時候要時刻記住,它並不是一個嚴肅的媒體平臺,即使要用它做嚴肅的事情,也應該順應它親和、貼近的本性,也要像一個性格分明的“人”一樣去跟粉絲溝通。

在這一方面,中央電臺都市之聲《FM中國好聲音》節目的微信就對賬號進行了“擬人化操作”,在關注其微信後的提示信息中,它說“歡迎親們隨時與小文互動,如果回覆慢了,請耐心等待一會兒!”這讓人一下子就感受到有一個與其平等溝通的對象。北京電臺音樂廣播的微信賬號叫“先聽爲快白米飯”,主持人白傑和小圖釘延續了在節目中的搞笑風格,常常現“聲”說法,向粉絲預告話題、分享生活趣事。

  四、運用圖片、標題、文字標籤等方式強化碎片化傳播

手機作爲媒體具有便攜性、移動性、個性化的特點,廣播在利用微信進行傳播時也應遵循受衆使用手機的規律,讓傳播內容適應“輕鬆、輕便、碎片化”的需求。目前,圖片的使用已經比較普遍,大家紛紛挑選有代表性、視覺衝擊力強的圖片,以追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將信息傳遞出去。標題和文字標籤的使用還不多,但已能看到明顯的傳播效果。

中央電臺文藝之聲《快樂早點到》節目對推送內容中的新聞標題進行了加工,如“親們,支付寶可以用來交學費了哦”、“新版《武松》下週開播,武松愛上了潘金蓮,你怎麼看?”等。這樣經過改造的標題由於簡短集中、活潑有趣更容易受到粉絲注意。中央電臺音樂之聲推送的內容中有“Muzine雜誌週週看”“書報攤”“潮物”“樂動心靈”“新碟推介”等多個不同的欄目,發佈時這些欄目進行特別標註,這樣很容易讓粉絲形成記憶點,便於他們在每天的內容中快速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五、全過程、全方位、多角度發起互動

如果要對一個微信公衆賬號的運營情況進行評估,互動效果應爲其中的重要一項。在現實情況中,大多數賬號僅僅把微信當作一個單向推送信息的工具,並沒有發揮其互動的優勢,而好的運營經驗是,在小小的一個賬號中,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提供互動方式,號召粉絲參與互動。中央電臺中國之聲的“央廣新聞熱線”在微信賬號的功能介紹中發佈了節目的熱線號碼,號召公衆提供新聞信息、參與互動活動。經濟之聲的“交易實況”在關注賬號後的提示信息中提供了節目在短信、微博、網絡等多個平臺的互動方式,向粉絲展示了各種反饋信息的入口。都市之聲的“時尚知道”每天主動推送的內容僅僅是一條特別製作的標題,若要獲得詳情則需要回復相應內容,有效地激發了粉絲參與的積極性。

  六、重視多媒體平臺的推廣

目前,有很多廣播媒體的公共賬號粉絲不夠多,往往是運營人員苦心經營,但鮮少有人響應。這是因爲廣播媒體的微信賬號在推廣上存在侷限。

一方面,微信這個平臺以熟人社交爲主,沒有微博中類似“廣場”的公共空間。因此,用戶很少有機會“偶遇”自己想找到的賬號,只能是在已經明確知道賬號名字的基礎上主動去搜索。廣播媒體的公共賬號能否被搜索到,與媒體本身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關係很大,也與其在運營時品牌識別是否統一有關。另一方面,其他的媒體如電視、報紙、雜誌在推廣微信賬號時可以直接在版面上刊登二維碼,用戶輕鬆地一掃,即可成爲賬號粉絲。但廣播是聲音的媒體,沒有這樣直接有力的方式吸引聽衆去關注其微信賬號。因此,廣播媒體若要增加其微信平臺的影響力,除了保證提供優質的內容,還要藉助各種資源的力量進行推廣。一是利用媒體的聯動效應,加大在廣播、微博等平臺的宣傳力度,在節目中反覆播報、推廣,或藉助媒體在網絡、微博等其他新媒體平臺的力量,尤其是增加使用平面媒體發佈二維碼的機會。而無論哪一個平臺,粉絲和人氣的聚集都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努力,這就對廣播媒體在新媒體時代的運營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二是藉助線下活動,聚集核心受衆,通過一小羣人“帶動”更多的人,加速互動傳播和口碑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