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大學聯考調研語文試題及答案(完整版)

  四川省樂山市2015屆高三第一次調查研究考試語文試題

2015大學聯考調研語文試題及答案(完整版)

  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作爲一種方法論,中庸之道已經深深滲透到了與中國文化有關的每一個元素和成分之中,成爲構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會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每個置身於中國文化視野中的社會成員,無論你願不願意,承不承認,你都無法擺脫那與生俱的中庸的思維模式和價值觀。因此,正確地認識中庸之道,並加以合理運用,既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無可迴避的文化責任。

中庸思想起很早。《尚書》中就已經記載了很多關於古代聖王執中、行中的例子。如《盤庚篇》的“各設中於乃心”、《洛誥》的“時中”等。我們可以把《尚書》中強調“執中”的政治智慧,看作中庸之道的思想頭。“中庸”一詞,出自《論語·雍也》。孔子說:“中庸之爲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意思是,中庸乃至高的道德修養境界,長久以,很少有人能做得到了。孔子推許的“中庸”,其含義到底是什麼?其境界到底又有多高呢?朱熹解釋說:“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中庸的含義就是,中是一種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無過不及的最爲恰當的狀態;庸則是說這樣做是不可更易的常理。概括而言,中庸的含義就是,中是一種常理。另一種解釋自漢代的鄭玄:“《中庸》者,以其記中和之爲用也。庸,用也。”意思是,中庸,就是中道之運用。從文字學的角度分析,參照許慎《說文解字》的說法,“中,內也;上下通也”、“庸,用也”,則“中庸”的本義就是中道的運用,鄭玄的解釋更符合中庸的本義。

中道本身是極高極難的標準。孔子有言:過猶不及。意思就是凡事都要儘可能追求最爲恰當合理的處置,不能過,也不能不及。比如勇敢,過了就是魯莽,不及就是懦弱,只有恰如其分的勇敢,才符合勇敢概念本身。事實上,中庸本是一種道德修養境界,但是孔子把它普泛化了,在這種普泛化的過程中,中庸也自然而然地轉化爲一種方法論了。一件事我們可以儘可能追求最優解,但是每件事都要追求最優解,實在是太難了。

這樣一個最優解,怎樣才能做到呢?孔子的教導是:“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叩其兩端就是指從事情的兩種極端的狀態入手,認真推敲研究,仔細體會把握,尋求和兩種極端完全不同的最優解。需要說明的是,孔子所倡導的這種思維方式,很容易被誤解爲折中主義,事實上,中庸之道的思維方式和折中主義完全不同,叩其兩端的方式,更加接近於現代邏輯中的試錯法。

爲什麼孔夫子要懸置這樣一個大家都很難做到,卻又不得不努力去做的高標準的理想主義的方法論呢?緣由大約有三。其一,儒家以倡明先王之道爲己任。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很容易把先王之道理想化。中道的思想作爲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等古代聖王的成功祕訣,被儒家擡高到理想化的程度,更是情理之中的事。其二,儒家的中庸之道是古代農業社會大環境下的產物。在農業社會中,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單一性,以及由於單一性而必然存在的重複性,是儒家倡導凡事追求最優解思想的社會背景。其三,同時,農業社會生產和生活的漫節奏也爲儒家凡事追求最優解的理想化方案提供了時間上的可能性。

(摘編自王澤民《中庸之道是中國文化骨髓》)

5.下列對於“中庸之道”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鄭玄認爲中庸就是中道之運用。朱熹則認爲中是一種做事追求不偏不倚,無過不及的最爲恰當的狀態;庸則是說這樣做是不能更改的常理。

B.“中庸”一詞,出自《論語•雍也》,但中庸思想起很早,《尚書》中“各設中於乃心”“時中”等語句中的“中”其實就是中庸思想。

C.在《論語》中,孔子先是把中庸看成一種道德修養境界,但後又把它普泛化,在這個過程中,它轉換爲一種方法論,表現爲做事追求最優解。

D.中庸之道是構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會心理前核心要素之一,是一種方法論,凡與中國文化有關的元素和成分,無不深深滲透有中庸之道。

6.文中說,“中道本身便是極高極難的標準”,下列不能成爲其依據的一項是( )

A.凡事都要儘可能追求最爲恰當合理的處置,不能過,也不能不及。

B.中庸從一種道德修養境界轉換爲一種方法論。很難適用於每一件事情。

C.從事情的兩種極端狀態人手,認真推敲研究並尋求最優解並不容易做到。

D.中道思想作爲古代聖王的成功祕訣,已經被儒家擡高到理想化的程度。

7.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朱熹和鄭玄對中庸的解釋,在“中”的含義上沒有差別,在“庸”的含義上有一定分歧,鄭玄的解釋更符合許慎《說文解字》中的“中庸”的本義。

B.如何做到最優解,孔子謙遜地表達了自己的不足,但他的智慧在於能從事情的兩種極端狀態入手,研究把握,尋求和兩種極端完全不同的最優解。

C.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等古代聖王遵循中庸之道是獲得成功的祕訣,而儒家又以倡明先王之道爲己任,這應該成爲孔子倡導中庸之道的一個重要緣由。

D.中庸之道是中國文化骨髓,正確認識併合理運用中庸之道,既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無法迴避的文化責任,研究倡導中庸之道有着一定的現實意義。

三、(6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題。

餘玠,字義夫,蘄州人。嘉熙三年,與大元兵戰於汴城、河陰有功。進對,帝奇之,授權兵部侍郎、四川宣諭使,帝從容慰遣之。

玠大更敝政,遴選守宰,築招賢之館。播州冉氏兄弟璡、璞,隱居蠻中,聞玠賢,遂詣府上謁。玠素聞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見之。居數月,無所言。玠將謝之,乃爲設宴,以微言挑之,卒默然。玠曰:“是觀我待士之禮何如耳。”更闢別館以處之,且日使人窺其所爲。兄弟終日不言,惟對踞,以堊畫地爲山川城池之形,起則漫去。如是又旬日,請見玠,屏人曰:“爲今日西蜀之計,其在徙合州城乎?”玠不覺躍起,執其手曰:“此玠志也,但未得其所耳。”曰:“蜀口形勝之地莫若釣魚山,請徙諸此,若任得其人,積粟以守之,賢於十萬師遠矣,巴蜀不足守也。”玠大喜。徙城之事,悉以任之。命下,一府皆喧然同辭以爲不可。玠怒曰:“城成則蜀賴以安,不成,玠獨坐之,諸君無預也。”卒築釣魚、雲頂凡十餘城,皆因山爲壘,屯兵聚糧爲必守計。且誅潰將以肅軍令。於是如臂使指,氣勢聯絡。又屬嘉定俞興開屯田於成都,蜀以富實。十年冬,玠率諸將巡邊,直搗興元,大元兵與之大戰。十二年,又大戰於嘉定。初,利司都統王夔素殘悍,號“王夜叉”,恃功驕恣,桀驁不受節度。玠乃謀於親將楊成。夜召夔計事,夔至,斬之。戎帥欲舉統制姚世安爲代,玠素欲革軍中舉代之敝,以三千騎至雲頂山下,遣都統金某往代世安。世安閉關不納,且厚結丞相謝方叔。於是世安與玠抗,玠鬱鬱不樂。寶祐元年,聞有召命,愈不自安,一夕暴下卒,或謂仰藥死。蜀之人莫不悲慕如失父母。

玠之治蜀也,有常度。至於修學養士,輕徭以寬民力,薄徵以通商賈。蜀既富實,乃罷京湖之餉;邊關無警,又撤東南之戍。惜其遽以太平自詫,且久假便宜之權,不顧嫌疑,昧於勇退,遂讒賊之口;而又置機捕官,人多懷疑懼。至於(姚)世安拒命,玠威名頓挫,齎志以沒。

(《宋史 列傳第一百七十五 餘玠》精簡版)

8、對下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進對,帝奇之,授權兵部侍郎、四川宣諭使。(權力)

B、玠素聞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見之。(名刺,名片)

C、以堊畫地爲山川城池之形,起則漫去。(擦))

D、至於(姚)世安拒命,玠威名頓挫,齎志以沒。(懷抱)

9、下列各句中,加點詞意義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爲今日西蜀之計,其在徙合州城乎? 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

B、又屬嘉定俞興開屯田於成都,蜀以富實。 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C、蜀既富實,乃罷京湖之餉 宦官懼其毀己,皆共目之,衡乃詭對而出。

D、卒築釣魚、雲頂凡十餘城,皆因山爲壘 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第Ⅱ卷(非單項選擇題,共123分)

四、(31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蜀口形勝之地莫若釣魚山,請徙諸此,若任得其人,積粟以守之,賢於十萬師遠矣,巴蜀不足守也。(5分)

譯:

(2)城成則蜀賴以安,不成,玠獨坐之,諸君無預也。(3分)

譯:

11.簡要概括餘玠治蜀措施。(5分)

12.用斜線(/)給下面加橫線的一段文言短文斷句。(限劃8處)(4分)

屈子賦曰:“邑犬羣吠,吠所怪也。”僕往聞庸、蜀之南,恆雨少日,日出則犬吠,餘以爲過言。前六七年,僕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嶺,被南越中數州。數州之犬,皆蒼黃吠噬,狂走者累日,至無雪乃已,然後始信前所聞者。今韓愈既自以爲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爲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獨見病亦以病吾子估雪與日豈有過哉顧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幾人而誰敢炫怪於羣目,以召鬧取怒乎?(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13.閱讀下面的唐詩,回答問題。(8 分)

月夜 杜甫① 今夜鄜州 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 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 清輝玉臂寒。②

何時倚虛幌, 雙照淚痕幹! 此詩寫於作者因安史之亂被困長安之時。

[註釋]①鄜州:現陝西省富縣。②虛幌:薄而透明的帷帳。 (1) 有人評價此詩“題爲《月夜》,字字都從月色中照出”,請結合詩句賞析此詩如何寫“月”。(4分) △ (2 ) 這首詩主要運用了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請結合詩句賞析。(4 分)

14.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選其中六道題)(6分)

①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 ,亦不能至也。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②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 (蘇軾《定風波》)

③ ,盡西風,季鷹歸未?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④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 ,士皆垂淚涕泣。 (《戰國策.荊軻刺秦王》)

⑤子曰:“爲政以德, 。(《論語.爲政》)

⑥懷舊空吟聞笛賦,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⑦金樽清酒鬥十千, 。 (李白《行路難》)

⑧ ,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杜牧《赤壁》)

五、(2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題。

我以爲,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

長城當然也非常偉大,不管孟姜女們如何痛哭流涕,站遠了看,這個苦難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間修了一條萬里屏障,爲我們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種人類意志力的驕傲。長城到了八達嶺一帶已經沒有什麼味道,而在甘肅、陝西、山西、內蒙一帶,勁厲的寒風在時斷時續的頹壁殘垣間呼嘯,淡淡的夕照、荒涼的曠野溶成一氣,讓人全身心地投入對歷史、對歲月、對民族的巨大驚悸,感覺就深厚得多了。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長城的數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經完成了一個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規模從表面上看遠不如長城宏大,卻註定要穩穩當當地造福千年。長城的社會功用早已廢弛,而它至今還在爲無數民衆輸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澇無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國,每當我們民族有了重大災難,天府之國總是沉着地提供庇護和濡養。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華民族。有了它,纔有諸葛亮、劉備的雄才大略,纔有李白、杜甫、陸游的川行華章。說得近一點,有了它,抗日戰爭中的中國纔有一個比較安定的後方。

它的水流不像萬里長城那樣突兀在外,而是細細浸潤、節節延伸,延伸的距離並不比長城短。長城的文明是一種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種靈動的生活。

我去都江堰之前,以爲它只是一個水利工程罷了,不會有太大的遊觀價值。連葛洲壩都看過了,它還能怎麼樣?只是要去青城山玩,得路過灌縣縣城,它就在近旁,就乘便看一眼吧。因此,在灌縣下車,心緒懶懶的,腳步散散的,在街上胡逛,一心只想看青城山。

七轉八彎,從簡樸的街市走進了一個草木茂盛的所在。臉面漸覺滋潤,眼前愈顯清朗,也沒有誰指路,只向更滋潤、更清朗的去處走。忽然,天地間開始有些異常,一種隱隱然的騷動,一種還不太響卻一定是非常響的聲音,充斥周際。如地震前兆,如海嘯將臨,如山崩即至,渾身起一種莫名的緊張,又緊張得急於趨附。不知是自己走去的還是被它吸去的,終於陡然一驚,我已站在伏龍觀前,眼前,急流浩蕩,大地震顫。即便是站在海邊礁石上,也沒有像這裏強烈地領受到水的魅力。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會,聚會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讓人忘記它是切切實實的水,可掬可捧的水。這裏的水卻不同,要說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疊疊都精神煥發,合在一起比賽着飛奔的力量,踊躍着喧囂的生命。這種比賽又極有規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爲二,直竄出去,兩股水分別撞到了一道堅壩,立即乖乖地轉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堅壩上撞一下,於是又根據築壩者的指令一番調整……就像一大撥翻越各種障礙的馬拉松健兒,把最強悍的生命付之於規整,付之於企盼,付之於衆目睽睽。看雲看霧看日出各有勝地,要看水,萬不可忘了都江堰。

四川有幸,公元前251年出現過一項毫不惹人注目的任命:李冰任蜀郡守。

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長鍤,站在滔滔的江邊,完成了一個“守”字的原始造型。那把長鍤,千年始終與金杖玉璽、鐵戟鋼錘反覆辯論。他失敗了,終究又勝利了。

他開始叫人繪製水系圖譜。 他當然沒有在哪裏學過水利。但是,以使命爲學校,死鑽幾載,他總結出治水三字經“深淘灘,低作堰”、八字真言“遇灣截角,逢正抽心”,直到20世紀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他的這點學問,永遠水氣淋漓,而後於他不知多少年的厚厚典籍,卻早已風乾,鬆脆得無法翻閱。

他未曾留下什麼生平資料,只留下硬扎扎的水壩一座,讓人們去猜詳。人們到這兒一次次納悶:這是誰呢?死於兩千年前,卻明明還在指揮水流。站在江心的崗亭前,“你走這邊,他走那邊”的吆喝聲、勸誡聲、慰撫聲聲聲入耳。沒有一個人能活得這樣長壽。

秦始皇築長城的指令,雄壯、蠻嚇、殘忍;他築堰的指令,智慧、仁慈、透明。

有什麼樣的起點就會有什麼樣的延續。長城半是壯膽半是排場,世世代代,大體是這樣。直到今天,長城還常常成爲排場。都江堰一開始就清朗可鑑,結果,它的歷史也總顯出超乎尋常的格調。

繼續往前走,看到了一條橫江索橋。橋很高,橋索由麻繩、竹篾編成。在這樣高的地方偷看橋下會神志慌亂,但這是索橋,到處漏空,由不得你不看。一看之下,先是驚歎。腳下的江流,從那麼遙遠的地方奔,一派義無反顧的決絕勢頭,挾着寒風,吐着白沫,凌厲銳進。我站得這麼高還感覺到了它的砭膚冷氣。但是,再看橋的另一邊,它硬是化作許多亮閃閃的河渠,改惡從善。人對自然力的馴服,幹得多麼爽利。如果人類幹什麼事都這麼爽利,地球早已是另一副模樣。

離索橋東端不遠的玉壘山麓,建有一座二王廟,祭祀李冰父子。人們在虔誠膜拜,膜拜自己同類中更像一點人的人。鐘鼓鈸磬,朝朝暮暮,重一聲,輕一聲,伴和着江濤轟鳴。李冰這樣的人,是應該找個安靜的地方好好紀念一下的,造個二王廟,也合民衆心意。

我到邊遠地區看儺戲,對許多內容不感興趣,特別使我愉快的是,儺戲中的水神河伯,換成了灌縣李冰。儺戲中的水神李冰比二王廟中的李冰活躍得多,民衆圍着他狂舞吶喊,祈求有無數個都江堰帶全國的風調雨順,水土滋潤。儺戲本都以神話開頭的,有了一個李冰,神話走向實際,幽深的精神天國,一下子貼近了大地,貼近了蒼生。

(文章有刪減)

15、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 )(4分)

A、在這篇散文中,作者描繪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壯觀,對李冰興修水利,爲民造福的舉措作了高度評價和讚揚。

B、文章第一部分將長城代表的文明和都江堰代表的文明進行多方面的對比,在作者看,都江堰文明更能作爲中華文明的代表。

C、文章實際上並沒有過多描寫都江堰的實際情貌,而是將重點放在對都江堰所代表的文化的體驗感悟上,從而將人、建築和歷史有機地混融在一起。

D、與一般的遊記不同,本文作者不是單純地描寫自然景觀而是立足現代,對歷史上人物與事件進行審視,並作出縱橫捭闔的評說,在人文感受方面能給讀者以較大啓迪。

E、作爲一篇遊記,文章構思頗見用心,描繪都江堰雄偉的景觀,先從主觀感受寫起,巧設懸念,激發了讀者閱讀的興趣。

16、聯繫全文思考回答,作者爲什麼說“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6分)

17、餘秋雨先生的散文以對文化思考見長,描寫自然景觀不多,但極富特色,請從藝術手法的角度,對第二部分寫景內容進行鑑賞。(6分)

18、文章以看儺戲結尾,有何作用?請分析。(6分)

六、(10分)

19.仿照示例,就 “考碗族”和“奈特兒家庭”兩種職場現象,做勸勉或者警醒式點評。(每則不超過40字)(6分)

示例 軟實力:是相對於知識文憑等“硬實力”而言的,是指一個人在職場中會唱歌或者寫字漂亮或者有氣質等各種影響自身發展潛力和感召力的因素。

點評:軟實力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全面提升軟硬實力才能在職場上立於不敗之地。

職場現象

考碗族:到處參加公務員考試,不捧到“金飯碗”決不罷休的一羣人。

點評:

奈特兒家庭:專心事業,收入豐富,卻很少時間享受生的職場家庭。

點評:

20.根據提示填空。(4分)

從1931年到1940年,巴金先後創作了《家》《春》《秋》三部長篇小說,這三部作品合稱爲《激流三部曲》。其中《家》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______是一個性情剛烈心靈純潔的丫鬟,對覺慧的愛卻因主僕地位的差異而不可能實現,最後以死向封建專制發出了強烈的抗議;______作爲高家的長孫媳婦,溫文爾雅、寬宏大量,被高老太爺的陳姨太以避“血光之災”爲由趕到郊外生產,最後難產而死;_______是一個生性內向,不善交際的女性,在對覺新的愛失利後,最後抑鬱而終。她們都是封建制度的犧牲品。與此同時,作者預言女性必然被解放,地位必然提高,塑造了一位接受新思想、嚮往自由平等、大膽爭取個性解放的`______,她是當時女性中的先驅者,她的出現,標誌着女性的崛起。

七、作文(60分)

21.閱讀下列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貓喜歡吃魚,

可貓不會游泳

魚喜歡吃蚯蚓,

可魚又不能上岸,

上帝給了你很多誘惑,卻不讓你輕易得到。

請依據你對上面材料的理解,聯繫現實,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字數不少於800字。【下面是參考答案,請翻頁閱讀】

  樂山市高中2015屆第一次調查研究考試

  語文試題答案及評分意見

2014.12

5、 C “孔子先是把中庸看成一種道德修養境界,但後又把它普泛化”理解錯誤,原文說“中庸本是一種道德修養境界,但是孔子把它普泛化了”,可知中庸本身是一種境界,並不是孔子把它看成一種道德修養境界。

第5題的答案可能有爭議,可調整成選B或選C均可得3分。B項B.“中庸”一詞,出自《論語•雍也》,但中庸思想起很早,《尚書》中“各設中於乃心”“時中”等語句中的“中”其實就是中庸思想。“……其實就是中庸思想”有誤, “看作中庸思想的起”。絕對化了。

11、①改革弊政,輕徭薄徵;②選賢任能,修學養士;③因山爲壘,積粟固守;④整肅軍令,樹立威權;⑤屯田興農,重視商業;⑥堅持抗戰,對元用兵。(任答其中5點都可以得滿分)

參考譯文:

餘玠,字義夫,蘄州人。嘉熙三年(1239),與大元的士兵在汴城、河陰作戰立有軍功。上奏進對,宋理宗認爲他的才能出奇,授命他代理兵部侍郎、四川宣諭使,理宗和顏悅色地慰勞、派遣他去上任。

餘玠大力改革弊政,遴選郡守縣宰,在自己的帥府旁修築招賢館。播州冉璡、冉璞兄弟倆,隱居在少數民族區域,他們聽說餘玠賢明,於是前往帥府拜謁。餘玠素聞冉氏兄弟(之名),名刺一遞進去就出接見他們。過了幾個月,也沒有談什麼(建議)。餘玠將酬謝他們,於是爲他們設宴。餘玠以含蓄的話語引導他們,最終(他們)還是默默無言。餘玠(心裏)說:“這是在看我將怎樣禮待有識之士罷了。”換另一處賓館安置二人,並每天派人在暗中觀察他們的作爲。(派去的人發現)冉氏兄弟終日不講話,只是面對面蹲着,用白堊土在地上畫些山川城池的圖形,起身後就塗抹掉。這樣,又過了十日,(二人)請求會見餘玠。(見面後)讓其他人退出,才說:“作爲今日(固守)西蜀的計謀,恐怕是在於(將防務)遷往合州城吧?”餘玠(聽罷)不覺一躍而起,拉住二人的手說:“這是我的心意,只是我沒有想到合適的地方。”(冉氏兄弟)說:“蜀中關隘,地勢優越的沒有比得上釣魚山的,請遷移到這裏,如果用人得當,積貯糧食守住釣魚山,(那就)遠勝過十萬軍隊,巴蜀便不難防守了。”餘玠大喜。遷城之事,全委任他們(督辦)。命令一下達,滿府都喧譁着異口同聲認爲它行不通。餘玠發怒道:“城建好了那麼四川依靠它得到安定,造不好,餘玠一個人抵罪,各位是沒有干係的。”最終建成釣魚、雲頂共十餘座城池,都依據山勢構築營壘,屯兵聚糧制定堅守的方案。並且殺掉敗將整肅命令。在這種佈防下,(調度兵力)如用手臂控制使喚手指(一樣自如),(各種兵力的)氣勢聯通。餘玠又指令嘉定(知府)俞興在成都闢地屯墾,蜀中因此殷實富足。十年(1250)冬天,餘玠率領各位將領巡視邊防,直搗興元,大元的士兵與之發生大戰。十二年(1252),又在嘉定與元兵打了一次大仗。開始的時候,利州路司都統王夔平素殘暴驕悍,號稱“王夜叉”,他恃功驕橫,恣意妄爲,桀驁不馴,不受節制調度。餘玠就與他的親信將領楊成商量。晚上,召集王夔商量事情,王夔剛到,就被殺了。戍地將帥想推舉統制姚世安接替,餘玠平素就想革除軍中舉代的弊端,令三千騎兵到雲頂山下,遣都統金某去代替姚世安,姚世安守住關隘不接受,並且用厚禮結交丞相謝方叔。於是姚世安與餘玠相抗衡,餘玠因此鬱鬱不樂。寶祐元年(1253),聽說有召他回朝的命令,自覺特別不安心,一天晚上得暴病而死,有的說他因爲吃藥而逝。蜀地的人衆沒有誰不悲傷眷慕,有如失去了自己的父母。

餘玠治理蜀地的時候,都有一定的規章制度。至於修習學業,撫養寒士,減輕徭役,舒寬民力;減徵稅賦,鼓勵通商。蜀地已經富足充實的時候,就免除了京湖的軍糧徵收;邊關沒有戰事緊急的警報,又撤除了東南的防務。可惜他匆忙以太平之世自誇,長期憑藉手中擁有的權力,不顧及嫌疑,不知激流勇退,於是招致讒人口舌;而又設置自己掌握的機捕官,人們多存疑問、恐懼。至於姚世安拒不接受命令,餘玠的威勢名聲頓受挫折,懷抱志向憂鬱地死去。

12、今韓愈既自以爲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爲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獨見病,/亦以病吾子。/然雪與日豈有過哉?/顧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幾人,/而誰敢炫怪於羣目,以召鬧取怒乎?

(2)作者實際看到的是長安月,因望月而思念家人,(1分)從對方着手,寫妻子閨中獨看月,寫憐惜家中兒女尚小,不能理解妻子的思念,寫想象中妻子因思念在月下長久望月的形象;最後寫想象中兩人一同倚窗看月,淚痕始幹。(2分)整首詩採用虛實結合的方式,即表達詩人對家人的思念與掛念,也表達了妻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1分)

14、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一蓑煙雨任平生

休說鱸魚堪膾

爲變徵之聲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

到鄉翻似爛柯人

玉盤珍羞直萬錢

折戟沉沙鐵未銷

15、B、E (B中作者並沒有認爲都江堰文明更能作爲中華文明的代表。E中不是巧設懸念,而是欲揚先抑。)

16、答案:①長城的社會功用早已廢棄,都江堰爲老百姓輸送清流的功能綿延至今,永久性地灌溉中華文明。②長城體現的是人類意志力的驕傲,而都江堰體現的是人類馴服自然力並使之爲人類服務的智慧。③修建長城靠的是蠻嚇,殘忍,導致怨聲載道;修建都江堰靠的是智慧、仁慈,合乎民意。(每點2分)

17、①烘托,以聲音烘托水之氣勢;②誇張,以大地震顫突出水勢驚天動地;③對比,通過和大海的對比,突出都江堰的水極富力量和生命力;④比喻,把都江堰的水比作馬拉松健兒,突出都江堰的水既強悍又有規矩的特點。(任答3點,每點2分。每點藝術手法1分,內容分析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