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大學聯考《地理》科目考綱解讀及備考建議

“大綱的調整牽一髮而動全身,直接影響到數萬考生的切身發展。”那麼,2017年大學聯考地理考綱刪改了哪些內容?以下是本站小編搜索整理的關於2017大學聯考《地理》科目考綱解讀及備考建議,供參考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2017大學聯考《地理》科目考綱解讀及備考建議

  地理  修訂內容

現行考試大綱規定的3個選考模塊分別爲“旅遊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和“環境保護”,要求學生從3個模塊中選擇1個模塊作答。

修訂後的考試大綱刪去“自然災害與防治”模塊。考生從“旅遊地理”和“環境保護”模塊中任選1個模塊作答。

  ■ 新考綱內容解讀

一、刪除不等於不考選修部分刪除“自然災害與防治”不代表不會考自然災害。“自然災害”作爲必修一“自然地理”部分的延伸,即使不作爲單獨的選修模塊,也會在11個單選題或者2道大題中有所涉及。所以,該部分雖然在選修中刪除,必修模塊中仍然會有所涉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仍不可大意。

二、選做範圍縮小,難度加大選做模塊的二選一,對於很多中學來說,這無疑是增加了教學難度。老師通常會注重“自然災害”和“旅遊地理”的講解訓練,“自然災害”由於本身的溯及力較廣,該部分的講解可以覆蓋必修選修,所以很多學生也習比較重視該部分的訓練;“旅遊地理”由於問題設置比較常規,答案也比較“套路”,所以也是學生的熱門選擇。而近幾年“旅遊地理”問題的設置越來越“生活化”、“多元化”,很多學生面對多元的問題已很難準確把握答案,不得不偏向“自然災害與防治”。今年的考綱縮小了選做範圍,無疑給學生帶來了“麻煩”,這將意味着“環境保護”也要作爲重點訓練。

三、“冷門”成爲“熱門”本次考綱刪減了學生比較熟悉的“自然災害”,相對冷門的 “環境保護”則需要去更多的關注,而且“環境保護”近幾年的問題設置難度都有增加趨勢。“環境保護”作爲與我們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熱門話題,自然會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隨着近幾年國家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各種新型環境問題也接踵而來。環境問題的產生除了和人類產業活動相關,也和自然地理部分的大氣運動、水循環、生物多樣性息息相關。鑑於環境問題的多樣性和產生的複雜性,很多學生在解答該部分的時候就要求有更多的社會生活常識以及連貫的邏輯思維,這無疑對於雲南的考生來說也是一種能力要求上的提升。

  備考建議

一、學習過程中注重原理的理解和把握。所謂“萬變不離其宗”,地理作爲一門“講理”的學科,所有知識點的延伸和擴展都離不開“理”,以理推及面,才能靈活應對新出現的地理事物和現象。

二、在“理”的基礎上總結變化規律。知識只有通過理解、總結規律才能成爲能被自己掌握和運用的考試“武器”。對於規律的總結,不只是深化知識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這也是新課改以後國家對能力型人才的要求。

三、理論聯繫實際,與生活接軌。縮減以後學生不得不關注的'“環境保護”,進一步貫徹了國家關於培養“複合型”人才的需要。學習,不只是爲考試而學,更是爲了生活而學。這就要求學生離開網絡娛樂,走出書本侷限,多關注社會生活,關心時事,融入社會擴寬視野。知識性的東西只有用在生活中才能充分發揮它的作用,因此建議學生們課後可以多探討一些關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生活的問題。

四、關注聯繫性和特殊性。大學聯考考察的是學生的綜合運用,地理一共14個題,要檢測學生的知識及能力,既需要對知識點進行高度整合運用,又需要學生能夠特殊問題特殊分析。自然地理部分主要考察特殊性,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在高度把握“原理”的基礎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跳出普遍性的框架。人文區域和選做部分主要考察地理現象之間的聯繫性,這需要學生加強圖表和材料文字的閱讀理解,提升閱讀能力,重點關注圖表下方(右下角)的圖例。注意:凡是出現在圖例上的信息都是有用信息,必須充分加以運用。

五、實戰練習注重錯題蒐集。如果說高一高二的學習是在做“加法”,那麼高三則是在做“減法”。到了高三複習階段,基本應該掌握的知識點都已經講解完成,該階段我們需要做的是鞏固深化知識點,那麼就要求學生在平時練習過程中收集還未掌握的知識點錯題,一開始可能會有很多知識錯漏,整個高三階段,我們能夠通過複習深化把這些不會的知識點一一解決,最後錯題越來越少,那麼我們的目標也就可以逐漸達成。

總之,2017年大學聯考考綱的變動,試卷難度在16年的基礎上會基本保持不變,但是對於雲南考生來說,原本的“冷門”選做題被提到了重要的角色,增加了學生備考難度。此次變動凸顯了地理學科的實用性和人文性,也是教育對於社會屬性的“人”的重視和能力的培養。希望廣大考生能夠本着教育以生活爲本的原則,融入社會生活,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習中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大學聯考中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