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浙大學聯考改革 考生該如何用好自主選擇權

作爲全國性高等教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試點,上海、浙江2014年啓動的大學聯考改革將在2017年迎來第一批畢業生。下面本站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看!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滬浙大學聯考改革 考生該如何用好自主選擇權

節奏更加緊張,應考更講策略

“以前聽說高一隨便學,高二鞏固,高三衝刺,可實際上,我覺得高二就得衝刺了。”溫州某中學的姚洋如此描述新大學聯考給自己帶來的感受。

令姚洋緊張的,正是浙江學考選考的時間安排。按照改革方案要求,浙江省在每年4月與10月分別組織兩次學考選考(除語文、數學之外的科目),在整個高中階段,每個學生的每一科目都可以考兩次,並自己選擇計分的選考科目。與此同時,成績計算也不再以卷面分數爲準,而是以等級計算:在學考合格前提下,從起點賦分40分到滿分100分,共分21個等級,每個等級分差爲3分。等級是按照成績在當次考試的排名確定。如成績在當次考試排名的前1%,賦分100分;排名在前2%,賦分97分,以此類推。

“我就是按部就班跟着學校學,另外在外面上了補習班。現在每週只有週日下午休息,其他時候都在上課。”姚洋覺得這是奮鬥的過程,“沒覺得委屈吧,反正大學聯考怎麼都要拼一把。”

今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普通高校招生選考科目考試開考前,考生互相加油鼓勁。

而“拼一把”在學校的層面有更多的技術內涵,各個學校都在研判如何運用規則獲得更好的成績。例如,2015年10月的第一輪選考中,溫州某中學高二(6)班就通過“排兵佈陣”成爲贏家。在全班40人選考化學的情況下,10人獲得滿分,90分以上27人,全班平均分爲96分。班主任蘇老師介紹,第一次選考,很多好學生顧慮會多一些,而他的學生決定去拼這個機會。“這是新大學聯考等級賦分給予我們的機會,很多人不參加第一次選考的理由是課時沒教完,但我們發現,其實分數與課時是否上完並無絕對關聯。”蘇老師說。

無獨有偶,“田忌賽馬”的策略在一些相對普通的學校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在同一次考試中,杭州某中學高二年級500多人中有150人蔘加了技術科目的選考。該校黃校長介紹:“學校生源不佔優勢,選考物理、化學等科目基本沒有優勢。我們就打個時間差,首考就選考技術科目。爲此,學校把原本高二開始的通用技術課程提前到高一,和信息技術課一起上。師資緊張,就從職校聘請老師,減少一些其他學科課時。”

一位老師爲記者分析了一般的應考時間圖。“高二10月的考試,大家都沒準備好,把學考不計分的科目先考掉。高二4月的考試,主攻選考,高三10月第一次英語大學聯考加補充選考。”

改革需堅持,試點漸完善

日前,浙江省教育廳下發《關於糾正部分普通高中學校違背教育規律和教學要求錯誤做法的通知》,對部分高中趕搶進度、停課搞“學考會戰”、延長教學時間佔用晚間時間和節假日時間複習等情況,明確要求糾正。

考生展示選考的准考證

杭州某中學家長陳女士有一對雙胞胎正在讀高三,她對新大學聯考改革的態度相對平和。“從家長的角度看,其實希望學校能多開課,綜合統籌,否則我們還得到外面花錢上課。”陳女士對記者說,“以前我們只補習數學和外語,現在又報了學考、選考的提速班,其實壓力還蠻大的。”陳女士覺得,改革意圖是好的,但落實中有偏差。“比如,我主張孩子全面發展,新大學聯考方案也是這個精神,規定10門都得考。但實際上,卻要求學生剛上高一就得把計分的選考科目和發展方向定下來。可上大學還有轉專業的呢,過早確定計分科目,實際上更令考生緊張和迷茫。”

“最七年級兩年政策的執行可能會有偏差,也會不斷出現新問題。但模式形成後,相信問題會被逐步解決。”杭州市長河高級中學教師楊春林說。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認爲:“新舊大學聯考對比,新大學聯考選擇權大了,但學生未來要承擔的風險與責任也增加了。部分家長及學生不知如何選擇科目以應對考試方式的變化,因此有意見和疑問,這都很正常。我相信隨着大學聯考改革的持續推進,這種疑問、憂慮在實踐中會慢慢緩解。”同時指出,師資配置合理化、分層分類教學和走班制的`探索完善、綜合素質評價制度設計,是解決當前問題的努力方向。

上海市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表示:“規則已經定下來了,我們接下來要考慮的是怎麼把方案落實好。我們將密切關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情況並作出調整。這也是試點的意義所在。”

方向早明確,“高招”要銜接

“我的兩個孩子都選了物理,當然壓力也會比較大,因爲不少成績好的同學也選了物理。”儘管如此,陳女士堅持認爲,不能爲了多考些分選擇冷門。“高中還是打基礎的階段,物理是很多學科的基礎,否則上大學後很多課程想學也學不懂了。”

取消文理分科後,原本按文理科投放的高校錄取名額改由院系決定。“舉個例子,北大2017年在浙江招收地質學類專業要求選考物理、化學,也就是說只有選考了這兩門的學生纔有資格報考北大地質學類。”某高校招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給了招生院系很大的自主權,選擇適合自身培養需要和對專業有一定興趣的學生,有利於大學階段更有效地開展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