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7新大學聯考:從“招分”到“招人”的蛻變

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將納入高校招錄環節,滬上知名高校率先推出使用辦法上海新大學聯考:從“招分”到“招人”的蛻變。到底什麼是“招分”到“招人”的蛻變,本站小編爲大家分享最新解讀!

上海2017新大學聯考:從“招分”到“招人”的蛻變

在上海大學聯考改革着力構建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背景下,9月12日,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四所知名高校分別公佈各校的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使用辦法。這標誌着以“兩依據一參考”(即依據統一大學聯考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參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爲核心的上海大學聯考改革,又邁出了重要一步。四校綜合評價信息使用辦法的公佈,意味着什麼?傳遞出怎樣的導向?請聽相關專業人士的深入分析。

  人才觀的轉變將推進高中教育深層次變革

9月12日,復旦大學、上海交大、同濟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四所高校公佈各校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使用辦法,這意味着,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信息將在上海四所知名高校招生錄取中發揮重要參考作用,意義深遠。

從四校公佈的辦法來看,使用範圍主要有三類:在綜合評價錄取中作爲初審和校測的重要依據;在自主招生中作爲入選、初審和麪試環節的參考資料;在普通高校錄取中作爲同分及專業調劑錄取的重要參照依據之一。

綜合素質評價信息使用範圍的逐漸寬泛和深入,使高校招生錄取工作向科學、專業、公正又邁進了一大步。

首先,招生參考的信息更加全面。四校方案雖有所不同,但都重視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關注學生的平時成績、拓展型和研究型課程修習情況、研究性學習專題報告、社會實踐、志願服務(公益勞動)情況等,這些信息體現了單憑考試成績所不能反映的學生能力和品質,比僅憑大學聯考成績錄取更爲科學。其次,招生工作更加專業。高校必須明確自己學校的人才培養特色,並梳理本校各專業特點和目標要求,清楚自己要招什麼樣的學生,這樣才能提高專業要求與學生興趣特長的匹配度。高校必須組織專家團隊,分析評估綜合素質評價紀實報告中的指標與學校相關專業對人才培養要求之間的相關度,對指標進行篩選或賦以不同的權重,並結合面試結果錄取,相比僅靠分數排序或參考某幾個獎項錄取而言專業性大大提高。第三,招生更加公平公正。各校都以上海市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系統提供的基本信息作爲專家評審材料,對每個學生來說信息採集條目一樣,並且以客觀信息導入和權威部門錄入爲主,所有信息都經過審覈和公示,在更高層次上確保公平公正。

作爲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綜合素質評價信息反映了人才觀和質量觀的變化。讓學生取得良好學業成績仍然重要,但這已經不再是教育發展的全部價值追求,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已成爲當務之急;教育質量不只是體現在最後的學習結果上,而是體現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體現在學生的活動和行爲表現上;高質量的教育要能激發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優勢,尊重學生的差異,提供豐富的學習經歷和多樣化的學習機會,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選擇。

人才觀和質量觀的變化,同時也對深化高中素質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學校把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細化到平時教育教學的具體內容中,給予學生足夠的選擇權和一定的自主時間和空間,而且鼓勵學生通過探究思考、加強鍛鍊、瞭解社會和參與實踐等多種方式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從高中教育全局角度來看,這也爲多樣化、個性化、創新型人才的成長提供了良好環境和機制,契合了當前國際關注的教育理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5年發佈的研究報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顯示,當前的教育傾向於“關注結果,主要是指學習成績”,卻忽視了“對於個人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知識、技能、價值觀和態度”。《報告》提出重新理解知識、能力和學習,面對日益迅速變化的世界,教育要能夠培養更加靈活多樣的、適應快速變化的“可遷移能力”“21世紀能力”或“非認知技能”,包括交流、問題解決、團隊合作能力、創業精神和社會責任等,所以從全球範圍來看,對學生的成長要求都不再是“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那麼簡單。

因此,我們應該重新定義所謂“學習能力強”的孩子———一定不是那些聽話、安靜、記憶力強、解題能力強的學生,而是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提問和質疑,喜歡與他人討論和分享,能形成自己的理解並且能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遇到困難能夠堅持,善於合作和解決問題的學生。因此,研究性學習的經歷對學生至關重要,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更要突破“就教育論教育”的框框。正如素養在具體、實際、複雜的問題解決過程中提升,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大量的交往、互動過程中形成,人的品行是在社會勞動實踐的體驗中培養的,不能僅僅靠講道理,而是要通過認識、思考、體驗、感悟實踐活動各方面的收穫,逐步內化爲自己的社會責任感。這種體驗對綜合素質和全面發展的重要性難以替代,因此提高社會實踐的實效性將成爲綜合素質評價起作用、可持續的關鍵環節。

  讓高招“指揮棒”發揮正面導向作用

近日,復旦大學、上海交大、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已相繼推出各校“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使用辦法”。自2017年起,四所學校將在招生錄取中使用“上海市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傳遞出清晰的素質教育導向。

四所大學的“辦法”主體內容相近,也各有特點:同濟大學在使用辦法中,明確“採用等級評定的方式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信息進行評價,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作爲校測結果的重要參考依據”,“同時綜合評價信息中的社區服務、社會實踐、研究型課程和自主選修學分學習情況等作爲進入面試的必要條件”。華東師範大學在其辦法中提出,對報考綜合評價錄取的考生,學校將通過上海市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系統獲取考生的綜合素質紀實報告,作爲學校對其進行資格初審時和校測的重要參考依據。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也都將綜合素質評價信息作爲錄取與否的重要參考。如,復旦大學在使用辦法中明確了,“綜合素質評價信息在高校自主招生、高水平藝術團和高水平運動隊招生中的使用”。上海交大“將其作爲面試評分中重要的參考依據”,以及在專業錄取環節遇到同分現象時,參考綜合素質評價信息進行專業錄取。

綜合素質評價的推行和實施,不能說一蹴而就就能改變“分數至上”的評價觀念,但卻具有深遠意義。“品德發展與公民素養”、“身心健康與藝術素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得到空前重視,有效落實到教育改革實踐中,有助於基礎教育真正發生改變。

近年來,我國中國小生出國讀書現象成爲社會關注焦點。從積極意義上看,伴隨着教育國際化步伐加快,國際交流增加,中國小生出國讀書數量增加,是社會進步的必然。但應該承認,有相當數量的中國小生出國讀書,一個可能的主要原因是不滿意大學聯考選拔唯考試成績、唯分數論的招生現狀。從這個角度來看,着力改革學生評價,改革高校招生制度,改變唯學科成績的評價方式,是牽住了教育改革的“牛鼻子”。

堅持正確的育人導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着眼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把握學生的個性特點,注重考察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在中學全面推行的重要意義。其教育改革的目標非常明確,但如何做到“教考一致”“見分又見人”,還需要廣泛凝聚共識。應該說,缺乏多元評價、沒有學習成績以外其他方面學生素養的評價,將導致家長和教師的主要關注點幾乎全部是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其它。筆者認爲,要改變社會、家庭、學生的成才觀念,扭轉中國小“分數至上”的教育傾向,必須用具體內容、分數以外的其他指標積極引導。比如,我們如果能運用大數據,對學生的健康發展狀況進行評價,能告訴家長,孩子的健康發育水平處在同齡人的後30%,相信家長一定會配合學校去關注孩子的衛生、飲食、體鍛習慣。很明顯,在一個家庭裏,如果孩子的身體和學習成績之間出現不可調和的矛盾,家長的選擇一定是“我只要孩子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如果在學習成績差不多的狀況下,高招選拔能更多地關注學生體育、藝術、創新實踐和志願服務等綜合素質方面的表現,相信學生、家長和社會自然會重視,家長也不會爲了孩子的成績從90分提高到92分,而逼着他們去補課、刷題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15年,美國斯坦福大學從中國大陸錄取了近20名新生,他們都不算“學霸”,有許多人並非來自國內最好的重點高中。然而他們有十分明顯的共同點:比較獨立,有思想,有禮貌,參與各種國際性的交流活動,擁有多方面卓越的能力。近年來,香港幾所大學在內地招生,也並非只盯着所謂“大學聯考狀元”,而是特別欣賞綜合能力極強的學生。類似美國頂級大學,其招生評價中對學習成績要求A的範圍劃得很大。除了學習成績外,關鍵還看藝術、體育、公益服務等能反映學生綜合素養狀況的“第三項”。未來對國家對社會有貢獻、能做不同行業人材的優秀學生一定不是隻會讀書。就是看成績,也要看一下是用什麼方法達到這一成績的、效率如何、過程中獲得的幫助狀況等。近幾年,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也探索實施了綜合評價錄取改革試點,邁出重要一步,也取得了積極成效。

大學招生參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將有效促進中國小校把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納入教學目標之中。要提高學生適應社會變化的能力,獲得認識世界、解決各種社會問題的能力,僅僅靠學校教育是不夠的。這種能力的培養,更多的應該來源於家庭生活和社會實踐。這就促使學校要更加重視校外教育。家庭、社會都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學校教育互爲支撐、各有優勢、不可或缺。家庭是學生最早職業啓蒙的場所,家長的視野和家庭教育相當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職業生涯選擇。社會教育以社會實踐爲本,關注學生興趣,倡導融合,以個性化學習爲特點。綜合評價引入大學招生,關注學生實踐能力提升,也是社會人才培養方式的極大轉變。

教育,不是教育一個部門的工作,而是全社會共同的使命。學校、家庭、教育部門乃至全社會,應統一思想、形成合力,共同成爲教育的主體。由衷希望高校招生能用好“綜合素質評價信息”,讓高招“指揮棒”發揮出正面導向作用。

  綜合素質評價,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奠基

復旦大學、上海交大、同濟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四所高校現已陸續公佈各校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使用辦法。

四所高校不約而同地表明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在高校招生錄取中的重要意義,以文件的形式規範使用方法,爲基礎教育階段進一步深化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指明瞭方向。

中學在探索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過程中,始終都有一個疑問,即高校會如何使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所記錄的各類信息?中學在落實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的過程中,如果對相關高校的使用方法、使用範圍、使用效果不甚清楚,那麼在推進相關工作過程中,面對學生、家長及教師提出的問題就可能無法給出有說服力的解答,底氣不足。

四所高校使用辦法的公佈,有助於進一步統一思想,進一步堅定中學推進相關工作的方向,進一步加強落實力度。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不是“要不要”的問題,而是如何更好落地、更好推進、更好實施的問題。高校公佈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使用辦法後,中學可以參照高校使用辦法的細則,制定符合本校特色和實際情況的校本化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管理與實施辦法,有針對性地設計符合高校人才選拔及培養理念的校本化培養目標,做到有的放矢。

在探索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的過程中,關於信息使用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公平公開公正,這也正是學生和家長最爲關心的一點。根據上海市教委相關規定,中學都已成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相關工作。如上海市格致中學在推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實踐過程中,建立了三個“核心”的工作機制;建立以“學生———指導教師———家長———班主任”爲核心的誠信體系,確保學生錄入真實信息;建立“學生個人———學校管理員”雙重審覈機制,確保學生錄入有效信息。同時,學校還建立了以“校長室———中層處室———班主任———專職管理員”爲核心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管理團隊,對學生錄入的真實、有效信息進行長效管理。四所高校使用辦法的公佈,也將爲中學進一步完善誠信制度,細化管理目標,強化管理過程提供有益參考和指導。

過去,有一種觀點認爲,學生只要走好大學聯考的“獨木橋”,未來就一定能走好;學校只要升學率高,其它問題都不是問題。筆者認爲,隨着時代的發展,要實現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那些只關注升學率的學校一定沒有發展出路。高中三年非常短暫,但卻是學生成長的黃金期,這種成長不僅僅是知識方面的,還有能力、素養等等。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實施,正是爲了把學生從題海中拉回來。大學聯考錄取方式的改革爲學生全面發展提供了成長的土壤,學生、家長和教師的着眼點從過去只看成績,到現在的關注學生的全面能力提升以及終身發展。學生通過志願服務、社會實踐、參與黨團活動、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與平時成績、拓展型和研究型課程修習、研究性學習專題報告、發表論文、獲得專利、參與文藝、體育活動等多個方面展示自己,學生不再是做題的“機器”,而是有着獨特個性的全方位成長的人。四所高校使用辦法中對綜合素質評價主要內容做了清晰界定,對本校人才培養特色作了有效詮釋,爲中學在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在中學推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過程中,可能一些學校對其適用範圍的認識還不全面。部分學校認爲這只是少數資優學生的事兒;還有一些學校則認爲是全體學生的全部指標都要覆蓋。實際情況是,不同高校培養目標不同,選拔的人才要求也有區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其實是一個准入和基本要求,中學可以根據高校的使用範圍和方法,有針對性地提出校本化的核心指標,不必面面俱到,從而制定符合本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配套方案。

總之,四所高校關於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使用方法的公佈,對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更好地推進中學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培養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起到推動和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