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專業冷熱變遷

十年前剛剛萌芽,只在部分高校試行的“精英班”,現在最受考生歡迎;十年前引理科生趨之若鶩的計算機,現在在前十熱門專業中,已排不上號;

大學專業冷熱變遷

十年前溫吞水一樣的物理學、化學、數學,現在又有了“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氣勢;十年前引領文科生風騷的法學、新聞學,現在已被金融學、經濟學和國際經濟與貿易代替;十年前因爲與工廠、車間關係密切而被忽視的機械專業,現在悄然成爲新貴;中國計量學院招辦主任範慶瑜分析,“十年前,信息產業迅猛發展,所以計算機專業的報考率高,但隨着大量高校開設計算機專業,IT行業從業人員飽和,縮短了專業的‘熱度’週期,所謂‘熱門’也就成了‘冷門’。”

與計算機專業相對的,以前不受人待見的`“機械專業”,隨着我國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機械製造行業發展良好,機械專業的報考率一直在提升。範慶瑜說,今年中國計量學院的自動化專業就排到了第四。

十年前,法學、新聞學等熱門專業,也和計算機專業相似,聽起來體面,一直受大衆追捧。但在就業上頻頻被“黃牌警告”後,今年也很難進前十了。

“只有財經類專業畢業生,因爲待遇高、工作環境舒適,一直受大衆追捧,所以財務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報考率一直非常高。”範慶瑜說。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周孝正,也覺得大學專業冷熱變遷,與國家的產業結構不斷調整有關:“大學專業的冷與熱,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國的產業結構在不斷調整,人才需求在跳躍式變化,造成教育轉型的相對滯後。只有政府、高校以及學生,將視線從學科和專業本身投射出去,真正瞭解市場需要,瞭解學生求知的需要,才能及時應對社會轉型需要。”

大學專業冷熱變遷,也與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有關。

在如今的人才供需市場上,專業已經不是那麼重要。太平人壽公司浙江分公司杭州本部業務經理李炯以今年公司招聘保險業務員的結果印證,“保險學一直是熱門專業,但最終錄取的求職者中,真正是金融學、保險學出身的畢業生比例很少。”

許多企業HR也表示,如今在招聘中,除了專業性特別高的崗位,一般不會限制專業方向。“我們會更多考量應聘者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協作能力等,這纔是大學裏最需要強化的綜合能力。”華立集團人力資源部部長黃怡說,往往那些專業要求特別高的崗位,招聘單位會提出研究生等更高的學歷要求。

就業壓力,對應聘者的綜合能力與專業競爭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周孝正認爲,“不管什麼專業,你是學最熱門的金融,還是最冷門的地質,都要面對人才過剩問題,面對國家產業結構性問題,哪個專業都有競爭,這時就得有跑馬拉松的準備,在本科階段打好基礎,在研究生階段再提升專業競爭力。”

北京大學招辦老師李禕建議,要把大學本科作爲基礎學習階段來看待。大學是給一種滋養一種薰陶,而不僅僅是課堂裏的知識。在寬鬆的校園文化氛圍裏,在優秀的同伴羣體中,在優秀的老師帶領下,爲自己的未來發展做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