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中寫作常用成語典故100個

國小語文的學習中有不少的成語,但是,這些成語的典故你知道嗎?爲幫助同學們積累更多寫作素材,以下是本站小編搜索整理的關於小升中寫作常用成語典故100個,供參考借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小升中寫作常用成語典故100個

1、專心致志

古時候有個圍高手,名叫秋,人們稱他弈秋。他有兩個徒弟,其中一個專心好學,棋藝提高很快;另一個雖然也天天聽課,但很不專心。他看着老師,心裏卻想着天上有沒有大雁飛來,老師的話一句也沒聽進去,棋藝自然也沒有絲毫提高。

[註釋]致:盡,極。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專一,注意力不分散。

2、鬨堂大笑

宋朝時候,有個叫馮相的官員。有一天,他穿着一雙新靴子走進辦公的衙門。一個同僚問他:“您買這雙新靴子花了多少錢?”他擡起一隻腳說:“九百。”那個同僚驚奇地說:“怎麼我這雙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馮相又擡起另一隻腳說:“這隻也是九百。”滿屋的人都大笑起來。

[提示]形容屋子裏的人同時都大笑起來。

3、雙管齊下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畫家名叫張璪,他擅長畫山水、松石,特別是畫松樹尤其叫人稱絕。張璪作畫的時候,有與衆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筆,可以同時在紙上作畫。一管筆畫蒼翠的松枝,另一管筆畫枯乾虯枝,畫出的松樹惟妙惟肖,誰看了他的畫都感到驚奇,人們都說他是神筆。張璪還有兩個畫畫的絕招:一是用無筆頭的禿筆繪畫;二是用手指畫畫。他拿一塊白絹,用手指蘸上顏料,左抹右塗,一會兒就作成一幅山水樹木的作品。

[註釋]管:指筆。

[提示]比喻兩件事情同時進行。

4、栩栩如生

我國古代哲學家莊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經寫出了這樣一個故事:“昔者莊周夢爲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忘與!”意思是說,莊周做了一場夢,夢見自己變成一隻美麗的蝴蝶,比真的蝴蝶還美,活靈活現,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覺得非常快活得意,簡直忘記了世界還有莊周這麼一個人。襄王聽了莊辛的話,感到十分振奮,封他爲陽陵君,採用了他的計謀,收復了不少失地。

[註釋]栩栩:活潑生動的樣子。

[提示]形容文學、藝術作品對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現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樣。

5、胸有成竹

宋朝有個著名的畫家叫文與可,特別擅長畫竹子,他畫的竹子栩栩如生。爲了畫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後種了許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細觀察竹子的形態和變化。所以每次要畫竹子時,他的胸中就已經有了十分生動、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註釋]成:現成。

[提示]比喻在做某事之前,已有了充分的準備和把握。也作“成竹在胸”。

6、熟能生巧

宋朝時,有個人叫陳堯諮,他一箭射斷了一根細樹枝。正在自鳴得意時,旁邊一個賣油的老翁把一枚銅幣放在油葫蘆口上,舀了一勺油從高高的地方倒下來,油從銅幣的小孔裏穿過,流進油葫蘆裏去了。陳堯諮非常驚奇,老翁說:“不過是熟能生巧而已。”

[提示]指做事情熟練了,就會掌握竅門。

7、水滴石穿

從前,有個廉潔的縣官,他審問一個拿了公家一枚銅錢的倉庫管理人。那人說:“不就是一枚銅錢嗎?”他提筆寫下一行批語:“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意思就是說,一天偷一枚銅錢,一千日就是一千枚;天天用繩鋸木頭,木頭也會斷;水珠天天滴在石頭上,石頭也會被滴穿。

[提示]比喻雖然力量小,只要堅持做下去,就能做出很難辦到的事來。也作“滴水穿石”。

8、百發百中

在楚國的一個練武場上,許多射手在比武射箭,有個射箭能手養由基,連續幾次射中靶心,有好事者說:“射中靶心,還算不了什麼。能射中百步之外的柳樹葉子,那還差不多。”養由基站穩腳步,張弓搭箭,一箭射在了百步之外的柳樹葉子上,大家都拍手叫好。

[註釋]發:射箭。

[提示]形容射箭或射擊技術非常高明。

9、無價之寶

戰國中期,魏國有一個農民在地裏耕作時,得到一塊一尺見方的玉。他把玉獻給魏王。魏王叫老玉工鑑定,老玉工說:“恭喜大王得到了一塊罕見的寶玉。”魏王問:“這塊玉值多少錢?”老玉工說:“有錢也買不到,用五座城池的代價,也只能看一下而已。”魏王大喜,重賞了獻玉的人。

[提示]指極其稀有的珍貴物品。

10、畫龍點睛

南北朝有個畫家叫張僧繇。傳說他在一所佛寺的牆壁上畫了四條龍,都沒畫眼睛。大家問他:“爲什麼?”他回答:“有了眼睛,龍會飛走的。”人們以爲他說大話。他只好爲兩條龍畫上眼睛。立時雷電破壁,兩條龍騰空而去,牆上只剩下沒有眼睛的兩條龍。

[提示]比喻作文講話時,加上一兩句關鍵的話會使內容更精闢有力。

11、畫蛇添足

戰國時,楚國一座寺廟的主人,送給看守廟宇的幾個人一壺酒。人多酒少,不夠喝。有人提議,誰先畫完一條蛇,這壺酒就歸誰。大家贊同,畫了起來。一人先畫好了,看別人還在畫,他又給蛇畫了四隻腳。這時,另一個人也畫好了,那人說:“沒有腳,你畫的不是蛇。”說完就把酒喝了。

[註釋]足:腳。

[提示]比喻多此一舉,做了多餘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壞。

12、事半功倍

戰國中期,戰亂頻頻,民不聊生。孟子對學生說:“當年周文王施行仁政,僅以方圓一百里爲基礎,步步爲營,就打敗了商紂王,拯救了百姓。如果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也能這樣做,只要付出一半的代價,就能結束戰亂統一全國。”

[提示]比喻費力小,收效大。與“事倍功半”意思相反。

13、千載難逢

唐朝時,韓愈因爲反對將佛祖釋加牟尼的遺骨供奉在皇宮中,被貶了官職。後來,他向唐憲宗上了奏章,建議在東嶽泰山舉行祭天大典,還請求皇上讓他參加這個儀式,說這是千年也遇不到的盛事。憲宗對他的奏章很滿意,讓他擔任了吏部侍郎的重要官職。

[註釋]載:年。

[提示]形容機會難得與可貴。

14、拔苗助長

春秋時,有個急性子農夫,他插下秧苗後,好幾天也不見秧苗長高,心裏着急,就把自己田裏的秧苗挨個都拔高了一些。他累得筋疲力盡,回到家裏,得意地對兒子說:“我幹了一天,總算幫助秧苗長高了一些。”兒子連忙跑到田邊去看,只見秧苗全都被太陽曬得枯死了。

[提示]比喻不顧事物發展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也作“揠(yà)苗助長”。

15、得過且過

傳說,五臺山上曾經有一種鳥叫寒號鳥。夏天是它們羽毛豐滿的季節。那時它們總是張開翅膀得意地叫道:“我多麼漂亮!”它們從不築巢壘窩,只知道玩樂。到了冬天,羽毛脫落,就不再美麗了。晚上躲進石縫裏被凍得發抖,白天出了太陽,它們又自我安慰地叫道:“得過且過,得過且過!”

[註釋]且:暫且,不作長遠打算。

[提示]形容工作馬虎、敷衍了事,過一天算一天。

16、得意忘形

魏晉時,有個名氣很大的文人叫阮籍。他博學多才,性情極其豪放。他讀書入迷時,可以好幾個月都不出家門。出外遊玩和訪友時,因迷戀名山大川的景色,沉迷於朋友之間的交往,常常幾個月都不回家,他得意的時候就盡情地享樂,能夠忘記自己是什麼模樣。

[提示]本意爲因高興而忘掉一切。現多形容淺薄的人得志,高興得無法控制自己。

17、對牛彈琴

古時候,有一個叫公明儀的人,琴彈得非常出色。有一天,他帶琴出遊,只見遠山如畫,河流清澈,一頭牛正在河邊吃草。這美麗的景色讓他興致大發,就對着牛彈起琴來。儘管琴聲動人,可是那頭牛好像沒有聽見一樣,他很生氣。這時,有個過路人對他說,不是琴彈得不好,是牛聽不懂啊。

[提示]比喻對愚蠢的人講深奧的道理,白費口舌。也用於譏笑人說話不看對象。

18、狐假虎威

老虎抓住一隻狐狸,準備吃掉它。狐狸說:“我是天帝派來的百獸之王,你敢吃我,會受到上天的懲罰。”見老虎不信,狐狸又說:“你跟着我到森林裏走一趟,就知道野獸們都怕我。”由於有老虎在身邊,野獸們見了,紛紛逃命。老虎信以爲真,就放了狐狸。

[註釋]假:藉着,利用。

[提示]比喻依仗他人的威勢欺壓人。

19、車水馬龍

東漢時,章帝想給皇太后的孃家親戚們封官賜爵。太后知道後,表示堅決反對,她對章帝說:“我孃家那些人呀,就知道把持權利,只會吃喝玩樂。我曾經看見很多人去他們那裏請安問候,門前的路上,車如流水,馬如游龍。你給他們加官封爵只能有害於國家。”

[提示]形容繁華熱鬧的場景。

20、半途而廢

東漢時,樂羊子外出求學。過了一年,他因爲想家就回來了。他的妻子一見到丈夫就用刀割斷織機上的絹帛。樂羊子覺得十分奇怪,他妻子說:“書沒有讀完就停下來,如同割斷織絲一樣。”樂羊子深受震動,又重新回去讀書。七年後,完成了學業纔回到家中。

[註釋]廢:停止。

[提示]比喻做事中途停止,不能堅持到底。

21、八仙過海

傳說呂洞賓等八位神仙途經東海去仙島,只見巨浪洶涌。呂洞賓提議各自投一樣東西到海里,然後各顯神通過海。於是鐵柺李把柺杖投到水裏,自己立在水面過海;韓湘子以花籃渡水:呂洞賓、藍采和、張果老、漢鍾離、曹國舅、何仙姑也分別把自己的蕭、拍板、紙驢、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過。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過了東海。

[提示]比喻各有一套辦法或本領去完成任務。一般連用。

22、鶴立雞羣

草地上有一羣雞。其中一隻大公雞,誇耀自己強壯,羽毛金黃亮麗,最爲出衆。另一隻蘆花大公雞不以爲然,說自己打起鳴來,聲音嘹亮,纔是最優秀的。就在他們互不服氣,要打起來的時候,一隻仙鶴突然從天而降,落在雞羣中,兩隻公雞相形見絀,不再爭鬥了。

[提示]比喻一個人的儀表出衆或學問、品德高於別人。

23、四分五裂

戰國時,七國之中秦國最爲強大。其他六國想聯合起來共同與秦國抗衡。秦王的策略是各個擊破,就派張儀去分化六國。張儀對魏王說:“魏國無法與接壤的五國都相處得一樣好,搞不好就會四面受敵,國家四分五裂,不如與秦國修好。”魏王被說服了,與秦國結了盟。

[提示]形容不完整或不團結。

24、一鳴驚人

春秋時,楚莊王當國君的前三年,只知享樂,不管國事。申無畏出了個謎語讓他猜:“有隻大鳥,三年不飛也不叫,這是什麼鳥?”楚莊王笑着說:“這隻鳥,要麼不飛不鳴,要飛就直衝雲霄,一叫就讓人震驚。”從此,他勵精圖治,成爲霸主。

[提示]比喻一個平時默默無聞的人突然做出驚人的成績。

25、一日千里

北宋年間,洛陽鎮守錢惟演在城裏修了一座驛舍,特請本城文豪謝希深、尹師魯和後起之秀歐陽修,各做一篇文章。尹的文章用字最少,而且洗練生動。歐陽修暗暗稱讚,當晚便去向他虛心請教。事後又把自己的文章重新改了一遍。尹師魯看後,感慨地說:“歐陽修進步真快,簡直像一日前進一千里一樣。”

[提示]原來形容馬跑得很快。現在形容進步快或發展迅速。

26、對症下藥

三國時有個名醫華佗給兩個發燒頭疼的人看病,用了不同的藥。兩人覺得奇怪,爲什麼同樣的症狀,卻用藥不同?華佗對他們說:“你的病是由內部傷食而引起的,他的病則是外感風寒受了涼而引起的。”服藥後,他倆的病果然很快便好了。

[註釋]症:病症

[提示]比喻針對具體情況採取有關措施。也作“對症用藥”。

27、風吹草動

春秋時,楚國的伍子胥被楚平王追殺,他逃到昭關。由於楚軍在關口盤查很嚴,他出不了關。因爲着急和憂愁,一夜之間他的鬚髮全都變白了。憑着相貌短時間內的巨大變化,他混出了昭關。逃亡的路上,他經常在蘆葦和草叢裏穿行,由於精神高度緊張,稍有風吹草動,他就趕緊躲起來。

[提示]比喻一點點動靜或輕微的動盪。

28、風雨同舟

春秋時,吳、越兩國相鄰,但彼此之間爭端不斷,戰爭頻繁。有一次,兩國的人同乘一條船渡江,船到江心,狂風突起,大浪滔天,眼看着就要翻船。在這危急時刻,人們忘記了過去的仇恨,齊心協力,共同排除險情,使渡船安全地到達了岸邊。在船上的兩國人就像一家人一樣。

[註釋]舟:船。

[提示]形容不同的人或團體共同渡過危難。

29、負荊請罪

戰國時期,趙國的藺相如智勇雙全,擊敗了秦國的陰謀,維護了祖國的尊嚴,被任命爲上卿,老將軍廉頗不服氣,揚言要當衆羞辱他。藺相如知道後,儘量躲避。他說:“秦國不敢來犯,就是因爲我們文臣武將團結一心,爲了國家,不必計較個人恩怨。”廉頗聽說後,很慚愧,揹着荊條,去向藺相如認錯。

[註釋]負:揹着。荊:荊條。

[提示]比喻向人認錯賠罪。

30、甘拜下風

春秋時,秦、晉兩國之間發生了戰爭,結果晉軍大敗,晉惠公也被秦俘獲。秦穆公對晉國的君臣們說:“儘管晉惠公忘恩負義,但我是不會將你們當俘虜押回秦國的。”晉國的大臣們說:“我們是跪在您的下風頭,希望您在上風頭說的話能算數。”

[註釋]甘:心甘情願。下風:風向的下方。

[提示]真心佩服別人,認爲自己不如對方。

31、以貌取人

孔子有許許多多弟子,其中有一個名叫宰予的,能說會道,利口善辯。他開始給孔子的印象不錯,但後來漸漸地露出了真相:既無仁德又十分懶惰;大白天不讀書聽講,躺在牀上睡大覺。爲此,孔子罵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個弟子澹臺滅明,字子羽,是魯國人,比孔子小三十九歲,他的體態和相貌很醜陋。孔子開始認爲他資質低下,不會成才。但他從師學習後,回去就致力於修身實踐,處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後來,子羽遊歷到長江,跟隨他的弟子有三百人,聲譽很高,各諸侯國都傳誦他的名字。孔子聽說了這件事,感慨地說:“我只憑言辭判斷人品質能力的好壞,結果對宰予的判斷就錯了;我只憑相貌判斷人品質能力的好壞,結果對子羽的判斷又錯了。”

[提示]只根據外貌來判斷人品質能力的好壞。

32、自相矛盾

從前,楚國有個人在街上賣兵器。他拿着矛說:“這支矛,是天下第一鋒利的,它能擊穿最堅固的盾牌。”他又拿起盾說:“這個盾牌,是天下第一堅固的,世界上沒有一支長矛能夠刺得穿它。”有人問:“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會怎麼樣呢?”那人回答不出來了。

[註釋]矛:長矛。盾:盾牌。

[提示]比喻自己的言行前後相互牴觸。

33、掩耳盜鈴

古時候,有個人想偷別人家大門上掛着的門鈴,又怕門鈴響起來。他想出一個辦法來。他把自己的耳朵掩起來,然後去把門鈴偷下來。結果被主人當場捉住了。他驚奇地問主人:“你怎

麼聽到了鈴聲?”主人說:“你掩住了自己的耳朵,可是沒有掩住我的耳朵啊!”

[註釋]掩:遮蓋,捂。盜:偷。

[提示]比喻所做的事情不能欺騙別人,只能欺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