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動作分析

引導語:下面是小編精心爲大家整理出來的一些有關於縫紉動作分析的知識,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哦!

縫紉動作分析

通過對縫紉動作的研究,提出車針活動時間是提高產量的關鍵,並從輔助工序、縫紉附件與操作樣板、改善設備性能、平衡流水線、增強職工素質等5個方面,分析了提高車針活動時間的潛力。最後指出,縫紉動作的規範化,有利於縫紉動作的機械化、自動化發展。

服裝是一個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研究每個操作工的縫紉動作、有利於提高產量與產品質量。並且、動作分析的深入、對於推動新型縫製設備的研製、促進服裝行業向高科技領域發展,均具有重大的意義。

 一. 車針活動時間分析

通常情況下,縫紉工用於縫紉的時間(車針活動時間)僅佔整個過程的20%。英國錫萊研究所的專家們曾對縫紉工的整個工作過程進行過深入的研究,他們選定了6個不同的服裝品種,8個不同的縫紉機組,經長期研究,結果表明,縫紉工人工作時間分配的情況大致如廣

  ·車針活動時間佔20%;

  ·材料處理時間佔61%;

·私事、疲勞和不可避免的耽擱佔19%。

由此可見,如何減少材料處理時間,減少私事,疲勞和不對避免的耽擱,儘可能提高有效的縫紉(車針活動)時間,是提高單一機臺產量的關鍵因素。如果一天(按8h計〕中縫紉時間能提高10min,那麼產量則提高10.4%.而10min僅佔一天工作時間的2%,也就是說,如果把一天工作中的2%增加到縫紉車針活動上,產量即可提高一成。

  二. 利用輔助工序提高車針活動時間

輔助工序除了必要的案板操作外,還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縫紉工材料處理的時間。通過輔助工的勞動,可以使縫紉工材料處理的時間減少到最低程度。如協助縫紉工做各種必要的縫紉定位標記,協助縫紉工搬移材料與衣片對色對號;協助縫紉工人清剪線頭等等。

實踐證明,輔助工的合理使用,不但可以提高產品質量,而且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產量。一條流水線(按15臺平機計)大致需要l-5名輔助工,具體數量一般根據生產品種與設備狀況確定。

三、利用縫紉附件與操作樣板提高車針活動時間

在服裝生產過程中,各種縫紉附件與操作樣板的合理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們不但可以減少材料處理時間,而且可以提高車針運行速度。

  1. 縫紉附件

附件是縫紉機的一種重要補充部件,它越來越受到服裝行業的重視。

日本重機公司就有專門的縫紉附件研究中心。常見的縫紉附件主要有各種定位器、卷邊器、打褶器、卷邊壓腳、抽褶壓腳、高低壓腳、單邊壓腳、窄邊壓腳等等。這些形式各異的附件的合理使用,可大大減少材料處理時間,提高車針速度及其活動時間。一些縫紉附件的研究主要是基於對專用設備的模仿、如人們模仿開袋機的原理,製做出一種開袋器,使用這種開袋器可以大大減少材料處理時間。

  2. 操作樣板

操作樣板也是一種重要的縫紉工具,在實際工作中,要根據不同的縫製產品進行設計製做。如用於褲子門襟明線與各種袋蓋明線的砂紙操作樣可減少縫紉操作過程中測量尺寸、線跡拐彎等材料處理時間;輔助工使用的各種操作樣——漏粉定位紙樣、打褶紙樣等均可大大提高車針活動速度與時間。

  四、改善設備性能提高車針活動時間

服裝生產過程中,通過對各種縫紉動作規範化的研究,人們逐步研究出各種專用設備與自動化設備。如各種雙針機、開袋機、上袖機以及用於直線縫紉的自動手縫機、自動包縫機等。這些機械的使用,除減少了材料處理時間外,還進一步減少廠對縫紉工熟練程度的依賴。

縫紉設備性能的改善,也使一些材料處理工作被機器代替,如手縫機的自動剪線頭、自動打回車、針的自動復位等。

 五、平衡流水線提高車針活動時間

服裝生產中、流水線的科學設計十分重要。一個操作者,即使是十分熟練的操作者,如果沒有科學合理的'流水線、也難以形成高產量。平衡流水線的主要內容與作用如下:

1.產品按工藝流程順序進行,儘量避免逆流與交叉、這可以減少縫紉工人離開機臺送取半成品的時間。

2.發揮每一位工人的操作技能、避免形成流水瓶頸地帶、減少半成品積壓、以免因此產生單工序停工待料。

3.流水作業採取分工合作的生產方式,工序專一,有利於提高工人的熟練程度、並可熟練地進行材料處理,充分減少處理時間。

六、增強職工素質提高車針活動時間

職工素質的提高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提高職工技術素質。 二是提高職工思想素質。

提高職工的技術素質,加強職工熟練程度與操作技巧的培訓、儘可能減少職工縫紉操作過程中的多餘動作、提高縫紉時材料處理的效率、可以更有效地增加車針活動的時間與速度。

加強職工的思想素質教育、充分提高職工的勞動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有利於使職工將因私事耽擱的時間轉化爲工作時間。而且職工思想素質的提高,可以使縫紉流水的分工合作更爲有效。

綜上所述,對縫紉動作的分析與研究,有利於減少廢餘縫紉動作,增加車針活動時間,提高生產效率。同時,這種研究,可以規範縫紉動作、使縫紉動作機械化、自動化、這是服裝縫製走向現代化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