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冬至必備小吃蘿蔔粄

冬至,這個並無法定節假日的傳統節氣,卻是客家人都看重的大日子。今天小編就給家介紹下客家人冬至必備小吃蘿蔔粄,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客家人冬至必備小吃蘿蔔粄

客家人有句老話叫做“冬至大如年”,在客家人眼裏,冬至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在這天,大家不僅要擺上一桌豐盛的美食,蘿蔔粄也是當地過冬至比較普遍的傳統應節食品。12月22日是冬至,對於客家人來說,蘿蔔粄是冬至必備的小吃。

遺憾的是,現在很多年輕人幾乎都不會做蘿蔔粄了,都改在街上買了。在河源的大街小巷,一大早就可以看到凡是賣蘿蔔粄的小店前都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就爲了吃上了一個剛出爐的蘿蔔粄。

蒸熟的蘿蔔粄,香氣誘人,蘿蔔絲很鮮甜,而且還有臘肉的香味,尤其是五香粉的那股味道,簡直就是蘿蔔粄不可或缺的。在寒冷的冬至,能吃上一個熱氣騰騰的蘿蔔粄,是一件幸福的`事。

蒙哥推薦的下面這篇文章,作者是蔣安春和張安定,發表在2009年12月23日的《河源晚報》上。如今,這兩個人,一個踏上政壇,一個遠走東莞,不知道他們兩個,現在是否還會想起蘿蔔粄。圖片來源於網絡

  1冬至日你吃蘿蔔粄了嗎?有商家一天賣掉1200多個蘿蔔粄

“老闆,還有蘿蔔粄嗎?”

“不好意思,已經賣完了啊。”

昨天上午10點30分許,源城區公園市場附近的潘克識早餐店中,類似的對話不斷地上演。當天,該店賣出的蘿蔔粄是平時銷量的10 倍,但仍有很多人因買不到蘿蔔粄而滿臉失望地離開。

蘿蔔粄賣得火,是因爲昨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冬至,在河源、惠州等客家地區,冬至日吃蘿蔔粄已成一種習俗。

一天賣掉1200多個蘿蔔粄

潘克識早餐店所出售的蘿蔔粄在老城小有名氣。,昨天一大早,前來購買的人絡繹不絕。

“ 我要6個生的,回家自己煮。”一位中年婦女走進店裏說。而老闆娘李素梅正忙着和糯米粉,自顧不暇。在她身邊,三名女子正在包蘿蔔粄,一刻也沒停下。李素梅說,爲了做出足夠多的粄,自己差不多一晚上沒有睡覺,還找來親戚朋友做幫手,一共做了1200多個蘿蔔粄,但到了10點多,還是不夠賣。“每年冬至都是這樣,實在做不出那麼多。”李素梅一邊說着,一邊將和好的面放上臺面。

以前到了冬至,河源人家家戶戶都會做蘿蔔粄吃,但隨着時代的變遷,遵循傳統的人漸漸變少,想吃的人也不在家裏做了,紛紛到外面買回家吃。在外地人看來,蘿蔔粄就像北方人過冬至一定要吃的餃子,做法也一樣,只不過個個都是超大號的。據瞭解,蘿蔔粄皮是糯米粉擀制的,主餡由炒熟後的蘿蔔、蝦米組成,輔料爲魷魚絲、豆腐皮、炸肉渣等,可以煮着吃、蒸着吃,也可以煎着吃。潘克識早餐店雖然連招牌都沒有,但附近居民都知道,這家店的蘿蔔粄是附近的“頭牌”。

小小蘿蔔粄已賣30年

李素梅家做蘿蔔粄賣已經有近30年歷史。她們家本是水庫移民,上世紀80年代初,爲了養家餬口,她的父母走上街頭擺宵夜檔,在鱷湖邊的老榕樹下專賣蘿蔔粄。儘管做的是客家婦女都會做的食品,但李素梅的母親黎葵花心靈手巧,做出的蘿蔔粄受到很多人的歡迎。小小蘿蔔粄,養活了一家8口人。李素梅繼承了父母的衣鉢,前幾年結束了在路邊風吹雨打的日子,與丈夫在公園市場邊開了這家早餐店。

平時,店裏的蘿蔔粄2塊錢一個,但昨天是冬至,許多老客戶提前預定,要大個餡多的買回家吃,因此每個售價3元。前來購買的人絲毫不覺得貴,有的一買就是10多個。黎葵花說,以前做蘿蔔粄就是放點蘿蔔絲與蝦米,現在餡料不僅增加至7、8種,過節了客人還會提出專門的要求,想吃得更開心一些。

蘿蔔粄成節日美食

冬至日爲什麼要吃蘿蔔粄?雖然做蘿蔔粄生意已經30 多年,李素梅的母親黎葵花仍然說不清楚其中緣由。她說,這個習俗從祖輩時就已有了,到了冬至日,家家戶戶都會做蘿蔔粄,“以前生活都不好,蘿蔔粄就是過節時最好的食物了”。

黎葵花說,河源人愛吃蘿蔔粄的習慣一直沒變,“八十年代時,我們每個賣5毛錢,最多時能賣1000多個。”現在,每年冬至他們依舊要賣出1000多個蘿蔔粄,依舊是供不應求。

對於蘿蔔粄的這種感情,前來買蘿蔔粄的劉老伯感觸頗深。他說,蘿蔔粄的味道從小時候就已經留在了記憶中。那時,他的母親每過冬至就會做蘿蔔粄,他會守在一邊看母親做,“我很喜歡吃,一般人吃一兩個,我可以吃四、五個。”

劉老伯已經69歲了,但每年的冬至日,他仍忍不住會想起蘿蔔粄,想起小時候留在口齒間的蘿蔔和蝦仁的清香。

  2冬至的節日氣氛漸淡

作爲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以前,人們對冬至十分重視,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但隨着人們生活環境和習慣的變化,冬至日的節日氣氛已經漸漸變淡。

劉老伯是源城區下角街道居民,從小在河源城長大。在他的記憶中,冬至是比過年還要隆重的節日。“到了冬至日,每家都會買雞、鴨和豬肉,做蘿蔔粄吃,還要祭祖,很隆重。”他說,小時候大家都很期待冬至日的到來,因爲那一天可以吃到好吃的,和過年一樣開心。

據瞭解,在河源,人們過冬至時有“進補”的習俗,這一天,每家每戶都會準備一頓豐盛味美、營養價值高的美食,進補身體,還有“冬節到時羊酒香,進補身體最合時”的俗說;同時,人們會在這一天祭拜祖先,祭祖時,家家磨粉成團,以肉、菜爲餡,或把溼米團用木模印成圓形蒸熟,作爲祀先祭社之品,名叫“冬至團”,表達緬懷先祖及閤家團圓之意;此外,一些人還會選擇在這一天釀酒,因爲他們認爲,冬至時的水味最醇,用它釀的酒可久藏不壞,柔和爽口,回甜生津。 “但是,今年過冬至,節日氣氛就淡了很多。”劉老伯說,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對冬至日 “能吃到好吃的”就沒有了那麼多的期待。“這幾年,在家裏做蘿蔔粄吃的人很少了,一些人也不惦記這個味了。”劉老伯說,他和家人每年冬至日都會吃蘿蔔粄,但“女兒、兒媳都要上班,沒有時間做,現在都是出去買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