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模板化學(經典8篇)

PPT模板化學1

一、什麼是化學。

PPT模板化學(經典8篇)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基礎自然科學。(閱讀第1頁最後一段)

二、瞭解中國古代化學的發展過程。 我國勞動人民商代就會製造青銅器,春秋戰國時會鍊鐵、鍊鋼。與化學四大發明有關的有造紙,和火藥。還製造了許多有實用價值的物質例如;酒,醋,染料、燒瓷器等

三、爲什麼要學習化學?(閱讀課本第1、2頁內容)

四.如何學好化學?

1.預習指導:做到初步瞭解重點、難點、劃出不懂的'問題。

2.聽講:邊聽、邊觀察、邊思維、邊記憶,爭取在課堂學會-向課堂要質量。

3.作業:認真-獨立-質量的完成作業。

4.複習:鞏固所學知識(遺忘規律)。

注意學習化學的方法(抓好預習―課前提問、聽講-做好筆記、作業、複習、作業五個環節),重視並做好化學實驗。其次,要學好化學,記憶是關鍵,國中化學作爲起點學科,要認識、瞭解的新東西太多,如元素符號、元素的化合價、物質的化學式、基本的定義定律等。不能僅滿足聽懂,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記憶,要在勤複習、勤記憶的基礎上加深理解。最後,化學學習中,思維習慣很重要,對遇到的現象、問題要善於動腦筋,多問幾個爲什麼,並學會對知識的概括和總結,逐漸培養自己分析推理能力,找出學習化學的“竅門”。在化學解題過程中,更要善於抓突破口,或正推或逆推,或發散性地進行思考,逐步使問題明朗化。

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

課題1物質的變化和性質(1課時)

課題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科學(2課時)

一、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課本第12頁)

PPT模板化學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化學是在分子、原子的層面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它與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關係密切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交流討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2)意識到化學與環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學等之間的聯繫,初步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科學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親近化學、熱愛化學並渴望瞭解化學的.情感,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

2)激發學生對化學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強烈願望。

3)通過大量的具體事例,體會化學與人類進步及社會發展的密切關係,熟悉化學的重要價值

二、考點:

1、化學研究的對象 2、化學發展史

三、學困點和易錯點:

1、化學發展史2、化學研究的對象

四、教學活動:

五、板書設計:

PPT模板化學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化學反應的速率的定義,會表示化學反應的速率;知道影響化學反應的因素。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在化學實驗和日常生活中的現象,理解反應速率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培養實驗觀察能力及分析探究能力;通過實驗探究,培養獲取、分析並處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同組合作實驗和交流討論培養合作精神和與人溝通交流分享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及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難點】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及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展示圖片1:飛機、汽車、自行車。描述:根據物理知識和常識,假設要花費最短的時間從北京到海南,我們會選擇以下交通工具中的飛機,因爲它們之中飛機的速度最快。

展示圖片2:爆炸、麪包久置發黴、溶洞。中公教育提供

引入:與我們衡量物體運動快慢類似,化學反應也有快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化學反應速率。環節二:實驗探究,新課講授

1.化學反應的速率

展示圖片3:國中階段學過的不同金屬單質與稀鹽酸的反應。

請學生對比圖片2和圖片3,想一想可以得出什麼信息?根據圖片2的實驗現象,說說你是如何判斷這四種金屬與酸反應的快慢?

歸納並講解:化學反應的快慢是相對而言的。化學反應速率常用單位時間內反應物濃度的減少量或生成物溶度的增加量來表示。化學反應速率的單位mol/(L·min)或者mol/(L·s)。

請學生思考:例如某反應的反應物的濃度在5分鐘內由20mol/L變成了10mol/L,則以該反應物濃度的變化表示該反應在這段時間內的平均反應速率是多少?

講解:根據化學反應的速率V=ΔC/ΔT,則這段時間內的平均反應速率爲2mol/(L·min)。

課堂練習:中公教育提供

講解:表示化學反應速率的注意事項:反應速率要指明具體的物質並取正值;表示氣體或溶液的反應速率;指的是該反應的平均速率。

2.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提問:不同的金屬單質如鎂和鐵,它們與稀鹽酸反應的快慢並不相同,這說明什麼?

得出結論:決定化學反應快慢的主要因素是反應物本身的性質。

展示麪包的標籤,提出問題:爲什麼保質期的`時間不只一個呢

學生分組進行探究實驗1:

取兩支試管,分別裝入2-3mL約5%的H2O2溶液,滴入1-2滴1mol/LFeCl3溶液。待試管中有適量氣泡出現時,將兩支試管分別放入盛有冷水、熱水的燒杯中,觀察現象並記錄,用帶火星的火柴梗檢驗生成的氣體。

得出結論:溫度影響化學反應的速率,溫度越高化學反應速率越快,溫度越低化學反應速率越慢。學生分組進行探究實驗2:

取3支大小相同的試管中各裝入2-3mL5%的H2O2溶液,向其中兩支分別加入少量MnO2粉末、1-2滴1mol/LFeCl3溶液。對比觀察現象並記錄。中公教育提供

得出結論:催化劑影響化學反應的速率,催化劑可以大大加快反應的速率。

請學生思考並交流討論:下列事實中,什麼因素影響了化學反應的速率?

(1)鐵礦石鍊鐵時要粉碎成礦粒。

(2)實驗室進行化學反應時,常常把一些固體物質溶於水配成溶液再進行反應。

(3)工業合成氨,通常在

的壓強下進行。

(4)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在純氧中燃燒,發出明亮藍紫色火焰。

得出結論:固體表面積、反應物的狀態、壓強、反應物的濃度等會影響化學反應的速率。

歸納: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內因:反應物本身的性質;外因:溫度、催化劑、固體表面積、反應物的狀態、壓強等。

(1)溫度:通常溫度越高,化學反應速率越快。

(2)催化劑:通常加入催化劑能極大地加快化學反應速率。

(3)固體反應物的表面積:有固體參加的反應,固體的表面積越大,固體在同一時間內與其他反應物的接觸越多,化學反應速率越快。

(4)反應物狀態:通常氣相或液相反應比固相反應的反應速率大。

(5)反應物的濃度:反應物的濃度越大,化學反應速率越快。

(6)壓強:對於有氣體參加的反應,改變壓強將使氣體的體積發生改變,也即相應地改變氣體的濃度。環節三: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化學反應快慢的表示和影響因素。請大家說一說如何表示?表示時要注意哪些?哪些因素會影響化學反應速率呢?

作業:在一個容積爲3L的密閉容器內發生如下反應:

反應開始時,n(N2)=1.5mol,n(H2)=4.4mol;2min後n(H2)=0.8mol。試分別用H2、N2和NH3的濃度變化來表示該反應的反應速率,你能否歸納出用反應體系中不同物質表示的該反應的速率與化學計量數的關係?並思考上述在合成氨反應中,溫度和壓強是否越高越好?

四、板書設計

五、教學反思

PPT模板化學4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中的現象,認識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

2.通過實驗探究活動和自制分子模型,認識分子、原子的特性,培養動手能力。

3.通過討論交流,分子模型化學變化過程的演示,培養團結、協作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分子特性的探究

【實驗準備】

大、小土豆、牙籤、西紅柿、試管、蒸餾水、濃鹽酸、氣球、注射器、棉花、鐵、酚酞、品紅、黃豆、砂、濃氨水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師:請同學們分小組實驗,加熱蒸發10毫升水,然後交流各自的感受與體會。

生1:水變成水蒸氣,屬於物理變化。

生2:水沸騰前有氣泡從水中冒出。

生3:試管中的水能慢慢地變少了,試管口有水珠。

師:很好,通過水蒸發的實驗,你有什麼疑惑呢?

生4:我想知道水爲什麼會減少?水爲什麼會變成水蒸氣?

生5:我想知道水是如何變爲水蒸氣的。

師:看來同學們的問題可真不少,要弄清你們的問題,就必須走進微觀的世界,同學們在認識微觀世界時,需發揮同學們的想象力。現在同學們就通過自己的想象、各小組的討論、猜想水變少的原因。

生6:水具有揮發性,加熱後水揮發掉了一部分。

生7:水是由微小的粒子組成的,加熱後,微小的粒子跑掉一部分。

生8:水是由微小的粒子組成的,這些微小的粒子本身就是運動的,只不過加熱後運動得快一些。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太豐富了,不錯,水確實是由微小的'粒子組成的,我們所見的其它物質都是由微小的粒子構成的,這微小的粒子是什麼呢?請同學們看書P47面分子的有關內容。

PPT模板化學5

一、無機材料化學課的作用和地位

無機材料化學是研究無機材料的製備、組成、結構、表徵、性質和應用的一門學科,是無機非金屬材料科學的核心。一般說來,無機材料化學與固體化學密切相關。這兩者的研究對象、內容和範疇十分相近。但後者是基礎學科,前者則屬於應用科學,它們的歷史淵源也不大一樣。固體化學是一個典型的化學學科,是無機化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是建立在無機化學、物理化學、結構化學等基礎學科的基礎上,適應科學技術對材料科學的需要而重新發展起來和一門新學科。無機材料化學則基本上屬於材料科學,是材料化學的一個重要分支(高分子化學是其又一個分支)。它是材料化學家從材料科學、材料的工藝和技術的角度出發,把固體物理、固體化學和相關理論(固體力學等)以及工程方面有關材料研究中的化學內容集中起來,加以分析、綜合才提高,形成的一門獨立學科。

已經證明,純粹的固體物理和純粹的固體化學家常常無法單獨地解決材料研究涉及的理論問題,需要材料物理和材料化學家繼續研究。正如理論學家尚未能解決高溫超導電性的機理問題,材料學家已經在大量地研究和製作高溫超導體;其結果必然會推動固體物理和固體化學的進一步發展,最終創立較爲完善的高溫超導理論。可以預計,固體化學和無機材料化學不論從學科的發展方向、科研成果、或專著和教材建設上,都將會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和共同提高。

教材採用曾人傑編著的《無機材料化學》(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經過兩次權威性的審稿;而重寫後的第三次書稿,又經我國著名的固體化學家和材料學專家親自審覈。在內容和形式上把固體化學和材料科學中有關化

學的問題如此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應是該書的一大特色。

二、教學方法

本課程通過課堂講授、自習與討論課、習題演算及解答、複習與考試等教學環節來達到本課程的目。

基本內容

第一章緒論:無機材料化學學科探討

1.1無機材料化學與材料科學、固體化學的關係

1.2無機材料化學的`定義和研究範圍

1.3無機材料化學在材料科學中的地位

1.4與無機材料化學淵源有關的三個方面

1.5無機材料化學在我國的發展

1.6概述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二章相變(一):晶型轉變

2.1可逆與不可逆晶型轉變

2.2重構式與位移式晶型轉變

2.3BaTiO3的晶型轉變和燒結溫度的控制

2.4SiO2的晶型轉變和應用

2.5ZrO2的晶型轉變和陶瓷增韌

2.6C2S和C3S的晶型轉變和水泥工藝控制

2.7其他晶型轉變控制方法

PPT模板化學6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化學變化會伴隨各種現象,根據這些現象可以初步判斷物質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

硫酸銅溶液和鐵釘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

過程和方法:

繼續學習“假設—檢驗“得出結論的科學探究方式。

情感態度價值觀:

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係,體會證據支持結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瞭解化學反應的一般現象。

【教學難點】做好硫酸銅溶液和鐵的.化學反應實驗

【教學準備】每組半杯硫酸銅溶液,一枚鐵釘,一把鑷子

【教學過程】

一、直入實驗,觀察硫酸銅與鐵釘的反應:

1、介紹硫酸銅溶液。觀察特徵。

2、演示並說明實驗內容和注意事項:我們要用鑷子夾住潔淨的鐵釘,浸入溶液中約2分鐘,觀察它們的反應,記錄下來,注意不要全部浸入溶液,這樣可以和鐵釘的遠原樣進行比較。

3、各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提示觀察要細緻,記錄要清晰。

4、反饋交流:大家看到了怎樣的現象?注重比較和推理。

5、引導思考:硫酸銅和鐵釘的反應屬於化學變化麼?你能利用什麼證據證明?生答補充。

6、小結:可以從溶液的顏色以及鐵釘顏色的變化看出發生了化學變化,這也是我們判斷是否發生化學變化的方法之一。

二、初步歸納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

1、觀察37頁圖片:課本資料爲我們介紹了一些判斷化學變化的淺顯方法。

2、回顧整理:隨着這節課的實驗結束,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化學變化呢?在變化過程中伴隨出現了那些現象?列舉填表。

物質的化學變化 伴隨的主要現象 本質特徵

總結拓延:

無論哪一種化學反應,在反應的同時都會有一些現象伴隨發生,這也是我們進行判斷的方法。課外續填表格:生活中你發現了什麼化學變化?現象或判斷理由是什麼?

閱讀43頁:

在課本資料中的化學反應後,產生了哪些新物質。

PPT模板化學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使用氫氣、天然氣(或沼氣)、石油液化氣、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對環境的影響,懂得選擇對環境污染較小的燃料。

2)認識新能源開發的重要性。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酸雨危害的模擬實驗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2)通過對燃料的選用來培養學生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3)通過討論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燃料對環境影響的學習來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體會化學與社會發展的關係。

2)通過實驗和討論來培養善於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於創新實踐的科學精神。

【內容分析】

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認識燃料完全燃燒的重要性,瞭解使用氫氣、天然氣(或沼氣)、石油液化氣、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對環境的影響,懂得選擇對環境污染較小的燃料;認識新能源開發的重要性。新課程標準中的活動與探究建議討論:在氫氣、甲烷(天然氣、沼氣)、、煤氣、石油液化氣、酒精、汽油、柴油和煤等燃料中,你認爲最理想的燃料;調查當地燃料的來源和使用情況,提出合理使用燃料的建議。新課程標準提出可選情景素材有城市“環保汽車”的興起,“西氣東輸”工程等。確定選用人教版的九年級《化學》上冊中的第七單元課題3《使用燃料對環境的影響》作情景素材,學生收集相關資料。學生在前兩個課題已學習了燃燒和滅火、燃料和熱量,本課題內容主要分兩大點,一是燃料燃燒對空氣的影響,二是使用和開發新的燃料及能源。學生在前兩個課題的基礎上主要通過探究煤燃料時產生的二氧化硫等形成的酸雨的危害,汽車用燃料的燃燒時產生的尾氣的探究,歸納出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造成對空氣的污染的主要原因。然後再探究乙醇和氫氣的燃燒反應、製取等內容,討論燃料的選用。最後瞭解新能源的利用和開發。結束時總結歸納本課題應該知道的知識是:1、一些燃料燃燒對環境有不良影響,應選擇使用不污染環境或對環境污染小的燃料;2、在化石燃料中,天然氣是比較清潔的燃料。3、應使用和開發化石燃料以外的清潔燃料,綜合利用資源和開發新能源具有重要意義。

【重點】瞭解燃料對環境的影響,懂得選擇對環境污染較小的燃料。認識新能源開發重要性。

【難點】燃料燃燒對空氣污染的原因,選用燃料的依據,新燃料及能源的優點。

【媒體與器材】電腦、小燒杯,稀硫酸、植物葉子或果皮,金屬粒或條(如鐵、鋁等),小石頭粒

【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學生活動設計教師活動設計設計意圖

引導探究

探究煤的燃燒形成的酸雨。從煤的成份推出燃燒產物,從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酸推測二氧化硫形成酸雨。引導複習煤的知識引入酸雨的形成。

實驗探究分組進行有關酸雨的探究實驗,並開展討論P140的“討論”。指導實驗,組織討論。引導學生總結髮言。探究酸雨的危害。

引導探究從汽車用燃料的成份推出燃燒產物,分析尾氣中污染物。引導複習石油的知識引入燃燒產物的探究。探究汽車用燃料的燃燒。

引導探究從汽車用燃料的成份改良和充分燃燒的角度推測減少污染的方法。引導從燃燒的反應開展探究。探究減少汽車尾氣對空氣的污染。

總結歸納總結化石燃料燃燒造成對空氣污染的原因。引導從燃燒的反應總結歸納。瞭解燃料對環境的影響。

引導探究從酒的釀製推出乙醇的可再生,從燃燒的`反應推出其優點。引導從酒精的製備、性質來探究酒精。探究乙醇。

引導探究說出應用的例子及優點。引導從乙醇燃燒的優點探究其使用。探究乙醇作燃料的情況。

引導探究回憶氫氣的性質推出氫氣是最清潔的燃料。從製備考慮其應用前景。引導從氫氣的性質製備來探究。探究氫氣。

討論從掌握的知識分組討論P143的“討論”組織開展討論。引導學生總結髮言。確定選擇使用的燃料。

引導探究從掌握的知識描述知道的新能源。引導描述新能源。認識開發新能源的重要性。

總結回憶歸納總結本課題知道了的知識。引導總結本課題內容要求。檢查對知識的學習情況。

作業:完成P146的習題3、4;

選做習題1、2、5、6提高知識的掌握程度;

進行P145的“調查與研究”作爲繼續深入的學習。

課後記:本節內容很開放,可留給學生較大的自主學習空間。

PPT模板化學8

教學目標

1、 認識原子的組成及核電荷數、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的關係。

2、 瞭解原子、分子和離子的異同點和相互關係,會用原子和分子的觀點說明化學反應的發生過程。

3、 進一步認識事物的可分性,逐步培養學生樹立物質的變度能引起質變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抽象綜合能力。

●重點和難點

重點:原子的組成

難點:原子、分子和離子的異同點和相互關係。

●教學方法

自學研究法、講述法、談話法、討論法。

● 教學媒體選擇

多媒體系統

● 教學內容分析

“認識原子”這一節的主要內容是認識原子的結構和相對原子質量,第一課時主要是原子的結構和電子的知識。小結時重點應放在原子、分子的主要區別上,也就是看兩種微粒在化學反應裏能否再分,可以採取總結、對比、討論的方法促進理解。

在上一節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掌握了有關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的概念,這是引導學生從分子認識原子的十分有效的基礎知識。通過物質的分解反應可以從宏觀上觀察到一種物質分解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其他物質,再從“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微粒”來分析,能推斷出分子是可分的,從而引出原子能否可分的問題。

● 教學對象分析

在“原子能不能再分”教學中,就目前的.實驗手段來說,還難以讓人們直接看到原子的內部結構,在此化學啓蒙階段,學生又缺乏分析推斷原子結構的知識基礎,比較理想的方法是用描述原子結構的動畫片,使學生對原子結構有一個比較形象的瞭解。

在節課教學之前,學生頭腦中已形成了一系列有關分子的形象,而且原子概念又是通過分析反應導出的,所以有必要讓學生清楚的對原子和分子加以對比,瞭解二者的相似、相異和相關之處。

在教學中,對於電子的運動,既不能套用宏觀物體的運動規律去體會微觀粒子的運動狀態,又不能不以宏觀物體的運動狀態爲例來描述原子核和電子的行爲,否則學生將無法建立起有關的形象,應該向學生指出電子在覈外作高速運動,與汽車在公路上奔馳、人造衛星按一定軌道繞地旋轉是不同的,它沒有固定的線性軌道。

● 教學流程設計

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分子可以再分,原子能否再分?

引出課題 原子的結構

提出問題,共同探究 1、爲什麼只有極少數α粒子被反彈回來?

2、原子核能把轟擊它的α粒子反彈回來,說明什麼?

3、原子核很小,是不是不能再分了?

討論交流 結合教師的講解對原子的結構有比較深刻的理解

提出問題,學生閱讀 對電子的得失形成初步印象

教師總結,學生練習 檢查對本節課內容是否全面掌握

● 教學過程

[教師]1、舉例說明分子是真實存在的;

2、分子具有哪些性質?一一舉例說明;

3、寫出水通電分解的符號表達式。

[學生]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回答

[教師]我們已經知道物質的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它分成了什麼呢?分成了原子。原子是一種非常非常小的粒子,一個原子跟一個乒乓球的體積之比,相當於乒乓球跟地球的體積之比。在化學反應裏分子可以分爲原子,而原子在化學反應裏卻不能再分,是不是說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實心球體?

1897年,英國科學家湯姆森在原子中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人類才揭開原子內部結構的祕密——在一定的條件下,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板書】一、原子的結構

【講述】湯姆森的西瓜模型、盧瑟福的α粒子散射實驗

【提出問題】爲什麼絕大多數的α粒子能夠順利穿過金箔,而只有極少數被反彈回來?

[學生]探究活動:對盧瑟福α粒子散射實驗的思考和討論

[教師]點評:對盧瑟福的實驗現象進行解釋,提出原子核的概念,並進一步提出問題:原子核的體積非常小,只佔原子體積的幾千億分之一,卻能把轟擊它的α粒子反彈回來,說明什麼?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討論並全班交流

[教師]點評

科學實驗證明,原子是由居於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非常小,而原子核更小,原子核的半徑僅爲原子半徑的幾萬分之一。但是,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的電子質量非常小,與原子核相比可以忽略不計。電子在原子內很大的空間內做高速運動。

【設問】原子很小,是不是不能再分了?

【導入】現代原子能的利用、原子彈的爆炸,證明原子核可以再分。

【結合動畫指出】科學實驗證明,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每個質子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而中子不帶電。因此,原子核所帶正電荷數目等於原子核內質子的數目。

即:核電荷數=質子數。

【板書】核電荷數=質子數。

[學生]觀察、領悟。

[學生]閱讀教材第45頁最後一段。

【設問】原子核帶正電,核外電子帶負電,而原子爲什麼不帶電?

【討論】小組活動,回答:核外電子數=原子核所帶正電荷數

【板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設問】不同種原子之間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學生]思考。

[教師]科學證明,不同類的原子,其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數同。同種原子的質子數、中子數

都相同,同類原子的質子數相同。

解說氫、氧、碳等原子。

【動畫展示】原子結構圖(教材P46)。

【設問】在原子中,電子的體積和質量非常小,它有什麼用途?

【板書】二、原子中的電子

[學生]閱讀教材第46頁,對電子的得失形成初步印象。

[學生]填寫下表,對分子和原子、離子進行比較。

分子

原子

離子

微觀粒子的共性

本質區別

聯繫

【設問】電子非常小,可是它所“佔據”的空間卻非常大,它在原子核周圍空間中怎樣運動?

[教師]電子在覈外作高速運動,與汽車在公路上奔馳、人造衛星按一定軌道繞地球旋轉是不同的,它沒有固定的軌道。我們無法知道它在某一時刻所處的位置,只能想像,電子在覈外運動時就像一團雲霧籠罩在原子核周圍,所以形象地把它稱爲“電子雲”。

【小結】原子的結構

[學生]記憶

[教師]佈置課堂學習

[學生]練習,檢查鞏固

[教師]佈置課後作業:

(1)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對原子有哪些印象?把你的收穫和體會告訴你的同學。

(2) 以“我相像中的原子結構”爲題,寫一篇科普學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