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關於進度安排的計算機四級考點

不放過每一個知識點,尤其是對易混淆的知識點更要花心思理解清楚。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進度安排的計算機四級考點,歡迎閱讀!

2017年關於進度安排的計算機四級考點

  軟件開發項目的進度安排可以有兩種考慮方式。

第一種,系統最終交付使用的日期已經確定,軟件開發機構必須在合同規定的時間內安排;

第二種,只確定了大致的年限,最後交付使用的日期由軟件開發機構根據具體情況確定。

後一種考慮能夠對軟件開發任務進行細緻的分析;能夠最好地利用資源,合理地分配工作量,但實際工作中常常遇到第一種情況,問題是軟件管理人員如何在規定的期限內分配人力和安排進度。進度安排的好壞往往影響整個項目的按期完成和用戶的使用,如不能按期完成,用戶就會不滿,而且需向用戶賠償損失。如作爲商品,將會失去市場競爭力。進度安排的精確性有時比成本估算更重要。在商品生產的社會中,某種商品的損失往往還可以通過其他商品或分期償還來承擔。而進度拖延的損失是無法彌補的`。下面就軟件開發項目進度安排中的幾個問題進行討論。

  1.軟件工作的特殊性

制定軟件進度與其他工程沒有很大的區別,因此使用一般的通用技術和工具即可。但重點要強調的是軟件產品是邏輯產品,這與其他工程不同。因此當幾個人共同完成某項任務時,人與人之間就有一個思想交流問題,稱之爲通信關係。通信是要付出代價的,不只是要花時間,同時由於通信中的疏忽常常會使錯誤增加。如一個組有4個軟件工程師,兩兩之間進行通信聯繫,通信路徑有6條;對6個軟件工程師,則通信路徑增加至14條。因此所付的代價就必然會增加,所以工作組的人員不宜太多,一般3—5人爲好,目前國外一般採用主程序員組的制度。另一點要強調的是軟件工作切忌中間臨時加人,必須在安排進度時就考慮周到。

  2.各階段工作量的分配

估算出總的工作量以後,就需要一個可以進行各階段工作量分配的模型。某一階段工作量所佔的百分比必須根據經驗數據確定。這裏要再一次強調,在開發過程中保存的記錄將增加經驗數據庫存,而且將改善今後估算的準確性。sman提出一種稱作40-20-40的工作量分配規則,即前期工作(計劃、需求分析、概要設計和詳細設計階段)和後期工作(測試階段)各佔40%,編碼階段佔20%。應該強調要重視前期和後期工作。前期工作容易被忽視,主要原因是:管理人員認爲不開始編碼工作就算沒有進行,他們不瞭解前期工作的重要性;技術人員往往也急於編碼,認爲寫出代碼任務就算完成了。後期工作也容易被忽視,認爲編碼出來就完事了,對測試工作要佔這麼大的工作量沒有思想準備。所以要制定好進度計劃,就要研究軟件工作的規律,前期基礎工作沒做好,將會給後期工作帶來很大困難,往往使工程進度一拖再拖,難以堅持,有的不得不中途夭折。

  3.制定開發進度

需要涉及的下一個未知量是開發進度。進度安排是軟件計劃工作中一項最困難的任務,計劃人員要把可用資源與項目工作量協調好;要考慮各項任務之間的相互依賴關係,並且儘可能地平行進行;預見可能出現問題和項目的“細脖子”,並提出處理意見;以及規定進度,評審和應交付的文檔。

假設用作變量的開發時間TD按線性變化,而且已經得到了總的開發工作量估算值ED,要求在規定的時間TD內完成,在項目中最好有參加工作的人員平均值M,即M=ED/TD,這將是一個非常有用的數據。遺憾的是在上述算式中,項目的工作量和開發時間不能作爲獨立的變量。Brooks定律描述了這種現象的最極端情況:爲誤期的軟件項目增加人員將會使其進度更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