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佈線設備間與進線間的管理

導語:對於綜合佈線系統工程設計而言,設備間主要安裝總配線設備。下面就由小編爲大家介紹一下綜合佈線設備間與進線間的管理,歡迎大家閱讀!

綜合佈線設備間與進線間的管理

設備間

設備間是智能化建築的電話交換機設備和計算機網絡設備,以及建築物配線設備(BD)安裝的地點,也是進行網絡管理的場所。對於綜合佈線系統工程設計而言,設備間主要安裝總配線設備。當通信(信息)設施與配線設備分別設置時,應考慮到設備電纜有長度限制的要求,所以,要將安裝總配線架的設備間與安裝用戶電話交換機及計算機主機的設備間之間的距離儘量縮短,以減少纜線長度和提高傳輸質量。

如果一個設備間以10m2計算,約可安裝5個19英寸的標準機架(櫃)。在機櫃中可安裝電話大對數電纜多對卡接式模塊、數據主幹纜線配線設備模塊,大約能支持總量爲6000個信息點所需(其中電話和數據信息點各佔50%)的建築物配線設備安裝空間。

國家標準GB50311一2007對設備間的安裝工藝要求有以下規定。

1)設備間的位置應根據安裝設各的數量、規模、網絡構成等因素,綜合考慮確定。

2)在每幢智能化建築內至少設置1個設備間,如果電話交換機與計算機網絡設備分別安裝在不同場所或根據網絡安全需要,也可設置2個或2個以上的設備間,以滿足不同業務的設備安裝需要。

3)設備間的設計涉及面較爲寬廣,爲此,應符合以下規定和相關專業的要求。

①設備間宜位於幹線子系統的中間位置,並應考慮減少主幹纜線的傳輸距離和纜線的數量,以節省工程建設投資。

②設備間的`位置應儘量靠近建築物內的電纜豎井或其附近,有利於主幹纜線的引入或接出,便於施工和維護。

③設備間的位置宜便於設備接地。

④設備間應儘量遠離高低壓變配電、電機、X射線、無線電發射等有電磁干擾源存在的場地,務必要求它們之間達到或大於最小淨距的規定,以減少電磁千擾對通信(信息)的影響。

⑤設備間內的室內溫度應爲10℃~35℃,相對溼度應爲20%~80%,並應有良好的通風條件。 ⑥設備間內應有足夠的設備安裝空間,其使用面積不應小於10mz。這個面積不包括用戶程控電話交換機、計算機網絡設備等設施所需的安裝設備面積在內。

⑦設備間內應避免設有柱子等結構構件,如有房樑時,其樑下淨高不應小於2.5m。採用向外開的雙扇門,門寬不應小於1.5m。

4)設備間應防止有害氣體(如氯、碳水化合物、硫化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侵入,並應有良好的防塵措施,塵埃含量限值應符合表2.36中的規定。表中所指的灰塵粒子應該是不導電、非鐵磁性和非腐蝕性的。

5)在地震區域範圍內,設備安裝應按通信設備抗震設計規範的規定進行抗震加固。

6)通信(信息)設備在設備間內安裝應符合以下規定。

①機架(櫃)前面的淨空不應小於800mm,機架(櫃)後面的淨空不應小於600mm,以利於維護和管理。

②牆壁上安裝的壁掛式配線設備,其底部離地面的高度不應小於30Omm。如果設備間內裝有活動地板,仍應保證不小於300mm即配線設備底部離活動地板的高度爲30Omm。

7)設備間內應設有不少於兩個200V帶保護接地的單相電源插座,但不得作爲設備供電電源。設備間如安裝電信設備或其他信息網絡設備,設備供電應符合相應的設計要求。本條內容,對於電信間也同樣適用。

進線間

在智能化建築物中宜設1個進線間,其位置一般位於地下層,外部通信(信息)網絡引入的纜線和管道宜從兩個不同方向或路由引入進線間,這樣有利於兩路管線與外部管道網溝通。進線間與建築物外紅線範圍內的人孔或手孔(即智能化建築所在院內的人孔或手孔)可採用管道或通道的方式互連。

進線間涉及的因素較多,國家標準《綜合佈線系統工程設計規範》(GB50311一2007)對其只提出了原則要求,讀者可以根據智能化建築的工程實際情況,參照通信行業標準和其他有關標準進行設計,具體原則如下。

1)進線間應設置地下通信(信息)管道入口的部位。

2)進線間應滿足纜線的敷設路由、成端位置和佈置及數量、光纜的餘留盤長空間和纜線的彎曲半徑、充氣維護設備和配線設備安裝所需要的場地空間和平面面積以及操作活動的空l間。

3)進線間的大小和形狀,應按進線間內容納進局管道的最終容量及入口設施的最終容量進行設計。同時應考慮能滿足多家電信業務經營者安裝引入纜線和入口設施等設備的面積。

4)進線間宜靠近建築物最外的外牆和在地下設置,以便於地下纜線引入。進線間設記一般應符合以下規定。

①進線間應防止滲水,宜設置抽排水裝置,以免長期存在積水。

②進線間應與綜合佈線系統靠近的電纜豎井溝通,以利於垂直引上主幹纜線和便於幣置及分層供線。

③進線間應採用相應防火級別的防火門,門向外開,寬度應不小於1000mm。

④進線間應採取防止有害氣體進入的措施,並設置通風裝置,排風量按每小時不小於;次容積計算。

⑤與進線問無關的其他公用管線不宜通過或敷設。

5)進線間內引入管道端部所有布放纜線和空閒的管孔,均應採取防水材料封堵,同肢做好防水處理。

6)進線間內如安裝配線設備和通信(信息)設施,應符合設備安裝設計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