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量硬盤應用實戰

硬盤越來越便宜了,尤其是大容量的硬盤,其性價比越來越突出,據筆者觀察,目前250GB的硬盤單GB容量已經不足3元。面對比白菜還要便宜的硬盤,你是否心動了呢。沒錯,現在很多用戶都在裝機時選擇了160GB以上的大容量硬盤,很多老用戶也紛紛購買了大容量的硬盤來升級電腦存儲系統。在升級大容量的硬盤當中,很多用戶出現了諸多的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有些束手無策,那麼接下來筆者就將電腦硬盤升級中常見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向大家詳細的做一下介紹。

容量硬盤應用實戰

一、老生常談—解決老主板上大容量問題

關於老主板如何上大容量硬盤這個問題也許是很多老用戶經常會提到的問題,由於受到主板芯片組的困繞,導致他們不敢輕意的去購買更大容量的硬盤來升級。主要問題是主板的芯片組能不能夠正確識別大容量的硬盤LBA。

任何一個技術人員都不可能估計今後一段時間技術的發展狀況,技術發展的迅速是人們所不能預料的。就是硬盤一樣,在經歷了2.1GB、3.2GB、8.4GB和32GB的容量限制以後,如今的LBA邏輯塊尋址模式又讓我們迎來了137GB容量限制。很多用戶所購買的160GB的硬盤只能顯示137GB的容量,其它剩餘的容量根本無法顯示,主板的BIOS成爲硬盤容量擴充的又一次的阻礙物,給大容量硬盤用戶帶來了諸多的尷尬,因此用戶在升級時要格外注意了。

要想使用137GB以上的大容量硬盤,首先我們電腦的主板必須滿足三個基本的硬件條件:一是主板的南橋芯片組(磁盤控制芯片)

48位的尋址模式,二是主板的BIOS必須地。這二個條件是必須的,幾乎沒有任何的迴旋餘地,如果不能滿足則就說明無法使用137GB的大容量硬盤。第三是操作系統的支持,這一點比較簡單,在windows2000和windowsXP操作系統下均提供對大容量硬盤的支持LBA。

48位尋址模式的芯片組,我們這裏主要介紹最底層,也就是能夠支持的最低芯片組標準,這上芯片組以上的所以主板南橋芯片全部支持。英特爾芯片組的主板從ICH南橋芯片開始,都提供了

48位尋址的支持,都可以通過刷新主板的BIOS來實現對137GB以上大容量硬盤的支持。VIA從VT8233A南橋、SIS從961開始、NVIDIA的NF系列芯片組都能夠很好的支持137GB以上的大容量硬盤。假如你的主板芯片組採用了以上所講到的,且在實際使用中不能提供137GB容量以上硬盤的支持,那麼完全可以通過刷新主板的BIOS來實現。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有些朋友會說在32GB容量限制時,我們常常可以使用DM分區軟件中的DDO動態驅動來解決BIOS限制,然而據筆者試用後這一方法在對137GB容量限制時並不實用,因此朋友們需要特別注意了。升級好主板的芯片組後,還要解決操作系統的問題。目前採用Windows9X操作系統時無法很好的解決支持48位LBA尋址模式,因此我們還是放棄windows9X,直接安裝windows2000+SP4或是windowsXP+SP1,另外windows2003也能提供對48位LBA尋址模式的很好支持。

二、硬盤檢測失敗故障分析與實戰解決

爲了將大量多媒體文件放到網上去發佈,單位最近新買了一臺hptDL385服務器,同時購買了一臺HPSmartArray500G2磁盤控制陣列卡,配置了10塊容量爲146GB的1萬轉scsi硬盤,在筆者打算將這10塊SCSI硬盤做成RAID5,以便讓磁盤陣列系統擔負起保存大量多媒體信息的任務。想到做到,筆者迅速將服務器機箱外殼打開,然後將HPSmartArray500G2磁盤陣列卡小心翼翼地插入到服務器主板的PCI插槽裏,接着把SCSI數據線纜的一頭與磁盤陣列卡連接,另外一頭與插滿10塊SCSI硬盤的磁盤控制陣列櫃直接連接;接下來接通磁盤控制陣列櫃電源,等到其中的所有硬盤信號燈閃爍狀態穩定後,再接通服務器主機電源,這樣一來服務器就會自動開始執行檢測操作。

在檢測過程中,筆者發現windows系統先是識別到了安裝在插槽1位置處的磁盤陣列卡,之後又對其中的硬盤進行了初始化掃描操作,但是當掃描操作結束後,筆者發現安裝在磁盤控制陣列櫃中的所有硬盤信號燈都變成了紅色,同時系統還彈出提示說檢測不到邏輯硬盤和物理硬盤。筆者不放心,重新啓動了一下計算機系統,並在啓動過程中及時按下了F8功能鍵,進入到磁盤陣列參數配置界面,並在其中執行了查看邏輯盤命令,可是系統依然提示沒有找到可用的邏輯硬盤,看來安裝在磁盤控制陣列櫃中的10塊SCSI硬盤真沒有被系統識別到。

考慮到10塊SCSI硬盤是通過磁盤控制陣列櫃來與計算機相連的,只要任意一塊硬盤發生損壞,或者SCSI信號線纜、磁盤控制陣列卡中的任意一個損壞的話,都會導致計算機系統無法檢測到硬盤。爲了消除硬盤檢測失敗故障,筆者只好從可能的因素着手,來對多方面因素進行逐步排查:

首先筆者將連接磁盤控制陣列櫃與安裝在計算機PCI插槽中的陣列卡的SCSI線纜拔了下來,然後將該線纜的一端直接與計算機主板中的SCSI端口相連,而不與磁盤陣列卡相連,另外一端仍然與磁盤控制陣列櫃相連,然後接通計算機電源,讓Windows服務器系統重新對硬盤進行檢測掃描,結果筆者發現所有的SCSI硬盤都能被Windows服務器系統正確掃描識別到,同時屏幕上還顯示出每塊硬盤的詳細參數信息,包括硬盤的生產廠家、具體型號、容量大小以及所用的SCSI標識號,這樣的結果至少能表明SCSI連接線纜是正常的,而且磁盤控制陣列櫃的工作狀態也是正常的。

在排除了磁盤控制陣列櫃與SCSI信號線纜因素後,下面筆者又將排查的重點“鎖定”在磁盤控制陣列卡上。爲了檢驗磁盤控制陣列卡究竟有沒有發生損壞,筆者特意向其他部門臨時借用了一塊工作狀態正常的HPSmartArray500G2磁盤陣列卡,來將計算機原配的磁盤陣列卡替換掉;可是,當筆者用SCSI信號線纜將工作正常的磁盤陣列卡與磁盤控制陣列櫃直接連接起來,並接通計算機電源後,發現Windows服務器系統在檢測掃描硬盤時,仍然發生了失敗故障,而且故障症狀與先前產生的症狀幾乎是一模一樣,到了這裏筆者基本認定磁盤控制陣列卡也沒有任何問題。既然磁盤控制陣列櫃、陣列卡以及SCSI信號線纜都沒有問題,那安裝在磁盤控制陣列櫃中的10塊SCSI硬盤,爲什麼不會被Windows服務器系統正確掃描、識別到呢?

經過上面的逐步排查後,現在導致硬盤檢測失敗故障的唯一可能因素就是有部分硬盤發生損壞了;爲了驗證自己的猜想,筆者將安裝在磁盤控制陣列櫃中的所有硬盤全先拔了出來,然後重新在磁盤控制陣列櫃中只安裝一塊硬盤,並接通計算機電源進行掃描測試,結果發現Windows服務器系統竟然能夠掃描識別到該硬盤。按照相同的操作方法,筆者又在磁盤控制陣列櫃中新增加了一隻硬盤,並接通計算機電源進行掃描測試,測試結果也是正常的;依此類推,當筆者加入第六塊硬盤進行測試時,發現Windows服務器系統又找不到硬盤了;當將第六塊硬盤排除在外,同時依次加入其他硬盤繼續測試時,發現測試結果都很正常。

到了這裏,筆者基本認定安裝在磁盤控制陣列櫃中的10塊SCSI硬盤,之所以不能被Windows服務器系統掃描識別到,是因爲第六塊硬盤自身存在硬件故障,導致了與它安裝在一起的其他硬盤都不能被系統識別到;當將該故障硬盤剔除掉,或者重新更換新的硬盤替換故障硬盤後,安裝在磁盤控制陣列櫃中的10塊SCSI硬盤又能被系統全部掃描檢測到了。

三、有關GHOST以及硬盤格式的問題

一、分區備份

使用Ghost進行系統備份,有整個硬盤(Disk)和分區硬盤(Partition)兩種方式。在菜單中點擊Local(本地)項,在右面彈出的菜單中有3個子項,其中Disk表示備份整個硬盤(即克隆)、Partition表示備份硬盤的單個分區、Check表示檢查硬盤或備份的文件,查看是否可能因分區、硬盤被破壞等造成備份或還原失敗。分區備份作爲個人用戶來保存系統數據,特別是在恢復和複製系統分區時具有實用價值。選Local→Partition→ToImage菜單,彈出硬盤選擇窗口,開始分區備份操作。點擊該窗口中白色的硬盤信息條,選擇硬盤,進入窗口,選擇要操作的分區(若沒有鼠標,可用鍵盤進行操作:TAB鍵進行切換,回車鍵進行確認,方向鍵進行選擇)。在彈出的窗口中選擇備份儲存的目錄路徑並輸入備份文件名稱,注意備份文件的名稱帶有GHO的後綴名。接下來,程序會詢問是否壓縮備份數據,並給出3個選擇:No表示不壓縮,Fast表示壓縮比例小而執行備份速度較快,High就是壓縮比例高但執行備份速度相當慢。最後選擇Yes按鈕即開始進行分區硬盤的備份。Ghost備份的速度相當快,不用久等就可以完成,備份的文件以GHO後綴名儲存在設定的目錄中。

二、硬盤克隆與備份硬盤的克隆就是對整個硬盤的備份和還原。選擇菜單Local→Disk→ToDisk,在彈出的窗口中選擇源硬盤(第一個硬盤),然後選擇要複製到的目標硬盤(第二個硬盤)。注意,可以設置目標硬盤各個分區的大小,Ghost可以自動對目標硬盤按設定的分區數值進行分區和格式化。選擇Yes開始執行。Ghost能將目標硬盤複製得與源硬盤幾乎完全一樣,並實現分區、格式化、複製系統和文件一步完成。只是要注意目標硬盤不能太小,必須能將源硬盤的數據內容裝下。Ghost還提供了一項硬盤備份功能,就是將整個硬盤的數據備份成一個文件保存在硬盤上(菜單Local→Disk→ToImage),然後就可以隨時還原到其他硬盤或源硬盤上,這對安裝多個系統很方便。使用方法與分區備份相似。

三、備份還原

如果硬盤中備份的分區數據受到損壞,用一般數據修復方法不能修復,以及系統被破壞後不能啓動,都可以用備份的數據進行完全的復原而無須重新安裝程序或系統。當然,也可以將備份還原到另一個硬盤上。要恢復備份的分區,就在界面中選擇菜單Local→Partition→FromImage,在彈出窗口中選擇還原的備份文件,再選擇還原的硬盤和分區,點擊Yes按鈕即可。硬盤故障仔細查 盤體彈簧片氧化致使電腦藍屏硬盤故障並不常見,但由於硬盤是主要的存儲設備,一旦出現問題,就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損失,我們存儲在硬盤中的資料很可能就會從此消失。因此,大家在平時要做好數據備份的工作,另外,如果你的硬盤出現了問題,不要着急更換或送修,其實有些時候我們是可以自己動手排除故障的。

故障現象:從朋友那裏低價購來一塊IBM的60G硬盤近期出現了問題。朋友說這個硬盤已過保修期了,不大穩定,硬盤有時使用,會突然發出“咔咔”聲響,然後就會籃屏,再次重新啓動電腦,在BIOS裏也找不到硬盤了。這個故障時有時無的,有時候硬盤剛開機時使用正常,但是當硬盤使用一兩個小時後,就突然出現上面的現象,還有就是剛開機時也會突然發出“咔咔”聲響,硬盤自檢也比較久。

故障分析與解決:大家都知道,電腦在啓動時一般都會發出“咔咔”的響聲,這是因爲硬盤通電後主軸電機高速運轉,在硬盤的控制芯片控制下驅動磁臂進行相應的動作,來完成數據的讀寫操作。主軸電機的高速旋轉是在恆定轉速下工作的,如果硬盤供電電壓變化太大,就會引起硬盤轉速的改變,這時就會出現磁臂定位不準或錯誤,造成無正常讀取數據或硬盤壞道增加。主機在需要讀寫數據時,只需要發出讀寫某一文件的命令到硬盤,具體如何讀寫是硬盤自己執行的,這些操作對於主機來說是不透明的。

一般硬盤在開機的時候會發出正常明顯的聲音,這是由於硬盤在通電以後,音圈馬達會帶動硬盤磁頭從止動器(硬盤斷電後磁頭停放的位置)上拉開並移動至盤片上方零點幾微米的地方,整個過程會形成一定的聲響。當硬盤磁頭離開止動器懸浮在盤片上空以後,這一聲響就會減弱或消失,這就是爲什麼絕大多數硬盤在開機的時候都會發出明顯聲響的原因(實際上是所有硬盤都會發出聲響,只不過根據各自的馬達種類不同,這一噪音的大小指標不盡相同,有些容易被人察覺,有些人耳不易察覺而已),這些都屬於正常現象。

但如果開機以後硬盤還是會突然發出較爲明顯的有一定節奏的“咔咔”聲、但在大部分時間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話,那麼就極有可能是硬盤已經或者即將出現問題的徵兆。因爲硬盤在正常讀取數據的時候發出的聲響都是連續均勻的,而在某一扇區出現壞道、磁頭損壞、硬盤電路板故障的話,那麼就會發出聲音較大且“規律性”極強的異響,尤其是大家在讀取某一特定文件或者特定程序時出現噪音加大的情況,則可以斷定硬盤出現了硬件上的故障。

即然這塊硬盤不時的出現“咔咔”響聲,並且多數情況下無法正常啓動,那麼肯定是硬盤硬件出現了問題?根據故障,我們首先檢查了一下電路板的芯片,故障出現時,試着用手(先釋放靜電)觸模硬盤電路板上的芯片,芯片也不燙,在加上是有時候開機可以對硬盤進行正常的讀寫,芯片應該是正常的,因此可以認爲不是因爲芯片出現問題導致硬盤出故障。

大家都知道,硬盤工作的時候需要穩定的電壓和足夠的電流,如果電壓不穩定或者是電流不足時,主軸電機的運轉就會受到影響,進而使得磁臂尋道困難,就是說如果硬盤供電電壓或電流變化太大,就會引起硬盤轉速的改變,這時就會出現磁臂定位不準或錯誤,造成無正常讀取數據或硬盤壞道增加。這個硬盤時常發出“咔咔”聲響可能就是因爲電流的不穩定而使的硬盤的異常運轉和磁臂的不斷定位所產生的。既然不是因爲芯片出現問題導致硬盤出故障,那就可能是因爲電壓的不穩定的原因,因此接下來就檢測了硬盤的輸入輸出的電壓。硬盤的電源+5V和+12V的電壓,可以使用萬用表來進行測試,電壓過高和過低都是不行的,一般是有10%的波動也是正常的。在硬盤故障出現時,仔細用萬用表檢測了硬盤的接口處電壓,發現電壓在正常範圍內,這臺機器使用的是世紀之星自由戰士II的品牌電源,在工作中功率不足的現象基本可以排除。

不是電源供應的問題了,那問題就出在硬盤的接口電路上了。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硬盤突然“咔咔”響的問題是既不是電源供電不足,也不是硬盤控制芯片損壞所致,而是硬盤電路板與硬盤盤體的磁臂供電接口部分接觸不良所致。這個硬盤電路板與盤體供電相接部分不是採用插針或柔性電纜,而是採用壓接方式,因爲硬盤長時間使用,再加上工作環境不好,電路板的接口鍍錫層和盤體彈簧片氧化,造成二者接觸不良,導致磁臂尋道電機供電不穩,而出現尋道異常,硬盤無法正常工作。

知道硬盤的問題可能出在哪裏,那就可以對症下藥了,解決的辦法很容易,拆開固定硬盤電路板的四個螺絲,小心的取下電路板(電路板上有線路連接到主軸電機的,切莫扯斷了),向上拿起電路板,在電路板接近四針電源接口一側會有兩排彈簧片,小心的用水砂紙或挫刀將每一個彈簧片的觸點打磨光亮。同時將電路板上的對應觸點也要打磨光亮,然後再將電路板原樣裝回即可。注意要把打磨的金屬碎屑清除乾淨,否則有可能導致短路。最後接到電腦上測試,總算搞定了,在硬盤上重裝WinXP,用諾頓等磁盤工具掃描檢測,沒有發現錯誤,然後再連續運行12個小時都沒有出現故障了,硬盤也不會再有什麼很大的“咔咔”聲響(雖然還是有一點的)。

故障分析:現在我們用的硬盤特別是老硬盤有好多都是有類似的故障出現,一旦遇到這種情況,大家就以爲硬盤壞了,再加上硬盤已經過了保修期,就只能更換新硬盤了。現在看來這類故障的硬盤並不一定是真正的損壞,而可能是一種表面假像。如果是電路板完好,表面沒有任何物損痕跡,只要是開機後硬盤工作正常,使用20-30分鐘就開始“咔咔”直響的'故障都可以按此法解決,這樣我們只需要做一下簡單處理就可以是硬盤完全恢復正常,把我們的硬盤給拯救出來。

不過我建議大家不要把重要數據放在這類硬盤上,應該把這類硬盤當作從盤,平時可以放電影、遊戲等無關緊要的數據,因爲這畢竟是有缺陷的硬盤,壽命是有限的,把重要數據放在上面,總會心有餘悸的,說不定哪天硬盤就真的給崩了,那就欲哭無淚啊!

  電腦藍屏禍起散熱 硬盤故障兩例分析與排除

在實際工作中,硬盤並不是經常出現問題的配件,正常使用中的硬盤一般能夠保持五年的工作時間。而大部分的硬盤故障都是由於出現壞道所引起的,解決的方法是利用特殊的軟件查找出硬盤的壞道並將期隱藏屏蔽。很多情況下檢查出的機器硬盤故障,往往是由於設置不正確或其它的因素所造成的,這裏爲大家介紹兩例比較常見的硬盤故障及排除方法:

一、都是數據線惹的禍

接觸不良導致無法識別硬盤故障排除實例

故障現象:學校網絡教室的一臺學生用機,近期經常出現不能開機或開機後提示找不到硬盤的情況,通過仔細檢查,在開機後能夠聽到硬盤盤片的轉動聲音,系統檢測啓動設備時提示無法找到硬盤。機器的型號是:英特爾810主板,英特爾賽揚1.1GHz處理器,256MDDR266內存,硬盤爲希捷酷魚7200.740GB。重新啓動機器時或者進入CMOS重新設置一下就一切正常,但在使用過程中還是經常會重新啓動,重新啓動後則又無法找到硬盤。剛開始故障並不算嚴重,還能夠將就使用,但隨着使用次數的增多,故障越來越頻繁,於是決定徹底解決。

故障分析與解決:按照正常的檢修順序,先對硬盤進行徹底殺毒,用最新版的江民和瑞星查殺後卻一無所獲,基本上排除了病毒破壞引導區和分區表的可能。於是又開始懷疑是CMOS電池老化導致硬盤有時無法識別,更換了一個新電池以後故障還是依舊。根據故障現象來看,如果軟件沒有問題,那麼看到故障出自硬盤本身,是不是硬盤的質量出了問題,由於是在機房裏,每一臺機器的配置基本上都是相同的,這就給替換法帶來了方便,把硬盤和另一臺電腦互換以後,結果兩臺電腦竟然都沒有出現問題!這就奇怪了,難道硬盤和主板之間還有兼容性的問題不成?絕對不可能呀,這兩臺機器的主板可都是一個型號的,均爲英特爾的原裝810芯片組的主板呀。

排除了硬盤自身的故障以後,因爲網絡教室裏每一臺計算機都有自己的名字,而且IP地址也不同,爲了便於管理,把硬盤又換了回來,結果故障又來找了。

百思不得其解,怎麼又出現故障了呢?想來想去,除了互換硬盤的時候插拔了數據線,其它地方都沒有動,難道是數據線存在接觸不良的現象?於是趕緊把一根新的80芯數據線換上,結果一切正常。經過一個星期的測試,證實故障徹底排除。

故障總結:這起故障的主要原因是80芯數據線在多次的插拔以後,由於線徑較細,存在接觸不良的現象,而在檢修的時候兩臺電腦互換硬盤,把接觸不良的地方接上了,等到再換回來的時候又斷開了,導致了故障的重演。

爲此提醒各位讀者,如果你使用是仍然是IDE的硬盤,那麼你在拔數據線的時候動作一定要輕,要小心,不能很隨意的一下子就把數據線拔下來,遇到硬盤的IDE口和數據線插頭很緊的情況,很容易造成數據線的插頭和芯線之間的接觸不良現象。

二、硬盤散熱不良引起電腦反覆重啓或藍屏故障排除

故障現象:朋友反應,他的一臺購買了兩年多的HP筆記本,最近總是莫名其妙的反覆重啓或藍屏死機現象。故障的具體表現是:開啓電腦後,大約正常使用三、四個小時後,電腦便會莫名其妙的重新啓動,啓動後再次連續使用一個小時的時間,電腦便會再次自動重啓。重啓現象還算不錯,有時在使用中直接出現藍屏死機的現象,讓朋友感到非常的惱火,由於過了免費的維修期,於是找筆者幫助解決。

故障分析與排除:朋友的這檯筆記本保養的不錯,雖然有兩個年頭,但看起來還相當的好。朋友介紹:本本使用相當仔細,故障出現是在兩週前,根據朋友介紹的故障,基本判斷是由於散熱不良所引起的。打開朋友的電腦,讓其工作一個小時後(運行簡單的應用軟件),用手觸摸機身表面,當手接觸到安放硬盤的部位時,發現此處特別的熱。筆記本硬盤安裝的部位應該比其它的部位要明顯的熱,但像朋友這樣熱的還是頭次見到,何況這才工作了一個小時。

於是將筆記本打開,仔細觀察用於硬盤的散熱風扇,發現這個風扇居然沒有轉動。如此之高的溫度風扇都沒有反映,難怪經常重啓和死機呢。找到問題的根源後,去市場中購買了一個新的同型號的散熱器換上,打開筆記本檢測七八個小時,均沒有出現問題,至此故障解決。

故障總結:大家都知道,筆記本對散熱的要求相當的高,特別是硬盤,發熱量明顯比其它的部件要大,由於體積受限,因此在散熱方面做得一般都不太好。朋友以前用機器時從沒有連續用過四個小時,而那時也在冬天,最近由於比較忙才經常使用電腦,卻無意中發現了此故障,相信這也不是偶然吧。因此提醒各位朋友,如果遇到經常重啓和藍屏死機的現象,不妨從散熱處多思考一下。

硬盤故障兩例分析與排除技巧

在實際工作中,硬盤並不是經常出現問題的配件,正常使用中的硬盤一般能夠保持五年的工作時間。而大部分的硬盤故障都是由於出現壞道所引起的,解決的方法是利用特殊的軟件查找出硬盤的壞道並將期隱藏屏蔽。

在實際工作中,硬盤並不是經常出現問題的配件,正常使用中的硬盤一般能夠保持五年的工作時間。而大部分的硬盤故障都是由於出現壞道所引起的,解決的方法是利用特殊的軟件查找出硬盤的壞道並將期隱藏屏蔽。很多情況下檢查出的機器硬盤故障,往往是由於設置不正確或其它的因素所造成的,這裏筆者爲大家介紹兩例比較常見的硬盤故障及排除方法:

接觸不良導致無法識別硬盤故障排除實例

故障現象:學校網絡教室的一臺學生用機,近期經常出現不能開機或開機後提示找不到硬盤的情況,通過仔細檢查,在開機後能夠聽到硬盤盤片的轉動聲音,系統檢測啓動設備時提示無法找到硬盤。機器的型號是:英特爾810主板,英特爾賽揚1.1GHz處理器,256MDDR266內存,硬盤爲希捷酷魚7200.740GB。

重新啓動機器時或者進入CMOS重新設置一下就一切正常,但在使用過程中還是經常會重新啓動,重新啓動後則又無法找到硬盤。剛開始故障並不算嚴重,還能夠將就使用,但隨着使用次數的增多,故障越來越頻繁,於是決定徹底解決。

故障分析與解決:按照正常的檢修順序,先對硬盤進行徹底殺毒,用最新版的江民和瑞星查殺後卻一無所獲,基本上排除了病毒破壞引導區和分區表的可能。於是又開始懷疑是CMOS電池老化導致硬盤有時無法識別,更換了一個新電池以後故障還是依舊。根據故障現象來看,如果軟件沒有問題,那麼看到故障出自硬盤本身,是不是硬盤的質量出了問題,由於是在機房裏,每一臺機器的配置基本上都是相同的,這就給替換法帶來了方便,把硬盤和另一臺電腦互換以後,結果兩臺電腦竟然都沒有出現問題!這就奇怪了,難道硬盤和主板之間還有兼容性的問題不成?絕對不可能呀,這兩臺機器的主板可都是一個型號的,均爲英特爾的原裝810芯片組的主板呀。

排除了硬盤自身的故障以後,因爲網絡教室裏每一臺計算機都有自己的名字,而且IP地址也不同,爲了便於管理,把硬盤又換了回來,結果故障又來找了。

百思不得其解,怎麼又出現故障了呢?想來想去,除了互換硬盤的時候插拔了數據線,其它地方都沒有動,難道是數據線存在接觸不良的現象?於是趕緊把一根新的80芯數據線換上,結果一切正常。經過一個星期的測試,證實故障徹底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