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參數的認識

組裝電腦的朋友一般都必須對電腦硬件有一定的認識,必須要了解其均衡性,元件之間搭配的均衡性以及硬件的性能,處理器是電腦愛好者都非常關心的,那麼什麼樣的處理器纔是不錯的處理器(CPU)呢?一般我們主要看的處理器的參數就可以知道大概在當前處理器屬於哪個檔次了,今天就來與大家詳細介紹處理器CPU的參數。

CPU參數的認識

  1、主頻

主頻也叫時鐘頻率,單位是MHz,用來表示CPU的運算速度。CPU的主頻=外頻×倍頻係數。很多人認爲主頻就決定着CPU的運行速度,這不僅是個片面的,而且對於服務器來講,這個認識也出現了偏差。至今,沒有一條確定的公式能夠實現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兩者之間的數值關係,即使是兩大處理器廠家Intel和AMD,在這點上也存在着很大的爭議,我們從Intel的產品的發展趨勢,可以看出Intel很注重加強自身主頻的發展。像其他的處理器廠家,有人曾經拿過一快1G的全美達來做比較,它的運行效率相當於2G的Intel處理器。

當然,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是有關的,只能說主頻僅僅是CPU性能表現的一個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體性能。

  2、外頻

外頻是CPU的基準頻率,單位也是MHz。CPU的外頻決定着整塊主板的運行速度。說白了,在臺式機中,我們所說的超頻,都是超CPU的外頻(當然一般情況下,CPU的倍頻都是被鎖住的)相信這點是很好理解的。但對於服務器CPU來講,超頻是絕對不允許的。前面說到CPU決定着主板的運行速度,兩者是同步運行的,如果把服務器CPU超頻了,改變了外頻,會產生異步運行,(臺式機很多主板都支持異步運行)這樣會造成整個服務器系統的不穩定。

目前的絕大部分電腦系統中外頻也是內存與主板之間的同步運行的速度,在這種方式下,可以理解爲CPU的外頻直接與內存相連通,實現兩者間的同步運行狀態。外頻與前端總線(FSB)頻率很容易被混爲一談,下面的前端總線介紹我們談談兩者的區別。

  3、前端總線(FSB)頻率

前端總線(FSB)頻率(即總線頻率)是直接影響CPU與內存直接數據交換速度。有一條公式可以計算,即數據帶寬=(總線頻率×數據帶寬)/8,數據傳輸最大帶寬取決於所有同時傳輸的數據的寬度和傳輸頻率。比方,現在的支持64位的至強Nocona,前端總線是800MHz,按照公式,它的數據傳輸最大帶寬是6、4GB/秒。

  4、CPU的位和字長

位:在數字電路和電腦技術中採用二進制,代碼只有“0”和“1”,其中無論是“0”或是“1”在CPU中都是一“位”。

字長:電腦技術中對CPU在單位時間內(同一時間)能一次處理的二進制數的位數叫字長。所以能處理字長爲8位數據的CPU通常就叫8位的CPU。同理32位的CPU就能在單位時間內處理字長爲32位的二進制數據。字節和字長的區別:由於常用的英文字符用8位二進制就可以表示,所以通常就將8位稱爲一個字節。字長的長度是不固定的,對於不同的CPU、字長的長度也不一樣。8位的CPU一次只能處理一個字節,而32位的CPU一次就能處理4個字節,同理字長爲64位的CPU一次可以處理8個字節。

  5、倍頻係數

倍頻係數是指CPU主頻與外頻之間的.相對比例關係。在相同的外頻下,倍頻越高CPU的頻率也越高。但實際上,在相同外頻的前提下,高倍頻的CPU本身意義並不大。這是因爲CPU與系統之間數據傳輸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倍頻而得到高主頻的CPU就會出現明顯的“瓶頸”效應—CPU從系統中得到數據的極限速度不能夠滿足CPU運算的速度。一般除了工程樣版的Intel的CPU都是鎖了倍頻的,而AMD之前都沒有鎖。

  6、緩存

緩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標之一,而且緩存的結構和大小對CPU速度的影響非常大,CPU內緩存的運行頻率極高,一般是和處理器同頻運作,工作效率遠遠大於系統內存和硬盤。實際工作時,CPU往往需要重複讀取同樣的數據塊,而緩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內部讀取數據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內存或者硬盤上尋找,以此提高系統性能。但是由於CPU芯片面積和成本的因素來考慮,緩存都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