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硬件維護傳統與新潮方法大全

“灰塵不是病,多了真要命”。對於電腦來說,灰塵過多將導致系統緩慢。因此,對電腦全面清潔維護非常必要,它能讓CPU溫度會陡降數10度,消除硬件故障隱患,延長其使用壽命就將從三個角度出發,向菜鳥和老鳥朋友們介紹不一樣的清潔方法!

電腦硬件維護傳統與新潮方法大全

對於普通用戶來說,電腦最好每三個月就徹底清潔一次。如果家處公路附近,最好一月一小掃,三月一大掃。筆者有位朋友就住在公路旁,半年不清潔電腦,結果CPU散熱片通體發燙,染灰的風扇也無法有效散熱,最後導致系統也無法正常安裝。因此,堅持按時清潔電腦,意義十分重大。不過無論是傳統清潔還是新潮清潔,都需要一些必備操作,在此一一列出,以便在清潔中少走彎路,達到更好效果。

首先我們需要準備一些工具,清潔電腦的工具應儘量全面,越全面越省事,效果也更徹底。依筆者愚見,螺絲刀和大小毛刷是最基本的工具,除此,還可選用橡皮,酒精,機油,硅脂,夾鉗,柔軟的紙以及一些特定的道具,如洗衣槽,電吹風等。另外,對於清潔後的重新裝機流程,若備數顆嶄新的螺絲替換可能滑絲的螺絲,亦是可取的。

準備好足夠的清潔工具才能事半功倍

然後在清潔電腦前必須洗手並擦乾,或手摸牆壁,以此去除隨身攜帶的靜電(靜電擊穿板卡的事故隨時可能發生)。準備好主板說明書,對照主板看清楚各跳線、前置USB連線、音頻線的準確位置,以免清潔後無法復原。最後我們還需要一個便於灰塵揮發的敞開場所,以及放置各種螺絲的盒子以及各款配件的報紙。

  傳統清潔方法

傳統清潔方法適用於所有用戶,不過清潔效果一般,個別“死角”難於清潔。

  傳統招數1:切忌忽視插槽、接口

插槽包括內存、顯卡、網卡等,而接口則包括數據接口、電源接口和CPU接口。在清潔時,宜用大毛刷順其方向來回反覆刷,清除其內外灰塵。而後,着重對插槽兩邊底部灰塵重點刷灰。注意,對距離CPU散熱片風口上的第一內存插槽,以及顯卡插槽更要“緊貼着”着徹底清潔,在刷時應注意避免揚起過大灰塵。將這些灰塵清潔乾淨,能有效避免因此導致板卡金手指接觸不良而引發的開機黑屏故障。

  傳統招數2:風扇需要徹底清潔

風扇包括機箱風扇、CPU風扇和顯卡風扇。清潔時,先用螺絲刀拆下風扇四角的固定螺絲;再用毛刷對風扇四邊進行初次除塵;然後再找來剪刀或鑰匙颳去風扇扇葉上積附的油膩灰塵。在此之後可酌情對風扇底部軸承加油(機油最好,食用油也可),揭開風扇底部封貼,用注油器或牙籤滴1-2滴油料於軸心。

用剪刀或者片狀物體給風扇刮灰

清潔好風扇後,將CPU散熱片單獨取下(注意放好風扇下的塑料卡座),然後順着散熱片縫隙刷灰,並反覆摔打鋁質散熱片,這樣除灰效果更徹底。而針對顯卡散熱片的清潔工作,則最好使用毛刷,吹氣球等工具進行反覆清潔。只要清潔夠徹底,就能讓CPU,顯卡的工作溫度降下5-10度,從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玩3D遊戲死機等故障。

  傳統招數3:板卡維護需要細緻

常用板卡包括主板、顯卡、內存等。經過毛刷除塵後,還需對顯卡、內存的金手指,各芯片進行二次清潔;同時,還需對主板的電容,MOS管,接口邊緣等進行專項清潔。先清潔金手指,建議用橡皮擦去金手指上的氧化層和污垢,再用棉花蘸上酒精鞏固效果。接着,清潔芯片邊緣各處灰塵;這時普通毛刷已不適用,可換用刮鬍刀配備的超小毛刷進行清潔:將毛刷深入芯片各引腳,來回反覆刷,除灰力求徹底。

這樣的小毛刷還適用於對主板的清潔:將主板各連線拆卸後,取出主板,而後像掃地那樣“舞動”小毛刷,注意順着電容縫隙,線圈底部方向。刷的時候一定要耐心。經過如此清潔,方可保證板卡在清潔後正常穩定地工作,亦有效延長其使用壽命。

  傳統招數4:機箱電源的清潔

機箱和電源染灰對主機散熱影響不大,但灰塵過多,勢必會危及板卡工作安全,對硬件造成潛在威脅。因此,機箱和電源同樣需要清潔。先將電源卸下,再將空箱放在板凳上(這樣刷下的灰就不會再漂到機箱內),然後用毛刷對機箱各鋁板結構,安裝機箱風扇的孔位,前面板內的跳線、開關以及機箱底座等進行全面除塵。

電源內部的線圈、電容都要仔細做好清潔

對電源清潔需要先用螺絲刀擰下電源下面板四角的螺絲,而後順着殼體縫隙取出電源下面板。這樣,就可看到電源內部結構了。用毛刷順着電路板,電容,散熱片方向,殼體散熱孔進行刷灰,再用小毛刷對電容根部,線芯等部位灰塵進行細緻地清潔,最後再清潔電源自帶的風扇。經過上述有步驟的清潔,電源在工作時就能降低自身熱量,發揮效能亦更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