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應用重點支持專業建設計劃

目前,學歷教育提供的人才數量遠遠滿足不了需求。教育部關於緊缺人才的報告稱,我國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的需求每年將增加100萬,陝西省2011年計算機職位需求3萬多個。伴隨我縣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計算機專業人才需求將達到數千人。爲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服務我縣信息產業建設,我校將重點建設計算機專業,培養大量優秀的技能型人才,以應對人力資源崗位空缺的不利局面。

計算機應用重點支持專業建設計劃

  1.需求論證

1.1行業背景及人才需求

國家“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文件的出臺,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綱要“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確立,寶雞市“關於加快關天經濟區發展規劃”的實施以及眉縣關於引進高端技術產業,興建信息化產業園區五年規劃藍圖的繪製,爲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

目前,學歷教育提供的人才數量遠遠滿足不了需求。教育部關於緊缺人才的報告稱,我國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的需求每年將增加100萬,陝西省2011年計算機職位需求3萬多個。伴隨我縣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計算機專業人才需求將達到數千人。爲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服務我縣信息產業建設,我校將重點建設計算機專業,培養大量優秀的技能型人才,以應對人力資源崗位空缺的不利局面。

1.2建設基礎及優勢

1.2.1課程體系設計較合理

本專業結合職業教育特點,更新人才培養觀念,正在初步探索構建以就業爲導向,以職業能力爲本位的“寬基礎、活模塊”的課程體系,將依據社會及企業對人才的要求設置職業素質、專業基礎、專業方向三類課程對學生進行培養,並在初期工作中得到了用人單位的一致肯定。

1.2.2能力培養注重實踐性

本專業在實踐課上正在試行推廣“任務驅動法”教學模式。通過以任務爲主線,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的方式,培養學生的任務分析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及團隊協作能力,爲學生以後進入企業奠定良好基礎。

1.2.3師資條件基本滿足要求

本專業現有專職教師35名,其中“雙師型”教師29名,高級以上職稱教師9人,具有企業工作經驗教師5名,2名教師在省級說課比賽中獲得一等獎,3名教師獲得二等獎,2名教師榮獲省級動漫設計競賽優秀指導教師稱號。其中,王剛老師獲得網絡工程師證書、陶軍傑老師獲得綜合佈線工程師證書、馬安民老師獲得高級平面設計師證書。

1.2.4實訓基地建設初具規模

本專業校內現有實訓室10個、電子閱覽室1個、計算機組裝實訓室1個、多媒體投影教室31個;共有計算機840餘臺,總價值450萬元,能基本滿足教學實訓要求。

1.2.5校企合作初見成效

多年來本專業與寶雞衆泰廣告公司、寶雞海迅廣告公司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已爲企業培養了500多名平面廣告製作人才,與華道數據合作組建定向班,至今培養了400多名數據處理人才,由於學生工作能力強、表現突出,得到了企業的一致好評。兩年內將再開發2個實訓基地,不斷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鞏固校企合作辦學模式。

1.2.6招生與就業

自建校起就設立計算機應用專業,現有全日制在校生776名,14個教學班,年招生人數在390人左右。多年來,本專業畢業生“雙證書”獲取率達95%以上,平均就業率達98%以上,分別就職於上海廣達集團生產崗位、西安炎興科技集團及華道數據公司的數據處理崗位等。

1.3存在的不足

(1)“校企對接、能力本位”的人才培養模式還處於初期探索階段,專業設置與職業崗位對接仍然不夠緊密。

(2)目前的課程體系基本滿足當前社會及企業的要求,但面對社會的不斷髮展和企業對員工要求的提升,還需要改進和優化。

(3)保障機制有待完善,實訓基地及硬件設施需要更新。

(4)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夠,相關機制需進一步的細化和完善。

  2.建設目標

加強校企合作,全面構建“校企對接、能力本位”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建設“寬基礎,活模塊”的課程體系,推行並完善以“任務驅動法”爲主導的教學模式,兩年建設期內,主要完成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的改革,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完善。

2.1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校企聯合調研,修訂專業改革方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目標與方案。積極開展訂單培養、頂崗實習、引企入校等多種校企合作,將着力構建以“工作任務與教學內容相融通、技能培訓與資格認證相融通、企業管理與教學管理相融通”爲指導思想的“校企對接、能力本位”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2.2課程體系及課程建設方面

與合作企業共同組建專業團隊,加強校本教材、實訓教材開發,建設核心課程2門,特色課程5門。完成相關實習實訓教材編寫。

2.3師資隊伍建設

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一方面到企業聘任兼職教師,另一方面選派教師到合作企業參加專業技能培訓,打造一支業務素質過硬、實踐操作能力突出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並利用2年時間,培養出1名平面設計和1名網絡技術專業帶頭人,4名核心骨幹教師7名雙師型教師、4名兼職教師。

2.4完善實訓設施

針對行業需求及培養目標,建設專業化強、與企業對接性高、軟硬件性能優越的實習實訓室。兩年建設期內,搭建OA學生學習管理系統,升級數字化校園網絡系統,建成平面廣告製作實訓室。

2.5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創新

聘請4名企業技術人員參與教學過程管理,派12名教師深入企業調研、學習、鍛鍊。引企入校,合作創建校內校外實訓基地各1個、新建1個Bpo外包項目定向班,共同完善“校企對接、能力本位”的`工學結合培養方案,創新校企合作運行機制。

2.6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

整合、開發校內優質教學資源,引進計算機行業信息資源建成一套校企共同參與、存儲容量大的專業教學資源庫。包括100GB的多媒體教學資源、試題庫及實習指導方案等。

2.7制度建設和學生考覈評價

建立校企合作管理制度、教師外出培訓考覈辦法、學生頂崗實習安全管理制度;結合學校以基礎素質考覈、普通話考覈、計算機能力考覈、專業技能考覈、學業成績考覈評價方案,參照企業對員工的考覈標準,制定和完善學生實習評價方案。

  3.建設思路

通過市場調研、校企聯合分析計算機應用技術崗位對專業知識、能力、素質等要求,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制定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創建“校企對接、能力本位”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從職業崗位的需要出發,確定能力目標,構建以就業爲導向,以職業能力爲本位的“寬基礎、活模塊”的課程體系,根據課程體系開發本專業特色教材,核心教材和數字化教學資源。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模式建立校企互動的師資隊伍建設機制,打造一支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新建、改建和擴建校內實訓室軟硬件環境,強化實訓基地管理與內涵建設,校企聯合建設校外實訓基地;利用企業和自身資源,積極爲同類學校和社會企事業單位提供技術培訓服務。建立健全教學管理制度、人才培養考覈與評價體系,確保人才培養質量。

  4.建設內容

4.1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改革

將根據企業及用人單位的需求,採用“校企對接、能力本位”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從職業崗位的需要出發,確定能力目標。並進一步構建和完善以就業爲導向,以職業能力爲本位的“寬基礎、活模塊”的課程體系。

4.1.1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即由學校和企業共同組建專業指導委員會,按照計算機專業崗位羣的需要,確定從事行業應具備的能力,明確培養目標。再由學校組織教學人員,以這些能力爲目標,設置課程、組織教學內容,最後考覈是否達到這些能力要求。

形成具有本專業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

以企業用人需求及崗位設置爲依據,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進行人才培養模式課題研究,將企業的人力資源需求直接過渡到學校招生工作中來,讓招生與招工有效銜接。並將企業對員工的前期培養內容引入課堂,形成教學課堂與企業崗前培訓的融合。讓學生真正能夠實現“進校有門、畢業有崗”,最終形成“校企對接、能力本位”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4.1.2課程體系建設

課程體系建設

構建以就業爲導向,以職業能力爲本位的“寬基礎、活模塊”的課程體系,以“適用、夠用、實用”的原則制定課程標準,設置職業素質、專業基礎、專業方向三大類課程,並突出以“能力本位”的培養目標,使計算機應用專業實訓課比例達到60%以上。

針對本專業就業所需要掌握的職業技能,制定出本專業的課程體系標準。確定學習領域的重點課程,最終落實到專業技能學習和專業技能訓練的教學單元設計。如下圖:

課程建設

依據以“校企對接、能力本位”的培養模式,與企業合作開發重點課程,建立突出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學期授課計劃、課件、教案、習題,規範重點課程的教學內容,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網絡技術方向選取《企業網組建》做爲核心課程建設。平面設計方向選取《平面設計》做爲核心課程建設。

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及市場的要求,本專業將聯合企業規劃BPO技能訓練指導方案、開發作業指導書,建設辦公自動化、廣告設計、VI創作指南、綜合佈線技訓等特色課程。形成獨有的課程體系及訓練項目。

特色課程的建設將首先由專業骨幹教師及企業人員共同論證,設立課程標準,培養目標,實訓案例。然後由專業組骨幹教師參與教學單元的系統設計,在設計中將體現“任務驅動”教學的特點,開發出系統的學習指導書。

4.1.3教學模式改革

依據職業學校學生的個性特點,本專業將以“任務驅動法”做爲教學模式改革的重點。採用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能爲學生提供體驗實踐的情境和感悟問題的情境,圍繞任務展開學習,以任務的完成結果檢驗、總結學習過程,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以任務爲主線、如何確定任務爲核心,解決任務爲關鍵。在過程實施中主要由四個步驟構成:首先是創設情境,其次是確定任務,再次是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最後是效果評價。

以“任務驅動法”爲主導的教學模式改革將從四個階段實施。第一個階段是調研論證階段,由專業技術骨幹成立指導小組,對方法進行調研論證,形成可行性分析報告,並形成改革計劃方案。第二個階段爲推廣階段,通過教學示範課,教研活動等方式進行思想及方法的推廣。第三個階段爲實施階段,通過對課程內容的修訂,課堂模式的改進等方法由一線教師實施其教學模式。最後是評價修訂階段,通過對學生學業評價、教學課堂效果評價等形式對實施過程進行論證及修正,完善其改革模式。

4.1.4評價模式改革

根據職業教育特點,結合“校企對接、能力本位”的培養模式,與企業聯合制定出以考覈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爲目的的評價方案。

堅持學校的“五考覈”(基礎素質考覈、普通話考覈、計算機能力考覈、專業技能考覈、學業成績考覈)要求,在此考覈標準的前提下,本專業將在基礎素質考覈中加入企業元素,通過與企業交流,將企業相關的文化知識,產品知識與操作常識引入考覈體系。在專業技能考覈中對接企業,注重能力本位的核心思想,使專業技能考覈與企業案例相結合,通過對綜合能力的考覈,測評學生的職業能力。同時將辦公自動化,企業網組建,廣告設計,VI創作指南,綜合佈線技訓等課程的實訓過程(實驗報告、作品等次、任務完成等)納入學業成績考覈評價體系。在計算機能力考覈方面將注重與社會考證相結合,以模擬計算機考證真實環境爲依託,提高學生在校期間取得認證的能力。通過以上考覈模式的修訂,着力打造學校、企業、社會共同參與的“三評合一”的學生評價模式。

4.1.5教學資源庫建設

建立健全實訓室檔案,開發核心課程及特色課程教學資源包,擴展軟件資源及功能,爲全校所有師生提供公共實訓平臺。

根據本專業職業能力培養的目標和職業課程體系的要求,結合與職業考證接軌的目的,突出校企合作的特色,本專業將聯合企業開發從媒體素材、題庫建設、課件及任務實例四個方面的教學資源庫。

建設工作將從以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召開“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工作會議,認真部署相關工作,明確分工,分解任務,下達指標,商討相關問題。第二階段利用校園網絡系統,在完善學校網站的基礎上充實學校FTP資源庫,建立資源庫目錄,並設立各子目錄。第三階段由專業組教師及企業人員採用集中培訓和自我學習等形式,以製作修改、資料下載和收集上傳等基本方法,完善其整體內容建設。第四階段實現軟硬件資源及素材庫的整體整合。

4.1.6構建公共實訓平臺

依據我校發展現狀,使校園網絡系統能更好的服務師生的學習,本組將以建設示範校爲契機,對現有的網絡系統進行改造,爲校企合作搭建好平臺,具體準備改造現有的校園網絡系統,增添相應的軟硬件設施,增建一個廣告設計實訓室,搭建0A學生學習管理系統。

4.2師資隊伍建設

在建設期內,力爭將計算機應用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成具有省內一流教學水平、一流實踐經驗的教學團隊。強化教學團隊的內涵建設,全面提升專業教學團隊的品質。

4.2.1培養專業帶頭人

根據計算機應用專業及IT業發展動態,通過國內外進修和企業培訓等途徑,兩年建設期內,培養2名專業帶頭人(1名爲平面設計方向,1名爲網絡技術方向)。使專業帶頭人具有先進的職教理念,過硬的專業建設與改革能力,並負責該專業的教育教學改革和建設工作。

4.2.2骨幹教師培養

通過採取到企業進行合作式鍛鍊,到高校進修,在職進修等形式,培養4名骨幹教師,使骨幹教師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課程體系改革及課程建設等方面體現支撐作用。

4.2.3雙師型教師培養

對未達到“雙師型”標準的教師,採用到企業鍛鍊,高校進修,校內拜師等形式,使其專業知識、技能有明顯提升,考取相應的資格證書,力爭兩年內使7名教師達到“雙師型”教師標準,2013年底本專業雙師結構隊伍達到100%。

4.2.4兼職教師隊伍建設

從企業選聘有豐富工作經驗又有一定教學能力的計算機專家4名,擔任兼職教師。在充分發揮兼職教師在實踐經驗上的優勢,通過校本培訓提升其教學能力,彌補其教學經驗與教學方法上的不足。

4.3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體制機制建設

4.3.1構建校企合作運行長效機制

完善“訂單培養”運行機制

從職業崗位出發,確定能力目標,強化制度建設,提高工作成效,在2012年設立西安炎興科技集團定向班,進行BPO項目培訓。今後繼續加強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設,通過開展與合作企業共同編制特色課程,學生評價方案,設立獎學金等活動,積極探索合作細節,使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深入開展。

校企資源共享建設

基於“校企對接,能力本位”的人才培養模式,以企業技術標準爲核心,改革人才培養方案;以企業培訓教材爲參考,開發校本教材;以企業各類規章制度、管理辦法爲依據,建立實習實踐制度。將企業文化融入校園、融入課堂。加強與企業人員的交流,同時引進先進實訓設備,促進校企深度合作,增強辦學活力。

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

與寶雞衆泰廣告公司、寶雞海迅廣告公司合作建立的平面廣告實訓基地,與西安炎興科技集團、華道數據(崑山)合作的BPO外包服務項目,將會滿足專業實踐教學、生產實訓的需求,對提升學生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會有很大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