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留學中美兩國青少年對他們大學階段的不同影響

對於中美青少年的特點,有人簡單地認爲二者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不存在孰優孰劣的問題。但是,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統計,中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是3%,而美國的大學生創業成功率爲20%,雙方有7倍的差距,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兩國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差距。因此,我們要仔細分析青少年特點對他們大學階段產生的影響。 根據一家教育機構對我國青少年課外興趣班參與情況調查顯示,各類課外興趣班的受歡迎程度排名爲:藝術類(33.89%)、英語類(30.20%)、奧數類(13.74%)、語文類(11.57%)、體育類(9.16%)和其他(1.45%),括號內的數據是被調查者的選擇比例;對於讓孩子參加課外興趣班的主要目標這個問題,家長選擇排前三位的首先是提高孩子的學業水平(54.92),其次是培養興趣愛好/特長(30.48%),第三是開闊眼界,擴大交際圈(13.86%)。

美國留學中美兩國青少年對他們大學階段的不同影響

同時有調查表明:對於上課外班的原因,有51.8%的學生選擇自己想上,有13.8%的學生參加興趣班是受外界影響,例如同學參加了,還有34.3%的學生承認上課外班是非主動的,包括父母要求或老師推薦。由此可見,超過48%的學生上課外班並非出自本意,而是受外在影響的被動之舉。至於上課外班的目的,只有23.6%的學生是爲了發展個人愛好,有52.3%的學生是爲了提大學聯考試成績,還有24%的學生表明上課外班是爲了達成父母的要求。調查表明大部分學生的學習壓力比較大,而來自父母的壓力是構成青少年學習壓力的主要因素。

我們再來看看美國青少年參與課外活動的'情況。據美國一家非盈利民意研究機構公衆議程(Public Agenda)的研究發現,美國80%的初、高中學生放學和週末都參加有組織的課外活動,運動是最受孩子歡迎的活動,其次是藝術、音樂或舞蹈,最後是學術研究。美國孩子希望通過參加校外活動給自己帶來樂趣、受到教育並結識更多的朋友,92%的孩子認爲,校外活動讓自己交到好朋友;86%的孩子有了收益;85%的孩子認爲享受了樂趣。美國父母讓孩子參與校外活動,多出自於讓孩子得到放鬆的目的。調查表明,美國父母讓孩子參加校外活動的理由有以下四種:選擇最多的是爲了發展孩子的興趣與愛好,佔41%;其次是爲了讓孩子有事情幹或者少惹麻煩,約佔27%;第三是爲讓孩子開心,約佔16%;最後纔是爲了提高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可以看到,美國父母教育孩子望子成人的平常心與中國父母們望子成龍的迫切心情有很大的不同。

美國青少年的課外活動還受到美國大學錄取標準的影響。美國大學很重視學生課堂以外的表現,這些內容常常通過課外活動來體現,主要考察大學申請者在社區服務方面的創造精神。例如一位大學申請諮詢專家建議,上完高一要去當實習生,一年至少當100個小時的志願者,最好在國際知名的投資銀行或博物館工作,如果這還不夠,就要到墨西哥或亞洲長途旅行。假如在課餘時間以及暑假建立的社會實踐履歷仍不足以打動申請者理想中的大學,這就相當於大學聯考落榜,於是就引出空缺年(GAP year)的概念。所謂空缺年,就是學生在高中畢業後,打一年義工,到貧困社區志願服務,或者到國外旅行考察,開闊眼界,使自己變的更有競爭力。

通過對中美青少年課外活動的對比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結論:中國青少年基礎知識紮實,基本技能訓練熟練,但是創新和實踐能力不夠,而美國青少年的特點則與之相反,他們的創新和實踐能力較強,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有待提升。中國青少年多年的課外活動基本上是應試教育的延續,這固然加深了他們對於書本知識的記憶與理解,但也導致他們過於看重書本知識,沒有掌握研究性學習方法。對於他們而言學習就是記憶,體會不到探究新知識過程中的樂趣,在課外活動中也是如此。所以,與美國同齡人相比,中國大學生普遍缺乏創新意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夠。在現代社會,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競爭無處不在,一個沒有創新意識、學習主動性不夠的人是難以在社會立足的。

有人認爲中國青少年學科教材程度比美國深,學習普遍比美國同齡人刻苦,但是進入大學後往往落後於美國大學生,因此指責中國大學耽誤了青年學子,是導致他們就業能力不足的罪魁禍首。這聽起來有一定道理,但考慮到二者在上大學之前有多年不同的課外活動經歷,就會發現這一指責有失偏頗。和足球要從娃娃抓起一樣,要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就必須從改善青少年課外活動做起。爲此,可以考慮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理念,讓全社會尤其是家長意識到過分強調應試教育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只有廣大家長認識到問題所在,課外活動等同於補習班的現象才能得到根本改變。借鑑美國的做法,在高中畢業和大學錄取時考察一個學生在社會實踐方面的表現,從制度上對課外活動的素質教育特性予以肯定。政府劃撥專項資金,對屬於素質教育範疇的青少年課外活動予以資助,鼓勵各級政府和企事業單位支持青少年課外活動的開展。社會學教授孫雲曉說得好:教育的核心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學會做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相信隨着我國青少年課外活動的健康蓬勃發展,大學生的職業能力一定會得到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