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研究生留學DIY申請經驗-超長版

最近有不少的母校的和網上的學弟學妹們問我一些申請香港研究生的經驗,所以我就想着寫一篇自己的完整的DIY經歷給大家參考,但想着網上大神衆多,我寫這個怕貽笑大方,因此遲遲也沒有寫。不過想想正因爲自己不是那麼出色,所以寫出來纔有參考價值,不過這只是我個人的一些經歷,不一定對也肯定不適合每一個人,所以希望大家有選擇的參考,也請各位申請上名校的同僚們予以糾正,促使大家共同的進步。

香港研究生留學DIY申請經驗-超長版

  香港研究生留學DIY申請經驗

我是來自河海大學的,爲什麼要再強調一下,因爲在你的申請過程中什麼都能夠變,你的學校背景和專業背景是不能變的,這是硬條件,直接影響你對自己的一個評估。河海大學是一所211工程大學,在08年河北的招生中是屬於一本A檔次的,說一下這個是和我後面的對於香港以及歐美名校對於國內學校認可度的理解有關。我個人感覺香港包括歐美的一些名校,他們對於國內的分類與我們不是很一樣,第一檔次應該就是兩所學校:清華與北大。比如在港大、港中文和港科技心裏,這兩所是能夠與他們一個檔次的學校,所以這兩個學校的學生出來的成績只要還行,其他還湊合,申請時間不是很晚基本上來說申請到香港三所名校是沒有問題的。其次是另外四大名校:上海交大、復旦、浙大和南大。這四所稍微不錯點的學生也基本沒有問題,我瞭解的我們專業的學生中,這幾所大學的學生,他們本身成績不錯,各方面也還行,申請其實是挺輕鬆的,這個確實是,人家本科的水平確實很高。接下來就是很好的985院校,比如哈工大、人大,北航、中科大,武大這種,但個人瞭解,這幾所學校的學生基本上你的成績也得達到80左右,屬於專業內比較不錯的學生才能說我有把握申請上好學校,就像我瞭解的一些名企一樣,除了對於當地的學校有保護政策可以放寬條件以外,基本上六大名校纔是入門檻,也就是說後面的檔次的學校就沒有那麼明顯優勢了。再往後是一般的985與比較好的211的檔次,河海雖然從建國後從國立中央大學分出來以後,只是靠着水利撐着,一直在往後掉,但基本上也是屬於這個檔次,這個檔次是最後一個可以認爲申請名校還有點底的檔次了,不會給你拖後腿。再往後一般的211和比較好的一本院校是一個檔次,學生在本專業的水平就要達到很優秀才行。再往後的檔次就可以說是劣勢了,不過最近也看到有些三本學生頂着名校的前綴也申請上了不錯的學校,引起了很多人的憤慨,其實這個我不敢苟同,你可以看看人家三本的其他水平,成績很高,很多實在的獎項,人家雖然本科比你差,你玩了4年,人家現在肯定超過你了,還有不少三本的考研上清華呢,這個怎麼解釋?所以說還是一個能力的問題,當然這個也是要分你申請的專業的。

  前面說了一下關於學校背景,其實只是單純的考慮學校也是不行的,具體來說還是看專業。你比如我申請到的兩所學校,港大和中文,我們申請的都是關於供應鏈方向的,是系統工程碩士。港大這個專業的分量是沒有港中文大的,所以可以看出我這個河海在港中文我這個專業裏基本是最差的,大部分或者說絕大部分都是985名校的,而在港大我這個專業來說,我可能不算太差,還行,這個從側面說明申請學生的質量,這是導致我選擇中大的原因,雖然港大感覺名氣響那麼一些,但是二者排名差不多,我就選擇後者了,後面的同學們也要認真選擇。所以說專業難度是不一樣的,像港中文有些專業比如語言啊,它可能由於很多這樣專業的學生選擇國內學習,不願意爲此掏10多萬人民幣,所以這樣的專業相對好申請一些,而比如工商管理啊這樣的專業就非常難了,名校+工作經驗+好的成績和經歷,但是同一個學院也不一樣,比如我這專業雖然稱不上很牛逼,但也是比較難申請的,可能是他的課程比較有吸引力吧,所以申請人比較多,在工科裏屬於熱門的專業。之前看對於13年授課研究生的申請調查,今年香港很難,以前語言類的10:1的錄取率,今年到了20:1,像我這個可能是40或者50:1 的比例,而且申請香港的學生大多數都是本身比較優秀的,富二代不是太多,畢竟有錢人基本都去英美了,去香港的基本都是要去好好學習的,還是比較在乎那10多萬的',所以按照這個趨勢明年應該難度會更大,所以大家要好好準備才行。

上面說的申請專業的問題,這裏說一下申請者本科專業的問題,如果你學校不是特好的那種,比如我,而你申請的專業比較熱,這個時候你不要灰心,因爲如果你發現你本科專業很對口的話,那會給你大大提升成功的機會,相當於學校提升半個到一個檔次,再加上如果你的專業在你們學校是特色專業的話,就更吃香了(管信的兄弟姐妹們,雖然咱們不是很待見我們這個專業,但是我們確實是特色專業,而且國內排名也在靠前的位置)。所以說跨專業我不是很支持,當然如果你是大牛這個就不成問題了。另外我說的這個專業對口不是說簡單的名字差不多,而是你學的課程是不是能夠爲你所申請的研究生專業打好基礎,這個是對不對口的評判標準。

前面說了一下硬條件,學校和專業,接下來再說一下研究生分類。香港研究生是和英國一個體制,香港分爲授課式研究生和研究式研究生,第一種是比第二種好申請的,在這裏我先說一下第二種。研究式研究生就是做研究的研究生,你選擇這條路你就得做研究,基本上就是一邊上課一邊做研究,課好像就是把授課式的一年課程拆成兩年上,這個沒什麼說的,但是研究。。。很恐怖,香港的研究態度是很嚴謹的,尤其是香港三校,科技是新興強校,科研由於建校完比另兩所晚所以成果不是很多,這幾年正在加強,而且人家的態度本身就非常嚴謹。港大和中文就不用說了,基礎學科非常強,其中港中文有4名教授和1名校長都獲得過諾貝爾獎,你想想國內這麼久不管什麼原因吧,都沒有獲得過諾貝爾獎,可見國內的科研態度與人家比是不行的,所以國內絕大部分所謂的學碩和人家的研究式研究生比那就是純混日子,在這裏不是有意抨擊各位,只是爲了我們的諾貝爾獎,國內研究生應該抓緊了。另外,研究式研究生很多都能拿到每個月10000多人民幣的獎學金,你想想光這個錢,申請難度就有多大,而且與授課式不同的是,研究式研究生申請前要與教授套磁,意思就是發郵件和對方教授交流,一般人家都懶得回你,回你說明你真牛逼,一封郵件就能打動人家,可想這個難度。

 授課式研究生沒有研究式研究生的難度,但是由於它課程設置合理,再加上香港三校的名氣大,還只念一年所以說難度也是不小。在這裏說一下他的一年,這個一年確實是有一些劣勢,但這個劣勢不是國內很多二貨認爲的什麼時間短東西學不多,劣勢在於不能很好的融入當地文化,所謂的學不多我想那是被什麼去英國、澳大利亞等地掏錢唸書還在外面玩的學生誤解的,而且有些學校看似名氣大,那就是缺錢,所以不會讓你學太多,還有這個也是分專業的,堅定自己的信念問問學長學姐,不要聽一些不着調的人瞎說,最起碼香港大部分的專業是很負責任的。說起這個負責任主要體現在你就是去念書去了,國內研究生很多要2年半-3年,香港一年學的和國內這麼久學的課程一樣多,比如工程碩士學位英文翻譯的縮寫都是MSC,這個就說明了問題了吧,再有你是爲了就業而學習的,國內很多學碩就是給老師打雜的,這個我是經過多方確認的,然後打完雜你不搞學術給跑了,完了,還不如專碩呢。所以說授課式一年對於工作是個優勢,但是你必須好好學,這麼多東西你稍微放鬆你就落下了,讓你安心學東西總比3年學那麼多平常還要打雜來的好多了。就比如近期說澳大利亞要把1年改爲1年半到兩年,國內就說:哇,時間長說明負責。我就想:那是中國人的想法。。。澳大利亞的很多大學生就明白,改爲兩年那就是要賺錢,窮的,一年足夠了,蒙你的,所以不少人很反對。說了不少廢話,其實是爲了讓學弟學妹們明白,明確自己的道路,不要聽人家瞎說,這在你的申請過程中尤爲重要,信念問題會影響你的效率。

講了很多了,大家基本瞭解了一些,那我說一下我的經歷吧,瞭解的同學們可以不看。我申請香港是完全自己的意願,不存在跟風,很多人知道我補習了一年,這一年很重要,差了不少,那我就想不能一年白白沒有了,我這也覺悟了呀,得繼續好好學,然後我就想英國和香港比較靠譜,一年又短學的又不少,很適合我。但是英國的費用是香港的兩倍,而且香港離大陸這麼近,認可度和名氣比較高,尤其是港大、中大和科大這兩年在大學聯考期間出了不少風頭,相信一般人都會知道他們的實力,所以回大陸應該比較有優勢,相對來說英國畢竟離得遠,除了劍橋、牛津以外其他在國內名氣沒有在歐洲那麼大,而且最好的路子是參加一個校內的英國學校的項目(比如我哥們申請到了排名很高的UCL),我不太喜歡這樣,家裏經濟條件也不允許,另外不怕同僚們噴我,雖然去英國感受的是真正的西方教育,但是由於這幾年英國出去混日子的太多,搞得回來的好多優秀學生受牽連了,很多企業對留英學生有提防,當然我認識的河海去英國的都是比較優秀的,但是我看這個趨勢不是很好,加上費用貴所以我經過思想鬥爭,大二就決定去香港了。注意,我是大二就決定了,這個時間讓我有了充分的準備,也讓我一直堅定我的想法。接下來我就查了不少資料,問了前輩。首先我就確定目標,港大、中文和科技我得拿下一所,本科河海大學,專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所以我結合我的興趣就選擇了我現在申請到的專業,也與我本專業比較對口。然後,我總結出需要的條件,主要可以分爲:大學成績、各種獎項、英語成績、社會工作以及科研。接下來我就開始一一準備,大學成績,爲了這個大學成績我可好好的學了一年,在這個過程中也培養了專業興趣,大二是專業第一,順便也拿下了第二個條件:國獎。寄送成績單的時候是提交三年的成績,三年所有學分(包括必修和選修)我平均分是88分多,這個分數跟我們同院的其他專業的前幾名比起來不是很高,但是我說了我的專業是工科,而且學的東西給人感覺比較難,所以在同樣專業的申請下,我的分數比較佔優勢(這個優勢也是相對的,比如人家清華的75分就比我強很多了)。獎項,我是四年的學業優秀都拿了,還有些小獎,但是我想,幫我大忙的是國獎,所以最高獎項是很管用的,88分+國獎可能會讓我的成績顯得更有分量,給我加了不少分。英語成績是要分的,我考的是託福,考了兩次都不太高,最高的一回是90分,因爲我覺得工科夠了就沒再考了,但是如果是商科那肯定就不行了,用雅思來說吧,工科6.5就行了,商科你7.0是保底,一般得7.5,當然這個是指中大。科大我這個專業屬於更偏商科,雖然我們都是工科,但是他們雅思有個7.0比較保險,我很可能就是因爲這個沒有被科大的這個專業錄取,畢竟科大這個專業還是比中大這個稍微好點。 社會工作,我是就一個班長,當了兩年,我覺得班長就夠了,而且申請過程中挺吃香的,另外我還參加了校區十佳學生的競選,拿了商道學校的二等獎,這些都給我多少加了一些分數。科研這個多謝龐老師了,我其實沒做什麼,只不過我的方向就是受龐老師影響,所以我就是看看論文,然後龐老師寫了一篇很不錯的論文發到了核心期刊上,帶上了我,我只不過是個學習者,所以這塊我不強,是沾了老師的福。哦,還有實習,我基本等於沒有,如果你們有那就太好了,尤其是好企業實習,非常管用。總結起來我的道路就是,大二好好學習拿了國獎,大三忙着準備英語成績和社會工作,拿到了一些輔助的東西。這些條件我認爲最管用的是:相對高的平均分+國獎+班長+好論文。其他都是輔助和印證而已。

 到最後的材料準備階段,主要有:個人陳述(PS)+簡歷(CV)+推薦信(RF)+各種獎項和工作的證明覆印件。在這階段,有不少人都會問我,爲什麼不找中介,其實當時我也想找來着,後來想想以後找工作什麼都是自己來,還不如現在就自己來申請學校。我的CV是自己做的,這個網上好多版本,大家多看看就會了,畢竟以後工作時也要做。PS我是開始自己寫的,網上找人幫我修改了一下,加了一些東西,由於是朋友介紹的就給了幾百塊錢,改的很不錯,推薦信也是這樣的。PS大家也上網多看看,很多的,推薦信也是,不過推薦信如果你找不到很牛逼的大牛教授或者老闆給你簽字,或者直接給你寫,你找最熟悉你的老師給你寫或者在寫好後的推薦信後面簽字更靠譜,我是找了龐老師和杜教授,多謝他們兩位了。

我是10月初申請了港科技1個專業,11月中旬申請的港中文和港理工,1月初港大,港城市我沒有申請,我不是爲了上學而上學,所以我沒必要找保底的,港理工雖然沒有三校那麼有名氣,但是“最受僱主歡迎的高校”的申請難度和價值絲毫不比前三所差。不過。。。我申請的時候也是隻顧着自己喜歡,完全忘記了難度,後來發現港科技那個專業非常熱門,中大的也是很熱門,港大的一般,港理工的那個專業據說是給大神上的。。。所以我等待的過程糾結呀,還好港大和中大了,尤其是中大那個來了,我感覺很幸運了,要不差點就掛了。

廢話挺多,就是想說一下我的經歷,也解開一下後面申請的學生的心裏有可能存在的疑問。總之呢,大家要提早準備,別什麼保研沒保上,或者考研沒考上後纔去申請,這個你就想多了,理性想想就知道不可能,像我們這樣的來自河海級別的學生,申請上好學校中的不水的專業的學生,基本都是有希望保外不保的,大三就決定徹底放棄保外,不刷分,不討好老師,不發垃圾論文來賺分數,專心實實在在的準備申請學校才能申請到的。當然也有保內的學生或者大三結束纔去準備申請的學生申請到的,我只能說這個的成功機率很低,不要模仿,而且人家很可能大學一直表現很優秀。另外如果申請過程這麼短,你無法體驗在這個過程中的快樂,無法獲得參與這個過程你所能夠得到的成長機會,尤其DIY過程非常的可貴。如果你想申請香港或者歐美的名校的比較不錯的專業,那就腳踏實地的早早準備,不要一會保研一會工作,當然如果你有精力可以準備完材料繼續準備考研,之前也聽過去年其他學校有個女生考研考上了浙大,最後中大來了以後她就沒去浙大去中大了,換我估計也是,因爲我想中大符合她最初的信念。加油了同學們,希望能夠幫助你們,也請同僚們多多糾正, 如果文章中有另一些同學不開心的地方希望理解,我只是從我的個人角度來討論,也許很多是錯誤的,不過出發點都是爲了讓有意向申請的學生們堅定信念,OK,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