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供應鏈金融風控六大關鍵

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需要從供應鏈和金融兩個方面強化風險意識和管理,這勢必涉及到對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原則的深刻理解,以及基於這些原則的風險評估。下面是小編爲大家分享最新供應鏈金融風控六大關鍵,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最新供應鏈金融風控六大關鍵

  “業務閉合化”及其評估

業務閉合化指的是供應鏈運營中價值的設計、價值的實現、價值的傳遞能形成完整、循環的閉合系統,一旦某一環沒有實現有效整合,就有可能產生潛在的風險。

具體講,影響業務供應鏈閉合性的因素有來自宏觀層面的問題,這包括宏觀系統風險,也就是說由於宏觀經濟、政治法律環境的不確定性導致的供應鏈運營中斷,難以實現可循環的供應鏈運營。因此,如何有效地防範可能存在的各種影響供應鏈閉合性的因素就變得異常重要。

影響業務閉合性的另一類因素是行業或區域性系統風險。具體講,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只能在持續或者穩定發展的行業中實施,對於限制性的行業或者夕陽型行業,實施供應鏈金融會具有較大的風險。同理一些區域性的因素,如地區的經濟發展前景、市場透明度、政府服務水平以及區域環境的穩定性等都會對業務閉合化產生挑戰。

供應鏈本身的業務結構也是保障閉合的主要方面,一個穩定、有效的供應鏈體系需要做到主體完備到位、流程清晰合理、要素完整有效。主體完備到位指的是供應鏈設計、組織和運營過程中,所有的參與主體必須明確,併發揮相應的作用。流程清晰合理指的是供應鏈以及金融活動中的各業務流程清晰,並且能夠有效結合。要素完整有效指的是採購、銷售、技術、生產、分銷、銷售、信息化、人力資源管理、財務、會計等管理要素能夠發揮相應的支撐和監督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活動的作用。

  “交易信息化”及其評估

在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階段,交易信息化的含義進一步得到擴展,爲了實現金融風險可控的目標,不僅是能夠獲取和分析供應鏈運營中直接產生的各類信息和數據,而且能實現信息全生命週期的管理,實現有效的信息治理。

  有效的信息治理,需要解決好四個問題:

第一,如何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源和信息結構。

也就是說在價值鏈建設的過程中,要考慮爲了實現整個價值鏈的效率,並且爲利益各方產生協同價值,這就需要處理好信息源、接收地以及信息管理三者之間的均衡關係,這樣一組一組的三角關係構成了信息治理最基本的單元。

例如,當金融機構向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時,需要掌握客戶企業真實的物流信息。這一目標的實現就涉及到了信息源、接收地和信息管理的三角關係。信息源可能是多種多樣的,如藉助於物聯網形成的貨物流動信息、海關形成的通關信息、商檢發出的產品數量、質檢信息等。而作爲接收方需要的是關於貨物價值的完整性、保全性的信息。這就需要從事信息管理或規制的組織將零散的、不同渠道產生的信息進行整合、挖掘並生成、傳遞給接收方。這種三角關係一旦失衡,就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信息盲區和障礙,使得供應鏈運行發生中斷。

第二,如何保障信息的可靠、安全和運用。

信息可靠指的是信息可信、可以據此採取相應行動。如果供應鏈服務集成商根據客戶企業的財務報表決定某項服務提供與否時,一定能確認這份報表是真實可靠的,而一旦信息失真必然導致災難性結果。

信息安全則是信息在生成、傳遞和使用過程中能被應該接收的主體獲取,而不發生信息的泄露或外溢,或者違反了法律和隱私規定。

信息運用則是說獲取的信息是能用來解答挑戰、瞭解狀況、解決問題、做出決策。

而信息的上述三個特徵的實現,很明顯的就需要在IT建設、信息形態、業務等級和流程規範管理上下功夫。

第三,如何實現信息的持續與全生命週期管理,亦即信息能否持續地產生、推進和應用,並且能有更多的利益相關方參與到信息生成、分享的過程中。

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信息規制方處理好兩個關係。

一是,所有網絡合作成員通過分享、學習和溝通所建構的信息域,即合作各方共同努力提升信息的質量、信息的處理和信息的應用。

二是,網絡合作成員參與方與外部管理方之間的信息互惠和管理改進。任何業務信息都難免受到經濟、政策和制度的影響,因此,要真正實現信息的可持續,就需要與制度管理方形成信息互動。

第四,如何實現信息獲取、處理的代價或成本可控。在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階段,如何通過更爲有效的供應鏈參與主體的網絡建構降低信息獲取成本已成爲今天信息治理的核心問題,阿里巴巴一達通與國外機構合作以實現有效的海外客戶徵信就是這種行爲的佐證。因此,價值鏈參與主體不僅通過網絡管理信息,而且也根據信息的要求,推動網絡的再創新。

基於以上原理,要實現交易信息化,在風險評估時需要考慮的要素有:

第一,確保供應鏈業務的真實性。即所有在供應鏈中發生的業務是真實、可靠的,並且產生的價值是持續、穩定的;

第二,確保供應鏈物流能力和質量。即在從事供應鏈物流服務過程中,物流作業的質量、數量、時間、地點、價格、方向等明確、清晰;

第三,確保供應鏈中資金財務風險清晰可控。交易信息化管理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能清晰地瞭解供應鏈中資金流和財務的狀態,否則該信息的缺失就會直接導致供應鏈金融風險。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採取各種渠道把握幾個方面的信息:一是現金流和利率狀態;二是企業自身的財務管理和內控體系;三是借貸狀況;融資借貸活動也是交易信息化需要關注的重要方面,這包括信用、借貸的目的、使用的狀況等因素。

  “收入自償化”及其評估

收入自償化是指互聯網供應鏈金融中所有可能的費用、風險等能夠以確定的供應鏈收益或者未來收益能覆蓋,否則一旦喪失了自償原則,就很容易出現較大的金融風險。而決定自償原則的因素就包括了供應鏈運營中相應的貨物、要素的.變現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在供應鏈金融運營互聯網化、網絡化的條件下,可能對收入自償產生影響的因素,不僅僅是靜態地考察貨物、要素的變現,還要動態地分析影響變現和收益的時空要素。

具體講,在收入自償化的評估過程中,需要從靜態和動態的視角分析如下因素:

第一,供應鏈產品業務的價格風險,即要根據不同的產品業務的特點和趨勢,考察價格波動的穩定程度;

第二,產品業務的價值風險。價格風險是由於市場供需變化產生的風險,而價值風險是產品業務內在的風險形態,這包括變現能力、標準化水平、易損易腐程度,以及產品業務配套服務程度;

第三,產品業務的銷售風險。供應鏈銷售端的風險會直接影響到收入自償性。

  “管理垂直化”及其評估

管理垂直化意味着爲了遵循責任明確、流程可控等目標,而對供應鏈活動實施有效的專業化管理,並且相互制衡,互不重複或重疊。

爲了實現這一原則,需要在管理體系上做到“四個分離”:

即業務審批與業務操作相互制約、彼此分離;

交易運作和物流監管的分離;

開發(金融業務的開拓)、操作(金融業務的實施)、巡查(金融貿易活動的監管)分離;

經營單位與企業總部審議分離。

從供應鏈金融在中國的發展現實看,除了上述四個管理垂直化準則,還有兩個問題值得關注。一是組織結構和職能的完備和清晰,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有效運行有賴於企業內部甚至企業之間合理的結構以及職能對接,一旦某個職責弱化,就會產生巨大的風險。

二是戰略和管理的穩定與協調。如今很多供應鏈金融中出現的風險問題,往往來自於戰略和管理的不一致、不協調,或者說由於戰略擴張、目標畸形化導致管理制度和流程的斷裂。

基於以上認識,可以看出,要做到管理垂直化需要管理和評估幾個方面的要素:一是對產業或行業的認識是否到位?戰略是否清晰?二是服務於特定的供應鏈金融戰略,其相應的管理資源、體系是否匹配?三是公司的管理機構是否完整?責任義務是否明確?各個部門或機構之間的流程是否清晰?四是在組織管理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活動中,“四個分離”是否實現?

  “風險結構化”及其評估

風險結構化指的是在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過程中,能合理地設計業務結構,並且採用各種有效手段或組合化解可能存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在理解風險結構化的過程中,同樣有兩點需要考慮:

一是針對於不同的風險來源,因應和降低風險的手段和途徑是具有差異性的。總體上講,供應鏈金融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類型包括了合規風險、模式風險、流程風險、操作風險。顯然,針對於不同狀態的風險類型,就需要採用多種手段加以彌補,並且還需要考慮這些手段的組合效應。

二是風險手段存在着優先級,例如,在特定的供應鏈金融業務中,保險可以作爲分散風險的手段之一,但是往往不能成爲化解風險的最後或唯一方式。甚至作爲擔保方的主體也存在着優先順序,這是因爲不同主體的信用狀況具有較大的差異性,自身的經營歷史、文化、對法規和契約精神的理解都會影響到對風險出現之後的應對方式。

因此,風險結構化的評估需要考慮的要素有:

第一,合規風險評價,這包括法律風險、規則和政策風險和執行狀態;

第二模式風險評價,這包括商業模式評估、抵質押方式、監管方式、財務評估報告;

第三,流程風險評價,這包括流程標準化程度和流程信息化程度;

第四,操作風險評價,包括金融操作風險和供應鏈業務操作風險;

第五,風險措施結構化和組合化評價,包括各種相應的風險手段是否有效,具有針對性,各個風險控制手段的重要程度以及優先級是否明確,各個參與主體的信用差異是否加以區分等。

  “聲譽資產化”及其評估

聲譽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爲是實現戰略性競爭優勢的有用工具。而企業聲譽是隨着時間的流逝,利益相關者根據自己的直接經驗、有關企業的行爲及其主要競爭對手的相關信息對企業作出的全面評價。

在供應鏈金融創新中,聲譽代表了企業在從事或參與供應鏈及其金融活動中的能力、正直或責任。聲譽的喪失可能會因爲惡意的行爲破壞供應鏈金融所必須要求的生態環境和秩序,從而產生巨大危害。從目前中國供應鏈金融活動實踐看,有四種惡意的融資行爲非常典型,即“三套行爲”、“重複或虛假倉單”“自保自融”以及“一女多嫁”。

顯然,以上四種典型的惡意融資行爲都是借款人主觀意識作爲,屬於機會主義和道德風險的範疇,因此,爲了防範可能出現的這類行爲,就需要在風險識別、監測和控制的過程,評估和量化供應鏈金融參與者的聲譽。

爲了實現上述目標,在聲譽資產化評估中對借款企業更加全面、系統、客觀地反映其綜合聲譽和信用,這包括對借款企業基本素質、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創新能力、成長能力、信用記錄以及行業狀況等影響因素的綜合考察評價。

值得指出的是在對企業聲譽進行評估的過程中,企業主個體的生活行爲和要素也是需要關注的重要方面,這是因爲中小企業主的個體行爲往往對整個企業的運營產生直接影響,也決定了供應鏈金融中的潛在風險。這些與個體特徵相關的評價因素包括個體的教育程度、社會地位、職業、借貸狀態、家庭狀況、資產狀態、法律訴訟、稅務狀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