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國小普通話口語訓練重要性

在農村口語交際活動中,學生普通話的訓練亟待加強,從提升教師自身普通話水平、抓住課堂與課外三個方面入手,加強學生的普通話訓練,最終實現能夠用普通話進行口語交際的目標。那麼,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農村國小普通話口語訓練重要性,歡迎大家參考學習。

農村國小普通話口語訓練重要性

  一、農村國小生普通話學習現狀及其成因

農村孩子們的普通話口語交際水平爲什麼得不到有效提高?在和孩子們的接觸中,我發現以下幾個方面制約了孩子們普通話水平的提高

1.1家庭環境制約學生普通話學習。如今在農村地區,大多數學生的父母在外打工,留在家陪伴孩子的多是年老體弱的爺爺奶奶。他們中極大部分沒有經過正規良好的語音學習,且文化層次普遍較低。對於普通話的學習,大部分家長是支持的,但一方面由於他們自己的普通話水平有限,另一方面沒有時間更沒有精力教育孩子,所以他們更多的把希望寄託在學校、老師身上。

當然,也有小部分家庭覺得孩子學習好就行了,普通話說得好不好無所謂,並不影響成績。所以,孩子出了學校,就只用方言進行交流,在家裏更是從不說普通話。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學校,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按照時間比例,孩子有一大半時間是在家裏度過的。因此,家庭的語言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約着孩子普通話的學習。

1.2社會因素阻礙學生普通話學習。大家可能都有這個感受:在城市裏,人們來自四面八方,覺得用普通話交流是很自然的事情。而在農村,大家彼此之間比較熟悉,覺得沒有必要用普通話進行交流,或者根本就沒有用普通話交流的意識,偶爾說句普通話,還會被當成笑話。孩子們在學校還能勉強使用普通話,到了社會上,失去了用普通話交流的環境,又缺乏必要的監督,滿口土話、方言便是順理成章的事了。而正因爲孩子們沒有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實踐,所以農村孩子的普通話水平普遍不高。

在農村還有很多不規範的方言和土語,而且在經常性地使用。如泰州方言中將“你走不走”說成“你呃走啊”;將“自行車”說成“鋼子差兒”;將“說謊”說成“談謊”……正是由於地區的不同,方言和土語表達的意思又比較豐富,再加上經常使用,因此在日常會話時,使用普通話明顯沒有用方言和土語來得方便。所以,在使用普通話時,就會時不時地冒出大量方言和土語的使用,使語言變得極不規範。

1.3教師素質影響學生普通話學習。教師普通話的水平將直接影響到孩子,這是不容置疑的。雖然學校嚴格要求教師必須用普通話講課,教師也儘可能在課堂上使用普通話。但是教師的普通話水平卻普遍有待提高。原因有三:①由於歷史的原因,一部分老師基本上沒有系統地學過漢語拼音,即使學過也不太規範。②由於大環境的影響,在農村地區,周圍講普通話的氛圍不夠濃厚,所以日常也沒有用普通話交流的習慣,甚至在課堂上爲了講起來更省力,學生更容易理解,便一會兒普通話,一會兒方言。沒有爲學生營造一個很好的學習普通話的環境。③平時講話時沒有注意自己的普通話是否說標準,如平翹舌音不分、前後鼻音混淆、輕聲和兒化的讀音等等。

  二、如何加強農村國小階段普通話訓練

小孩子的模仿和接受能力很強,尤其是國小階段,是孩子學習普通話最好的時期,學校普通話教學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對普通話的學習和掌握。

國小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所以普通話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推廣普通話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它可以淨化語言,提高修養,又能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和思維的發展。作爲農村國小教師,提高國小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加強孩子的普通話訓練就顯得尤爲重要了。

那麼,針對農村孩子的現狀,國小生的口語交際水平如何提高,如何加強國小階段的普通話訓練呢?通過幾年的實踐體會,我認爲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2.1提高教師普通話水平,發揮教師的示範作用。儘管我們現已步入信息時代。傳遞信息的工具和手段越來越現代化,但語言仍是教師向學生傳遞信息的主要手段,而國小階段又是學生模仿力最強的階段,教師的普通話水平直接影響到學生。因此,教師必須注重提高自身的普通話素質,如:經常收聽中央電視臺《新聞30分》、《新聞聯播》,注意主持人的播音,通過模仿、比較,留意自身在語音、語調、語感上的不足,加以糾正,力爭使自己平時說的每一句話都成爲較爲標準規範的普通話。如果能以教師帶動班級,由班級帶動全校。那麼就能在校園裏創設一個講標準、流利普通話的良好教育環境,使普通話真正成爲校園語言。

2.2抓住課堂主陣地,運用多種形式的'訓練方法。

(1)朗讀表演訓練口語。朗讀是培養學生良好語感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因而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活動,學說普通話,朗讀訓練可謂是一條捷徑。《國小語文課程標準》中對朗讀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加強朗讀指導,既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完成了教學任務,陶冶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又可以使學生學說練講普通話。

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語言訓練可以貫穿在課文講讀的過程之中。例如三年級語文《三袋麥子》一文中,我讓學生反覆誦讀,體會這篇充滿童真童趣的童話故事。然後請幾位學生有感情地讀,比一比誰讀得好,並讓他們講述哪些詞、旬用得好,好在哪裏,再讓學生表演課本劇,分別扮演土地爺爺、小豬、小牛和小猴,讓學生得到較好的口語交際表達訓練。

(2)採用討論問題的形式。爲了讓學生在課堂上每個人都有充分的說話時間、空間,較好的組織形式應該是小組討論。因爲它沒有教師的壓力,只是小夥伴們之間自由、輕鬆地交換個人意見,往往能暢所欲言,很好地發展學生的聽說能力。所以,不管是什麼學科,遇到可以討論的問題就可以儘量採用小組討論形式,讓他們自由地說,但都要求他們用普通話進行交流。

(3)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爲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採用多元參與的互動評價,如:交流式的學生互評、反思式的學生自評等,較好地訓練了聽、說能力。

2.3緊密聯繫社會生活,加強課外的普通話訓練。任何一門語言都要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不斷練習、不斷鞏固中形成與發展的。在農村,地方語言是主要的交際工具。儘管學生們在課堂上都能用普通話交流,但更多的課外時間則是用方言來完成的。

作爲老師特別是語文老師,爲了鼓勵學生學說普通話,除了以身作則外,我們還應該督促學生人人講普通話:比如在每期的黑板報中開設推廣普通話專欄,宣傳普通話知識;在學期中,結合教學內容,舉辦故事會、演講比賽、辯論會等,激發學生講好普通話的熱情;培養班級主持人並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紅領巾廣播站播音員、主持人的競選活動;在期末將“講好普通話”作爲評優的條件之一。這些做法,都大大激發學生學說普通話的興趣,在班級中成功地營造“人人學說普通話”的良好氛圍。除了在課外要求講普通話,還可以佈置和普通話有關的家庭作業,如回家收看、收聽普通話的節目一一中央電視臺《動物世界》、《探索發現》,少兒頻道的《大風車》、《新聞袋袋褲》等節目。這些節目不僅可以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學生喜歡看,而且在潛移默化中能學習到規範的普通話語法,培養良好的語感等,有效地促進學生普通話的聽、說水平。鼓勵學生在課堂以外也嘗試講普通話,並對這種學生給予讚揚,更能激發學生爲提高口語交際水平而學習普通話的興趣。

講好普通話是每個公民的義務,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農村國小在日常的口語交際活動中尤其得加強普通話的訓練。就讓我們從自己的點滴工作人手,讓每一個從農村國小走出去的孩子,都能擁有出色的口語交際能力,人人都能說一口流利、標準的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