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這些再自稱職業經理人

並非每個經理都可以稱得上職業經理人,也不是做得好、職務高、收入高就是職業經理人。成爲經理人有兩個條件,一是有職業自由,二是有“身價”。你要做到這些再自稱職業經理人,一起來看看。

做到這些再自稱職業經理人

有自由和身價才叫職業經理人

職業經理人是有職業自由的。職業自由是獲得了社會的認同,而不僅僅是某一個企業的認同。如果不在一個企業幹了,可以在另一個企業找到同等或更高的職位。有些人在某一個企業任高管,乾得很好,收入也很高,但除了任職企業根本就無人問津。這樣的人,不論職務有多高,收入有多高,都不是職業經理人。因爲他沒有職業自由,離開某個企業就不行了。

職業經理人一定是有“身價”的。什麼是“身價”?就是你還沒有開始幹活,還沒有成果,老闆已經知道你值多少錢,並且這個價錢通常是超過行業或社會平均收入。如果你是拿提成的,或者拿績效的,那麼你就沒有“身價”,因爲提成是幹活後的所得。

如果你在一個企業幹得好,獵頭來挖人,那麼你就有身價了。“身價”通常表現爲年薪,當然,身價不是無條件的,未來也需要業績的支撐,但身價至少表明社會對能力的提前認同。

謹守本分

在任何一個企業,只要企業做得好,功勞一定是老闆的,儘管職業經理人是有貢獻的。比如,不能因爲仗是韓信打下的,韓信就可以當皇帝。沒有劉邦,韓信可能啥也做不成。韓信說自己帶兵“多多益善”,而劉邦“只能帶一千兵”,因爲劉邦是“將將”之才,韓信是“將兵”之才。老闆與職業經理人的關係,同樣是老闆“將將”,職業經理人“將兵”。

職業經理人的本分,就是處理好與老闆的關係,不做“僭越”之事。諸葛亮就是職業經理人的典範。儘管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儘管劉備臨終之時有可“代之”的遺言,諸葛亮始終謹守本分。

當然,職業經理人幹得好了,老闆給點股份,或者當個“二老闆”,甚至從職業經理人成爲事業合夥人,這些都是老闆的“恩賜”,但職業經理人不可期求。

如果職業經理人自認“身價”提高,老闆給得不夠,你可以向老闆要求,也可以跳槽,但不能以此要挾,不能在用情緒甚至用工作對抗。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老闆確實沒有老闆的樣,確實是“扶不起的阿斗”,那麼,職業經理人應該怎麼辦?一種辦法是:既然沒有諸葛亮那樣的才,就別去扶“阿斗”;另一種辦法是:在成爲職業經理人之前,一定要弄清老闆到底是什麼樣的老闆。如果作爲一個職業經理人,總是遇到“不成器”的老闆,那麼一定是職業經理人的眼光有問題。鳳凰擇良木而棲,如果總找不到良木,就別自認是鳳凰。

守住職業道德

營銷界的前輩屈雲波到科龍任職營銷副總裁,有幾點表現可稱典範:第一,請客人吃飯,身上帶兩張卡。公司的客人,用公司的卡;私人請客,用個人的卡;第二,做了幾年副總裁,進去時是一個人,出來也不帶一個人,儘管有很多人願意跟着他幹;第三,科龍的董事會基本都受到法律調查,唯獨他一人沒有任何法律問題。

職業經理人與老闆有矛盾,很正常。矛盾難以調和,就離開,也很正常。如果矛盾轉化爲對立,做對企業有害的事,就是不守職業道德。

職業經理人要認識到:只要做了對企業有害的事,一定會在某個時間轉化爲社會對自己的認知和評價,並最終轉化爲對自己的傷害。

一個職業經理人,如果辭職時甚至向老闆發出討伐的“檄文”,我們不認爲對得起職業經理人這個稱呼,乾的實際上是件缺德事。

有審時度勢的能力和遠見

做成事,能力很重要;做對事,格局很重要。沒有大格局,很難做成大事。

做事要一件一件做,但佈局卻不是走一步看一步。提前佈局,到時候水到渠成,與那些事到臨頭再救急,絕不是一個境界。要做好一個企業,首先要了解這個行業;要了解一個行業,首先要了解這個國家;要了解國家,首先要了解這個世界。審時度勢,不僅是對企業的瞭解,更是對企業所生存環境的瞭解。做企業,不是埋頭拉車,更要擡頭看路。

營銷的問題,答案有時在營銷之外。你是否已經進步,不在自我感覺,需要找到一個座標。這個座標就是我們生存的環境。海爾的張瑞敏講,現在是一個沒有座標的時代。過去,我們有追趕的對象。比我們做得好的企業就是我們追趕的對象。現在,追趕的對象消失了,我們要自己尋找座標。環境變了,一切都得變。但是,環境變了,你感受到了嗎?所以,要經常跳出職業經理人的角色,放寬視野,審時度勢。

站在老闆角度思考 站在員工角度做事

我們常說,所謂戰略戰術,都只是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職業經理人,處於中間,要有兩輪換位思考,即站在老闆角度思考,又站在員工角度思考。

站在老闆角度思考,這是目的思考。老闆的思考角度,實際就是企業的.思考角度。任何人可能都有本位主義,但老闆很難有本位主義。工作做得好不好,主要看是否達到了企業的目標。企業的目標,一定是老闆說出來的銷售目標、利潤目標。這些都是顯性的目標,老闆還有很多隱性的目標,不一定說出來了,或者不便說出來。

站在員工角度做事,主要是方法思考。部下的能力肯定比不了上司,所以,一定不能拿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員工,要認清員工的能力做得了什麼事,能做成什麼事。部下能按什麼方法把事情做成,就按什麼方法。那些認爲部下是“一羣笨蛋”的高管,自己肯定是個“大笨蛋”。經常有企業請我們給員工培訓,似乎員工有問題。然而據我們瞭解,僅僅培訓員工是沒用的,改進要從經理們開始,甚至從老闆開始。

認識、境界和技能與時俱進

營銷是個“坑爹”的職業。因爲營銷有競爭性,所以你所掌握的方法,只要大家都掌握了,就失去了競爭力。因此,做營銷,沒有進步就是落後。

社會在快速變化,變化就要淘汰趕不上變化的人。我們曾經提出過職業經理人的生命週期的問題,大約5年是一個週期。如果5年之內你沒有本質上的變化,那麼作爲職業經理人,可能要掉“身價”了,或者缺乏職業自由了。

與時俱進,就要學習。知識的來源,不外三種渠道:讀書、讀人、讀事。

職業經理人,一般學歷都不低,然而,這並不能說明會讀書。特別是學校的學習方式,讓很多人對讀書產生了反感。不讀書的結果是進步到一定程度,再也難以提升了。職務升得越高,越需要底蘊的積累。讀書,就是積累底蘊的最好方法。

關於學習,“凡是不能被兼容的都是病毒”。能夠被兼容,一定是自己有渾厚的功底,判斷能力特別強,吸收能力特別強。功底從哪裏來?從經典中來。經典可能本身沒有用,但給了你融會貫通、兼收幷蓄的功底。

如果讀不了書,那麼讀人也不失爲有效方法。什麼是讀人?古人講,聽君一席話,勝過十年書。這就是讀人。讀人,就要有能夠引導你進步的圈子,就要有能夠讓你醍醐灌頂的“恩師”。如果你的業餘時間花在應酬上,那麼,讀人就難做到。

工作的經歷,有時形成的是教訓,有時形成的是經驗。現在流行一種說法:總結經驗之時,就是經驗過時之時。讀事,不是總結經驗教訓,而是發現規律。做一件事,悟透一個道理,這就是讀事。很多職業經理人,離不開他所從事的行業,這是因爲他們只總結了經驗,沒有上升爲規律,離開了熟悉的環境,經驗就失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