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廣東各地冬至吃什麼

民以食爲天,那麼廣東各地冬至吃什麼?下面請隨小編一同來了解下吧。

2016廣東各地冬至吃什麼

  梅州及惠州“客家佬”

客家人(客家佬)稱冬至爲“過冬”,按照習俗家家戶戶都要“好好地吃一頓”。“冬至羊肉夏至狗”,冬至前後,梅州客家人都喜歡吃羊肉煮酒,人們俗稱,認爲在羊肉溫補,在冬至時節食用對身體大有裨益。

在珠三角嶺南--惠州,這一天,冬至做蘿蔔粄[bǎn]、吃雞、釀豆腐是必要的主菜。這習俗已傳承上千年,至今仍盛行不衰。冬天就要到了,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客家人有一種對蘿蔔的特別吃法,把蘿蔔做成美味的食品。

客家人的過冬比過年節日還要看重,逢年過節都會做各種美味的釀豆腐,客家佬出名的就是偏愛大豆做出的食物!客家釀豆腐~~

當然我們過節送禮--總少不了客家佬豆腐花,客家佬傳統豆腐花加上先進的工藝,全自動無菌生產,嫩滑爽口的豆腐花,加上綿軟的紅豆...

  陽江

陽江人過冬至,會做當地的特色傳統美食——鹹湯圓,寓意“一家團圓、美滿幸福”。陽江人把湯圓稱爲“圓子”,和普通湯圓不一樣,餡不是包在湯圓裏面,而是把湯圓切成粉粒,湯圓餡放湯裏煮開,聞到香味後,再放湯圓一起煮。

用料以當地海產爲主,材料一般配有魷魚絲、幹瑤柱、蝦米幹、鮮貝、煎香的鯪魚肉鬆、豬雜等等材料來熬出湯底,再加入白蘿蔔一起熬煮,湯汁鮮甜無比。糯米粉手工做出的圓子口感滑潤綿韌,蘿蔔粒吸收了湯水中的精華更鮮嫩可口。

  廣州

“冬大過年”、“肥冬瘦年”,是廣州人自細聽到大的諺語。冬至似乎比春節還重要,陣仗比春節還要大。

現在廣州人過冬至,許多家庭還做湯圓、劏雞殺鴨,家人圍坐,吃頓豐盛大餐;也有許多廣州人選擇在酒樓過節,舉家團聚,讓大大小小的酒樓家家“墟撼”。只不過祭祖拜神已不是家家都有了,“飼耗”也極爲少見。

  佛山

冬至當日,各家各戶一早殺雞準備菜餚、果品拜祖先、蒸“鬆糕”。“鬆糕”是一種米粉發酵做成的糕點,蒸熟後有很多的細孔,整個糕點。鬆糕有高升大發的好意頭,所以蒸鬆糕也是不能少的。而在順德,還有“圍坐打邊爐過冬至”一說。冬至一家人團聚,“打邊爐”取暖必不可少。

至於冬至吃湯圓和糯米飯,民間有兩種說法。據《佛山民俗》一書介紹,由於冬至時農村家家戶戶喜歡舂米粉和曬臘味,舂好的米粉用來做湯圓,臘味則做成臘味糯米飯,因此冬至吃臘味糯米飯和湯圓,是不少家庭的習慣。

  中山

小欖有冬至吃“水欖”的習俗,小欖的“湯圓”並不圓,像橄欖狀,故稱“水欖”,實際上是一種用菊花肉作餡料的糯米湯圓,餡料通常是蓮蓉或綠豆沙,再加入些許菊花肉。

除了一般的習俗外,東昇人還喜歡用大芥菜、甜薯、豬肉粒燴煮成一種名爲“漚冬”的菜祭祖,意爲迎接冬天的來臨。而在坦洲,當地的村民還喜歡吃茶果來應節。

  東莞

東莞道滘人認爲,冬至是一個大節,是年節之尾,人們講究好頭好尾,故一定要過好這個尾冬(美冬)。 所以會一早酬神並向神祗叩頭美言幾句,以保佑一年到頭闔家四季平安。

出嫁了的女兒,則要一大早帶上冬團、豬肉、肥雞、大桔、餅乾、糖果等食品從婆家趕到孃家,以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此謂“拜冬”。而父母會將女兒帶來的'食品分好裝袋派發給親朋好友,分享喜慶。隨後,則是全家人圍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冬至大宴。除此之外,東莞水鄉還有吃冬團、煲紫薯糖水、做蘿蔔粄吃燜鵝的習俗。

  潮汕

潮汕地區漢族民諺雲:“冬節大如年”、“冬節沒返沒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這一天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宗,否則就是沒有祖家觀念。海峽兩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當作團圓節。

潮汕的人們吃了冬節圓後,還要在家宅的門、窗、桌、櫥、梯、牀等顯眼處粘附兩粒冬節圓,甚至漁家的船首,農戶耕牛的牛角,果農種植的果樹也不例外。現代臺灣着名學者林再覆在《閩南人》一書中描述臺灣冬節(閩南語稱冬至爲冬節)之日“家家戶戶清晨要以冬至圓仔致祭祖先……從大門、小門、窗門、倉門、牀、櫃、桌、井、廁、牛舍、豬舍都得以冬至圓一二粒在上面,祭告一番,以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