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告訴我們最好的管理是怎樣的

老子的《道德經》說管理的幾個境界:“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最好的管理就是,就是員工感覺不到領導的干預,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把自己崗位上的事情安排得妥妥當當。領導說最少的話,管最少的事,干預最少的過程。簡言之,就是尊重專業人才,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創造性和能動性。

《道德經》告訴我們最好的管理是怎樣的

老子《道德經》裏談到治國與管理的幾個境界:“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說的是最差的管理境界是“侮之”——上司與下屬互相看不上,明裏暗裏有很多牢騷怪話,在工作上相互不配合。

比這稍好一點的是“畏之”——下屬害怕上司,規章制度嚴格,領導作風嚴厲,員工因爲畏懼利益受損或是領導威嚴而變得唯唯諾諾。這樣的企業文化,很難激發人的創造力和主觀能動性。

更高明一些的是“親而譽之”——雙方關係不錯,互相讚美而互感親切。但老子認爲這只是第二等的領導境界,因爲領導藝術之一便是恩威並施,太過一團和氣,有時難免會放鬆標準,放縱人的惰性。

《道德經》第二十七章: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意思是說:善於打結的人,用不着繩索也沒有人解得開。老子此處是用打結比喻對下屬的管理。意思是說,用“道”約束人,不用嚴格的管理制度和嚴厲的制裁手段,也沒有人會違背。自我約束比他人約束更爲有效。

《封神演義》中記錄了一個“畫地爲牢”的傳說故事:周文王以仁道治天下,百姓都知恥守責。只需在地上畫一個圈,讓犯法的人在圈子裏坐牢,雖然沒有牆壁和守衛,也無人逃跑;即使逃跑,周文王善於占卜,也很快就能把罪犯抓回來。這種讓百姓自尊自愛、自覺守法的管理方法,正是老予弘揚的“道”。

真正的管理,要依賴被管理者的自動自發,如果需要頻繁動用嚴厲的制裁手段,往往是失敗的開始。秦始皇制訂了嚴刑苛法,殺人如麻,天下卻亂套了。漢高祖、唐太宗法律簡明,卻天下太平,百姓安樂。據史料記載,唐朝貞觀年間,全國犯重罪被處死的,最少的一年只有9個人,可見犯罪率多麼低。所以說,老子認爲用道約束人,勝於制裁手段,確實是很有道理的。

在企業中,管理者和員工就像一對天生的“仇敵”,他們似乎處在矛盾的對立兩面,永遠無法調和。在工作中,大多人都抱怨過老闆忽視自己的意見,用指揮、命令的方式來行使領導的權力,甚至經常無情地批評與訓斥下屬。而同樣,老闆對員工也經常感到不滿意,他們認爲員工不服從管理、不遵守制度、生產技能不夠、懶惰、效率低下等。對於這種冤家似的矛盾,美國學者肯尼思·克洛克與瓊·戈德史密斯曾在合著的《管理的終結》中分析指出,管理的終結不應是強迫式的管理,即利用權力和地位去控制他人願望,而應是“自我管理”。

大名鼎鼎的西門子公司有個口號叫做“自己培養自己”。它是西門子發展自己文化或價值體系的最成功的辦法,反映出了公司在員工管理上的深刻見解。和世界上所有的頂級公司一樣,西門子公司把人員的全面職業培訓和繼續教育列入了公司戰略發展規劃,並認真地加以實施,只有專心工作,人人都有晉升的.機會。但他們所做的並不止於此,他們把相當的注意力放在了激發員工的學習願望、引導員工不斷地進行自我激勵、營造環境讓員工承擔責任、在創造性的工作中體會到成就感這些方面,以便員工能和公司共同成長。對西門子來說,先支持優秀的人才再支持“準成功”的創意更有價值。面對世界性的競爭,要求擁有成功的經營人才。這種理念的前提就是,經過挑選的員工絕大部分都是優秀的,他們必須幹練、靈活和全身心投入工作。他們必須有良好的學歷,積極發展自我的潛力。而且,公司也正是因爲有了這些優秀的員工而獲得業績和其他利益的增長。

案例有效地說明了“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這個道理。對於管理者而言,員工的自我約束力是最好的管理制度,是企業事半功倍的法寶。當然了,員工自我管理雖然是一種切實可行的積極的目標,但是真正做到卻非常不容易;不僅需要領導者和管理者具備幫助、引導、培訓的種種技巧,還需要極大的熱情、耐心,以及正確的信仰。

最有效並持續不斷的控制是觸發個人內在的自我控制,而不是強制。許多企業在推行人本管理的過程中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效果卻不甚理想。爲什麼呢?就是沒有緊緊抓住最爲關鍵的那個部分——幫助和引導員工實現自我管理。因爲,現代企業的員工有更強的自我意識,工作對他們來說不僅意味着“生存”,更重要的是,他們要在工作中實現自己的價值。一個公司管理者,假如沒有認識到這一點,那就無法贏得他的下屬員工,他的公司同樣無法獲得成功。

最高的領導境界是什麼呢?老子認爲是“不知有之”,就是員工感覺不到領導的干預,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把自己崗位上的事情安排得妥妥當當。領導說最少的話,管最少的事,干預最少的過程。簡言之,就是尊重專業人才,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創造性和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