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企業危機管理解析

加入世貿組織在給我國旅遊企業帶來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的同時,也伴隨着激烈的國際競爭,這進一步加劇了我國旅遊企業經營的不確定性和脆弱性。因此加強危機管理對於我國旅遊企業而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旅遊企業危機管理解析

  一、旅遊企業危機管理概念

“危機管理”這一術語是1962年美國總統肯尼迪最早使用的,最初被用於政治領域。隨着旅遊發展環境複雜性和不確定性的增加,危機管理也適用於旅遊業,尤其是旅遊企業。具體來講旅遊危機是指:影響旅遊者信心、妨礙旅遊業正常運轉的任何非預期性的事件。包括洪水、颶風、火災、火山爆發、疾病、犯罪、國內動盪、恐怖襲擊等有可能影響旅遊業正常運轉的事件。它具有威脅性、不確定性、信息不對稱性、處理時間的緊迫性和雙重性等特點。

我國旅遊企業發展歷史較短,管理理念相對於國際同行較爲落後,我國相關旅遊規章制度並不完善,旅遊企業品牌建設滯後,在處理各種旅遊危機時缺乏經驗,而且很多地方的'旅遊企業缺乏危機管理的意識,這對於我國旅遊企業的發展壯大和參與國際競爭極爲不利。旅遊企業的危機管理就是爲避免和減輕各種非預期性事件可能給旅遊企業所帶來的嚴重威脅和可能的損失,通過危機分析、危機預警和危機控制達到恢復旅遊經營環境,恢復旅遊消費信心的管理活動。

  二、旅遊企業危機管理對策

  1.企業中樹立危機意識

旅遊企業相對落後的經營理念以及20多年來我國旅遊業的迅猛發展,使我國旅遊企業盲目樂觀而危機觀念淡漠。其實旅遊企業本身所具有的特點內在地決定了其面臨危機的可能性較之其他企業更大,所以旅遊企業上下應樹立危機意識,認真做好預測和控制工作,儘可能做好每一個細節,開展“零缺陷”經營和服務,這種理念應貫穿於旅遊企業發展的始終。旅遊企業應通過培訓、比賽、評比、演習等各種方式開展旅遊危機教育工作,並有效的把危機意識同獎罰掛鉤,不定期的檢查和評估各級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的危機管理意識,以督促和保證企業危機氛圍的營造。

  2.建立危機管理機構

危機管理機構應在政策和規章的保證下由旅遊企業內的高層管理者和各級相關部門人員組成,企業最高管理者是主要負責人。危機管理機構採取矩陣型組織結構,擁有足夠的職權和相對的獨立性,專職負責未來可能發生的危機事件,定期組織培訓和演習。此外該機構應該設計長期的危機預測部門,專門針對公司的實際情況,全面掌握旅遊業的危機管理方面的情報。同時該機構還應經常性的與公司其他相關的部門聯繫和溝通,建立密切和友好的關係,以全面瞭解企業可能的經營危機,而且有助於危機到來,協調統一的解決。

  3.建立危機預警機制

旅遊企業危機出現有很多徵兆,銷量明顯下降靈敏、投訴率突然上升等,旅遊企業應建立準確的危機信息監測系統,快速收集可能引發旅遊企業危機的內、外部經營管理信息。旅遊企業應設一套量化的危機預警指標,一旦指標出現異常則及時採取措施,將危機消滅於萌芽狀態。同時應確定危機處理流程和信息發佈方式以便能在第一時間處理危機。而且要不定期開展危機查找活動和定期的模擬訓練,評估經營管理狀況,發現危機徵兆,及時制定對策,防患於未然。

  4.多元化經營

水平多元化是將公司地業務活動分佈在不同的產品和市場,通過不同部分之間的相互支持,可以平衡業務和抵補損失,其目標是分散和降低負面事件所帶來的風險和可能的損失。垂直多元化是延伸和拓展公司旅遊產品生產的前端和後端業務活動,不一定要完全收購其他公司,更多情況是通過旅遊企業之間的戰略聯盟的形式來實現的。聯盟成員之間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經濟依賴性,也能起到分擔風險的作用。

  5.加強危機溝通

危機溝通具有危機防禦和平息危機的作用,它是危機發生之後突然開始的,在溝通數量、質量、方式、內容、詳略、手段等方面都有別於一般的溝通。旅遊企業應該儘量客觀公正的向社會公衆發佈最新的負面事件進展的情況,同時要與社會各界人士,包括旅遊者、當地政府、新聞媒體加大交流,儘可能獲得對方的理解和同情。同時還可以利用名人效應,如美國“911”以後,漢薩航空聘請了德國前總理、前外交部長以及西門子首席執行官做了爲期3個月的大型廣告宣傳活動,取得了“超乎想象的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