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安全常識及注意事項

爬山是一種接近人類基本運動能力的運動,很多朋友都喜歡選擇爬山運動來鍛鍊身體或緩解工作壓力,爬山充滿樂趣,同時也有一定的危險。爬山運動時一定要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注意運動的方式、時間、強度和技巧,以免在運動中出現危險。以下是爬山運動時的一些建議,對您的運動有一定的幫助:

爬山安全常識及注意事項

  一: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做到心中有數。

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特別是老年人應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一個較清晰的認識。建議每年有一到兩次體檢,或進行體能測試。

  二、爬山前準備要充足。

爬山時要穿寬鬆、舒適、便於運動的衣服以及輕鬆舒適的運動鞋,準備好乾糧等食物和充足的飲用水,以便及時補充能量和水分。如果有條件可以帶上手機之類的通訊工具,以及聯繫好同伴以結伴而行等。

  三、掌握爬山的一些技巧。

如上山時上體放鬆並前傾,兩膝自然彎曲,兩腿加強後蹬力,用全腳掌或腳掌外側着地,也可用前腳掌着地,步幅略小,步頻稍快,兩臂配合兩腿動作協調有力地擺動。下山時上體正直或稍後仰,膝微屈,腳跟先着地,兩臂擺動幅度稍小,身體重心平穩下移。不可走得太快或奔跑,以免挫傷關節或拉傷肌肉。在爬坡度較陡時上下山可沿“之”字形路來降低坡度。必要時,也可用半蹲、側身或手扶地下山。通過叢林、灌木時應注意用手撥擋樹枝,防止鉤戳身體,對不熟悉的草木,不要隨便攀折,以防刺傷,並儘量選擇好的路線。通過亂石山地時,腳應着落在石縫或凸出部位,儘可能攀拉,腳踏牢固的樹木,以協助爬進。必要時,應試探踩踏石頭,以防止石塊鬆動摔倒。

  四、運動休息節奏要控制。

有些人覺得舒緩的爬山不夠勁兒,其實運動節奏太快或加量加得太快都容易讓身體不能適應,出現相反的效果。因此,爬山時一定要掌握好、控制好節奏。爬山過程中的休息也要講究方法,不能由着性子來。科學的休息原則是:爬山中途休息應長短結合,短多長少。短休息,是途中控制在10分鐘以內的小憩,並且不卸掉揹包等裝備,以站着休息爲主。這種休息可以多一些,但時間要短。長時間的休息一般2小時一次,一次可在20分鐘以內,休息時應卸下所有的負重,先站一會兒後才能坐下休息,不要馬上坐在地上。休息期間,可以自己或者相互按摩一下腿部(尤其是小腿)、肩部、頸部等部位的肌肉。同時可以活動一下四肢。休息應是積極的,但不要躺倒休息。

少人都喜歡爬山,並把它當做一項防病、健身、減肥的運動。但是請不要忘記,爬山運動是一項耗氧量很大的運動,不是每個人都適宜進行的,不時見諸報端的中老年人爬山猝死事件就說明了這一問題。

爬山猝死的原因

一般來說,導致爬山者突然死亡的原因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心肌梗死,另一種是肺栓塞。猝死的確切機理尚不清楚,但與血小板聚集、冠狀動脈痙攣,以及各種原因導致心肌缺血造成致命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關係。大多數病人在原有心臟病的基礎上,心電不穩導致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臟猝死的病理生理基礎。需要注意的是,疲勞和呼吸困難常常是猝死最常見的先軀症狀,而胸痛並不是主要症狀。

哪些人不適合爬山

●有心肌病或風溼性心臟病的青年人不適宜爬山。年輕的猝死者多有擴張性或肥厚性心肌病,因此前面所說的那種兩種疾患者不應爬山。

●不常鍛鍊的中年人不宜突然參加大運動量的登山活動。中年人是一個特殊的羣體,擔負着工作和家庭兩副重擔,又夾在老人和孩子之間。中年人在事業生活上忙碌,體質、心理承受力、免疫及內分泌等功能卻日益降低,再加上繁忙,無暇顧及身體健康,他們容易患各種疾病,而且不易早期發現和治療。平時他們又很少鍛鍊,突然去爬山,自覺比老年人靈活、體力好,登山速度往往較快。活動激增,體力負荷突然加大,結果容易誘發心肺疾病。

●體質不好的老年人以及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不宜爬山。老年人體內各個器官功能均在衰退,而且他們大都不同程度地患有一些慢性疾病。爬山是一項耗氧量很大的運動,準備爬山的老人,一定要先進行一些強度不太大的運動,以便有個適應的過程。到了一定年齡的人(女性50歲以上,男性40歲以上)都屬於冠心病的高發人羣,已患上高血壓、冠心病的人,特別是慢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的人是不適宜爬山的。

●一些慢性疾病患者不宜爬山。不論什麼年齡段的人,除了患有心臟病及高血壓的人不宜爬山之外,還有一些慢性病患者也不應該爬山。這些慢性病包括關節痛、慢性腎炎、腎病、血液病、慢性氣管炎、肺心病、糖尿病伴有合併症、痛風、紅斑狼瘡、皮肌炎等風溼性疾病、肝硬化等。慢性病患者即使爬山也要慢爬,不要強求登山到山頂。

怎樣避免猝死悲劇

在爬山過程中,如果出現突發症狀,一定要採取必要的措施自救。比如感覺心前區有憋悶感,就不要再堅持登山了,而應到相對舒服的地方平臥休息。這時應馬上鬆開褲帶、領帶,將頭歪向一側,以免嘔吐物引起窒息。要注意保溫,因爲寒冷可以加重血管收縮和血小板聚集。中青年人要定期檢查身體,儘早發現潛在的心、肺隱患。爬山後若晚間睡眠不佳,說明運動過量,需調整運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