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在阿拉伯語中意爲大荒漠閱讀

“撒哈拉”在阿拉伯語中的意思是“大荒漠”。長久以來,撒哈拉沙漠都是冒險家們的終極目標之一,下面一起來看看關於“撒哈拉”沙漠的閱讀,僅供參考!

撒哈拉在阿拉伯語中意爲大荒漠閱讀

  閱讀下列文段,回答文後問題。

“撒哈拉”在阿拉伯語中意爲“大荒漠”。人類自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以來,最早提及“撒哈拉”這個詞大約是在公元前430年。當時的希臘學者希羅多德在文獻裏第一次把“撒哈拉”描述成一片人煙稀少的大沙漠,今天的情形與2000多年前沒多在改變:沙海茫茫,無路可尋; 。

然而“撒哈拉”並不是希羅多德筆下所描述的那樣,自古就是不毛之地,這一點從撒哈拉沙漠中發現的史前壁畫和巖畫可以得到證明。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撒哈拉處於一個綠茵時代,這裏曾有過充沛的`雨量,蓊鬱的森林,青蔥的草原,發達的畜牧業。

這片一度豐腴的沃土,而今爲何面目全非呢?據科學家考察研究,這首先緣於“季風雨”的變化。大約在史前期的後期,季風雨從非洲西部及中部把水分帶到撒哈拉。公元前1萬年左右,撒哈拉草原越來越潮溼;公元前3500年左右,湖泊面積也越來越大。可是,從這以後不知什麼原因,撒哈拉的季風雨卻少了起來,降雨量和蒸發量發生了無可逆轉的失調。降下的雨水本已減少,又很快被太陽蒸發,水分難以積存,江河湖泊日益乾涸。撒哈拉大草原就在這種溼潤期和乾旱期的反覆更迭中,逐漸演變成爲大沙漠。

當然,撒哈拉的變化也無不與非洲最早的刀耕火種、亂伐森林、踐踏植被有着密切的關係。就這樣經過一個世紀又一個世紀,這裏的植物枯萎退化。撒哈拉從熱帶的“稀樹草原”變成“幹曠草原”,又從“幹曠草原”變爲沙漠。

撒哈拉的變化給人類留下了不少值得深思的問題。

1.第1段末尾橫線上與上文銜接最恰當的一句是

[ ]

A.炎熱的氣候,行人很少。

B.奇熱的氣候,少人問津。

C.氣候炎熱,誰還去問津呢?

D.氣候奇熱,人跡罕至。

2.從全文看,撒哈拉沙漠形成的過程是:

( )一( )一( )一(沙漠)

3.第4段中“降雨量和蒸發量發生了無可逆轉的失調”一句話在文中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撒哈拉草原變爲沙漠的原因,並談談撒哈拉草原變爲沙漠給我們啓示。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啓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D

2.綠茵時代或青蔥草原 希樹草原 幹曠草原

3.這句話在文中的意思是降雨量和蒸發量的比例失調,降雨量少於蒸發量的趨勢不可改變。

4.撒哈拉成爲沙漠的原因是:(1)自然原因。由於季風雨的變化使撒哈拉大草原在溼潤期與乾旱期的反覆更迭中,最後處於長期乾旱而形成沙漠。(2)人爲原因。人類對撒哈拉草原生態環境的破壞,加速了撒哈拉大草原的沙漠化。撒哈拉犬草原變爲沙漠給我們的啓示是:人類應該強化環保意識。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人類生活的空間,也就是保護人類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