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實用的對外漢語教學策略

導語:隨着中國的對外開放,世界各國來華人數與日俱增。對外漢語教學已經成爲中文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對外漢語教學有利於增進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友誼,加強中國的對外交流,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

最實用的對外漢語教學策略

  一、 營造中華文化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語言學習,環境尤爲重要。爲了營造一個學習中文的良好氛圍,我要求,無論是在在課堂上,還是課堂外都要求學生嘗試用中文進行交流。

從課前的師生用中文相互問好,到在課中的教與學的雙向互動,一律用中文進行。教學過程中的表揚學生與提醒注意,我都嚴格遵循“使用規範中文”這一原則,同時我也用這一原則訓練學生說完整的中文語句。針對學生表達的需要,我也有意識地營造中文氛圍。如當學生要去喝水的時候,他們往往會比劃喝水的動作。這時,我就教他

說“我想喝水。”這個語句。強調“喝水”這個動作。這樣在一點一滴中,在不斷強化過程中,他們的中文水平得到提高。

營造中文環境還還需要讓這些小留學生從內心喜愛中國文化。針對孩子都喜歡看動畫片這一特點,每週我都會放一些中文動畫片給學生觀看。看動畫片的過程中,也是訓練他們聽力的絕好機會。無論是看國產動畫片,還是唱中文歌曲,都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小留學生們慢慢夠掌握中國人說話的語調,對中文也慢慢產生興趣。

另外,教室佈置也注重營造中文氛圍。從整讀音節,到基本詞彙,到日常對話,到中華名人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認識中文,學習中文,感受中文。

  二、 突破中文基本句型,養成運用漢語習慣

中文學習有章可循。我就從中文基本句型入手,讓這些來自不同國家的小留學生儘快切入中文的聽說讀寫。國小生接觸到的基本句型有問句(包括疑問、反問、設問)、肯定句、否定句、感嘆句、祈使句等幾種。在教外國學生時,這些基本句型的運用對規範他們的中文表達起着關鍵性作用。爲此,我整理了一些典型的中文句型,如:大衛在操場跑步。她爸爸是醫生。樹上有隻小鳥。王英是哪個國家的人?你的班主任是王老師還是林老師???

在課堂教學中,我讓學生分辯這些句型所包含的意義和感情,幫助他們瞭解這些句型的特點,並通過“關鍵詞”的形式進行強化訓練。如:爲了讓學生掌握 “是” 字句,我創設情景,引導學生用“是”

字說話。學生在教師的啓發下,說出“我是學生。”“我不是壞孩子。” “你是國際班的學生嗎?”“他真是個聰明的學生!”。然後在此基礎上我又相機進行“有”字句訓練。學生很快就能說出“他真好!”“我沒有書包。”“你有哥哥嗎?”就這樣點點滴滴的訓練,孩子們駕馭中文的能力日新月異。

此外我還根據漢語的一些特點設計打亂句子,整理順序進行句型訓練。如:“花 美麗的 公園 一朵 有 ” 幾個詞讓學生整理成幾句話。肯定句:公園有一朵美麗的花。疑問句:公園有一朵美麗的花?然後請學生讀出來,體會兩句話表達意義的不同。通過這樣一些練習學生逐漸掌握了漢語句形的基本特點。

在課堂教學及在課外活動中,我要求學生運用已學的句型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做到學用結合。爲了促使學生養成運用漢語的習慣,我在班上設置了“加分表”,如果學生能夠運用所學句型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就獲得積分,並可獲得獎勵。

經過課堂內外句型的強化訓練,不到一個學期,這些小留學生就能較好地掌握漢語的基本句型。學生用漢語表達已不再困難,運用漢語已經成爲他們的一種生活習慣。

  三、 重視拼音聲調教學, “手勢”輔助四聲發音

外國人說中文,總感覺舌頭轉不過彎來。究其原因,他們口中的中文缺乏聲調,或調值不準。國際班的兒童發四聲時也是抓不住調值,發音不標準。要求學生用手勢輔助讀準四個音,用這種方式引導學生掌握普通話聲調起伏的變化。學生在眼到、手到、口到、心到中深刻感悟了普通話的四聲。這種“瘋狂漢語”深受學生歡迎。學生大聲誦讀簡短的古詩、兒歌,比比畫畫中,連一向不愛開口的學生都在課堂上神采飛揚起來,有效地解決了學生四聲調不準的問題。隨着漢語學習的不斷加深,這種形式到後來就逐漸發展爲具有個性化的模式,即學生根據自己容易錯的音自主標出正確的聲調再配以手勢強化練習。實踐證明這種方式行之有效。

  四、 關注學生中文體驗,感悟漢語博大精深

由於母語的習慣性影響,也由於生活體驗的不足,這些小留學生在理解一些中文課文時,認知理解不到位。爲了彌補不足,我嘗試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運用實物豐富感知,運用野外活動豐富學生的感悟。

在學習“水果”一課中,我運用電腦多媒體讓學生認識:蘋果、香蕉、橙子、李子??。接着,將洗好的水果以小組爲單位分下去,讓學生觀察不同水果的有何不同。最後,引導國小生根據場景用蘋果、香蕉、橙子??說一句話。學生七嘴八舌說起:我喜歡吃香蕉,蘋果真甜,橙子好大呀!??說完話以後,我又設計了一個“送禮物”遊戲。要求學生先上講臺用中文說他出他手中水果的名稱,然後請他把水果送給其他同學,一邊做一邊說。有的說“我把香蕉送給JOSE ,因爲他是我的好朋友。”有的說:“我把水果送給一個人,是誰呢,你們猜一猜,就是我自己。”逗得全班同學都會哈哈大笑。在這種氛圍中,學習中文已經是一種很快樂的事情了。這種方式學生非常喜歡,他們也樂於用這種有趣的方式開口說中文。在學習“跑”“坐”這類關於動詞的詞語後,進行接力遊戲:老師在教室裏跑一圈說,老師跑完嘉慧跑,嘉慧跑完之後就又說,嘉慧跑完某某同學跑,在這個過程中,既加強了學生對於動詞的理解又鍛鍊了學生的聽力,對於中文口語基礎爲零發音又不準的`學生來說,是一種很好的教學策略。

  五、 落實“因國施教”策略,提升漢語學習水平

國外學生學習漢語的好壞,除了學習者自身的努力和語言天賦等因素以外,還牽涉到許多諸如國別因素,環境因素。教師必須瞭解學生在學習語言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

英語爲母語的學生最難掌握的就是四聲的發音,所以要針對他們的特點進行語調的訓練,堅持以上所說的“唱四聲”,“瘋狂漢語”學習法。越南學生在語法方面存在着倒裝現象,例如“我媽媽來到中國”這句話,他總說成“媽媽我來到中國”。經過談話,發現越南的人稱順序跟中國表達的順序相反。掌握到越南學生學習中文的特點後,就有針對性地設計類似句型對他們進行強化訓練,效果顯著。在指導書寫過程中,一個“雪”字,日本孩子馬上就知道了這是上下結構,“雨”字頭,就可以順利的書寫。但是英國孩子不同,他可以把“雨”字的第一筆一橫視而不見,要反覆強調多次才能正確掌握書寫。

只有掌握不同國籍學生學習漢語時遇到的共性問題,因國施教,我們的教學才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外漢語教學,是一個前瞻性的工作,挑戰性強的工作。追求無止境,止於至善。只要我們襟懷光大中華文化的信念,中華文化的魅力也將爲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和接納。